1.本发明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力资源服务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2.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简称hr)即人事,最广泛定义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含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劳动关系等。多用于公司的人事部门。也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的职位。公司的人员招聘,培训,职员的考核,职员的薪酬,职员调动都和人事有关,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3.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大都是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运营实体,方便企业内部使用管理,但不能够提供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也无法准确的得到市、省、全国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力资源服务共享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够提供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也无法准确的得到市、省、全国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力资源服务共享系统,包括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所述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用于查询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中的人力资源情况,所述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用于收集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中的人力资源情况,所述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用于采集各市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中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展示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及各市的岗位分析数据。
6.优选的,所述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包括:省级人力资源分类模块,用于对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中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类,将各省的人力资源信息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同时按照学历、年龄再次进行细分;全国事业单元招聘查询模块,用于采集全国事业单位招聘数据信息,同时提供查询服务;全国公务员招聘查询模块,用于采集全国公务员招聘数据信息同时提供查询服务。
7.优选的,所述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包括:市级人力资源分类模块,用于对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中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类,按照行业、学历、年龄信息进行分类;各省外聘人员招聘查询模块,用于采集各省单位外聘信息,同时提供查询服务。
8.优选的,所述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包括:企业招聘信息公开模块,用于公开展示各市企业用人需求招聘信息;岗位流向趋势分析模块,用于各市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得到流动性较大的岗位信息;热门岗位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各市企业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分析得到从业人员较多的岗位信息。
9.优选的,所述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还包括:简历投送模块,用于求职者根据求职需求向各市发布用人需求招聘信息的企业投递简历,且简历投送模块能够将求职者的投递的简历直接发送至求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中;需求岗位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企业招聘信息公开模块中的岗位需求信息,从中筛选出岗位流动性较大、长期无人投递简历的岗位信息,并对其岗位信息进行公布。
10.优选的,所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包括:简历库,用于接收并存储简历投送模块发送的简历信息,便于企业hr查看;企业招聘模块,用于企业根据用人需求发布招聘信息,且企业招聘模块与企业招聘信息公开模块对接;部分管理模块,用于对企业各部门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用于对企业员工的档案进行管理,企业员工离职时,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将员工档案显示为离职;公司考勤模块,用于对企业内员工进行考勤管理;公司薪资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企业员工的考勤信息与档案信息对企业员工的薪资进行计算得到薪资信息。
11.优选的,所述公司薪资管理模块从公司考勤模块中采集员工的考勤信息,采集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中员工的等级薪资、提成,并根据考勤信息、等级薪资、提成计算工资。
12.优选的,所述简历库中求职者所投递的简历经过企业hr确认录用后,其简历库中的简历信息自动生成企业员工档案存储进入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中,同时简历库中求职者所投递的简历自动删除,简历库中求职者投递的简历被企业hr拒绝后,其简历自动删除。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与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对接,从而使得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能够准确的得到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便于对各市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情况掌控,实现了数据的交互与共享。
15.2)本发明通过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能够帮助各市企业解决用人需求,从而人力资源能够被企业所用,对价值创造起到了贡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系统逻辑框图;
17.图2为本发明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逻辑框图;
18.图3为发明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逻辑框图;
19.图4为本发明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逻辑框图;
20.图5为本发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逻辑框图。
21.图中:1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2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5省级人力资源分类模块、6全国事业单元招聘查询模块、7全国公务员招聘查询模块、8市级人力资源分类模块、9各省外聘人员招聘查询模块、10企业招聘信息公开模块、11岗位流向趋势分析模块、12热门岗位分析模块、13需求岗位分析模块、14简历投送模块、15简历库、16企业招聘模块、17部分管理模块、18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19公司考勤模块、20公司薪资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
‑
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力资源服务共享系统,包括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1、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2、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4,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1用于查询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2中的人力资源情况,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2用于收集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中的人力资源情况,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用于采集各市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4中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展示企业用人需求信息及各市的岗位分析数据,当一家企业中的员工离职时,其员工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系统中显示为离职,当离职的员工在另一家公司就业时并录入另一家公司的档案管理系统中时,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能够准确的追踪到人力资源流动情况,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
26.全国人力资源共享单元1包括:省级人力资源分类模块5,用于对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2中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类,将各省的人力资源信息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同时按照学历、年龄再次进行细分;全国事业单元招聘查询模块6,用于采集全国事业单位招聘数据信息,同时提供查询服务;全国公务员招聘查询模块7,用于采集全国公务员招聘数据信息同时提供查询服务。
27.各省人力资源共享单元2包括:市级人力资源分类模块8,用于对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中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类,按照行业、学历、年龄信息进行分类;各省外聘人员招聘查询模块9,用于采集各省单位外聘信息,同时提供查询服务。
28.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包括:企业招聘信息公开模块10,用于公开展示各市企业用人需求招聘信息;岗位流向趋势分析模块11,用于各市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得到流动性较大的岗位信息;热门岗位分析模块12,用于根据各市企业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分析得到从业人员较多的岗位信息。
29.各市人力资源共享单元3还包括:简历投送模块14,用于求职者根据求职需求向各市发布用人需求招聘信息的企业投递简历,且简历投送模块14能够将求职者的投递的简历直接发送至求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4中;需求岗位分析模块13,用于根据企业招聘信息公开模块10中的岗位需求信息,从中筛选出岗位流动性较大、长期无人投递简历的岗位信息,并对其岗位信息进行公布。
3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单元4包括:简历库15,用于接收并存储简历投送模块14发送的简历信息,便于企业hr查看;企业招聘模块16,用于企业根据用人需求发布招聘信息,且企业招聘模块16与企业招聘信息公开模块10对接;部分管理模块17,用于对企业各部门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18,用于对企业员工的档案进行管理,企业员工离职时,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18将员工档案显示为离职;公司考勤模块19,用于对企业内
员工进行考勤管理;公司薪资管理模块20,用于根据企业员工的考勤信息与档案信息对企业员工的薪资进行计算得到薪资信息。
31.公司薪资管理模块20从公司考勤模块19中采集员工的考勤信息,采集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18中员工的等级薪资、提成,并根据考勤信息、等级薪资、提成计算工资。
32.简历库15中求职者所投递的简历经过企业hr确认录用后,其简历库15中的简历信息自动生成企业员工档案存储进入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模块18中,同时简历库15中求职者所投递的简历自动删除,简历库15中求职者投递的简历被企业hr拒绝后,其简历自动删除。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