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68753发布日期:2021-12-31 19:1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到触控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


背景技术:

2.触控板为一块放置于笔记本键盘前的平板,供使用者以手指在平板上移动即可指挥游标移动。通常的电脑触控板仅一端可通过按压触发,其另一端为无法按压的固定结构,按压位置具有较大局限性,无法实现全域按压,用户体验较差。
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出现出多种全域按压触控板,以提高用户体验;但现有的全域触控板采用的多为连杆式结构,此种结构采用零件较多,生产组装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采用弹片式支架实现全域按压,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5.一种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触控组件以及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限位支架以及弹性支架;其中,所述限位支架贴合连接所述触控组件;所述限位支架背向所述触控组件的一面连接所述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上设置有外凸的弹片,且所述限位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弹片中部区域形变方向的限位结构。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采用限位支架支撑触控组件,并对弹片进行限位,在按压触控组件操作时,受弹片张力带动触控组件全域保持平衡,采用弹片式结构,零件使用少,制造工艺简单,并降低制作成本。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控组件与所述弹性支撑件之间层叠设置且中部区域重合。全域按压的重心重叠,防止偏置造成的虚位、卡位问题。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触控组件包括:触控板以及连接所述触控板的pcb板;所述限位支架通过第一连接框架连接所述pcb板。快速接收按压反馈。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支架通过第二连接框架连接所述限位支架。两者之间进行连接固定。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片的第一让位空间。降低装配工艺。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弹片朝向远离所述限位支架的方向外凸。增强弹片的弹性。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弹片为钣金弹片;所述钣金弹片包括中间连接部以及镜像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两端的分叉部;所述两端的分叉部分别与所述弹性支架连接。钣金弹片形状简单易加工。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钣金弹片还包括折弯件;
13.所述两端的分叉部均通过所述折弯件连接所述弹性支架。多个折弯件受按压力后同步弯折。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折弯件与对应的分叉部的连接处开设有条形槽。减少折弯件弯折时所需力度。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支架上开设有第二让位空间,所述限位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二让位空间并抵压所述中间连接部。降低装配工艺。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限位支架一侧的弯折压板,所述弯折压板抵压在中间连接部的外侧。限位中间连接部向外侧变形。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弯折压板的弯折高度与所述钣金弹片的外凸高度相同。等力抵压中间连接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侧视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爆炸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支架的侧视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支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6.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目前的全域触控板采用的多为连杆式结构,此种结构采用零件较多,生产组装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弹片式结构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制造工艺简单,并降低制造成本。
27.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侧视图;本技术中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控组件以及用于支撑触控组件的弹性支撑件;触控组件与弹性支撑件之间中部区域重合。从而在全域按压的重心重叠,防止偏置造成的虚位、卡位问题。
28.该弹性支撑件采用弹片式结构支撑触控组件;减少以往连杆式结构零件较多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弹片式机构具有装配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
29.此外,该触控组件包括:触控板1以及连接触控板1的pcb板2;触控板1与pcb板2相贴合,快速接收按压反馈。
30.弹性支撑件包括分层设置的限位支架4和弹性支架6,限位支架4用于支撑连接pcb板2,弹性支架6连接在限位支架4背向pcb板2的一面。
31.弹性支架6上设置有外凸的弹片,弹片为一体结构的钣金弹片7;钣金弹片7的外凸方向为弹性支架6远离限位支架4的方向,从而增强钣金弹片7的弹性形变率。
32.该钣金弹片7用于在触控板1任意一位置按压时发生形变,并且限位支架4限位钣金弹片7的中部区域形变方向,从而使钣金弹片7一侧下移时,另一侧同步下移,保持触控组
件的整体位移,增强用户手感体验,制作简单,成本较低。
33.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由图2中可以看出,在具体限位钣金弹片7的中部区域时,在限位支架4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抵压在钣金弹片7的中部区域的外侧,对钣金弹片7的中间位置实现遮挡。
34.在钣金弹片7任意一侧下移时,钣金弹片7的中部不可向外侧形变,从而在钣金弹片7张力作用下,带动触控组件的对侧下移,使其保持左右平衡,同步位移。
35.参考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域按压电脑触控板的爆炸图;为了使该全域按压触控板1之间紧密配合,由图3中可以看出,限位支架4通过两个第一框架3连接pcb板2背向触控板1的一面。第一框架3贴附在限位支架4和pcb板2之间,从而在触控板1受压力后将压力传递至限位支架4。
36.弹性支架6则通过第二框架5连接限位支架4背向pcb板2的一面。第二框架5贴附在限位支架4和弹性支架6之间。由此可见,触控板1、pcb板2、第一框架3、限位支架4、第二框架5以及弹性支架6均为板状,从而多个板状之间通过粘接或螺接之后形成紧密配合关系,在触控板1受到的按压力后,按压力经过传导至弹性支架6上的钣金弹片7上,钣金弹片7发生形变,并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使触控组件的左右平衡,同步位移。
37.继续参考图4和图5,图4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及侧视图。由图4中可以看出,弹性支架6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钣金弹片7的第一让位空间61;在第一让位空间61内安装钣金弹片7,该弹性支架6和钣金弹片7可采用冲压呈一体或焊接呈一体。
38.钣金弹片7包括中间连接部71以及镜像设置在中间连接部71两端的分叉部72;两端的分叉部72分别与弹性支架6连接且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该钣金弹片7形状简单易加工,倾斜度为钣金弹片7提供弹性空间,并在受按压力后发生角度变化。同时可在两端的分叉部72开设螺丝孔,开设的螺丝孔用于与固定底座连接。
39.在具体使两端的分叉部72与弹性支架6之间存在一定的倾斜度时采用折弯件73,折弯件73倾斜连接在两端分叉部72的端部和弹性支架6之间;如图4中所示,两端的分叉部72与弹性支架6具有四个连接端,则折弯件73设置有四个,折弯件73一一对应连接在两个端分叉部72的端部,并与弹性支架6连接。当然,两端分叉部72,也可为三分叉或四分叉,则连接端也具有六个、八个。
40.该折弯件73可与两端的分叉部72为一体结构,采用钣金材质的分叉部72在其连接端部冲击折弯,其钣金材质选用钢性较强材质,则折弯角度不可因长时间按压发生变化。
41.同时为了使用者按压更加轻松,在折弯件73与对应的分叉部72的连接处开设有条形槽74。从而减少折弯件73弯折时所需力度。
42.参考图6和图7,图6和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和侧视图。在设置限位结构限位钣金弹片7的中间连接部71时,限位支架4上开设有第二让位空间42,限位结构延伸至第二让位空间42并抵压中间连接部71。限位结构与限位支架4为一体结构,并在弹性支架6连接限位支架4后,限位结构压在钣金弹片7的中间连接部71。
43.具体的,限位结构包括连接在限位支架4一侧的弯折压板41,弯折压板41抵压在中间连接部71的外侧中部;从而限位中间连接部71向外侧变形。
44.弯折压板41的弯折高度与钣金弹片7的外凸高度相同;等力抵压中间连接部71。通
过弯折压板41等力抵压在钣金弹片7的中间连接部71,在触控板1任意一位置受到按压力后,受力侧的折弯件73发生角度变化,其中间连接部71在折弯压板的抵压下不可发生形变,从而在钣金弹片7的张力作用下,对侧的折弯件73同步发生角度变化,使触控组件整体位移,手感良好,灵敏度较高;并且采用加工工艺简单的钣金弹片7,使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耐用性能提高。
45.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限位支架4支撑触控组件,并对钣金弹片7进行限位,在按压触控组件操作时,受钣金弹片7张力带动触控组件全域保持平衡,保持用户高体验;采用弹片式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并降低制作成本。
4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