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55693发布日期:2022-01-19 16:0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账本,作为一种集成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新型应用系统,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匿名、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等强大特征。区块链的应用起源于金融领域,随着区块链技术研究的深入,逐步扩展到企业管理、互联网治理、政务管理、医疗、军事、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对实现数据的安全防护,形成数据资产,提升数据质量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3.现有的区块链的数据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对数据的量级未有具体的划分,从而导致不管多少量级的数据流,都是一样的处理,这个过程非常容易造成数据处理的过程出现不必要的节点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将数据流根据数据量级进行归类,然后根据数据量级分配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流进行处理。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包括监管平台、数据库、数据分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过滤模块、存储模块、以及加密模块;
7.所述数据分配模块用于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区别,并将区别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分配,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f1:获取系统内产生的数据流,并根据数据流产生的时间生成时间戳,将时间戳与数据流进行绑定;
9.步骤f2:获取数据流的编码长度,并将编码长度标记为l1;其中编码长度l1是由编码前缀、编码主题以及编码后缀依次组成,且编码前缀、编码主体以及编码后缀的编码长度分别为l2、l3和l4;所述编码前缀与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通过编码规则确定,且编码后缀的编码长度l4为固定值;
10.步骤f3:将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l2与数据库内的编码前缀集进行匹配,从而获得数据流的数据量级;
11.步骤f4:根据数据流的数据量级,将数据流分配至相应的数据处理模块中;
12.所述加密模块通过生成加密密钥,对数据流进行分段加密,所述加密密钥包括公开密钥和私人密钥。
13.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n个数据处理单元,且每个数据处理单元均对应不同的数据处理能力,根据数据分配模块的分配结果,接收数据流,完成对数据流的分析处理,具体的分析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c1:对数据流的编码主体中的数据节点进行标记,获取数据流中的数据节点
所在的编码序列位置;
15.步骤c2:将数据节点按照编码位置进行依次排列,生成新的数据序列m;
16.步骤c3:将数据序列m与数据流中的编码后缀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编码后缀,并将新的编码后缀与编码主体进行绑定连接,生成保护数据流;
17.步骤c4:将保护数据流发送至数据过滤模块。
18.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过滤模块用于缩短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对标记的数据节点数量以及数据节点所在的编码位置进行记录,生成索引链接序列,并将索引链接序列链接在编码前缀与编码主体之间,同时将编码主体中的数据节点进行消除;并将每个数据节点之间的编码序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编码主体,从而与编码前缀、索引链接序列以及编码后缀形成新的优化数据流,并将优化数据流发送至加密模块。
19.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数据流的创建者信息、上传权限、下载权限、更改权限以及交易权限,所述数据流的查看权限范围包括查看的内容范围、查看的人员信息范围、查看的区域范围以及查看的时间范围;所述数据流的查看权限范围由数据流的创建者进行设置形成。
20.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内建立有若干个编码前缀集,所述编码前缀集包括预设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编码前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以及编码前缀对应的数据量级,所述数据量级共分为n级,其中n≥3,且n为整数;当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l2=b1时,对应的数据量级为1级,且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为(0,a1],当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l2=b2时,对应的数据量级为2级,且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为(a1,a2],以此类推,当l2=bn时,对应的数据量级为n级,且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为(a
n-1
,∞),其中bn>b
n-1

……
>b2>b1>0;a1<a2<
……
<a
n-1

21.进一步地,所述公开密钥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2.步骤m11:获取优化数据流中的索引链接序列,并将索引链接序列记为公开密钥的第一部分;
23.步骤m12:获取数据流的查看权限范围,并根据查看权限范围所形成的信息集,生成信息匹配索引序列,将信息匹配索引序列记为公开密钥的第二部分;
24.步骤m13:获取编码主体中可被查阅的部分,并根据编码主体中可被查阅的部分生成信息查看范围序列,将信息查看范围序列记为公开密钥的第三部分;
25.步骤m14:将步骤m11-m13中所获得到的公开密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依次组合,形成公开密钥。
26.进一步地,所述私人密钥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m21:获取数据流的操作权限信息,根据操作权限信息所形成的信息集,生成操作权限索引序列,并将操作权限索引序列记为私人密钥的第一部分;
28.步骤m22:标记优化数据流中的数据序列m,并将优化数据流中的数据序列m进行截取,并将数据序列m标记为私人密钥的第二部分;
29.步骤m23:对优化数据流中的编码主体进行标记,并将编码主体优化数据流中的编码主体中可被操作的部分标记为私人密钥的第三部分;
30.步骤m24:将步骤m21-m23中所获得的私人密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依次进行组合,形成私人密钥。
31.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2.步骤一:通过数据分配模块用于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区别,并将区别后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量级进行分配;
33.步骤二: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中不同处理能力的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数据分配模块的分配结果,对相应的数据量级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处理,并获得保护数据流;
34.步骤三:再通过数据过滤模块缩短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并根据数据节点数量以及数据节点生成索引链接序列,将每个数据节点之间的编码序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编码主体,从而与编码前缀、索引链接序列以及编码后缀形成优化数据流,并将优化数据流发送至加密模块;
35.步骤四:加密模块根据优化数据流分别生成公开密钥与私人密钥,从而完成对数据流的加密。
3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7.1、本发明通过数设置据过滤模块,对数据流的编码主体部门进行优化缩短,从而降低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实现对编码主体的优化,同时将每个数据节点形成索引链接序列,并与优化后的编码主体、编码前缀以及编码后缀形成优化数据流,从能够对数据流编码主体信息进行隐藏,使得数据流内的信息能够更好的被保护;
38.2、本发明通过设置数据分配模块,从而对系统内所产生的数据流按照数据量级进行划分,然后再将不同数据量级的数据流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处理模块中,从而能够使得系统内部的数据分析过程更加快速,避免了数据量级远远超过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能力或远远小于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处理量不匹配。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如图1所示,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系统及方法,包括监管平台、数据库、数据分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过滤模块、存储模块、以及加密模块;
42.所述数据分配模块用于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区别,并将区别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分配,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3.步骤f1:获取系统内产生的数据流,并根据数据流产生的时间生成时间戳,将时间戳与数据流进行绑定;
44.步骤f2:获取数据流的编码长度,并将编码长度标记为l1;其中编码长度l1是由编码前缀、编码主题以及编码后缀依次组成,且编码前缀、编码主题以及编码后缀的编码长度分别为l2、l3和l4;所述编码前缀与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通过编码规则确定,且编码后缀的
编码长度l4为固定值;
45.步骤f3:将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l2与数据库内的编码前缀集进行匹配,从而获得数据流的数据量级;
46.步骤f4:根据数据流的数据量级,将数据流分配至相应的数据处理模块中;
47.通过设置数据分配模块,从而对系统内所产生的数据流按照数据量级进行划分,然后再将不同数据量级的数据流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处理模块中,从而能够使得系统内部的数据分析过程更加快速,避免了数据量级远远超过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能力或远远小于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处理量不匹配。
48.所述数据库内建立有若干个编码前缀集,所述编码前缀集包括预设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编码前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以及编码前缀对应的数据量级,所述数据量级共分为n级,其中n≥3,且n为整数;当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l2=b1时,对应的数据量级为1级,且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为(0,a1],当编码前缀的编码长度l2=b2时,对应的数据量级为2级,且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为(a1,a2],以此类推,当l2=bn时,对应的数据量级为n级,且所对应的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范围为(a
n-1
,∞),其中bn>b
n-1

……
>b2>b1>0;a1<a2<
……
<a
n-1

49.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n个数据处理单元,且每个数据处理单元均对应不同的数据处理能力,根据数据分配模块的分配结果,接收数据流,完成对数据流的分析处理,具体的分析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c1:对数据流的编码主体中的数据节点进行标记,获取数据流中的数据节点所在的编码序列位置;
51.步骤c2:将数据节点按照编码位置进行依次排列,生成新的数据序列m;
52.步骤c3:将数据序列m与数据流中的编码后缀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编码后缀,并将新的编码后缀与编码主体进行绑定连接,生成保护数据流;
53.步骤c4:将保护数据流发送至数据过滤模块。
54.所述数据过滤模块用于缩短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对标记的数据节点数量以及数据节点所在的编码位置进行记录,生成索引链接序列,并将索引链接序列链接在编码前缀与编码主体之间,同时将编码主体中的数据节点进行消除;并将每个数据节点之间的编码序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编码主体,从而与编码前缀、索引链接序列以及编码后缀形成新的优化数据流,并将优化数据流发送至加密模块;
55.通过数据过滤模块,对数据流的编码主体部门进行优化缩短,从而降低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实现对编码主体的优化,同时将每个数据节点形成索引链接序列,并与优化后的编码主体、编码前缀以及编码后缀形成优化数据流,从能够对数据流编码主体信息进行隐藏,使得数据流内的信息能够更好的被保护。
56.所述加密模块通过生成加密密钥,对数据流进行分段加密,具体加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57.步骤m1:根据优化数据流分别生成公开密钥与私人密钥,所述公开密钥的形成过程具体为:
58.步骤m11:获取优化数据流中的索引链接序列,并将索引链接序列记为公开密钥的第一部分;
59.步骤m12:获取数据流的查看权限范围,并根据查看权限范围所形成的信息集,生成信息匹配索引序列,将信息匹配索引序列记为公开密钥的第二部分;
60.步骤m13:获取编码主体中可被查阅的部分,并根据编码主体中可被查阅的部分生成信息查看范围序列,将信息查看范围序列记为公开密钥的第三部分;
61.步骤m14:将步骤m11-m13中所获得到的公开密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依次组合,形成公开密钥;
62.步骤m2:私人密钥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3.步骤m21:获取数据流的操作权限信息,根据操作权限信息所形成的信息集,生成操作权限索引序列,并将操作权限索引序列记为私人密钥的第一部分;
64.步骤m22:标记优化数据流中的数据序列m,并将优化数据流中的数据序列m进行截取,并将数据序列m标记为私人密钥的第二部分;
65.步骤m23:对优化数据流中的编码主体进行标记,并将编码主体优化数据流中的编码主体中可被操作的部分标记为私人密钥的第三部分;
66.步骤m24:将步骤m21-m23中所获得的私人密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依次进行组合,形成私人密钥;
67.步骤m3:将加密后的数据流发送至存储模块进行保存。
68.所述操作权限信息包括数据流的创建者信息、上传权限、下载权限、更改权限以及交易权限,所述数据流的查看权限范围包括查看的内容范围、查看的人员信息范围、查看的区域范围以及查看的时间范围;所述数据流的查看权限范围由数据流的创建者进行设置形成。
69.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0.步骤一:通过数据分配模块用于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区别,并将区别后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量级进行分配;
71.步骤二: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中不同处理能力的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数据分配模块的分配结果,对相应的数据量级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处理,并获得保护数据流;
72.步骤三:再通过数据过滤模块缩短编码主体的编码长度,并根据数据节点数量以及数据节点生成索引链接序列,将每个数据节点之间的编码序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编码主体,从而与编码前缀、索引链接序列以及编码后缀形成优化数据流,并将优化数据流发送至加密模块;
73.步骤四:加密模块根据优化数据流分别生成公开密钥与私人密钥,从而完成对数据流的加密。
74.上述公式均是去除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和预设阈值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或者大量数据模拟获得。
75.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
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