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工厂设备类型及位置的智能匹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91255发布日期:2021-11-22 14:3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工厂设备类型及位置的智能匹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加工订单分配控制领域,优其涉及一种基于工厂设备类型及位置的智能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产订单数量有碎片化趋势,同时对商品品质、交货时效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生产中各个作业环节高效的运作与衔接。
3.但在实际的工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生产方与订单方信息公开性差,供需矛盾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工业生产活动的高效、快速的完成。
4.具体的说,如从工厂层面考虑,随着生产设备的趋同化,生产水平及能力也向着趋同化发展,但不同工厂信息的覆盖范围不同,即会出现部分工厂订单大于生产能力,无法及时完成生产交付,处于超负荷生产,而超负荷生产而产生的设备加剧损耗以及加班费、管理等系列费用,又增加了生产运营的成本,工厂及工人疲惫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利润率。而另一部分工厂由于信息覆盖面小,且有时不能及时获取订单,就直接浪费了其生产能力,不能将运营成本有效分摊至足够数量的订单产品中,也使得其利润率较低。
5.再从客户层面考虑,客户需要工厂以合理的价格按时、按量、按质交付产品,但客户由于信息获取能力有限,生产选择也有限,同时,也不了解其它工厂的可用生产能力、生产距离过远不利于沟通等多方面限制了其对新工厂的选择。
6.从上述内容可知,当下的订单供需关系是矛盾的,且容易出现单点供需不平衡,不行于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生产供需矛盾,提供一种基于工厂设备类型及位置的智能匹配方法,以实现基于工厂存有设备及生产能力富余进行系统管理实现供需信息展示及双向选择,达到社会生产资源高效利用。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于工厂设备类型及位置的智能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生产方终端获取工厂的设备信息及各设备的剩余生产能力信息至匹配管理系统;步骤2:生产方终端设备获取工厂的位置信息至匹配管理系统,匹配管理系统将位置信息与对应的设备信息关联;步骤3:匹配管理系统基于预设的需求标签及产品标准将设备与不同需求标签及产品标签进行关联后存储;步骤4:需求方终端获取客户需示信息及位置信息至匹配管理系统,匹配管理系统将需求信息标签化,基于预设的匹配策略将标签进行匹配,调出符合的设备信息并在需求方终端展示;
步骤5:需求方终端获取设备选择信息及订单信息至匹配管理系统,匹配管理系统发送至客户方终端及将该设备的剩余生产能力进行再次调整后,重新进行标签关联存储。
9.进一步的说,步骤4中在执行匹配策略前,将客户方终端位置信息与步骤2中的设备位置信息进行距离计算,并与预设的距离信息进行对比,仅对距离内的设备执行匹配策略。
10.进一步的说,匹配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处理器用于处理和执行并完成各步骤,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各步骤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匹配管理系统中还安装有经由处理器及存储单元运行的程序。
11.进一步的说,生产方终端与需求方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匹配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交互。
12.进一步的说,生产方终端及需求方示终端上均设有用于信息显示的显示屏,还具备有信息输入装置及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内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使得处理器能实现各步骤中的智能匹配方法,生产方终端及需求方终端均为硬件与程序的组合,而非单纯的硬件体。
13.更进一步的说,预设匹配是设备关联中的标签完全包括了需求的所有标签。
14.本发明通过获取设备信息及需求信息,确定出一需求信息相对应的设备信息及该设备的剩余生产力,使得需求方可以合理的选择生产设备,解决供需矛盾的同时,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15.附图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16.图1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框架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说明书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1.图1示出了可以用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示例性架构,其包括了生产方终端1、需求方终端2、匹配管理系统3,生产方终端1及需求方终端2与匹配管理系统3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生产方终端1和需求方终端2均为带有网络连接的智能手机,手机内安装有用于与匹配管理系统3间发送及接收数据并展示的程序,该程序可以是依附在其它应用程序上的功能程序,也可以是独立工作的应用程序。
22.图1中还示出了匹配管理系统3由多台服务器4组成及多台存储服务器5组成,服务器4与存储服务器5间连接,实现数据的交互,服务器4内安装有可用于服务器完成本实施例各步骤工作的程序,存储服务器5用于存储数据供服务器4调用。
23.基于图1示出的架构结构,实际应用过程,上述生产方终端1可以拓展成多台,同理,需求方终端2可以拓展成多台,匹配管理系统3同时与多台生产方终端1及需求方终端2连接,生产方终端1是包括程序与硬件的组合,而非单纯的硬件。
24.在上述架构结构下,为可运行,需要进行初始数据初入,这就需要匹配管理系统3对单个生产方终端1进行登记,并给予独立的用户id,生产方通过个自独立id的生产方终端1主动输入工厂的设备信息及初始的设备剩余生产能力以及地理位置,上述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匹配管理系统1中的服务器4,经由服务器4进行解析,在解析过程中,得出不限于以下的数据各类信息: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位置、当前可生产用时长。再经由上述中的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获取与之相适配的可生产产品标签、设备标签,生产各标签信息后,与设备信息在服务器4中进行关联后送入存储服务器5中存储。上述的标签为特定的代码符号,而并非真实的标签实物。
25.需要在有生产需要时,需求方终端2在匹配管理系统1中进行登记,生成独立的用户id,将生产产品名称或生产所需的设备名称输入需求方终端2,再由需求方终端2发送至匹配管理系统1的服务器4中,在发送上述数据的同时,需求方终端2获取该用户id的位置信息,或是由需求方主动操作需求方终端2输入相应的位置信息,服务器先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决,将产品名称或生产所需的设备名称进行标签化,服务器4先经由位置信息与存储服务器内的各设备数据中的位置信息比较计算,计算得到的距离信息高于阀值时,不对上述设备数据进行处理,低于阀值时,再由上述标签与存储服务5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设备关联的标签要包括需求标签,在计算后,将获取的设备信息提取打包,下发送需求方终端2中,需求方终端2解析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需求方根据展示的信息选择相应的设备,将选择结果及订单数量、时间等信息打包返回至服务器4中,服务器4解析上述数据,重新打包发送至生产方终端1中,同时,服务器4根据上述数据对存储服务器中设备剩余生产能力进行重新调整,并再存储。
26.以上已经描述了本说明书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物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物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