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15274发布日期:2022-02-09 05:4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说明书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为了规范和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药品注册申请人的药物警戒活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以规范药品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活动。其中针对药物警戒主文件的建立、更新、内容、提交做出了规定。持有人应当创建并维护药物警戒主文件,用以描述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情况。持有人应及时更新药物警戒主文件,确保与现行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情况保持一致,并持续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需要。药物警戒主文件应当包括:组织机构、专职人员配备情况、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来源等多项内容。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的,持有人应当按要求提交药物警戒主文件。由此可见,药物警戒主文件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且需要依据法律要求建立、更新。
3.药物警戒主文件包括大量信息,传统药物警戒主文件编撰往往采用人工采集数据和编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当信息的更新或者法律法规要求的变更,需要对药物警戒主文件进行修改,此时往往需要产生大量的重复劳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多个实施方式致力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提升了编写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效率。
5.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分别包括多个属性项;所述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使得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能基于所述映射标签映射基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6.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数据模板的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包括多个属性项;基于所述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获取第二源数据;为配匹第一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其中,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具有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至少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
7.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目标属性获取模块,用于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分别包括多个属性项;所述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映射标签添加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所述
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使得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能基于所述映射标签映射基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8.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数据模板的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包括多个属性项;源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获取第二源数据;源数据解析模块,用于为配匹第一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其中,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具有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至少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
9.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10.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11.本说明书实施方式,通过为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使得第二数据模板的目标属性项能够复用第一数据模板的目标属性项的解析规则,有效提升了数据模板编写效率,提高了编写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所示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场景示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13.图2所示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场景示例中数据处理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14.图3所示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5.图4所示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6.图5所示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17.图6所示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18.图7所示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将结合说明书部分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部分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说明书的范围。
20.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规定持有人应当创建并维护药物警戒主文件,并针对药物警戒主文件应该包括的内容进行了规定。药物警戒主文件需要包括:组织机构信息、药物警戒负责人的基本信息、专职人员配备情况、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来源、信息化工具或系统等内容,组织机构信息具体包括描述与药物警戒活动有关的组织架构、职责及相互关系等信息,药物警戒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居住地、联系方式、简历、职责等,由此可见药物警戒主文件需要按照规范记载大量信息。此外,持有人应及时更新药物警戒主文件,确保与现行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情况保持一致,并持续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需要。因此,药物警戒主文件存在修改和更新的需求。目前的药物警戒主文件编撰往往采用人工采集数据和编
写,在更新时候需要重新编撰,产生大量重复劳动。
21.请参阅图1。在一个具体的场景示例中,为了提高药物警戒主文件编写效率,并且更好的保障药物警戒主文件符合法律要求,管理员可以根据法律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预先创建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数据模板。并且,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药物警戒相关数据的存储。为了将数据映射至数据模板,形成数据文件,需要建立数据解析规则,先将数据进行解析,解析后的数据再映射至数据模板中,形成药物警戒主文件。管理员可以通过一个终端,如操作一台电脑进行数据模板的配置和解析规则的配置。此时,管理员端可以理解为用户端。药物警戒主文件需要包括药物警戒负责人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居住地、联系方式、简历、职责等;相应的,数据模板需要包括居住地、联系方式等属性项。每个属性项可以包括属性标识和属性取值,例如联系方式属性项的属性标识是“电话”,属性取值为“***”,此时的属性取值为初始取值。属性项具有映射标签,例如联系方式属性项的映射标签是“电话”,可以将映射标签作为属性标识。映射标签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例如源数据为负责人电话为123,第一解析规则能用于为电话“123”设置指定标签“分机号”。指定标签和映射标签相对应,比如预先设定好规则、映射标签是“电话”与指定标签“分机号”唯一关联,从而实现将设置指定标签的数据映射至数据模板的属性项。
22.以已经建立了第一数据模板为例,第一数据模板包括多个属性项,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具体的,例如,第一数据模板包括反应药物警戒负责人的基本信息的属性项,具体包括居住地、联系方式、职责属性项。但是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针对药物警戒负责人的基本信息未包含简历,这不符合法律要求,此时需要创建第二数据模板。第二数据模板同样需要包括居住地、联系方式、职责属性项,针对与第一数据模板相同的目标属性项,可以为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居住地、联系方式、职责属性项添加与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居住地、联系方式、职责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此时,居住地、联系方式、职责属性项能基于映射标签映射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23.此外,针对第一数据模板未包含的简历信息相关的区别属性项,需要额外设置映射标签和解析规则。例如简历信息需要包括专业、学位等,为第二数据模板配置专业、学位属性项,并为属性项配置第二映射标签,如专业属性项的第二映射标签为“a1”、学位属性项的第二映射标签为“b1”,第一解析规则包括为专业“药学”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a”、为学历“博士”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b”,设置a1与a,b1与b具有唯一关联关系,则区别属性项能基于第二映射标签映射基于第二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24.请参阅图2。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包括用户端和服务器。所述用户端可以是具有网络访问能力的电子设备。具体的,例如,用户端可以是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数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设备、导购终端、电视机、智能音箱、麦克风等。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智能项链等。或者,用户端也可以为能够运行于上述电子设备中的软件。服务器可以是具有一定运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其可以具有网络通信模块、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当然,上述服务器也可以是指运行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软体。上述服务器还可以为分布式服务器,可以是具有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网络通信模块等协同运作的系统。或者,服务器还可以为若干服务器形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器还可以是能够实现说明书实施方式相应功能的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可以是基于量子计算实现的
新形态的“服务器”。
25.请参阅图3。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执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s110: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分别包括多个属性项;所述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
27.为了便于文件的管理和统一化,像病例、临床试验数据、药物警戒主文件等都需要有标准的模板,以规范各类文件的形式和内容。以药物警戒主文件为例,药物警戒主文件属于法律要求文件,因此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编写。为了保证最终形成的文件符合法律要求,往往首先根据法律指导制定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模板。而药物警戒主文件涉及多项内容,需要收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数据源。因此,为了使得收集到的药物警戒数据能够匹配模板的要求,需要制定初始数据处理规则、处理后数据和模板之间的关联规则等,产生大量的工作量。
28.而在一些情况下,如为了适应公司的变化,如公司员工的变化、公司组织架构的变化,或者为了适用不同国家的要求,或者当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或者为了满足不同公司的要求,需要形成新的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模板。但是,不同的模板之间往往存在相同的内容,如果从头创建,在多次建立模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工作,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模板和第二数据模板可以均是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模板、临床试验数据模板、电子病例模板等。如第一数据模板是在公司原有组织架构上设定的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数据模板,第二数据模板是在公司组织架构变化后建立的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数据模板。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模板和第二数据模板分别包括多个属性项。《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药物警戒主文件内容包括专职人员配备情况,具体如包括专职人员数量、相关专业背景等。因此,第一数据模板和第二数据模板均可以包括专职人员姓名属性项,专职人员学历属性项等,以符合要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可以是将第一数据模板中的每个属性项逐一与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进行比较,或者将第二数据模板中的每个属性项逐一与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属性项可以包括属性项标识,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可以是通过属性项标识的比较,判断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是否为目标属性项。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的属性项标识与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的属性项标识相同时,则该属性标识表示的属性项为目标属性项。
32.在生成药物警戒主文件时,需要从各个系统、文件中采集信息,然后填写到已经配置好的药物警戒主文件的数据模板,进而形成标准的数据文件。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第一解析规则可以用于在获取到第一数据模板需要的第一源数据的情况下,为第一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其中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具有对应关系,从而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能基于映射标签映射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第一源数据。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属性项可以具有属性标识,映射标签可以和属性标识具有对
应关系,从而属性项能够和第一解析规则匹配。映射标签可以和属性标识具有对应关系,可以是映射标签和属性标识相同,或者两者虽然不同但是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则具有一一关联联系。属性项还可以具有属性取值,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取值可以取空值,或者任一原始值。第一源数据可以具有源数据取值。在第一源数据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后,或者说,第一源数据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设置了指定标签后,指定标签和映射标签具有对应关系,此时,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能基于映射标签映射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第一源数据。具体的,可以用源数据取值替换属性取值,从而实现数据的映射,最终形成符合第一数据模板格式的第一数据文件。指定标签和映射标签具有对应关系可以是两者相同或者两者基于预设的规则具有一一关联关系。如,第一数据模板需要包括的药物警戒负责人的基本信息相关的属性项,具体属性项可以包括居住地、联系方式等,此时属性标识可以包括“居住地”、“电话”,与“居住地”属性标识对应的映射标签如为“居住地”,与“电话”属性标识对应的映射标签如为“手机号”,相应的,指定标签可以为“居住地”、“电话”。其中“手机号”和“电话”之间预先设定为一一关联,从而属性标识和映射标签,指定标签和映射标签之间均具有对应关系。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属性项可以具有属性标识和属性取值,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的属性取值可以为映射标签,从而属性项能够和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第一源数据可以具有源数据取值。在第一源数据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后,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能基于映射标签映射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第一源数据。具体的,可以用源数据取值替换属性取值,也即替换映射标签,从而实现数据的映射,最终形成符合第一数据模板格式的第一数据文件。
36.通过将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从而识别出两数据模板共用的属性项。
37.步骤s120: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使得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能基于所述映射标签映射基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38.由于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目标属性项为第二数据模板中与第一数据模板中相同的属性项,因此可以设置相同的数据处理规则。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则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在此情况下,可以复用第一解析规则,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能够和目标属性项之间因为映射标签建立联系,进而实现数据的映射,形成符合第二数据模板定义的标准格式的数据文件。
39.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实现规则的复用,实现了多个数据文件的导出,同时提高了数据模板的配置效率。
40.可以理解,配置不同的数据模板是因为数据模板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仅仅复用第一数据模板的第一解析规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第二数据模板。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与所述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不同的区别属性项;为所述区别属性项配置与第二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二映射标签;其中,所述第二解析规则与所
述第一解析规则不同。
42.可以理解,目标属性项可以是第一数据模板的全部属性项,或者可以是第一数据模板的部分属性项。当然,目标属性项也可以是第二数据模板的全部属性项,或者可以是第二数据模板的部分属性项。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数据模板中与第一数据模板不同的区别属性项,区别属性项和目标属性项的集合可以是第二数据模板的全部属性项。可以理解,此时,目标属性项是第二数据模板的部分属性项,区别属性项无法复用第一解析规则。通过为区别属性项配置与第二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二映射标签,第二解析规则与第一解析规则不同,从而可以基于第二解析规则实现第二数据模板中与第一数据模板中不同的属性项的数据映射,形成符合第二数据模板定义的标准格式的文件。
43.当存在多个数据模板时,在形成新的数据模板时,可以与多个已经配置好的数据模板进行比较,进一步提高形成数据模板和数据文件的效率。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与所述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不同的区别属性项;将所述区别属性项与第三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第二目标属性项,所述第三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三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三映射标签;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第二目标属性项,添加与所述第三数据模板中第二目标属性项相同的第三映射标签,使得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第二目标属性项能基于所述第三映射标签映射基于所述第三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通过将区别属性项和第三数据模板进行比对,当区别属性项和第三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相同时,无法复用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可以复用第三数据模板的解析规则,提高形成数据模板和数据文件的效率。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数据模板还包括与第一数据模板和第三数据模板均不同的第二区别属性项时候,可以为其单独配置解析规则,可以理解,该解析规则可以与第一解析规则和第二解析规则均不同。也可以在存在其他数据模板的情况下继续比较。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可以根据第二区别属性项的数量以及多个数据模板之间的相似度而定。
46.当存在多个数据模板时候,各数据模板和需要新配置的数据模板之间的相似度可能存在差异,或者可以理解为,当不同的数据模板作为第一数据模板时,第一数据模板和第二数据模板之间相同的目标属性项的数量也可能存在差异。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至少两个数据模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到相同的目标属性项的数量;设置具有最大数量个目标属性项的数据模板为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相似度高的数据模板,其目标属性项数量更大,通过预先将不同的数据模板分别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快速识别能够实现更多解析规则复用的数据模板,提高效率。具有最大数量个可以是得到目标属性项个数后,通过目标属性项个数比对得出,或者目标属性项个数和第二数据模板的属性项总个数的比值得到,通过比值可以更直观表示各数据模板和第二数据模板相似度程度。在具有最大数量个目标属性项的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的相似度达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复用第三数据模板的解析规则。也可以为其单独设置解析规则。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将全部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分别比较。也可以是将部分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分别比较。或者是依据预先设定的顺序分别进行比较,当比较得到相同的目标属性项数量大于阈值时,则将该数据模板作为第一数据模板,
无需继续进行比较。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区别属性项与各数据模板进行比较,设置具有最大数量个区别属性项的数据模板为所述第三数据模板。第三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分别具有与第三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三映射标签,可以为第二数据模板中与第三数据模板相同的区别数据项添加第三映射标签,该区别数据项能基于第三映射标签匹配基于第三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数据模板中,与第一数据模板不同的属性项可以单独配置解析规则。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包括第一属性标识,所述第二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包括第二属性标识,在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步骤中,包括:将所述第一属性标识与所述第二属性标识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一属性标识与所述第二属性标识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属性项作为所述目标属性项。第一属性标识与第二属性标识对应,可以是第一属性标识与第二属性标识相同。或者可以是第一属性标识和第二属性标识基于预设的条件具有唯一关联关系。如,第一属性标识和第二属性标识均为“专职人员姓名”,或者第一属性标识为“专职人员姓名”,第二属性标识为“专职人员名字”,预设的条件是“专职人员名字”和“专职人员姓名”具有唯一关联关系。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解析规则能够在获取的源数据符合预设条件下,为所述源数据配置指定标签;其中,所述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源数据可以是存储的原始数据,也可以是基于预先设定的原始数据处理规则进行处理的数据。原始数据处理规则可以基于数据模板确定。如原始数据为专职人员姓名,此时数据模板属性项包括专职人员姓名,则原始数据可以作为源数据。如,当原始数据为专职人员姓和专职人员名,则首先需要得出专职人员姓名,将专职人员姓名作为源数据。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可以是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可以是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为预先设定的标签对,具有唯一关联关系。如,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均为“专职人员姓名”,或者指定标签为“专职人员姓名”,映射标签为“专职人员名字”,预设的条件是“专职人员名字”和“专职人员姓名”具有唯一关联关系。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解析规则能够在获取的源数据符合预设条件下,为所述源数据添加指定标签。由于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对应,因此添加指定标签的源数据可以映射至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如,源数据包括“专职人员名称”列,该列的第一行数据为“张三”,第一数据模板包括“专职人员名字”属性项,属性项的映射标签为“专职名”,预设条件为为源数据添加标签的判断条件,如为专职人员名称添加“专职姓名”指定标签。源数据“张三”基于第一解析规则添加指定标签“专职姓名”,“张三”可以基于指定标签“专职姓名”和数据模板的“专职名”映射标签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张三”映射至“专职人员名字”属性项。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包括原始数据处理规则,从而实现原始数据的处理得到源数据,并且能够在源数据符合预设条件下,为所述源数据配置指定标签,同样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源数据能和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映射。
56.参见图4。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7.步骤s210: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数据模板的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包括多个属性项。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是能够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基于用户的操作实现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可以由具体的应用执行,应用可以运行于终端设备。终端可以是电脑、笔记本。用户通过访问具体的应用,如用户打开药物警戒系统,选择预先设定好的数据模板,如选择第二数据模板,点击生成药物警戒系统主文件按钮,基于用户的操作,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
59.步骤s220:基于所述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获取第二源数据。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原始数据存储时可以具有和数据模板关联的数据标识,从而在接收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时获取原始数据。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源数据可以是原始数据,也可以是基于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规则处理的数据,数据处理规则在设置数据模板时候已经确定,和数据模板具有对应关系,从而在接收到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时候能根据预先设定的数据处理规则得到第二源数据。
62.步骤s230:为所述第二源数据中配匹第一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至少包括部分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模板具有与之对应的解析规则,第二源数据是与第二数据模板相匹配的源数据,更进一步的,属性项配置有解析规则,在生成第二数据文件时候基于解析规则解析第二源数据,解析后的源数据能够映射至数据模板的属性项。
6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或者说,第一解析规则是根据第一数据模板设定的解析规则,能够将第一数据模板需要的源数据利用第一解析规则解析,从而能够将解析后的源数据映射至第一数据模板形成第一数据文件。
6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配置第二数据文件时,将第二数据模板的属性项与第一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到相同的目标属性项,为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从而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能基于映射标签映射基于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6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包括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为配匹第一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从而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能基于映射标签匹配设置有指定标签的第二源数据。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对应,可以是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相同,或者可以是指定标签和预设标签是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则具有唯一关联关系的标签对。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至少包括部分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可以理解,第二数据模板和第一数据模板存在相同的属性项,因此,可以针对相同的属性项复用第一解析规则。为第二源数据中配匹第一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对应,从而实现了多个数据模板之间相同属性项的解析规则的复用,提高了模板配置效率。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为匹配第二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第二指定标签;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区别属性项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二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二映射标签,所述区别属性项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不同,所述第二指定标签与所述第二映射标签对应。可以理解,第二数据模板和第一数据模板存在不同的属性项,或者说区别属性项,区别属性项在进行源数据匹配时无法直接复用第一解析规则。区别属性项分别具有与第二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二映射标签。因此,在区别属性项的源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时,匹配第二解析规则,第二解析规则实现第二源数据设置第二指定标签,第二指定标签与所述第二映射标签对应,从而实现了区别属性项的数据映射。
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源数据具有源数据标识和源数据取值;所述第二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第二属性标识和第二属性取值;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源数据取值替换所述第二属性取值。如,第二源数据为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20岁,源数据标识为年龄和源数据取值为20,该第二源数据匹配第一解析规则,经第一解析规则解析,设置有指定标签“age”。第二数据模板的属性项第二属性标识为年龄,第二属性取值为空值,该属性项具有映射标签“年龄”,预设规则中设定指定标签“age”和映射标签“年龄”具有唯一关联关系,从而指定标签与映射标签对应,将源数据取值20替换所述第二属性的空值。
71.在一些情况下,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缺失或者不完整。比如在药物警戒系统建立的初期,数据收集的较少,因此,在导出数据文件时存在部分属性项缺失数据的情况。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二数据文件中具有映射标签的属性项的取值为所述第二属性取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属性项取值设置为空值;向所述终端反馈所述第二数据文件。在第二数据文件中具有映射标签的属性项的取值为第二属性取值,代表该属性项没有完成数据映射,因此将第二属性取值设置为空值,避免第二数据文件中默认取值被误认为实际取值。第二属性取值可以是空值或者非空值,当第二属性取值为空值时,将所述属性项取值设置为空值可以理解为维持属性项取值不变。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为匹配第二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第二指定标签;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区别属性项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二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二映射标签,所述区别属性项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不同,所述第二指定标签与所述第二映射标签对应。当第二数据模板中包括与第一数据模板不同的属性项,或者说第二数据模板具有区别属性项时,无法复用第一解析规则。通过区别属性项配置与第二解析规则匹配的第二映射标签,为第二源数据配置第二解析规则,第二源数据径第二解析规则解析时,第二源数据被添加第二指定标签。进而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区别属性项能基于第二映射标签映射基于第二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从而实现第二数据文件的形成。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源数据具有源数据标识和源数据取值;所述第二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第二属性标识和第二属性取值;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指定标签与所述第二映射标签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源数据取值替换所述第二属性取值。第二指定标签与第二映射标签的对应关系,将设置了第二指定标签的第二源数据的源数据取值替换第二数据模板中与具有第二映射标签的属性项的第二属性取值,实现与第一数据模板不同的属性项的数据映射,形成第二数据文件。
75.请参阅图5。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300包括:目标属性获取模块310,映射标签添加模块320。目标属性获取模块,用于将第一数据模板与第二数据模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的目标属性项;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模板和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分别包括多个属性项;所述第一数据模板的属性项具有与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映射标签添加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添加与所述第一数据模板中目标属性项相同的映射标签,使得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目标属性项能基于所述映射标签映射基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解析的数据。
76.关于数据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77.请参阅图6。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400包括:请求接收模块410,源数据获取模块420,源数据解析模块430。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二数据模板的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模板包括多个属性项;源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数据文件生成请求获取第二源数据;源数据解析模块,用于为配匹第一解析规则的第二源数据设置指定标签;其中,第一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具有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第二数据模板中的属性项至少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解析规则匹配的映射标签,所述指定标签与所述映射标签对应。
78.关于数据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79.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 i f 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临床试验数据转换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8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8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8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其中,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84.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5.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中的部分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