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2.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完成建筑结构计算模型后,根据计算模型结果设计施工图时,通常需要结合考虑画图工作量及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成本,因此,需要对计算模型的钢筋层进行调整合并。
3.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阶段设计师主要通过观察法及经验法对钢筋层进行合并,需要设计师凭借经验进行人工拆分合并,设计工时长,会造成一定量的施工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自动化完成结构模型中的钢筋层的拆分与合并,不需要人工拆分及合并,实现模型自动化处理,从而节约设计工时,有效节约经济成本。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包括:
7.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接收输入的建筑设计信息;
8.根据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及相关建筑设计、结构构件信息;
9.根据所述模型标准层及自然层对钢筋标准层进行拆分处理,得到所述模型标准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钢筋层,且所述钢筋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
10.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
11.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包括:
13.计算相邻钢筋层的钢筋含量的差值;
14.比较所述差值,得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
15.将所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层。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包括:
17.根据所述自然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的结构构件信息、结构力学关系,计算每一个自然层对应的钢筋层信息,且基于所述钢筋层信息获取钢筋含量,所述钢筋层信息包括钢筋含量、钢筋型号、钢筋长度、钢筋类型、钢筋位置中的至少一种。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层,
包括:
19.获取第一钢筋层和第二钢筋层,所述第一钢筋层与第二钢筋层的差值最小,且所述第一钢筋层的钢筋含量大于所述第二钢筋层的钢筋含量;
20.以所述第一钢筋层为标准,覆盖所述第二钢筋层;
21.将所述第一钢筋层和覆盖后的第二钢筋层合并,得到1个标准层。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3.基于所述标准层生成模型文件;
24.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合理性验证;
25.在所述模型文件通过所述合理性验证时,将所述模型文件存储到知识库。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模型文件通过所述合理性验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7.将所述模型文件输入到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
28.在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规范验证;
29.若验证通过,则基于所述模型文件优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自然层对应的结构构件信息、结构力学关系及设计参数信息。
3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2.接收模块,用于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接收输入的建筑设计信息;
33.数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及相关建筑设计、结构构件信息;
34.拆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标准层及自然层对钢筋标准层进行拆分处理,得到所述模型标准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钢筋层,且所述钢筋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
35.钢筋含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
36.合并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
37.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38.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39.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40.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接收输入的建筑设计信息,根据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及相关建筑设计、结构构件信息;然后,根据所述模型
标准层及自然层对钢筋标准层进行拆分处理,得到所述模型标准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钢筋层,且所述钢筋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从而完成对钢筋层的自动拆分及智能合并处理,无需人工拆分及合并,实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化处理,减少设计工时,从而有效节约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4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43.图1是本技术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44.图2是本技术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是本技术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是本技术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9.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此外,本文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50.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控制器,作为主控中心,自动化完成结构模型中的钢筋层的拆分与合并,不需要人工拆分及合并,实现模型自动化处理,从而节约设计工时,从而有效节约经济成本。
53.请参见图1,为应用于本技术的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所述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中的控制器11执行,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5。
54.s101: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接收输入的建筑设计信息。
55.在设计师需要对建筑施工图纸上的钢筋层拆分合并时,设计师将建筑施工图纸中设计信息输入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模型接收到建筑设计信息。
56.建筑施工图纸是指用来表示房屋的规划位置、外部造型、内部布置、内外装修、细部构造、固定设施及施工要求等的图纸。主要包括了5个专业的图纸,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暖通空调专业。建筑行业中的结构设计图,用于表述建筑物中结构构件的布置、构件材料的选用、构件选型及构件做法,混凝土结构,包括配筋。结构施工图纸中,主要图纸内容包括:基础图、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构件配筋图等等。
57.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能够承受的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
58.建筑结构设计模型是指人工通过专业的结构软件,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模型,包括建筑结构构件的各种信息,建筑结构构件包括墙、梁、板、柱等构件信息。并且,每一层每个构件都有钢筋使用的具体配筋形式信息,包括钢筋的尺寸、数量、类型等,因此,即使同一位置不同层或者同一层不同位置的构件由于建筑结构受力不同会引起钢筋使用量不同,可以通过专业的结构计算软件查看具体数值。
59.s102:根据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与所述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均相关的建筑设计信息、结构构件信息。
60.数据信息包括的自然层,是指建筑自然层,自然层(floor)是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一般是指图纸设计的一个楼层。如有的房子单层层高较高,在该层其中选取一部分区域加一块楼板,把该层分成两个空间,这时分隔的空间就叫夹层,原层叫自然层。
61.建筑标准层是指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标准层为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62.钢筋标准层是指在建筑标准层的基础上,以钢筋相关信息划分的标准层。
63.在拆分前,根据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数据信息以便于按照一个标准进行钢筋层拆分。
64.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均相关的建筑设计信息、结构构件信息(位置、尺寸、类型)、结构力学关系等。
65.s103:根据所述模型标准层及自然层对钢筋标准层进行拆分处理,得到所述模型标准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钢筋层,且所述钢筋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
66.如下表一所示,表一为拆分合并过程:
67.[0068][0069]
在表一中,原模型是指建筑结构设计模型,在将建筑设计信息输入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后,获得的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表一中的原模型标准层)、自然层(表一中的原模型自然层)、钢筋标准层(表一中的原钢筋标准层),在拆分的时候,以原模型标准层中的第4层为例,对应原模型自然层的第6-第19层,对应原钢筋标准层的第a1层、第a2层和第a3层,按照原模型自然层的层数(第6-第19层),将原钢筋标准层的第a1层、第a2层和第a3层拆分为与自然层对应的层数,为拆分后的钢筋层(表一中的拆分后的钢筋层1-14),因此,得到的钢筋层与原模型自然层是一一对应关系。
[0070]
可以理解的是,在拆分的时候,只能在原模型标准层内拆分,不能跨建筑标准层来拆分。
[0071]
s104: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
[0072]
具体地,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自然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的结构构件信息、结构力学关系,计算每一个自然层对应的钢筋层信息,且基于所述钢筋层信息获取钢筋含量,所述钢筋层信息包括钢筋含量、钢筋型号、钢筋长度、钢筋类型、钢筋位置中的至少一种。
[0073]
s105: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
[0074]
在将钢筋标准层拆分后,得到钢筋层,且获取各个钢筋层的钢筋含量,如表一所示,得到拆分后的钢筋层为1-14,对应的钢筋层的钢筋含量为d1-d14。
[007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可以包括:
[0076]
计算相邻钢筋层的钢筋含量的差值;
[0077]
比较所述差值,得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
[0078]
将所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层。
[0079]
具体地,在表一中计算相邻钢筋层的钢筋含量的差值,即计算d2-d1、d3-d2、d4-d3、d5-d4
……
d14-d13,从而得到相邻钢筋层的钢筋含量差值,对应表一中c1列的e1-e13,然后,比较各个差值的大小,得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例如,经计算,得到d5-d4的差值最小,那么,得到钢筋层5和钢筋层4;接着,将所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层,即,将钢筋层5和钢筋层4合并为r1列中的f5,如果一次合并就能完成合并的时候,得到的f1-f14均为标准层,如果还没合并完成,则继续计算相邻钢筋层的钢筋含量的差值,如第二轮得到的差值最小为f13-f12,且继续合并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为h13,最后第n轮的合并后,得到k5的标准层。
[008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施工安全性,会将钢筋含量较小的钢筋层调大,因此,将所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层,包括:
[0081]
获取第一钢筋层和第二钢筋层,所述第一钢筋层与第二钢筋层的差值最小,且所述第一钢筋层的钢筋含量大于所述第二钢筋层的钢筋含量;
[0082]
以所述第一钢筋层为标准,覆盖所述第二钢筋层;
[0083]
将所述第一钢筋层和覆盖后的第二钢筋层合并,得到1个标准层。
[0084]
以表一为例,在第一次合并的时候,得到d5-d4的差值最小,那么,得到钢筋层5和钢筋层4,此时,第一钢筋层为钢筋层5,第二钢筋层为钢筋层4,假如钢筋层5的钢筋含量大于钢筋层4的钢筋含量,则以钢筋层5的钢筋含量为标准,覆盖钢筋层4,即按照钢筋含量最大的值d5进行合并,得到e5这个标准层。
[0085]
可以理解的是,在拆分或合并的时候,只能在原模型标准层内拆分或合并,不能跨建筑标准层来拆分或合并,例如,在表一中,可以在原模型标准层4内合并,但是不能将原模型标准层4和原模型标准层5进行合并,具体对应为:原模型自然层5和原模型自然层6不能合并,原模型自然层-3和原模型自然层-2不能合并,原模型自然层19和原模型自然层20不能合并及原模型自然层27和原模型自然层28不能合并。
[0086]
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接收输入的建筑设计信息,根据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及相关建筑设计、结构构件信息;然后,根据所述模型标准层及自然层对钢筋标准层进行拆分处理,得到所述模型标准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钢筋层,且所述钢筋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从而完成对钢筋层的自动拆分及智能合并处理,无需人工拆分及合并,实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化处理,减少设计工时,从而节约经济成本。
[0087]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得到标准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0088]
基于所述标准层生成模型文件;
[0089]
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合理性验证;
[0090]
在所述模型文件通过所述合理性验证时,将所述模型文件存储到知识库。
[0091]
具体地,在得到标准层以后,基于所述标准层生成模型文件;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合理性验证,合理性验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现场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设计师对图纸修改的工作量、工程造价经济性(钢筋使用量)。
[0092]
其中,现场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中,只有一个标准层是最简单的施工难度,标准层越多,施工难度越大,因为施工中不同的标准层需要不同的模板、位置、工序、流程、材料等的调整。
[0093]
设计师对图纸修改的工作量中,只有一个标准层的工作量是最少的,只需要画一张图,不需要过多时间和工作量,多个标准层需要提供多个对应的标准层设计图。
[0094]
工程造价经济性(钢筋使用量)中,因为力学关系,建筑设计关系,每一层的钢筋使用量是可以不同的,需要根据结构设计模型,通过专业的结构计算软件计算后可以得到具体的数值,但是,实际工程中,不一定会每层都不同,因此,需要考虑施工难度,可选为牺牲部分经济增加钢筋来降低施工难度。
[0095]
最优方程的目标函数是(各个工作数值最优集),通过最优值选定1个合并方案来选取。
[0096]
在通过合理性验证时,得到符合工程应用、经济性合理的一组钢筋层数作为最终的钢筋标准层对应的模型文件。然后,将该模型文件存储到知识库中。
[0097]
可以理解的是,知识库中的模型文件都会包括构件类型、截面尺寸、力学对应关系、钢筋型号、配筋策略和合并策略等,以便于为下次的钢筋层拆分和合并提供信息来源。
[009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模型文件通过所述合理性验证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0099]
将所述模型文件输入到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
[0100]
在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规范验证;
[0101]
若验证通过,则基于所述模型文件优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
[0102]
具体地,针对已经通过合理性验证的模型文件,将模型文件输入到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在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规范验证,规范验证是指建筑结构设计是有国家规范指导的,所有设计必须符合规范,但是人工不可能记住所有的规范,所以结构计算软件把国家规范都融入到了软件里面,通过软件计算完成的结果,软件会自动的判断哪些地方符合,哪些地方不符合,不符合会有提示,提示会通过文字、图形标注、标红等方式显示出来让设计师了解,设计师就可以根据提示对应的修改构件以满足设计规范,当满足设计规范时,基于模型文件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若不满足设计规范,则在设计师修改后重新验证是否满足规范,直到满足设计规范。
[0103]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装置,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装置的结构,该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装置200包括:
[0104]
接收模块201,用于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接收输入的建筑设计信息;
[0105]
数据信息获取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与所述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均相关的建筑设计信息、结构构件信息;
[0106]
拆分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模型标准层及自然层对钢筋标准层进行拆分处理,得到所述模型标准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钢筋层,且所述钢筋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
[0107]
钢筋含量获取模块204,用于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
[0108]
合并模块205,用于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
[0109]
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接收输入的建筑设计信息,根据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获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模型标准层、自然层、钢筋标准层及相关建筑设计、结构构件信息;然后,根据所述模型标准层及自然层对钢筋标准层进行拆分处理,得到所述模型标准层对应的至少一个钢筋层,且所述钢筋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获取所述模型标准层内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根据各个所述钢筋层的钢筋含量,按照合并策略,将所述钢筋层合并,得到标准层,从而完成对钢筋层的自动拆分及智能合并处理,无需人工拆分及合并,实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化处理,减少设计工时,从而节约经济成本。
[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并模块205还用于:
[0111]
计算相邻钢筋层的钢筋含量的差值;
[0112]
比较所述差值,得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
[0113]
将所述差值最小的两个相邻钢筋层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层。
[0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合并模块205还用于:
[0115]
获取第一钢筋层和第二钢筋层,所述第一钢筋层与第二钢筋层的差值最小,且所述第一钢筋层的钢筋含量大于所述第二钢筋层的钢筋含量;
[0116]
以所述第一钢筋层为标准,覆盖所述第二钢筋层;
[0117]
将所述第一钢筋层和覆盖后的第二钢筋层合并,得到1个标准层。
[0118]
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含量获取模块204还用于:
[0119]
根据所述自然层、与所述自然层对应的结构构件信息、结构力学关系,计算每一个自然层对应的钢筋层信息,且基于所述钢筋层信息获取钢筋含量,所述钢筋层信息包括钢筋含量、钢筋型号、钢筋长度、钢筋类型、钢筋位置中的至少一种。
[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装置200还包括合理性验证模块206,用于:
[0121]
基于所述标准层生成模型文件;
[0122]
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合理性验证;
[0123]
在所述模型文件通过所述合理性验证时,将所述模型文件存储到知识库。
[0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装置200还包括规范验证模块207,用于:
[0125]
将所述模型文件输入到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
[0126]
在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中,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规范验证;
[0127]
若验证通过,则基于所述模型文件优化所述建筑结构设计模型。
[012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自然层对应的结构构件信息、结构力学关系及设计参数信息。
[012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装置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0130]
图4为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控制器11包括:
[0131]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111、一个存储器112为例。
[0132]
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0133]
存储器11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2-3所示的接收模块201、数据信息获取模块202、拆分模块203、钢筋含量获取模块204、合并模块205、合理性验证模块206、规范验证模块207)。处理器11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控制器11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
[0134]
存储器11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人员进出检测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1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0135]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1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步骤s105;实现图2-3中的模块201-207的功能。
[0136]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013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图4中的一个处理器111,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建筑结构钢筋层设计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步骤s105;实现图2-3中的模块201-207的功能。
[0138]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39]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014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
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