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30446发布日期:2022-03-05 01:0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电力电能表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随着智能电能表的不断普及,电力公司对于电能表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电能表可以提供更多的诸如电量曲线、需量曲线、负荷曲线和事件记录等数据,并且要要这些数据可以保存数年以上,从而为电力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当前,这些数据通常存储在电能表的内置存储器中,比如内置存储器是eeprom或者data flash中。
4.但是,现有电能表内置存储器在针对电能表数据的监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电能表数据的存储分配和读写操作,内置存储器通常会因被频繁地执行读写而导致自身失效,并且目前也没有可供分析的日志,这就导致内置存储器管理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在研发阶段不容易被识别出来,而是在电能表运行较长时间后才会逐渐表现出来,这就降低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方法,方便在电能表出现运行故障时及时地给予告警,进而供运维和研发人员做故障排查分析处理,提高电能表设计的可靠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公开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方法,包括:
8.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存储区域;
9.针对划分后所得每一个存储区域建立包含数据地址和数据长度的脚本表;
10.基于脚本表计算对应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
11.对得到的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和每一个存储区域被分配的存储容量进行综合判断,并且再基于判断结果对电能表做出对应的提示。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进行划分时,该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为n,划分后所得存储区域的总数量为m,第i个存储区域标记为mi,存储区域mi被分配的存储容量标记为li,存储区域mi的存储地址标记为ai,1≤i≤m;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脚本表内的每一条记录包括当前数据地址描述符和数据长度描述符,每一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和新增的数据依次被插入到该区域所属脚本表中。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基于脚本表计算对应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具体为:
15.对划分后所得每一个存储区域的脚本表依次执行遍历计算,得到每一个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基于得到的每一个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计算得到所有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之和,根据所得实际数据长度之和与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做出比较判断处理:
17.当所得实际数据长度之和大于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时,检测电能表的出厂状态,当电能表为工厂状态时,停止运行,且执行告警提示操作;否则,执行告警提示操作。
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所得实际数据长度之和小于等于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时,对各存储区域的实际容量与每一个存储区域被分配的存储容量做出比较判断处理:
19.当任一存储区域的实际容量大于其被分配的存储容量时,检测电能表的出厂状态,当电能表为工厂状态时,停止运行,且执行告警提示操作;否则,执行告警提示操作。
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任一存储区域的实际容量小于等于其被分配的存储容量时,对前后两个存储区域是否存在边界重叠做出判断处理,当存在边界重叠时,检测电能表的出厂状态,当电能表为工厂状态时,停止运行,且执行告警提示操作;否则,执行告警提示操作。
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对告警提示操作所对应的错误信息进行日志记录,且将记录的错误信息发送给主站处理;
22.优选的,对每个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累计读次数、最大写次数以及累计写次数分别进行统计,并将各统计结果发送给主站处理。
23.进一步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对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的统计方式为:
24.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读取len个字节,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如果len》r
i_max
,则以字节数len作为该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
25.其中,ai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的起始地址,a
i+1
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的下一个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len为本地读取的字节长度,r
i_max
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读取数据的最大长度;
26.优选的,对存储区域的累计读次数的统计方式为:
27.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读取len个字节,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则将该存储区域的累计读次数记为r
i_max
+len;
28.优选的,对存储区域的最大写次数的统计方式为:
29.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写len个字节,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如果len》w
i_max
,则以字节数len作为该存储区域的最大写次数;
30.其中,w
i_max
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写数据的最大长度;
31.优选的,在所述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管理方法中,对存储区域的累计写次数的统计方式为:
32.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写len个字节,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则将该存储区域的累计写次数记为w
i_max
+len。
3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按照预设间隔,通过串口将各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累计读次数、最大写次数以及累计写次数打印输出。
34.优选的,所述预设间隔为10s。
35.本发明的上述方法适用于电能表设计验证阶段和挂网运行阶段均,设计阶段通过输出的日志提前分析、提前调整,规避不合理的设计流入到批量生产表中。在批量表中使用只能作为一种报警或者器件分析的手段。
36.第二方面,公开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系统,包括:
37.存储区域划分模块,被配置为: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存储区域;
38.脚本表建立模块,被配置为:针对划分后所得每一个存储区域建立包含数据地址和数据长度的脚本表;
39.综合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基于脚本表计算对应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
40.对得到的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和每一个存储区域被分配的存储容量进行综合判断,并且再基于判断结果对电能表做出对应的提示。
41.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42.本发明发明通过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存储区域,然后针对划分后所得每一个存储区域建立包含数据地址和数据长度的脚本表,并基于脚本表计算对应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再利用得到的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和每一个存储区域被分配的存储容量做比较判断,并且再基于电能表是处于工厂状态还是出厂状态来做出对应的告警提示,从而方便在电能表出现运行故障时及时地给予告警,进而供运维和研发人员做故障排查分析处理,提高电能表设计的可靠性。
43.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4.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4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4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48.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9.实施例一
50.本实施例公开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方法,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8:
51.步骤1,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存储器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存储区域;其中,该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为n,划分后所得存储区域的总数量为m,第i个存储区域标记为mi,存储区域mi被分配的存储容量标记为li,存储区域mi的存储地址标记为ai,1≤i≤m;ai+1
=ai+li;
52.在该步骤中,各存储区分配与电能表的功能模块相匹配,便于个功能模块灵活配置和管理。对于写入频繁的数据则需要分配多个区域,达到每个区域写入次数都在器件要求的范围内。
53.步骤2,针对划分后所得到的每一个存储区域,分别建立包含数据地址和数据长度的脚本表;其中,脚本表内的每一条记录包括当前数据地址描述符和数据长度描述符,存储区域内的数据和新增的数据依次被插入到该脚本表中;上述存储区域内的数据为需要存储的数据,包含要存储数据的地址和长度;
54.在该步骤中,建立数据地址和数据长度的映射关系,便于后续做数据管理。建立脚本表的目的是发明的另一个创新点,即规避数据地址的重叠,当设计不当发生数据地址重叠时能提示报警或者停止运行。
55.步骤3,对划分后所得每一个存储区域的脚本表依次执行遍历计算存储数据的地址和长度,得到每一个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其中,存储区域mi的实际数据长度标记为li;
56.步骤4,计算得到所有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之和;
57.步骤5,根据所得实际数据长度之和与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做出比较判断处理:
58.当所得实际数据长度之和大于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时,转入步骤8;否则,转入步骤6;
59.步骤6,对各存储区域的实际容量与每一个存储区域被分配的存储容量做出比较判断处理:
60.当任一存储区域的实际容量大于其被分配的存储容量时,转入步骤8;否则,转入步骤7;
61.步骤7,对前后两个存储区域是否存在边界重叠做出判断处理:
62.当存在边界重叠时,转入步骤8;否则,不予执行告警提示操作;
63.通过上述步骤5-7实现根据数据实际长度和存储分配的容量,判断是否存在数据分配越界,以便进行对应处理。
64.步骤8,检测电能表的出厂状态,且根据该出厂状态做出判断处理:
65.当电能表为工厂状态(工厂状态具体为电能表在工厂维护时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厂内模式)时,停止运行,且执行告警提示操作;否则,判定电能表处于出厂状态,则执行告警提示操作。其中,在该实施例中,还会对告警提示操作所对应的错误信息进行日志记录,且将记录的错误信息发送给主站处理。
66.当然,根据实际的管理需要,该实施例中的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管理方法还会对每个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累计读次数、最大写次数以及累计写次数分别进行统计;以及,将各统计结果发送给主站处理。便于主站及时统计电能表的存储运行状态,当某个区域的写入次数超范围后,建议电力公司更换电表。例如,在该实施例中,电能表的统计处理方式如下:
67.(1)对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的统计方式为: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读取len个字节,
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如果len》r
i_max
,则以字节数len作为该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其中,ai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的起始地址,a
i+1
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的下一个存储区域的起始地址,len为本地读取的字节长度,r
i_max
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读取数据的最大长度。
68.(2)对存储区域的累计读次数的统计方式为: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读取len个字节,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则将该存储区域的累计读次数记为r
i_max
+len。
69.(3)对存储区域的最大写次数的统计方式为: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写len个字节,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如果len》w
i_max
,则以字节数len作为该存储区域的最大写次数;其中,w
i_max
为该任一地址a所在存储器区域写数据的最大长度。
70.(4)对存储区域的累计写次数的统计方式为:当在任一地址a开始写len个字节,且满足条件ai≤a《a
i+1
时,则将该存储区域的累计写次数记为w
i_max
+len。
71.为了满足后续的运维需要,在该实施例中,电能表还会按照预设间隔,通过串口将各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累计读次数、最大写次数以及累计写次数打印输出。这样,电能表就可以将各统计次数发送给主站后,交由主站形成报表,供电能表的研发人员做研究分析。其中,此处的预设间隔设置为10s。
72.本发明实施例子实现降低频繁度的措施是通过均衡化处理,现有技术中部分数据读写操作频繁,会超过器件的写入次数寿命,由于没有监控措施导致不合理的设计不能及时发现、调整。本发明按照预设间隔,通过串口将各存储区域的最大读次数、累计读次数、最大写次数以及累计写次数打印输出,供设计人员分析。
73.实施例二
74.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75.实施例三
76.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7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78.实施例四
79.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数据存储监控系统,包括:
80.存储区域划分模块,被配置为:将电能表内置存储器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存储区域;
81.脚本表建立模块,被配置为:针对划分后所得每一个存储区域建立包含数据地址和数据长度的脚本表;
82.综合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基于脚本表计算对应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
83.对得到的存储区域的实际数据长度、电能表内置存储器的容量和每一个存储区域被分配的存储容量进行综合判断,并且再基于判断结果对电能表做出对应的提示。
84.以上实施例二、三和四的装置中涉及的各步骤与方法实施例一相对应,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实施例一的相关说明部分。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该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集的单个介质或多个介质;还应当被理解为包括任何介质,所述任何介质能够存储、编码或承载用于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集并使处理器执行本发明中的任一方法。
8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机装置来实现,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86.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