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29130520发布日期:2022-03-05 01:1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1.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体验在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随着当下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小程序应运而生,各种应用程序在给我们的智能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多种多样的应用程序在外观上相似,且在多界面上的排列次序杂乱,从而导致用户经常错翻界面或对应用程序的图标识别错误,进而造成点击错误,进一步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智能设备电池消耗和使用上的不舒适性,使得用户不得不重新关闭误点击的应用程序,再去重新打开所需要的应用程序。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智能监测用户行为,判断出用户是否容易出现误点的行为,从而智能的为用户推荐是否启用图标自动分类功能,或者按照用户喜好实现了用户智能设备中应用程序图标的自动分类,即方便了用户体验,又合理规划了界面布局。
4.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方法,包括:监测本机用户启用各个软件的行为次数,获取用户软件使用习惯的行为数据;基于行为数据中软件与界面图标的链接关系,对软件所链接的界面图标发出排列指令,指定界面图标进行排列操作;识别进行排列操作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并与本机用户界面所有界面图标的预存色系数据库对比,进而判断该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色系属性;结合预设的个人偏好设置,并根据颜色色系属性对界面图标的排列区域进行分类。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获取用户软件使用习惯的行为数据包括:将收集的行为次数数据输入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运算,从而对行为次数数据进行过滤,得到行为数据。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机用户界面所有界面图标的预存色系数据库包括:扫描用户界面所有图标背景颜色,并在rgb色彩模式下进行转换得到背景颜色的rgb色彩种类,并根据rgb色彩种类划分色系并存储。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判断该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色系属性包括:对单个图标背景颜色中的像素点进行统计,从而得到各颜色像素点对应的数量值;比较各颜色像素点对应的数量值,确定各颜色像素点对应的数量值在背景颜色中
所占比重值;根据比重值结果,选择比重值高于其它颜色像素点的rgb颜色为背景颜色,将背景颜色输入色系数据库与存储的色系对比,根据相同或相似色系划分背景颜色的色系属性。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预设的个人偏好设置包括:用户喜好自设置,以及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生成设置;结合预设的个人偏好设置,根据颜色色系属性对界面图标的排列区域进行分类包括:若用户根据个人喜好已设置排列界面图标的要求,则按照用户要求对界面图标的区域进行分类;若用户个人喜好未设置排列界面图标的要求,则按照用户之前排列界面图标的使用习惯,对界面图标的区域进行分类。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对界面图标的区域进行分类包括:背景颜色属同一色系或相似色系的界面图标分区域排列;背景颜色属同一色系或相似色系的app同区域排列或相邻区域排列。
10.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系统,包括:行为分析模块、界面图标获取模块、背景色识别模块、对比模块、用户模式选择模块;其中,行为分析模块用于对用户使用软件的行为以及行为次数进行监测;界面图标获取模块用于对收集用户界面中所有的界面图标;背景色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各种界面图标所使用背景颜色;对比模块用于判断背景颜色的色系属性;用户模式选择模块用于按照用户喜好或用户习惯自动根据行为数据排列界面图标。
11.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12.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智能监测用户行为,判断出用户是否容易出现误点的行为,从而智能的为用户推荐是否启用图标自动分类功能,或者按照用户喜好实现了用户智能设备中应用程序图标的自动分类,合理规划界面布局提高用户体验,又同时节省终端设备的内存消耗和电量消耗。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系统架构图;图3是本发明随机森林模型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终端用户界面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15.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监测本机用户启用各个软件的行为次数,获取用户软件使用习惯的行为数据;基于行为数据中软件与界面图标的链接关系,对软件所链接的界面图标发出排列指令,指定界面图标进行排列操作;识别进行排列操作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并与本机用户界面所有界面图标的预存色系数据库对比,进而判断该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色系属性;结合预设的个人偏好设置,并根据颜色色系属性对界面图标的排列区域进行分类。
16.参考图3进一步说明获取用户软件使用习惯的行为数据包括:将收集的行为次数数据输入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运算,从而对行为次数数据进行过滤,得到行为数据。
17.本机用户界面所有界面图标的预存色系数据库包括:扫描用户界面所有图标背景颜色,并在rgb色彩模式下进行转换得到背景颜色的rgb色彩种类,并根据rgb色彩种类划分色系并存储。
18.判断该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色系属性包括:对单个图标背景颜色中的像素点进行统计,从而得到各颜色像素点对应的数量值;比较各颜色像素点对应的数量值,确定各颜色像素点对应的数量值在背景颜色中所占比重值;根据比重值结果,选择比重值高于其它颜色像素点的rgb颜色为背景颜色,将背景颜色输入色系数据库与存储的色系对比,根据相同或相似色系划分背景颜色的色系属性。
19.预设的个人偏好设置包括:用户喜好自设置,以及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生成设置;结合预设的个人偏好设置,根据颜色色系属性对界面图标的排列区域进行分类包括:若用户根据个人喜好已设置排列界面图标的要求,则按照用户要求对界面图标的区域进行分类;若用户个人喜好未设置排列界面图标的要求,则按照用户之前排列界面图标的使用习惯,对界面图标的区域进行分类。
20.参考图4进一步说明对界面图标的区域进行分类包括:背景颜色属同一色系或相似色系的界面图标分区域排列;背景颜色属同一色系或相似色系的app同区域排列或相邻区域排列。
21.参考图2进一步说明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并分类界面图标的系统,包括:行为分析模块、界面图标获取模块、背景色识别模块、对比模块、以及用户模式选择模块;其中,行为分析模块用于对用户使用软件的行为以及行为次数进行监测;界面图标获取模块用于对收集用户界面中所有的界面图标;背景色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各种界面图标所使用背景颜色;对比模块用于判断背景颜色的色系属性;用户模式选择模块用于按照用户喜好或用户习惯自动根据行为数据排列界面图标。
22.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下述方法的步骤。
23.监测本机用户启用各个软件的行为次数,获取用户软件使用习惯的行为数据;基于行为数据中软件与界面图标的链接关系,对软件所链接的界面图标发出排列指令,指定界面图标进行排列操作;识别进行排列操作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并与本机用户界面所有界面图标的预存色系数据库对比,进而判断该界面图标的背景颜色色系属性;结合预设的个人偏好设置,并根据颜色色系属性对界面图标的排列区域进行分类。
24.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智能监测用户行为,判断出用户是否容易出现误点的行为,从而智能的为用户推荐是否启用图标自动分类功能,或者按照用户喜好实现了用户智能设备中应用程序图标的自动分类,合理规划界面布局方便用户体验,又同时节省终端设备的内存消耗和电量消耗。
2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26.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2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2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