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57147发布日期:2022-11-12 00:1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产教融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2.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产教融合的方式,将职业学校中设置的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为了体现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将学校和企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提早熟悉职业社会的环境,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将产业和教学密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效率的提高自身的学习的能力,更有效的解决企业人才需球与高校之间供给脱节问题,这种体系框架虽已建成,但体系建设仍需在扩大纵向贯通、促进横向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能力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而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搭建起来的桥梁通常处于断层的状态,不能一目了然的让学生清楚自身的缺陷和创新精神,也不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同进步。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问题,实现以上产教融合避免断层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学生在学生端登录自己的账号进入系统内,录入自己的个人信息,系统根据专业分配和对应的专业老师对应,专业对应的教师也会在老师端口登录至系统内,根据系统分配的学生自动排列到自己的系统窗口;s2、教师快速熟悉课程的内容,随后在上课之前根据综合校内培养计划范围内制定教学计划,列举教学大纲,将相关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联系在一起穿插辅助教学;s3、在课堂及课程设计中,间隔性插入校内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些设定中穿插一些企业项目,学生参加完这些活动后,由任课老师进行专业打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自身学习的不足,校内定期进行考试考察,考察学习成果;s4、将和学历证书相关和必考的证书内容重点教学,让学生重视起来,早日完成证书考核,并在临近实习的课堂中穿插职业教育相关案例,让学生能够尽早的熟悉企业工作内容,能够顺利的接手工作;s5、实习生进入到企业内,校内也会将个人的信息递送到企业的系统中,企业根据需求安排实习生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进行学习,从最基础的工作进行阶梯式学习;s6、企业会有固定的职业标准,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司的职业标准,积极参与企业的培养计划;s7、企业定期设置有教学计划,在每个教师背后也会设置有实践教学大纲,由企业导师带领实习生,加以引导,将每日的学习情况记录成档上传到系统,由校内老师交接评
比、纠正,将校内和企业教学融合在一起;s8、参与企业的项目,最后让导师考核和企业考核,结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知识,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获取证书后,可回到学校获取学历证书,获取企业正式员工的资格,进一步学习。
4.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系统,包括学工应用模块,教育应用模块和企业人才需求模块三大模块;其中学工应用模块和教育应用模块共包括有:专业模块,专业课程内容模块,教学过程模块,学历证书模块和职业教育模块;所述专业模块包括学校内部设置的专业类别选择和其附属选择的课程选项介绍,以及对于每个专业模块后期对应的企业工作规划;所述专业课程内容模块是设置的每个专业所对应的课程,也有一些课程是所有专业共同设置的,这种课程被设置成几个专业一同学习;所述教学过程模块将可共同连在一起教学的课程配备较少的教师,而配备有不同专业的课程会设置成较多类,由同一位教师带同类型的课程两支三个科目,将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安排至同一位老师的课表中;所述学历证书模块在系统中设置学历证书模块,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所需要努力的方向,能够早作准备;所述职业教育模块是学校针对各个专业的方向的不同,来进行传授一些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结合相对应企业传递过来的真实案例,以及和企业互动之后的体验教学,提前打好基础,减少跨到企业之间出现的断层代沟;学工应用是学生的用户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该专业会对应出现该专业课程内容,系统中也会设置有该专业对应的学历证书,设置有必考证书和选考证书,再配合一定量的职业教育课程,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知识加以融合,提高学生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应用是教师和校方设置的端口,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的端口调配课程内容,查看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适度插入相对应的知识点。
5.其中企业人才需求模块包括有产业、职业岗位模块,职业标准,生产过程,专业资格证书和终身学习;所述产业、职业岗位模块设置有顶岗实习区域和转正之后,以及职业竞争之后的岗位上升路线趋势。
6.所述职业标准包括企业对员工以及岗位的每个阶段的标准要求,并将其纳入实习考核中;所述生产过程指的是每个实习员工从最基础的做起,再根据企业设置的标准一步步上升岗位,并提高工作要求,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在细节化了解自己的工作,减少了很多突如其来的状况,提高工作的质量,进步更加的快速;所述专业资格证书包括实习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培训后,对专业技能更加的熟练,可在此时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获得较为专业的职称;所述终身学习指的是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后,可进入到更高一层的岗位进行工作,接收到的工作难题也会增大,需要学习的技能增多,且企业随之发展壮大,需要学习的创新
技能和学校之间相互联系,也会返回学习传授吱声的工作技能。
7.学生在实习期间从学校进入到企业,从最低层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再根据能力分配上升的岗位,一步步上升,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再鼓励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针对已经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一定程度的岗位上调或奖励,继续学习更多的技能。
8.进一步的,所述教学过程包括校内培养计划模块,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大纲模块和课程体系模块,统归类为学校课堂教学模块;按照校内培养计划向目标方向培养人才,根据校内指定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学习计划,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教学大纲,形成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将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排列在一起并列学习,进阶式进步。
9.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过程包括企业培养计划模块,实践教学计划模块,实践教学大纲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模块,统归类为企业实践教学模块;企业会制定培养计划,在企业中进阶式成长的过程中,时间教学大纲类同校内的教学大纲,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在课堂上学校到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工作中来,将课堂知识和企业工作内容紧密接洽。
10.进一步的,所述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校内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项目融合学习,定期设定校内考核,分为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和考试考察两种形式。
11.进一步的,所述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包括企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工作,完成学校基本教学课程后,接洽到企业实习工作,根据每科目课程的分类对应的设计结合工作内容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开展,再经过企业考核,企业考核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工作中表现的时候企业导师给的评比,还有一种就是统一考核。
12.进一步的,所述学校和企业之间呈相互共存的模式,存有对接、共建、人才共育、产教融合、过程共管五类关系。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通过校内建立系统,将每个专业所要学习的课程清楚的排列后,针对每个专业所对应需要考的证书明确排列在后面,给学生增加学习的紧迫感,结合企业案例之间的融合,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课堂的知识点。
14.2、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对接,互联网系统将个人的学习情况以及实习情况上报,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理清自己的能力缺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业融合,避免了学生课堂知识的白费力,也避免了专业学习和工作之间的断层而使企业流失了大量的人才。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产教融合学院治理系统;图2为本发明学校课堂教学系统图;图3为本发明企业实践教学系统图;图4为本发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一: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学生在学生端登录自己的账号进入系统内,录入自己的个人信息,系统根据专业分配和对应的专业老师对应,专业对应的教师也会在老师端口登录至系统内,根据系统分配的学生自动排列到自己的系统窗口;s2、教师快速熟悉课程的内容,随后在上课之前根据综合校内培养计划范围内制定教学计划,列举教学大纲,将相关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联系在一起穿插辅助教学;s3、在课堂及课程设计中,间隔性插入校内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些设定中穿插一些企业项目,学生参加完这些活动后,由任课老师进行专业打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自身学习的不足,校内定期进行考试考察,考察学习成果;s4、将和学历证书相关和必考的证书内容重点教学,让学生重视起来,早日完成证书考核,并在临近实习的课堂中穿插职业教育相关案例,让学生能够尽早的熟悉企业工作内容,能够顺利的接手工作;s5、实习生进入到企业内,校内也会将个人的信息递送到企业的系统中,企业根据需求安排实习生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进行学习,从最基础的工作进行阶梯式学习;s6、企业会有固定的职业标准,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司的职业标准,积极参与企业的培养计划;s7、企业定期设置有教学计划,在每个教师背后也会设置有实践教学大纲,由企业导师带领实习生,加以引导,将每日的学习情况记录成档上传到系统,由校内老师交接评比、纠正,将校内和企业教学融合在一起;s8、参与企业的项目,最后让导师考核和企业考核,结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知识,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获取证书后,可回到学校获取学历证书,获取企业正式员工的资格,进一步学习。
18.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图4,一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系统,包括学工应用模块,教育应用模块和企业人才需求模块三大模块;其中学工应用模块和教育应用模块共包括有:专业模块,专业课程内容模块,教学过程模块,学历证书模块和职业教育模块;所述专业模块包括学校内部设置的专业类别选择和其附属选择的课程选项介绍,以及对于每个专业模块后期对应的企业工作规划;所述专业课程内容模块是设置的每个专业所对应的课程,也有一些课程是所有专业共同设置的,这种课程被设置成几个专业一同学习;所述教学过程模块将可共同连在一起教学的课程配备较少的教师,而配备有不同
专业的课程会设置成较多类,由同一位教师带同类型的课程两支三个科目,将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安排至同一位老师的课表中;所述学历证书模块在系统中设置学历证书模块,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所需要努力的方向,能够早作准备;所述职业教育模块是学校针对各个专业的方向的不同,来进行传授一些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结合相对应企业传递过来的真实案例,以及和企业互动之后的体验教学,提前打好基础,减少跨到企业之间出现的断层代沟;学工应用是学生的用户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该专业会对应出现该专业课程内容,系统中也会设置有该专业对应的学历证书,设置有必考证书和选考证书,再配合一定量的职业教育课程,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知识加以融合,提高学生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应用是教师和校方设置的端口,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的端口调配课程内容,查看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适度插入相对应的知识点。
19.其中企业人才需求模块包括有产业、职业岗位模块,职业标准,生产过程,专业资格证书和终身学习;所述产业、职业岗位模块设置有顶岗实习区域和转正之后,以及职业竞争之后的岗位上升路线趋势。
20.所述职业标准包括企业对员工以及岗位的每个阶段的标准要求,并将其纳入实习考核中;所述生产过程指的是每个实习员工从最基础的做起,再根据企业设置的标准一步步上升岗位,并提高工作要求,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在细节化了解自己的工作,减少了很多突如其来的状况,提高工作的质量,进步更加的快速;所述专业资格证书包括实习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培训后,对专业技能更加的熟练,可在此时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获得较为专业的职称;所述终身学习指的是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后,可进入到更高一层的岗位进行工作,接收到的工作难题也会增大,需要学习的技能增多,且企业随之发展壮大,需要学习的创新技能和学校之间相互联系,也会返回学习传授吱声的工作技能。
21.学生在实习期间从学校进入到企业,从最低层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再根据能力分配上升的岗位,一步步上升,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再鼓励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针对已经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一定程度的岗位上调或奖励,继续学习更多的技能。
22.其中,教学过程包括校内培养计划模块,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大纲模块和课程体系模块,统归类为学校课堂教学模块;按照校内培养计划向目标方向培养人才,根据校内指定的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学习计划,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教学大纲,形成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将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排列在一起并列学习,进阶式进步。
23.其中,生产过程包括企业培养计划模块,实践教学计划模块,实践教学大纲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模块,统归类为企业实践教学模块;企业会制定培养计划,在企业中进阶式成长的过程中,时间教学大纲类同校内的教学大纲,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在课堂上学校到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工作中来,将课堂
知识和企业工作内容紧密接洽。
24.其中,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校内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项目融合学习,定期设定校内考核,分为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和考试考察两种形式。
25.其中,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包括企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工作,完成学校基本教学课程后,接洽到企业实习工作,根据每科目课程的分类对应的设计结合工作内容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开展,再经过企业考核,企业考核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工作中表现的时候企业导师给的评比,还有一种就是统一考核。
26.其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呈相互共存的模式,存有对接、共建、人才共育、产教融合、过程共管五类关系。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