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25850发布日期:2022-04-13 14:2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道路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道路规划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化石能源的极大消耗,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人类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大,然而,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3.目前国内的大型光伏方阵主要分布在塌陷区、山地、戈壁以及丘陵等不适宜人生活居住的地区。在山地、戈壁等区域设计光伏电站时,需要同步考虑设备运输等问题,而且,上述地区铺设道路成本均较高,这样就要求在铺设支架和方阵划分时需要同步考虑道路规划的问题。
4.一般来说,平地的道路规划较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山地上的道路规划则较为复杂。因此,一方面需要考虑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则需要同步考虑光伏电站的实际布局,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已有道路信息,结合光伏方阵的排布情况,做到道路既能全厂区覆盖,又能实现成本尽可能低的目的。但如何找到一种即高效、又经济的道路规划方法,是整个光伏行业所要解决的共同难题。且相关技术中,光伏方阵的划分多以人工计算的方式依赖人工的经验进行划分,效率极低,且成本存在较大优化的空间。
5.即相关技术中,缺乏对光伏方阵划分与道路规划进行联合处理的方法,因此,如何从光伏方阵划分出发,结合已有地形图进行方阵划分的同时,同步实现道路规划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6.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规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在缺乏将光伏方阵划分与道路规划进行联合处理造成的造价成本较高,道路规划效率低下以及规划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道路规划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
9.可选地,排列方式,包括:光伏方阵的数量以及由该数量的光伏方阵组成的几何形状,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包括:确定调整结果中各个目标区域内由目标数量的光伏方阵组成的目标几何形状;获取目标几何形状的边界曲线,确定边界曲线的包络线;生成与包络线可连通的待建设路线;确定待建设路
线对应的道路施工成本的最小值为第一期望值;确定第一期望值为待建设路线进行路线优化后的第一目标值,在已有道路的基础上,生成与包络线可连通的新增待建设路线。
10.可选地,确定边界曲线的包络线,包括:确定目标几何形状的质心;以质心为基准,将边界曲线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小或者放大得到包络线。
11.可选地,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包括:获取各个目标类型对应的优先级,其中,目标类型至少包括:孤立类型与连通类型,且孤立类型的优先级低于连通类型的优先级;将目标区域中孤立类型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一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中连通类型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目标区域;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第二目标区域中,得到各个目标区域应设置的光伏方阵的目标数量以及目标区域内由目标数量的光伏方阵所组成的目标几何形状。
12.可选地,在获取各个目标类型对应的优先级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各个子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基于连接关系将各个子区域划分为不同目标类型对应的目标区域。
13.可选地,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第二目标区域中,包括:获取第一目标区域与第二目标区域的距离;确定与第一目标区域距离最短的第二目标区域;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与第一目标区域距离最短的第二目标区域中;在合并过程结束后,获取合并结果,合并结果满足以下条件:各个目标区域对应的几何形状的周长最短,且各个目标区域的光伏方阵的容配比满足预设范围。
14.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判断多个目标区域的优先级是否相同;将优先级相同的多个目标区域确定为多个第三目标区域;获取多个第三目标区域中每个第三目标区域与预设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将与预设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距离最大的第三目标区域,确定为待合并区域;将待合并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多个第三目标区域中的其他第三目标区域内。
15.可选地,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还包括:检测预设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内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数量;确定由数量个组成的光伏方阵的总箱变容量;获取单个光伏方阵的子箱变容量,基于子箱变容量对总箱变容量进行取余运算,得到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中的余值不属于预定范围的子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对目标区域中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
16.可选地,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包括:基于预设区域内各个已有道路的图像,对该道路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初始道路信息,其中,初始道路信息用于指示各个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获取预设区域各个参考点对应的等高线信息,基于等高线信息对初始道路信息进行等高线网格化处理,得到初始道路信息的等高线地图,其中,等高线地图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存在的各种地势情况;基于在不同地势情况下对应的道路施工成本,对等高线地图中的处于不同等高线的道路进行施工成本标记,生成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道路规划装置,包括:
18.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调整模块,用于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规划模块,用于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道路规划方法。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道路规划方法。
2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结合已有道路信息与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道路规划的方式,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下的道路施工成本,并对预设区域内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然后设置道路建设应满足的预设成本要求,并以该成本要求对目标值,基于调整后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已有道路信息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进行道路规划,达到了从光伏方阵的划分结果出发,结合已有的道路信息,同步实现道路规划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道路规划与光伏方阵划分的效率以及节省施工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在缺乏将光伏方阵划分与道路规划进行联合处理造成的造价成本较高,道路规划效率低下以及规划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道路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道路规划的处理流程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构建道路模型的流程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方阵划分的流程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道路规划的流程示意图;
29.图7(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原有道路信息示意图;
30.图7(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道路规划处理后的新增道路示意图;
31.图7(c)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合优化后的道路的示意图;
32.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道路规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
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现将本技术实施例可能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部分名字解释如下:
36.光伏组串: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的电路单元,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37.光伏方阵(pv array)又称光伏阵列,是由若干个光伏组件或光伏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38.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除地形图之外,等高线也见于俯视图、阴影图等形式。等高线是通过连接地图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的点得到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有时可能会重合。在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同。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而在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较陡。
39.高程信息是指某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目前常用的高程系统共有正高、正常高、力高和大地高程4种,而高程基准各国均有不同定义。高程系统则是定义某点沿特定的路径到一个参考面上距离的一维坐标系统。
40.可以理解的,光伏阵列中,尤其是大型光伏电站,方阵划分结果将直接影响电站最终设计质量。考虑到山地等复杂地形,道路铺设成本是个必须计入的因素,要求既能方便施工及后期运维,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铺设成本。因此应在电站前期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同步规划道路。本技术从先构建道路规划模型,再快速进行方阵划分并动态调整的思想,提出一种道路规划和方阵划分同步进行的处理方法。
4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规划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4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道路规划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步骤s102,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
44.步骤s104,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
45.步骤s106,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
46.该道路规划方法中,通过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然后,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最后,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达到了从光伏方阵的划分
结果出发,结合已有的道路信息,同步实现道路规划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道路规划与光伏方阵划分的效率以及节省施工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在缺乏将光伏方阵划分与道路规划进行联合处理造成的造价成本较高,道路规划效率低下以及规划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47.需要说明的是,排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光伏方阵的数量以及由该数量的光伏方阵组成的几何形状。
4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首先可确定调整结果中各个目标区域内由目标数量的光伏方阵组成的目标几何形状,然后,获取目标几何形状的边界曲线,并确定边界曲线的包络线,生成与包络线可连通的待建设路线;最后,确定待建设路线对应的道路施工成本的最小值为第一期望值;确定第一期望值为待建设路线进行路线优化后的第一目标值,在已有道路的基础上,生成与包络线可连通的新增待建设路线。通过上述道路规划的方式实现了以道路施工成本最低为目标值,在已有的道路信息与已经调整后的光伏方阵的基础上,对待建设路线进行进一步优化,大大节省了道路规划的施工成本。
4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总成本,还可以获取高压线缆单位成本,同时,以高压线缆总成本的最小值与道路施工成本的最小值为第二期望值,以第二期望值为待建设路线优化后的第二目标值,在已有道路的基础上,生成与包络线可连通的新增待建设路线。
50.本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边界曲线的包络线,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确定目标几何形状的质心;然后,以质心为基准,将边界曲线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小或者放大得到包络线。
5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具体地,获取各个目标类型对应的优先级,其中,目标类型至少包括:孤立类型与连通类型,且孤立类型的优先级低于连通类型的优先级;将目标区域中孤立类型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一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中连通类型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目标区域;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第二目标区域中,得到各个目标区域应设置的光伏方阵的目标数量以及目标区域内由目标数量的光伏方阵所组成的目标几何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孤立类型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的面积小于连通类型对应的第二目标区域的面积。
5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不同类型的目标区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即在获取各个目标类型对应的优先级之前,获取预设区域内各个子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基于连接关系将各个子区域划分为不同目标类型对应的目标区域,例如,a区域与b区域连接则确定为连通区域,c区域为独立的一个区域,则确定为孤立区域。
53.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第二目标区域中时,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具体地:获取第一目标区域与第二目标区域的距离;确定与第一目标区域距离最短的第二目标区域;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与第一目标区域距离最短的第二目标区域中;在合并过程结束后,获取合并结果,合并结果满足以下条件:各个目标区域对应的几何形状的周长最短,且各个目标区域的光伏方阵的容配比满足预设范围。
54.本技术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
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之前,可通过如下方式判断是否对所有光伏方阵的数量都需要调节,具体地,检测预设区域中各个子区域内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数量;确定由数量个组成的光伏方阵的总箱变容量;获取单个光伏方阵的子箱变容量,基于子箱变容量对总箱变容量进行取余运算,得到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中的余值不属于预定范围的子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对目标区域中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即,不是对所有的区域块都要进行合并,只是将不满足单个方阵容量整数倍后,余值不再预设范围之内的光伏方阵块进行合并。例如,预设范围为[0,10]子区域a的箱变容量为100kw,单个光伏方阵的子箱变容量为9kw,则100
÷
9=11,余值为1,则由于子区域a的箱变容量的余值1属于[0,10],则对子区域a的光伏方阵不做调整。
[0055]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优先级的目标区域,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对处于同一优先级的目标区域进行光伏方阵的划分,具体地,判断多个目标区域的优先级是否相同;将优先级相同的多个目标区域确定为多个第三目标区域;获取多个第三目标区域中每个第三目标区域与预设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将与预设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距离最大的第三目标区域,确定为待合并区域,将待合并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多个第三目标区域中的其他第三目标区域内。
[0056]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道路规划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该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道路模型,2、方阵划分,3、进行道路规划,4、成本寻优。
[0057]
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具体地,基于预设区域内各个已有道路的图像,对该道路图像进行识别,得到初始道路信息,其中,初始道路信息用于指示各个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获取预设区域各个参考点对应的等高线信息,基于等高线信息对初始道路信息进行等高线网格化处理,得到初始道路信息的等高线地图,其中,等高线地图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存在的各种地势情况;基于在不同地势情况下对应的道路施工成本,对等高线地图中的处于不同等高线的道路进行施工成本标记,生成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道路信息基于构建道路模型的方式进行获取。
[0058]
图3是步骤1构建道路模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对已有道路处理,高程信息处理,成本信息处理。步骤1构建道路模型,可以通过步骤实现:利用已有道路数据及高程信息,再结合道路施工成本等因素,构建区域内道路创建成本模型,供后续模块循环调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0059]
(1)获取预先输入的数据,包括:已有道路、等高线信息、区域内道路施工成本标准。
[0060]
(2)已有道路处理。对于断开、交叉、重叠、平行、折返、多线条表示道路等进行识别及处理,构建统一的道路模型。
[0061]
(3)高程信息处理。根据已有的等高线信息,对区域进行等高线网格化处理。对于等高线精度不够的,算法实现等高线拟合,以获取足够精度地等高线网格信息。
[0062]
(4)道路施工成本处理。基于处理好的道路、高程信息及输入的道路施工成本,找出各因素之间关系,创建道路成本模型。
[0063]
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对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时,步骤2方阵划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划分流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对预设区域内进行区域分块(得到目标区域),遍历所有块(即遍历各个目标区域),然后进行
块内方阵划分,对块之间方阵进行调整(即对各个目标区域之间的光伏方阵进行调整)。
[0064]
可以理解的,由于光伏阵列的形状主要跟地形有关,在平地上排布的组件形状一般都比较规整,但山地电站中,阵列则大都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提高方阵划分算法的处理效率,可采用区域分割,各区域块内自行处理,最后相关联的区域再联合调整。步骤2方阵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0065]
(1)区域分块。光伏阵列中以支架为最小划分单元、结合可用箱变容量及组串容量信息,利用组串可铺设区域地形图,对区域进行分块。分块所要遵循的原则有:
[0066]
a、基于预设区域的各个子区域的连通关系,将预设区域分块得到各个目标类型对应的目标区域,图5是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区域分块后得到孤立区域(如图5中的c、d、e区)、连通区域,(例如,a区域与b区域)以及区域边界处。区分分块处理顺序优先级依次为:孤立区域,连通区域,区域边界处。
[0067]
b、对于同优先级区,优先选择距离预设区域中心点远的区,如优先选择图5中的e区。当该区内组件容量不够一个方阵时,按照一定规则直接并入相邻区,如并入最近的d区。当该区内容量在正整数倍的箱变容量(已考虑容配比)范围内时(即,待合并区域的箱变总量与预设箱变容量之间满足预设数学关系),该区域可视为一个块,并标记块可分方阵数。即,对于同一优先级的多个第三目标区域,可以获取多个第三目标区域距离预设区域中心的距离,然后,将距离最大的第三目标区域确定为待合并区域,然后向其他第三目标区域进行合并。
[0068]
c、可选的,在经过上述步骤划分后,仍然存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区域时,可对块进行合并,并适当放大箱变容量范围,直至所有区域分块结束,同时标记块内可分方阵数。
[0069]
(2)块内方阵划分。根据块所标记的方阵数量,对块区域按面积进行划分,再按支架上组串容量进行调整,操作时遵循以下原则:
[0070]
a、结合块轮廓线及分块数,以每个小块周长总和最小为原则,对块按面积进行划分。
[0071]
b、计算划分好的小块区域内支架上组串容量总和,容量不够或多于一个箱变容量的,需要与相邻小块进行调整,同样地,要求在容量满足要求情况下,每个小块周长尽可能地小。
[0072]
c、对于按最大容量和最小容量组合划分,仍然存在多余的支架时,要求剩余的支架应集中,并且放在靠近其他块附近、或靠近质心点方向的边界处,并标记为待处理区域。
[0073]
(3)块之间方阵调整。所谓调整就是将多出的支架在方阵之间进行合并和转移。所有块均划分处理之后,查找是否有标记的待处理区域。存在待处理区域时,需要联合处理。依次遵循以下优先级原则:
[0074]
a、优先考虑将相邻的待处理区域合并处理。
[0075]
b、当待处理区域附近无其他待处理区域时,优先考虑与最近的其他块区域联合处理。假设该待处理区域为m,假设m区域相邻区域为n区域,当m区域支架数较少时直接并入相邻区n;而当m区域支架数较多时(相对于n区域较多时),也可从n区获取支架,即把光伏方阵较少的区域,向光伏方阵较多的区域进行合并。当流动的支架数较少时,n区内所有方阵容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时,该m区处理结束。当n区内参与流动支架的方阵容量不在设置值范围内时,n区内所有方阵需要联合调整。若始终无法找到满足条件的划分方式,则将多出的支
架预留在靠近质心方向的边界处。重复(3)合并转移过程。
[0076]
(4)获取方阵成本。利用既定的方阵划分评价函数,如:方阵包络线周长最短、方阵总聚集度最低等方式,再结合线缆成本,将结果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方阵成本。
[0077]
图6是步骤3道路规划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遍历所有方阵,道路规划处理,道路联合优化。
[0078]
具体的,道路规划包括以下内容:基于步骤1中的已有道路及所构建的道路铺设成本模块,结合步骤2中的方阵划分情况,进行道路规划,目标是确保所有方阵之间连通(铺设的架空线也视为道路),并且道路成本最低。该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0079]
(1)方阵边界处理。由于方阵内箱变位置不确定,所以所规划的道路实际上无法保证100%在箱变附近。为了尽可能地缩短箱变至所规划道路之间距离,此时需要以方阵边界为基础,在质心位置不变情况下,以预设比例缩放方阵边界,也即方阵包络线,若该比例大于1表示放大,小于1表示缩小,等于1表示不变。如:等比例缩放至原始值的60%面积的边界线即为可用边界线。即,确定目标几何形状的质心,以质心为基准,将边界曲线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小或者放大,得到包络线。
[0080]
(2)道路规划处理。该处理过程需要依赖于步骤1中的道路成本模型及上述(1)中的方阵可用边界。以道路铺设成本模型为依据,以道路成本最低为标准修建新道路,确保每个方阵的可用边界均有道路相连通。
[0081]
(3)道路联合调优。由于箱变位置未确定,故(2)中规划的道路实际上并非最终的最低铺设成本道路,只能规划出道路的主骨架,确保后续确定箱变之后所铺设的道路不会太长。为了降低总成本,此时还需要适当考虑高压线缆成本,降低绕路(高压线缆的架设回路)风险。由于箱变位置及箱变连接关系未知,故可采用统一(以固定的电缆成本)或随着方阵密集程度自适应的线缆成本参与到道路铺设模型中,做到线缆和道路总成本尽可能地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阵密集程度自适应指的是将线缆成本与光伏方阵的数据量关联起来,例如,a区域内单位面积的光伏方阵的数量大于b区域单位面积的光伏方阵的数量,则确定在a区域安装线缆的成本高于在b区域安装线缆的成本。
[0082]
图7(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原有道路信息示意图,图7(b)是道路规划处理后的新增道路,图7(c)是联合优化后的结果。调优过程如图7(a)、图7(b)、图7(c)所示,图中封闭图形外边界表示方阵实际包络线、内边线表示可用边界、细实线表示已有道路、虚线表示经步骤(2)计算的道路、粗实线表示联合调优后的道路。
[0083]
步骤4,成本寻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块及方阵容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总成本,所以可在满足方阵容配比条件下,适当调正方阵总量及调整区域分块开始处理位置,即可再次获取一组划分结果,进而获取方阵总成本和道路铺设总成本总和。设置循环次数或设置成本降低幅度达到一定条件时终止操作的阈值,即可获取成本最低的一组方阵划分及道路规划结果。通过引入等高线及道路施工成本等信息,量化了道路铺设的总成本,创建了道路铺设成本模型。并且将道路铺设成本引入方阵划分中,通过多次寻优的方式,找到一组方阵划分和道路铺设总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降低了因前期道路未规划而导致电站总成本增加的风险。
[0084]
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道路规划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0085]
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
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
[0086]
调整模块42,用于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
[0087]
规划模块44,用于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
[0088]
该道路规划装置中,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调整模块42,用于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规划模块44,用于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达到了从光伏方阵的划分结果出发,结合已有的道路信息,同步实现道路规划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道路规划与光伏方阵划分的效率以及节省施工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在缺乏将光伏方阵划分与道路规划进行联合处理造成的造价成本较高,道路规划效率低下以及规划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89]
需要说明的是,排列方式,包括:光伏方阵的数量以及由该数量的光伏方阵组成的几何形状,上述规划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生成单元、第二确定单元以及第三确定单元,具体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调整结果中各个目标区域内由目标数量的光伏方阵组成的目标几何形状;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几何形状的边界曲线,确定边界曲线的包络线;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与包络线可连通的待建设路线;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建设路线对应的道路施工成本的最小值为第一期望值;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期望值为待建设路线进行路线优化后的第一目标值,在已有道路的基础上,生成与包络线可连通的新增待建设路线。
[0090]
本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四确定单元与调整单元,其中,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几何形状的质心;调整单元,用于以质心为基准,将边界曲线按照预设比例进行缩小或者放大得到包络线。
[0091]
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调整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五确定单元以及第一合并单元,具体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目标类型对应的优先级,其中,目标类型至少包括:孤立类型与连通类型,且孤立类型的优先级低于连通类型的优先级;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将目标区域中孤立类型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一目标区域,将目标区域中连通类型对应的区域作为第二目标区域;第一合并单元,用于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第二目标区域中,得到各个目标区域应设置的光伏方阵的目标数量以及目标区域内由目标数量的光伏方阵所组成的目标几何形状。
[0092]
本技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道路规划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与划分单元,其中,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获取各个目标类型对应的优先级之前,获取预设区域内各个子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划分单元,用于基于连接关系将各个子区域划分为不同目标类型对应的目标区域。
[0093]
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合并单元,包括:第四获取单元、第六确定单元以及第二合并单元,具体地,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目标区域与第二目标区域的距
离;第六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第一目标区域距离最短的第二目标区域;第二合并单元,用于将第一目标区域中的光伏方阵合并至与第一目标区域距离最短的第二目标区域中,在合并过程结束后,获取合并结果,合并结果满足以下条件:各个目标区域对应的几何形状的周长最短,且各个目标区域的光伏方阵的容配比满足预设范围。
[0094]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道路规划方法。
[0095]
具体地,上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执行以下功能的程序指令,实现以下功能: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分布信息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
[0096]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道路规划方法。
[0097]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以下功能:获取预设区域内的道路信息,其中,道路信息用于指示预设区域内已有道路的分布方式以及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道路施工成本;对预设区域中目标区域设置的光伏方阵的分布信息进行调整,得到调整结果;基于道路信息和调整结果对预设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得到新增待建设路线,其中,新增待建设路线的建设成本满足预设要求,且新增待建设路线与各个目标区域之间是连通的。
[0098]
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99]
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00]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0101]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02]
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03]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
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04]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