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38088发布日期:2022-04-13 17:4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终端的大幅普及和功能日趋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工作、学习、娱乐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同时每个人接触到的移动终端数量也在增多。使用移动终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长期低头造成颈椎酸痛、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容易疲劳等问题。无论从心理健康还是身体健康角度,都需要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
3.目前对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仅是对单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然而,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大部分是家庭成员公用的,若只统计单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而没有细化到每一使用者,无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
4.因此,如何在多人使用和多移动终端场景下提供一种对单一用户使用时长进行统计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基于人脸识别区分各目标用户,可以对同一用户在不同移动终端中使用时长进行统计,还可以分别对多个用户在同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提高时长统计的精准性。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7.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
8.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9.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1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装置,该装置包括:
11.目标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
12.单一使用时长记录模块,用于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13.总使用时长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
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1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
1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
1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目标用户;读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本方案基于人脸识别区分各目标用户,可以对同一用户在不同移动终端中使用时长进行统计,还可以分别对多个用户在同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提高时长统计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的流程图;
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的流程图;
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的流程图;
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
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3.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多人使用和多移动终端的背景下对单一用户使用时长进行统计的场景,该方法可以由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并可集成于电子设备中。
25.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包括:
26.s110、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
27.当移动终端被多个用户共用且每个用户使用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时,如果要对各个
用户或其中某个用户的总使用时长进行统计,例如,家长a对儿童b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时长进行统计,通常需要限制移动终端的使用者仅为儿童b,再由人为统计各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这样会增加对单一用户在多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统计的复杂度。
28.鉴于上述问题,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对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进行识别,以便对至少一个用户在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
29.其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第一移动终端设置有摄像头,或者外接摄像头,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终端自带的摄像头或者外接摄像头对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采集。人像数据库是根据同一账号中至少一个用户预先录入的人脸图像确定的。目标用户是人像数据库中已录入信息的用户。
3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人脸识别m:n模式对第一移动终端所采集的人脸图像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对比。其中,人脸识别m:n模式可以对第一移动终端所采集的图像中一个或多个用户进行动态人脸识别,确定目标用户。这样可以便于对同时使用同一移动终端的多个目标用户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
31.s120、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32.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采集的人脸图像确定其为目标用户后,就开始对该用户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会造成统计结果的不准确,例如,该用户只是经过第一移动终端所能采集到的区域。因此,需要设定预设检测时间,以对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使用行为进行判断。
33.其中,预设检测时间可以是由人为设定的时间,也可以是系统默认时间,还可以是根据不同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设定的时间。示例性的,系统默认时间为3分钟,移动终端对所采集的图像中同一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和跟踪,若检测到其跟踪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3分钟后,则记录该用户对该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又示例性的,账号创建者对账号中各用户设定用户属性,例如,用户c为家长,用户d为儿童,考虑到用户c会对移动终端进行如辅助用户d更改移动终端设置或维修等操作,则设定用户c的预设检测时间为10分钟,用户d的预设检测时间为10分钟。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阈值,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包括:根据移动终端所采集的人脸图像,确定所述各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存在时间是否满足预设检测时间阈值;若满足预设检测时间阈值,则开始统计所述各目标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使用时长;当达到预设使用时长或者停止使用移动终端时,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第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
35.其中,预设使用时长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也可以是系统默认时间。例如,预设使用时长可以为30分钟,目标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使用时长为1小时20分钟,则在目标用户开始使用第一移动终端的第30分钟、第60分钟和第1小时20分钟时分别记录目标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使用时长,其中,前两次记录是由于满足达到预设使用时长条件,第三次记录是由于满足停止使用移动终端的条件。通过设置预设使用时长,对目标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使用时长定时记录并上传,可以保证对目标用户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统计的时效性,便于对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进行提醒或控制。
36.s130、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37.可以理解的是,目标用户可以对多个移动终端进行使用,若只针对一个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会造成统计结果和实际使用时长不符,无法对其总使用时长进行有效控制。
38.若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将其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示例性的,第一移动终端基于人脸识别确定使用者为目标用户e,经记录其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为1小时20分钟;此外,第二移动终端基于人脸识别确定使用者也为目标用户e,经记录其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为25分钟;将其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目标用户e的总使用时长为1小时45分钟。
39.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各目标用户对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若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本方案基于人脸识别区分各目标用户,可以对同一用户在不同移动终端中使用时长进行统计,还可以分别对多个用户在同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提高时长统计的精准性。
4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s210、通过第一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器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并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以及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
42.其中,人脸特征信息是对人脸面部特定部位的特征信息和整体的特征信息,例如,可以是通过面部特征点来表示人脸特征信息,也可以是通过对面部不同区域利用灰度值来表示人脸特征信息。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是用以区分同一账号中不同用户的信息。该用户信息可以是在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后,由账号创建者输入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目标用户的昵称、与账号创建者的关系、年龄或性别等。
43.s220、将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用户信息录入到人像数据库。
44.可以理解的是,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用户信息可以在任一已登录某账号的移动终端中所获取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某一账号中对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用户信息录入到人像数据库,在该人像数据库和该账号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当该账号在新移动设备上登录后,可以通过所述关联关系提取该账号的人像数据库。
45.通过建立账号的人像数据库,可以提高同一账号在不同移动终端登录时对该账号中所有目标用户的识别效果,增加便捷性。
46.s230、根据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图像,提取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47.其中,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的提取方式可以是通过hog(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方向梯度直方图)对其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提取,也可以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面部其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提取。本技术实施例对其特征信息提取方式不作限定。
48.s240、根据所述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所述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是否匹配成功。
49.其中,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匹配的过程就是人脸识别的过程,可以通过特征向量法,或者面纹模板法对其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可以是其相似值,根据相似值确定是否匹配成功。
50.s250、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目标用户。
5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判断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的相似值是否满足预设相似阈值,确定是否匹配成功。若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的相似值满足预设相似阈值,则确定该用户为目标用户。
52.通过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可以提高对目标用户识别的准确性。
53.s260、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54.s270、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5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建立账号的人像数据库,可以提高同一账号在不同移动终端登录时对该账号中所有目标用户的识别效果,增加便捷性;以及通过对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可以提高对目标用户识别的准确性。
5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57.s310、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
58.s320、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59.s330、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60.s340、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目标用户的预设统计周期。
61.其中,预设统计周期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统计周期。例如,目标用户与账号创建者的关系亲密程度对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以及对账号创建者对不同目标用户使用时长的关注度可能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用户信息中目标用户与账号创建者的关系来确定目标用户的预设统计周期。示例性的,目标用户为账号创建者的子女,则设定其预设统计周期为
24小时。
6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s340与s320-s330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可以先执行s340,后执行s320-s330,也可以先执行s320-s330,后执行s340,还可以同时执行s340与s320-s330。
63.s350、记录在目标用户的不同预设统计周期中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并将所述记录结果反馈至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
64.其中,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包括至少一个目标用户。将所述记录结果反馈至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无线网络或者蓝牙的方式进行反馈。通过将同一目标用户在每一预设统计周期内的总使用时长反馈至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可以实现关联账号创建者对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有效控制。
6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目标用户;读取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目标用户对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若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将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目标用户的预设统计周期;记录在目标用户的不同预设统计周期中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并将所述记录结果反馈至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同一目标用户在每一预设统计周期内的总使用时长反馈至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可以实现关联账号创建者对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有效控制。
66.在上述各技术方案中,可选的,在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预设使用时长;若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超过所述预设使用时长,则对目标用户所在移动终端进行提醒。
67.可以理解的是,使用移动终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长期低头造成颈椎酸痛、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容易疲劳等问题。无论从心理健康还是身体健康角度,都需要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因此,当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超过预设使用时长,则对目标用户所在移动终端进行提醒,以控制目标用户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
68.其中,预设使用时长可以是由账号创建者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时间。当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超过预设使用时长,可以是在目标用户总使用时长达到预设使用时长时所在的移动终端进行提醒,还可以在账号创建者所登录的移动终端进行提醒。其中,提醒的方式出现弹窗,也可以是播放一段语音或者音乐。
69.通过限定目标用户的预设使用时长,可以实现对目标用户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有效控制和减少。
7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71.目标用户确定模块410,用于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
72.单一使用时长记录模块420,用于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73.总使用时长确定模块430,用于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7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通过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各目标用户对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若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本方案基于人脸识别区分各目标用户,可以对同一用户在不同移动终端中使用时长进行统计,还可以分别对多个用户在同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进行统计,提高时长统计的精准性。
75.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76.人像数据库采集模块,用于在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之前,通过第一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器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并提取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以及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
77.人像数据库录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用户信息录入到人像数据库。
78.进一步的,目标用户确定模块410,包括:
79.人脸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至少一个待识别用户的人脸图像,提取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
80.人脸特征信息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确定所述各待识别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和所述人像数据库预先录入的人脸特征信息是否匹配成功;
81.目标用户确定单元,用于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为目标用户。
82.进一步的,单一使用时长记录模块,包括:
83.预设检测时间阈值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移动终端所采集的人脸图像,确定所述各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存在时间是否满足预设检测时间阈值;
84.单一使用时长记录单元,用于若满足预设检测时间阈值,则开始统计所述各目标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使用时长,当达到预设使用时长或者停止使用移动终端时,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第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长。
85.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86.预设使用时长确定模块,用于在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之后,根据所述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预设使用时长;
87.提醒模块,用于若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超过所述预设使用时长,则对目标用户所在移动终端进行提醒。
88.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89.预设统计周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目标用户的预设统计周期;
90.记录结果反馈模块,用于记录在目标用户的不同预设统计周期中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并将所述记录结果反馈至目标用户的关联账号。
91.上述产品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9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技术所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
93.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
94.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95.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96.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97.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98.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99.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10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500,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20;存储装置510,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2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20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该方法包括:
101.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用户;
102.读取各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所述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所述各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
103.若所述各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分别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所述各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
104.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处理器520还实现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的技术方案。
105.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5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106.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20、存储装置51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电子设备中处理器5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20为例;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520、存储装置51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550连接为例。
107.存储装置51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单元,如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
108.存储装置51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装置5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1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2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109.输入装置5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语音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40可包括显示屏、扬声器等电子设备。
1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与预先录入的人像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目标用户;读取目标用户的持续使用时长,若持续使用时长超过预设检测时间,则记录目标用户对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若目标用户对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存在持续使用时长,则将第一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与至少一个第二移动终端的持续使用时长进行求和,得到目标用户的总使用时长。该方案通过以上手段,基于人脸识别区分用户信息,可以对同一用户在各移动终端中使用时长进行统计,提高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统计的精准性。
111.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
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的统计方法。
112.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