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96880发布日期:2022-04-06 15:4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云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云计算以及微服务容器化的发展,同一个软件应用需要支撑越来越多的并发用户,但是,应用研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异常情况,比如,应用功能异常出现报错的情况,或者某些用户某些数据的情况下会出现数据错乱,或者部分长流程的应用会出现调用链异常的情况。
3.目前,由于为了支撑大并发高性能,应用需要最小化日志输出,不可能全都支持应用跟踪,因此,应用通常需要使用elk等工具进行日志的转储等,以及需要进行日志分析,在进行日志分析时,需要部署能够写日志的单独文件进行部署后功能验证,在此过程中,流程较长,并且用户不能正常使用应用业务,导致调试过程中,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应用业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调试过程中,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应用业务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调试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以便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以及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
7.一个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具体包括:通过所述路由配置信息识别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确定多个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根据自身的第一位置参数以及多个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第二位置参数,确定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根据所述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的标识,从所述路由配置信息中查询所述用户的路由参数;根据所述路由参数,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所述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
8.一个示例中,所述根据自身的第一位置参数以及多个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第二位置参数,确定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具体包括:若位于二维平面的网路,则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位置参数的在x坐标轴的第一差值平方以及在y轴的第二差值平方;对所述第一差值平和与所述第二差值平方进行求和,对所述求和结果进行开方,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参数与所述第二位置参数的连边;确定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经过的所有连边长度之和最短的路由路径;确定所述最短的路由路径对应的第二位置,将所述对应的第二位置所对应的调试模式服务器,作为所述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
9.一个示例中,所述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具体包括:所述调试服务器通过所述调试端口接收所述用户发送的调试信息;判断所述调试信息是否为异常调试信息;若否,则根据所述调试信息定位所述应用的问题,以及将所述应用的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
10.一个示例中,所述判断所述调试信息是否为异常调试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调试信息是异常调试信息,则向所述用户发送获取人脸识别认证请求;在获取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权限后,基于用户的操作,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将所述人脸特征信息与所述用户在所述应用预先注册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率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为安全用户,向所述用户反馈所述所述调试信息出现异常。
11.一个示例中,所述将所述人脸特征信息与所述用户在所述应用预先注册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匹配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预设时长内的多个历史调试请求;检测所述调试请求与所述历史调试请求之间是否满足预设关联条件;若否,则确定所述用户为风险用户,限制所述用户的操作权限。
12.一个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未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业务参数;根据所述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业务参数路由到非调试模式服务器。
13.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调试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路由模块,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以便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调试设备,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以便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
14.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调试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15.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
16.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以便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
17.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8.通过设置专用的调试模式服务器,根据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能够实现进行调试的用户和正常用户会区分不同的应用服务器,既能够避免性能损耗,也能够快速进行相应的调试和问题定位工作,但是并不会影响其他正常业务用户。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调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调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调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调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业务领域,比如,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电商业务领域、即时通讯业务领域、游戏业务领域、公务业务领域等。流程中的某些输入参数或者中间结果允许人工干预调节,以帮助提高准确性。
26.图1中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7.s101:网络设备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需要调试的用户才会登录到调试模式服务器,需要在用户维护处,增加一个用户属性的设置功能,能够给用户设置用户配置信息,从而通过所述用户配置信息将所述用户设置为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能够动态需改用户,比如,修改用户的id或者属性。
29.进一步地,能够在云端产品的入口处、返回值增加用户配置信息,用户的每次session都需要增加一个特殊的标签,保证用户的api或者rpc调用都可以指定到调试模式服务器。
30.s102: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试模式服务器是一个集群,可能有多个,在开启调试模式的情况下,调试模式服务器的响应速度会变慢,因此调试模式服务器基本上不提供服务,只有当客户反馈应用出现问题时,才将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登录到开启了调试模式的服务器上面,这样就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发现,并且不影响正常用户的具体业务使用。
32.也就是说,正常用户将不会登陆到开启了调试模式的服务器上面。即,网络设备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未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其中,业务请求包括业务参数。然后,根据路由配置信息,将业务参数路由到非调试模式服务器。
33.即,即使未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调试请求,也不会根据路由配置信息,将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
34.进一步地,在多个调试模式服务器中,为了减少网络的占用资源,将调试参数路由到最短路径的调试模式服务器。
35.具体地,在网络设备上预先设置路由信息,在路由信息中设置过滤条件,比如,过滤条件为用户id,将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过滤出来,从而网络设备能够通过路由配置信息识别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需要说明的是,路由信息中不仅包括过滤条件,还包括用户的路由参数,该路由参数用于使得用户登录到调试模式服务器。
36.网络设备在识别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后,便可以确定预先设置的所述用户可能需要登录的多个调试模式服务器。
37.然后,根据自身的第一位置参数以及多个调试模式服务器的第二位置参数,确定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接着,根据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的标识,从路由配置信息中查询用户的路由参数,最后,根据路由参数,将调试参数路由到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
38.进一步地,在确定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时,通过连边确定最短路径。
39.具体地,若位于二维平面的网路,则确定第一位置参数与第二位置参数的在x坐标轴的第一差值平方以及在y轴的第二差值平方。然后,对第一差值平和与第二差值平方进行求和,对求和结果进行开方,确定第一位置参数与第二位置参数的连边。然后,确定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所经过的所有连边长度之和最短的路由路径。最后,确定最短的路由路径对应的第二位置,将对应的第二位置所对应的调试模式服务器,作为最短路径调试模式服务器。
40.s103: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以及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
41.基于此,将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登陆到都指向可以进行全局跟踪的调试模式服务器,并且可以进行调试,捕获用户的所有操作和动作,一方面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跟踪用户的使用特点等。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用户的账号存在被盗的风险,导致恶意调试,为了及时发现恶意调试服务器的情况,调试服务器接收到调试信息后,会对调试信息进行验证。
43.具体地,调试服务器通过调试端口接收用户发送的调试信息,判断调试信息是否为异常调试信息,若否,则根据调试信息定位应用的问题,以及将应用的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
44.若是,则向用户发送获取人脸识别认证请求,在获取用户的人脸识别权限后,基于用户的操作,确定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将人脸特征信息与用户在应用预先注册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率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用户为安全用户,向用户反馈调试信息出现异常。
45.在匹配率不大于预设阈值时,为了避免匹配的过程中,导致匹配的精确率受到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匹配结果的可信度,对用户再一次进行验证。
46.由于不同用户擅长不同的技能,单个用户可能固定负责某一模块的调试内容,那么该用户的多次调试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比如,多次调试信息中的内容可能均用于调试同一问题。
47.因此,若匹配率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预设时长内的多个历史调试请求,检测调试请求与历史调试请求之间是否满足预设关联条件,若否,则确定用户为风险用户,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若是,则向用户反馈调试信息出现异常。
48.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实施例是参照图1来对步骤s101至步骤s103依次进行介绍说明的,但这并不代表步骤s101至步骤s103必须按照严格的先后顺序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之所以按照图1中所示的顺序对步骤s101至步骤s103依次进行介绍说明,是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换句话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3之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49.通过图1的方法,根据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能够实现进行调试的用户和正常用户会区分不同的应用服务器,既能够避免性能损耗,也能够快速进行相应的调试和问题定位工作,最大优点就是最小化的投入能够不影响已有产品的性能。实现高并发环境下的问题分析与调试,但是并不会影响其他正常业务用户。
50.基于同样的思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设备和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
5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调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52.获取模块201,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
53.路由模块202,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以便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
5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调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55.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56.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57.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58.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
59.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以便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
6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调试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
机可执行指令,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61.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获取带有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发起的调试请求;其中,所述调试模式标识的用户通过用户配置信息进行确定;所述调试请求至少包括所述调试模式标识与调试参数;
62.根据所述调试模式标识,通过预先设置的路由配置信息将所述调试参数路由到调试模式服务器,以便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打开调试端口,将应用日志模式修改为详细模式;所述详细模式用于记录所述用户在所述调试模式服务器的调试操作。
63.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和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装置、设备和介质也具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装置、设备和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6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66.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6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6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69.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70.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71.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
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72.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技术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