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cpu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u模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cpu的升级换代,cpu的运算性能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随之也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cpu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这对cpu散热设备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现有的计算机主机在进行机箱散热时,通常是采用铜管配合多个散热鳍片,通过铜管将多个散热鳍片连接固定实现对cpu的吸热,配合风扇实现cpu的温度降低,鳍片的安装方式分为回流焊和穿片两种安装方式,穿片方式安装简单,造价低但是鳍片之间的稳定性无法保证,回流焊的连接方式安装牢固,但是造价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cpu模组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pu模组散热装置,包括铜管,所述铜管呈u型设置且铜管外侧壁靠近顶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铜管外侧壁靠近底部开有螺旋槽且铜管底部外侧壁靠近底部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铜管管面靠近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二鳍片且第二鳍片位于螺母顶部,所述第二鳍片顶部两侧中心处对称开有两个第二通槽且第二鳍片顶部靠近中部位置对称开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鳍片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鳍片,若干所述第一鳍片顶部靠近中部位置对称开有两个第一通孔且第一鳍片顶部两侧中心处对称开有两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鳍片底部靠近两个第一通槽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条,且两个支撑条顶部中心处均开有凹槽,两个所述支撑条底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且两个矩形板相对一侧靠近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匹配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内侧壁均与铜管外侧壁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鳍片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卡组且每组第一卡组由两个第一卡片组成,每组所述第一卡片关于第一通孔圆心呈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卡片相对一侧对称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斜向设置的第一卡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矩形板外侧壁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侧壁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鳍片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卡组且每组第二卡组由两个第二卡片组成,每组所述第二卡片关于第二通孔圆心呈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二卡片相对一侧对称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斜向设置的第二卡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三角柱与凹槽尺寸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卡组和第二卡组,通过第一卡组中的第一卡片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一鳍片之间的距离限定,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卡条可以实现配合第一卡片的弹性实现对铜管外侧壁实现稳定的夹持。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矩形板、凹槽、三角柱和支撑条,便于通过挤压实现三角柱进入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同时由于散热器鳍片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进而实现三角柱在向下移动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滑动的同时发生一定的形变,当三角柱继续移动穿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时矩形板复位实现三角柱与第一鳍片和第二鳍片底部卡合,同时通过凹槽的限位作用实现对三角柱底部的支撑限位,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三角柱实现若干第一鳍片与第二鳍片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cpu模组散热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2为图1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矩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铜管;2、第一鳍片;3、第一通槽;4、矩形板;5、第二通槽;6、第二鳍片;7、螺母;8、定位环;9、支撑条;10、凹槽;11、三角柱;12、第一卡片;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二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cpu模组散热装置,包括铜管1,铜管1便于实现吸收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的热量,同时可以起到固定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的作用,铜管1呈u型设置且铜管1外侧壁靠近顶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环8,定位环8可以实现对第一鳍片2顶部位置的限定,铜管1外侧壁靠近底部开有螺旋槽且铜管1底部外侧壁靠近底部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螺母7,便于通过螺纹连接的螺母7实现对第二鳍片6底部位置的支撑,同时便于人员通过卸下螺母7实现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的安装和拆卸,铜管1管面靠近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二鳍片6且第二鳍片6位于螺母7顶部,第二鳍片6顶部两侧中心处对称开有两个第二通槽5且第二鳍片6顶部靠近中部位置对称开有两个第二通孔14,第二鳍片6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鳍片2,便于通过若干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实现cpu热量的吸收,若干第一鳍片2顶部靠近中部位置对称开有两个第一通孔13且第一鳍片2顶部两侧中心处对称开有两个第一通槽3,第一鳍片2底部靠近两个第一通槽3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条9,且两个支撑条9顶部中心处均开有凹槽10,两个支撑条9底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4且两个矩形板4相对一侧靠近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三角柱11,矩形板4和三角柱11采用铜片制造,便于在组装第一鳍片2实现,矩形板4可以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
第二通孔14与第一通孔13位置相匹配且第二通孔14和第一通孔13内侧壁均与铜管1外侧壁滑动连接,便于通过铜管1与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配合实现若干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的安装,第一鳍片2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卡组且每组第一卡组由两个第一卡片12组成,每组第一卡片12关于第一通孔13圆心呈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卡片12相对一侧对称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斜向设置的第一卡条,便于通过斜向设置的第一卡条实现对铜管1外侧壁的夹紧固定,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卡片12底部与相邻的第一鳍片2顶部接触实现两个相邻的第一鳍片2之间的距离固定,矩形板4外侧壁与第一通槽3和第二通槽5内侧壁滑动连接,便于在安装时矩形板4进入第一通槽3和第二通槽5内,进而实现三角柱11穿过第一通槽3和第二通槽5,第二鳍片6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卡组且每组第二卡组由两个第二卡片15组成,每组第二卡片15关于第二通孔14圆心呈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二卡片15相对一侧对称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斜向设置的第二卡条,如图1所示,便于通过第二卡片15与螺母7顶部接触实现第二鳍片6的位置固定,三角柱11与凹槽10尺寸相匹配,当三角柱11穿过第一通槽3和第二通槽5进入凹槽10内部时,由于矩形板4移动时产生的弹性形变实现复位,进而实现三角柱11与第一通槽3和第二通槽5进入凹槽10底部卡合连接,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一鳍片2和相邻的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侧边的固定。
工作原理:人员将第一鳍片2通过第一通孔13与铜管1外侧壁的接触实现第一个第一鳍片2的安装,并通过定位环8实现对第一个第一鳍片2位置的限定,然后人员再次通过第一通孔13与铜管1外侧壁的滑动连接实现第二个第一鳍片2的安装,同时通过对第二个第一鳍片2的按压实现三角柱11进入第一通槽3内,三角柱11在第一通槽3内滑动的同时,矩形板4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当三角柱11完全进入凹槽10时,矩形板4复位进而实现第一个第一鳍片2上设置的三角柱11与第二个第一鳍片2底部卡合连接实现两个第一鳍片2之间的连接固定,以此类推实现若干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的安装,若干第一鳍片2和第二鳍片6组装完成后,通过螺纹连接的螺母7实现第二鳍片6底部的支撑限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