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系统

文档序号:25935681发布日期:2021-07-20 16:2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就地热再生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里程在不断增加,而伴随交通以及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行后的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步产生路面病害,如:车辙、沉陷、坑槽、磨光等,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因此亟需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常见的养护形式有预防性养护和矫正性养护,鉴于预防性养护可以有效的处理路面病害,同时养护费用较矫正性养护较低等优势,常采用预防性养护方法对路面进行及时养护维修。现阶段,随着国家的发展,养护技术在选择上秉持“有效、快捷、经济、环保”的理念,而就地热再生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技术理念,同时可以对路面病害做到有效处理。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采用专业的就地热再生设备,通过对路面进行现场加热、耙松,并掺入新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等进行现场搅拌、摊铺、压实,一次性实现路面病害养护维修处理的技术。但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段落沥青混合料的差异性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外界温度、湿度、风速等,沥青混合料的差异包括级配、沥青含量等,这些因素常导致路面加热温度不均匀以及达不到设计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就地热再生施工的均匀性,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系统,通过采集施工各个阶段现场施工基础数据,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判别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温度及时通过计算调整施工工艺,并预警反馈给操作人员进行设备运行参数的及时调整,同时还提供了系统干预调整参数装置,保障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的均匀性,进一步控制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系统,包括基础数据采集装置;

所述基础数据采集装置包括:

热风温度监控装置,用于检测各加热机、加热铣刨机、加热复拌机热风出口底部的温度;

路表温度探测装置,用于监测加热机加热前后路表温度;

沥青混合料温度探测装置,用于铣刨后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探测、复拌加热前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探测、复拌加热后出料的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探测;

设备运行速度采集装置,用于记录各台设备运行各个阶段的速度;

gps发射与接收装置,用于定位;

所述基础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有多个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将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着多个执行终端;

所述执行终端包括:

指示灯,用于警示操作人员;

led显示器,用于显示设备参数;

动力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用于调整设备参数;

监控终端,用于自动调整设备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温度不在要求范围内时,通过处理器处理后,所述指示灯发出预警信号,且所述led显示器会显示参数调整数值。

进一步地,当所述指示灯发出预警信号时,操作人员可根据所述led显示器进行参数调整;

当操作人员并未看到预警信号时且并未调整参数时,所述监控终端会自动通过控制所述动力控制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以实现自动调整参数。

进一步地,当所述监控终端进行自动调整参数时,所述指示灯仍发出预警信号,所述led显示器仍显示参数调整数值,直到有人工干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热风温度监控装置、路表温度探测装置、沥青混合料温度探测装置,了解就地热再生加热施工全过程各个温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设备运行速度采集装置、gps发射与接收装置可以定点表示就地热再生各个位置温度状态。

2.采用计算机对上述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设置了再生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最高与最低要求值,防止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出现,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地热再生设备所能提供的施工效率。

3.采用指示灯报警提示操作人员调节设备参数方式,设备终端发出命令控制动力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实现无线调节设备参数的方式,同时无线调节设备参数后指示灯依旧显示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及时掌控设备。采用两种方式相配合的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就地热再生施工参数可以及时调整设备参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装置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为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装置实施流程图;

1、热风温度监测装置;2、路表温度探测装置;3、沥青混合料温度探测装置;4、设备运行速度采集装置;5、gps发射与接收装置;6、处理器;7、监控终端;8、动力控制装置;9、温度控制装置;10、指示灯;11、led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就地热再生施工温度控制与预警系统,包括基础数据采集装置;

基础数据采集装置包括:

热风温度监测装置1,用于检测各加热机、加热铣刨机、加热复拌机热风出口底部的温度;

路表温度探测装置2,用于监测加热机加热前后路表温度;

沥青混合料温度探测装置3,用于铣刨后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探测、复拌加热前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探测、复拌加热后出料的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探测;

设备运行速度采集装置4,用于记录各台设备运行各个阶段的速度;

gps发射与接收装置5,用于定位;

基础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有多个处理器6;

处理器6将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着多个执行终端;

执行终端包括:

指示灯10,用于警示操作人员;

led显示器11,用于显示设备参数;

动力控制装置8和温度控制装置9,用于调整设备参数;

监控终端7,用于自动调整设备参数。

具体而言,采用热风温度监控装置、路表温度探测装置、沥青混合料温度探测装置,了解施工就地热再生加热施工全过程各个温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设备运行速度采集装置、gps发射与接收装置可以定点表示就地热再生各个温度状态。

具体地,基础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温度不在要求范围内时,通过处理器6处理后,指示灯10发出预警信号,且led显示器11会显示参数调整数值,采用计算机对上述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设置了再生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最高与最低要求值,放置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出现,最大限度的利用就地热再生设备所能提供的施工效率。

具体地,当指示灯10发出预警信号时,操作人员可根据led显示器11进行参数调整;

当操作人员并未看到预警信号时且并未调整参数时,监控终端7会自动通过控制动力控制装置8和温度控制装置9以实现自动调整参数。

具体地,当监控终端7进行自动调整参数时,指示灯10仍发出预警信号,led显示器11仍显示参数调整数值,直到有人工干预,采用指示灯报警提示操作人员调节设备参数方式,设备终端发出命令控制动力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实现无线调节设备参数的方式,同时无线调节设备参数后指示灯依旧显示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及时掌控设备。采用两种方式相配合的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就地热再生施工参数可以及时调整设备参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更加具体地说,根据预定位置安装热风温度监控装置、路表温度探测装置、混合料温度探测装置、设备运行速度采集装置、gps发射与接收装置、动力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指示灯、led显示器,各设备之间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数据至带有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的监控终端,同时调试各个装置之间信号是否良好,反映是否灵敏。

通过热风温度监控装置分别采集各加热机、加热铣刨机、加热复拌机热风出口底部的温度;通过路表温度探测装置分别采集加热机加热前后路表温度;通过沥青混合料温度探测装置检测分别采集加热铣刨机铣刨后、加热复拌机加热前、加热复拌机加热复拌后的沥青混合料温度;通过设备运行速度采集装置分别采集各个设备的运行速度;通过gps发射与接收装置采集各个机组之间的位置与运行间距数据。上述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中。

通过监控终端电脑或者手机计算各个阶段设备加热前后的温度、速度、位置的变化规律,并将再生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作为最终的控制参数,判别出料温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满足设计要求范围则继续进行施工,当不满足设计要求或者远超过设计要求值时,检查各个阶段温度是否满足或超过控制阈值要求,并通过计算得到就地热再生机组的运行速度、热风温度、设备间距参数,并通过报警装置引起操作人员的注意,同时在led显示屏上显示出参数如何调整。

操作人员根据led显示屏上显示出的参数,确认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该行为信息反馈至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中。

重复进行上面工作,对施工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就地热再生施工全过程温度均匀。

此外,作为改进,考虑到驾驶员可能出现疲劳等情况没有及时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采用指示灯报警提示操作人员调节设备参数方式,设备终端发出命令控制动力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实现无线调节设备参数的方式,同时无线调节设备参数后指示灯依旧显示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及时掌控设备,只有当操作员确认信息后,指示灯方熄灭。这种方式采用两种方式相配合的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就地热再生施工参数可以及时调整设备参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