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线路板、驱动结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1118发布日期:2021-12-11 12:1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柔性线路板、驱动结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驱动结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触控显示面板多采用的一种结构设计为:在oled显示面板的封装基板上触控电极层,从而进行触控控制,而无需外挂触控基板。这种结构具有能耗低、屏幕厚度小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柔性线路板、驱动结构和显示装置。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线路板,包括:
5.基底,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所述基底包括绑定区以及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第一走线区,所述绑定区为条状区域,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绑定区的延伸方向;
6.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触控线和屏蔽线,所述触控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的第一走线部;
7.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
8.第一屏蔽层,与所述屏蔽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部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屏蔽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走线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还包括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二走线区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
12.所述基底上还设置有:
13.接地线;
14.显示信号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区;
15.第二屏蔽层,位于所述显示信号传输线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屏蔽层与所述接地线连接,且所述第二屏蔽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信号传输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上还设置有绑定电极和触控检测芯片,所述绑定电极设置在所述绑定区,所述第一走线部与所述绑定电极连接;所述触控检测芯片位于所述绑
定区远离所述第一走线区的一侧,
19.所述触控线还包括:第二走线部,所述第二走线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走线部和所述触控检测芯片之间。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驱动结构,包括覆晶薄膜和上述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电极,所述绑定电极与所述覆晶薄膜绑定。
21.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和上述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连接。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均通过相应的触控引线与所述驱动结构电连接;
23.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接地引线和屏蔽引线,所述接地引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区,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所连接的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所连接的触控引线之间、所述接地引线与所述触控引线之间均被所述屏蔽引线间隔开,所述屏蔽引线与所述屏蔽线电连接。
附图说明
2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为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26.图2为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27.图3为柔性线路板的平面示意图。
28.图4为柔性线路板和覆晶薄膜的绑定示意图。
29.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线路板的平面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线路板与覆晶薄膜的绑定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屏蔽层与屏蔽线连接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这里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术语并非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
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6.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37.图1为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以及与触控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结构。图2为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出光侧的触控层,显示面板例如为oled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da和位于显示区da周边的周边区,触控层包括位于显示区da的多个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均连接至少一条触控引线tl。例如,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rx,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形成触控电容。每条触控引线tl与焊盘连接,从而通过焊盘与驱动结构电连接。
38.另外,如图2所示,触控层还包括:位于周边区的接地引线gdl,接地引线gdl形成环绕显示区da的半封闭结构,每条触控引线tl均位于接地引线 gdl靠近显示区da的一侧。其中,接地引线gdl所连接的焊盘均配置为加载接地信号,具体地,接地引线gdl所连接的焊盘与触控检测芯片上的接地端连接,从而防止触控电极和触控引线tl受到外界的静电干扰。
39.另外,触控层还包括:屏蔽引线guard,触控驱动电极tx连接的触控引线 tl与触控感应电极rx所连接的触控引线tl之间设置有屏蔽引线guard,最靠近接地引线gdl的触控引线tl与接地引线gdl之间也设置有屏蔽引线guard。屏蔽引线用于防止接地引线gdl上的信号对触控引线tl上的信号造成干扰,或防止触控驱动电极tx所连接的触控引线tl对触控感应电极rx所连接的触控引线tl造成信号干扰。
40.驱动结构包括:柔性线路板(fpc)30和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 20。覆晶薄膜20连接在柔性线路板30与触控显示面板10之间,覆晶薄膜20 包括显示驱动芯片,用于为触控显示面板10提供显示驱动信号。另外,柔性线路板30和触控显示面板10之间可以通过覆晶薄膜20进行信号传输。图3为柔性线路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柔性线路板和覆晶薄膜的绑定示意图,结合图3 至图4所示,柔性线路板30包括基底31、设置在基底31上的触控线tl'、接地线gdl'、屏蔽线guard'、绑定电极pin1、触控检测芯片32等结构。基底31为柔性基底,例如可以采用聚酰亚胺等柔性材料制成。基底31包括绑定区ba,绑定电极pin1位于绑定区ba。柔性线路板30的绑定电极pin1与覆晶薄膜20 的绑定电极pin2绑定(bonding),从而将柔性线路板30与覆晶薄膜20电连接。触控线tl'与触控检测芯片32电连接,且每条触控线tl'通过绑定电极pin1与触控显示面板10上的一条触控引线tl电连接,从而将触控检测芯
片32输出的触控驱动信号传输至相应的触控驱动电极tx,或者,将触控感应电极rx所感应到的感应信号传输至触控检测芯片32。接地线gdl'与触控检测芯片32电连接,并通过覆晶薄膜20与触控显示面板上的接地引线gdl电连接,从而将触控检测芯片32提供的接地信号传输至触控显示面板上的接地引线gdl。屏蔽线 guard'与触控检测芯片32电连接,并通过覆晶薄膜20与触控显示面板上的屏蔽引线电连接,从而将触控检测芯片32提供的屏蔽用信号传输至屏蔽引线guard,以防止触控线tl'(和触控引线tl)受到其他线路上的信号干扰。
41.具体地,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互电容检测阶段、自电容检测阶段和触控检测阶段。其中,互电容检测模式和自电容检测模式均为触控显示装置开机之后的初始工作阶段。在经过互电容检测阶段和自电容检测阶段后,进入触控检测模式。在互电容检测阶段和触控检测阶段,触控检测芯片32为触控驱动电极tx提供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感应电极rx上的感应信号;而为了防止触控驱动电极tx所连接的触控引线tl(和触控线tl')与触控感应电极rx 所连的触控引线tl(和触控线tl')发生信号干扰,触控检测芯片32还向屏蔽线guard'提供接地信号。在自电容检测阶段,触控检测芯片32向触控驱动电极 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提供具有一定电位的检测信号,而为了防止接地引线 gdl(和接地线gdl')对触控引线tl(和触控线tl')造成信号干扰,触控检测芯片32还向屏蔽线guard'提供屏蔽信号,且该屏蔽信号与检测信号的电位相等。
42.如图1至图4所示,在柔性线路板30中,基底31包括第一走线区s1,该第一走线区s1位于绑定电极pin远离触控检测芯片32的一侧。而为了使柔性线路板上的信号线30能够合理布局并稳定地进行信号传输,通常,基底31上的触控线tl'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走线区s1中,触控线tl'位于第一走线区s1中的部分记作第一走线部。而当绑定电极1和绑定电极2绑定时,第一走线部与覆晶薄膜20之间会产生寄生电容。例如,第一走线部与覆晶薄膜20上用于接地的信号线之间会产生寄生电容。且由于绑定电极1和绑定电极2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第一走线部与覆晶薄膜2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gap,因此,当驱动结构受到外力而导致上述间隙宽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第一走线部与覆晶薄膜20之间的寄生电容发生变化,从而对触控检测芯片32的接收信号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10出现“鬼点”。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一走线部与覆晶薄膜20之间的寄生电容发生变化,可以在柔性线路板30的边缘涂胶,以使柔性线路板30与覆晶薄膜20相互交叠的部分保持相对固定,但是,通过涂胶的方式容易导致驱动结构的厚度增大,另外,涂胶后,上述寄生电容的容值相对涂胶前,会产生不可控的变化。
44.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线路板的平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线路板与覆晶薄膜的绑定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柔性线路板包括基底31、屏蔽线guard'、触控线tl'和第一屏蔽层。
45.其中,基底31可以采用柔性基底31。基底31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基底31包括:绑定区ba以及位于绑定区ba与第一边缘之间的第一走线区s1,绑定区ba为条状区域,第一方向为绑定区ba的延伸方向,该延伸方向即为绑定区ba的长度方向。绑定区ba用于设置多个绑定电极pin1。
4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边缘(或绑定区ba)沿第一方向延伸是指,第一边缘(或绑定区b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大致平行,例如,第一边缘(或绑定区b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可以呈0~10
°
的夹角。
47.触控线tl'和屏蔽线guard'均设置在基底31上,触控线tl'包括位于第一走线区s1的第一走线部。如上文所述,屏蔽线guard'用于防止接地线gdl'对触控线tl'造成信号干扰,以及防止触控驱动电极所连接的触控线tl'对触控感应电极所连接的触控线tl'造成信号干扰。
48.第一屏蔽层331与屏蔽线guard'电连接,且与触控线tl'绝缘间隔,第一屏蔽层331位于第一走线部远离所述基底31的一侧,且第一屏蔽层331在基底31 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走线部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
49.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走线部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屏蔽层331,第一屏蔽层331与屏蔽线guard'电连接,且第一走线部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屏蔽层331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因此,当绑定区ba中的绑定电极 pin1与覆晶薄膜20绑定时,通过向屏蔽线guard'提供屏蔽用信号,可以使第一屏蔽层331对第一走线部起到电磁屏蔽作用,减少第一走线部上的信号受到的干扰,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鬼点”的出现。
50.其中,第一屏蔽层331的材料可以包括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例如银。
5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屏蔽层与屏蔽线连接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触控线tl'和屏蔽线guard'远离基底31的一侧可以设置保护层34,以对柔性线路板的线路进行保护。第一屏蔽层331与屏蔽线guard'电连接时,可以在保护层34上设置开孔,以将屏蔽线guard'露出,第一屏蔽层331 通过开孔与屏蔽线guard'连接。
52.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屏蔽层331远离基底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333。柔性线路板30与覆晶薄膜20绑定之后,第一绝缘层333可以防止第一屏蔽层331与覆晶薄膜20上的线路发生短接。另外,第一屏蔽层331和第一绝缘层333的设置,还可以减少覆晶薄膜20与柔性线路板的第一走线区s1之间的间隙,甚至使该间隙减少为零,从而使第一走线部与覆晶薄膜20之间的寄生电容保持稳定。
53.其中,第一屏蔽层331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层333在基底31 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绝缘层333对第一屏蔽层331的保护效果,保证第一屏蔽层331不会与覆晶薄膜20上的线路发生短接。
54.如图5所示,基底31还包括第二走线区s2,第二走线区s2位于绑定区ba 与第一边缘之间,且位于第一走线区s1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可选地,第一走线区s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走线区s1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走线区s2位于两个第一走线区s1之间。如图5所示,基底31上还设置有接地线gdl'和显示信号传输线dl,显示信号传输线dl位于第二走线区s2,接地线gdl'的位置不作限定。显示信号传输线dl用于传输显示时所用的信号,例如,在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结构中,第二走线区s2中的显示信号传输线dl用于连接触控检测芯片32与覆晶薄膜20的显示驱动芯片,显示信号传输线dl与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无信号流。
55.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仅示意性地表示出少数几条信号线,且各信号线的形状进行示意性说明。
56.如图5所示,显示信号传输线dl远离基底3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屏蔽层 332,该第二屏蔽层332与接地线gdl'电连接,且第二屏蔽层332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显示信号传输线dl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第二屏蔽层332 的设置可以防止显示信号传输线dl与覆晶薄膜20之间的间距变化时,显示信号传输线dl上的信号受到干扰。
57.第二屏蔽层332远离所述基底3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以防止第二屏蔽层332与覆晶薄膜20上的信号线发生短接。其中,第二屏蔽层332在所述基底3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绝缘层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屏蔽层332 可以与第一屏蔽层331形成为一体结构。
58.结合图5和图6所示,基底31上还设置有绑定电极pin1和触控检测芯片 32,绑定电极pin1设置在绑定区ba,第一走线部与绑定电极pin1连接;触控检测芯片32位于绑定区ba远离第一走线区s1的一侧,触控线tl'还包括:第二走线部,第二走线部连接在第一走线部和触控检测芯片32之间。例如,第二走线部位于绑定区ba,且第一走线部和第二走线部可以位于不同层中,第一走线部所在层与第二走线部所在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第一走线部与第二走线部通过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
59.触控线tl'还可以包括第三走线部,第三走线部即为触控线tl'的位于绑定区ba与触控检测芯片32之间的部分,第二走线部通过第三走线部与触控检测芯片32连接。
60.可选地,绑定区ba远离第二走线区s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屏蔽层334,该第三屏蔽层334连接接地线gdl',且第三屏蔽层334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走线部在基底31上的正投影,从而减少第三走线部受到的信号干扰。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结构,如图6所示,驱动结构包括覆晶薄膜20和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的绑定电极pin1与覆晶薄膜20的绑定电极pin2绑定。
6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10以及上述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触控显示面板10 连接。
63.图8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图2相同,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面板11和设置在显示面板11出光侧的触控层,触控层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1的显示区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均通过相应的触控引线tl与驱动结构电连接;
64.触控层还包括接地引线gdl和屏蔽引线guard,接地引线gdl位于显示面板11的周边区,触控驱动电极tx所连接的触控引线tl与触控感应电极rx 所连接的触控引线tl之间、接地引线gdl与触控引线tl之间均被屏蔽引线 guard间隔开,屏蔽引线guard与柔性线路板上的屏蔽线guard'电连接。
65.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见上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66.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