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软件更新的高效无缝KVM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7477发布日期:2021-08-31 14:0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软件更新的高效无缝KVM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软件更新的高效无缝kvm切换器。



背景技术:

多计算机切换又名kvm,就是keyboard、video、mouse的缩写,多计算机切换器是计算机管理设备,通过它可实现用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来控制多台计算机,kvm切换器的类型主要指kvm切换器所控制的终端类型,例如,如果终端主要是控制电脑则可以叫做多电脑控制类型,kvm的领域,也已经扩展到串口设备,如集线器、路由器、储存设备及ups等;

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kvm切换器使用时,由于需要于多台计算机进行连接和传输控制,kvm切换器内部发热量会随着使用时间而变多,导致kvm切换器内部温度升高而出现内部电器元件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需要于多台计算机进行连接和传输控制,kvm切换器内部发热量会随着使用时间而变多,导致kvm切换器内部温度升高而出现内部电器元件损坏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软件更新的高效无缝kvm切换器,包括kvm切换器壳体,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顶端嵌入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一端均匀嵌入安装有插线柱;

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外侧安装有防尘散热机构,所述防尘散热机构包括进气孔、放置槽、磁性吸附框、防尘网、排气孔、排气滤网、放置仓和排气扇;

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进气孔,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顶端对应进气孔外侧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放置有磁性吸附框,所述磁性吸附框的内壁连接有防尘网,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壁放置有排气滤网,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一端内壁对应排气孔外侧位置处连接有放置仓,所述放置仓的一端均匀嵌入安装有排气扇;

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市电的输出端,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排气扇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孔径为0.5mm,所述排气滤网与排气孔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底端嵌入安装有防虫保护机构,所述防虫保护机构包括嵌入板、捕虫仓、倾斜网、阻隔网和诱虫剂;

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底端嵌入安装有嵌入板,所述嵌入板的顶端连接有捕虫仓,所述捕虫仓的内壁连接有倾斜网,所述嵌入板的顶端对应倾斜网外侧位置处连接有阻隔网,所述捕虫仓的内壁均匀贴附有诱虫剂。

优选的,所述倾斜网的安装角度为20度倾斜,所述阻隔网的表面涂有粘性胶。

优选的,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外侧边角位置处安装有边角防护机构,所述边角防护机构包括防撞边板、防撞顶板、防撞拆卸板、拆卸螺栓、防护侧边条、螺纹安装座和连接侧边条;

所述kvm切换器壳体的外侧四边位置处均放置有防撞边板,所述防撞边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撞顶板,所述防撞边板的底端放置有防撞拆卸板,所述防撞拆卸板的底端对应防撞边板位置处均匀嵌入安装有拆卸螺栓,相邻两个所述防撞边板之间均匀连接有防护侧边条,相邻两个所述防撞拆卸板之间均匀安装有连接侧边条。

优选的,所述防护侧边条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螺纹安装座,所述防护侧边条与防撞边板之间通过螺纹安装座进行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设置的防尘散热机构,可将外界气体抽入kvm切换器壳体内,对kvm切换器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高效散热,并能够减少对kvm切换器壳体内部散热时,进入kvm切换器壳体内部的粉尘,提升了该kvm切换器使用时的散热效率,也增加了对该kvm切换器的防尘保护。

2、通过设置的防虫保护机构,可将kvm切换器周围的蚊虫吸引至捕虫仓内部,并通过阻隔网进行阻隔,从而便于对kvm切换器周围的蚊虫进行捕捉,能够避免外界蚊虫进入kvm切换器内部,导致kvm切换器内部滋生虫卵的情况。

3、通过设置的边角防护机构,可对kvm切换器壳体受到外界碰撞时进行缓冲防护,减少传输至kvm切换器壳体内部的外界碰撞产生冲击力,降低外界碰撞对该kvm切换器造成的影响,提升了该kvm切换器使用时的防碰撞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线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尘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虫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边角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kvm切换器壳体;2、控制面板;3、插线柱;

4、防尘散热机构;401、进气孔;402、放置槽;403、磁性吸附框;404、防尘网;405、排气孔;406、排气滤网;407、放置仓;408、排气扇;

5、防虫保护机构;501、嵌入板;502、捕虫仓;503、倾斜网;504、阻隔网;505、诱虫剂;

6、边角防护机构;601、防撞边板;602、防撞顶板;603、防撞拆卸板;604、拆卸螺栓;605、防护侧边条;606、螺纹安装座;607、连接侧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软件更新的高效无缝kvm切换器,包括kvm切换器壳体1,kvm切换器壳体1的顶端嵌入安装有控制面板2,kvm切换器壳体1的一端均匀嵌入安装有插线柱3;

kvm切换器壳体1的外侧安装有防尘散热机构4,防尘散热机构4包括进气孔401、放置槽402、磁性吸附框403、防尘网404、排气孔405、排气滤网406、放置仓407和排气扇408;

kvm切换器壳体1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进气孔401,kvm切换器壳体1的顶端对应进气孔401外侧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402,放置槽402的内壁放置有磁性吸附框403,磁性吸附框403的内壁连接有防尘网404,kvm切换器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405,排气孔405的内壁放置有排气滤网406,kvm切换器壳体1的一端内壁对应排气孔405外侧位置处连接有放置仓407,放置仓407的一端均匀嵌入安装有排气扇408;

控制面板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市电的输出端,控制面板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排气扇408的输入端,防尘网404的孔径为0.5mm,排气滤网406与排气孔405之间通过卡扣连接,便于排气滤网406与排气孔405之间拆卸和安装。

kvm切换器壳体1的底端嵌入安装有防虫保护机构5,防虫保护机构5包括嵌入板501、捕虫仓502、倾斜网503、阻隔网504和诱虫剂505;

kvm切换器壳体1的底端嵌入安装有嵌入板501,嵌入板501的顶端连接有捕虫仓502,捕虫仓502的内壁连接有倾斜网503,嵌入板501的顶端对应倾斜网503外侧位置处连接有阻隔网504,捕虫仓502的内壁均匀贴附有诱虫剂505,倾斜网503的安装角度为20度倾斜,阻隔网504的表面涂有粘性胶,便于通过阻隔网504对接触到的蚊虫进行粘附。

kvm切换器壳体1的外侧边角位置处安装有边角防护机构6,边角防护机构6包括防撞边板601、防撞顶板602、防撞拆卸板603、拆卸螺栓604、防护侧边条605、螺纹安装座606和连接侧边条607;

kvm切换器壳体1的外侧四边位置处均放置有防撞边板601,防撞边板6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撞顶板602,防撞边板601的底端放置有防撞拆卸板603,防撞拆卸板603的底端对应防撞边板601位置处均匀嵌入安装有拆卸螺栓604,相邻两个防撞边板601之间均匀连接有防护侧边条605,相邻两个防撞拆卸板603之间均匀安装有连接侧边条607,防护侧边条605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螺纹安装座606,防护侧边条605与防撞边板601之间通过螺纹安装座606进行安装,便于防护侧边条605与防撞边板601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便于软件更新(iap)的高效无缝kvm切换器使用时,可将磁性吸附框403和防尘网404磁性吸附放置在放置槽402,使用控制面板2控制排气扇408运行,可将kvm切换器壳体1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滤网406过滤后,从排气孔405排出,并带动外界气体透过防尘网404和进气孔401进入kvm切换器壳体1内,对kvm切换器壳体1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高效散热,并能够减少对kvm切换器壳体1内部散热时进入kvm切换器壳体1内部的粉尘;

在该kvm切换器使用时,通过捕虫仓502内壁贴附的诱虫剂505,可对该kvm切换器周围的蚊虫进行吸引,被吸引的蚊虫会顺着倾斜网503进入捕虫仓502内部,并通过阻隔网504进行阻隔,能够对kvm切换器周围的蚊虫进行捕捉,避免外界蚊虫进入kvm切换器内部,导致kvm切换器内部滋生虫卵的情况;

在该kvm切换器使用时,可将防撞边板601和防撞顶板602放置在kvm切换器四边位置处,并将防撞拆卸板603与防撞边板601之间进行固定安装,并将防护侧边条605通过螺纹安装座606安装在防撞边板601之间,将连接侧边条607安装在防撞拆卸板603之间,能够通过防撞边板601、防撞顶板602和防护侧边条605,对kvm切换器壳体1受到外界碰撞时进行缓冲防护,减少外界碰撞产生的冲击,对kvm切换器壳体1内部造成的影响,提升了该kvm切换器使用时的防碰撞防护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