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碰撞的计算机系统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9602发布日期:2021-09-11 00:5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防碰撞的计算机系统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辅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碰撞的计算机系统外壳。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计算机主体一般都是放置在桌子底端的右侧,工作时,工作人员的腿部经常会踢到计算机的左侧,容易导致计算机晃动,影响内部零部件的稳定性,导致接触不良,人们通常在计算机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壳,在踢到防护壳时还是会造成内部计算机产生震动。
3.现有的计算机外壳发生碰撞的时候,外力对外壳体的冲击力比较大,减弱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增加了计算机因碰撞出现损坏的机率,缩短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防碰撞的计算机系统外壳。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防碰撞的计算机系统外壳,包括底箱、减震组件、散热组件,所述底箱为水平纵向放置且前后面敞口的矩形箱状,所述底箱内底部设有纵向固接且顶面敞口的纵向长盒,所述纵向长盒的顶面敞口处上方设有纵向平行放置的u形底板,且所述纵向长盒通过减震组件与u形底板连接,所述u形底板的顶面内设有纵向放置的主机本体,位于主机本体的两侧中部在底箱内侧壁上均设有散热组件。
7.优选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滑杆、滑筒、铰接杆,所述纵向长盒内均匀设有若干平行放置的滑杆,每根所述滑杆的两端均分别与纵向长盒内壁固接,每根所述滑杆的两端部均套设有减震弹簧,位于减震弹簧的里侧在每根滑杆的两侧上均套设有滑筒,位于滑杆上方在u形底板的底面均设有h形耳座,每座所述h形耳座的两个开口内均设有活动铰接的铰接杆,每根所述铰接杆的底端均与对应的滑筒的顶面中部活动铰接。
8.优选地,所述纵向长盒的顶面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u形底板的底面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杆,每根所述定位杆的顶端部均套设有缓冲弹簧,每根所述定位杆的底端均滑动插设在对应的定位槽内。
9.优选地,所述底箱内顶壁上设有纵向固接的海绵顶板,所述u形底板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螺栓孔,每个所述螺栓孔内均插设有螺旋连接的螺栓,且每根所述螺栓的里端均抵紧在主机本体的底部。
10.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筒、散热扇,所述底箱的两侧面上均设有一对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设有贯穿固接的散热筒,每根所述散热筒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散热扇,每个所述散热筒的外端口均设有防尘网。
11.优选地,位于通孔的上下两侧在底箱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t形孔,每个所述t形孔
内均插设有贯穿的t形杆,位于底箱内在每根t形杆的里端均设有夹持橡胶块,且每块所述夹持橡胶块均紧贴在主机本体的外侧面上,每根所述t形杆的里端部均套设有夹持弹簧。
12.优选地,所述底箱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活动轮支架,每个所述活动轮支架内均设有滚动连接的活动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本实用新型中,主机本体及u形底板的自重带动h形耳座缓慢下降,通过铰接杆带动滑筒沿着滑杆滑动,带动减震弹簧压缩变形,减震弹簧的张力作用,使得u形底板保持平衡状态,同时带动定位杆的底端配合插设在对应的定位槽内,带动缓冲弹簧压缩变形,缓冲弹簧的张力作用,进一步增加了u形底板的减震缓冲作用;
15.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夹持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带动t形杆沿着t形孔向内移动,进而带动每块夹持橡胶块均紧贴在主机本体的外侧面上,增加了主机本体放置在底箱内的稳定性;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计算机主机易碰撞损坏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各弹簧的配合使用,进一步增加了计算机主机防护减震的安全性,减少了计算机主机碰撞出现损坏的机率,提高了计算机主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长盒俯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图;
23.图中序号:底箱1、活动轮11、纵向长盒12、u形底板13、主机本体14、螺栓15、滑杆2、滑筒21、减震弹簧22、h形耳座23、铰接杆24、缓冲弹簧25、定位杆26、定位槽27、散热筒3、散热扇31、防尘网32、t形杆33、夹持橡胶块34、夹持弹簧35。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为了解决计算机主机易碰撞损坏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提出了防碰撞的计算机系统外壳,参见图1

5,包括底箱1、减震组件、散热组件,所述底箱1为水平纵向放置且前后面敞口的矩形箱状,所述底箱1内底部设有纵向固接且顶面敞口的纵向长盒12,所述纵向长盒12的顶面敞口处上方设有纵向平行放置的u形底板13,且所述纵向长盒12通过减震组件与u形底板13连接,所述u形底板13的顶面内设有纵向放置的主机本体14,位于主机本体14的两侧中部在底箱1内侧壁上均设有散热组件;所述底箱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活
动轮支架,每个所述活动轮支架内均设有滚动连接的活动轮11,增加了底箱1移动的便捷性。
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滑杆2、滑筒21、铰接杆24,所述纵向长盒12内均匀设有若干平行放置的滑杆2,每根所述滑杆2的两端均分别与纵向长盒12内壁固接,每根所述滑杆2的两端部均套设有减震弹簧22,位于减震弹簧22的里侧在每根滑杆2的两侧上均套设有滑筒21,位于滑杆2上方在u形底板13的底面均设有h形耳座23,每座所述h形耳座23的两个开口内均设有活动铰接的铰接杆24,每根所述铰接杆24的底端均与对应的滑筒21的顶面中部活动铰接;主机本体14及u形底板13的自重带动h形耳座23缓慢下降,通过铰接杆24带动滑筒21沿着滑杆2滑动,带动减震弹簧22压缩变形,减震弹簧22的张力作用,使得u形底板13保持平衡状态。
2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纵向长盒12的顶面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槽27,所述u形底板13的底面两侧均匀设有若干定位杆26,每根所述定位杆26的顶端部均套设有缓冲弹簧25,每根所述定位杆26的底端均滑动插设在对应的定位槽27内;主机本体14及u形底板13的自重同时带动定位杆26的底端配合插设在对应的定位槽27内,带动缓冲弹簧25压缩变形,缓冲弹簧25的张力作用,进一步增加了u形底板13的减震缓冲作用。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箱1内顶壁上设有纵向固接的海绵顶板16,所述u形底板13的两侧均匀设有若干螺栓孔,每个所述螺栓孔内均插设有螺旋连接的螺栓15,且每根所述螺栓15的里端均抵紧在主机本体14的底部,增加了主机本体14安装的稳定性。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筒3、散热扇31,所述底箱1的两侧面上均设有一对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设有贯穿固接的散热筒3,每根所述散热筒3内均安装有输出端朝内的散热扇31,散热扇31的型号为4710kl

05w

b50,每个所述散热筒3的外端口均设有防尘网32;在散热扇31的作用下,带动外界冷风顺着散热筒3进行底箱1内,并对主机本体14进行散热作业,增加了主机本体14的散热效果。
30.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通孔的上下两侧在底箱1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t形孔,每个所述t形孔内均插设有贯穿的t形杆33,位于底箱1内在每根t形杆33的里端均设有夹持橡胶块34,且每块所述夹持橡胶块34均紧贴在主机本体14的外侧面上,每根所述t形杆33的里端部均套设有夹持弹簧35;在夹持弹簧35的张力作用下,带动t形杆33沿着t形孔向内移动,进而带动每块夹持橡胶块34均紧贴在主机本体14的外侧面上,增加了主机本体14放置在底箱1内的稳定性。
31.实施例2: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32.步骤一,推动底箱1,移动活动轮11至合适的位置,增加了底箱1移动的便捷性,把主机本体14的底部纵向放置在u形底板13的顶面内,每根螺栓15的里端均螺旋贯穿对应的螺栓孔并抵紧在主机本体14的底部,增加了主机本体14安装的稳定性;
33.步骤二,主机本体14及u形底板13的自重带动h形耳座23缓慢下降,通过铰接杆24带动滑筒21沿着滑杆2滑动,带动减震弹簧22压缩变形,减震弹簧22的张力作用,使得u形底板13保持平衡状态;
34.步骤三,同时,主机本体14及u形底板13的自重带动定位杆26的底端配合插设在对应的定位槽27内,带动缓冲弹簧25压缩变形,缓冲弹簧25的张力作用,进一步增加了u形底板13的减震缓冲作用;
35.步骤四,在夹持弹簧35的张力作用下,带动t形杆33沿着t形孔向内移动,进而带动每块夹持橡胶块34均紧贴在主机本体14的外侧面上,增加了主机本体14放置在底箱1内的稳定性;
36.步骤五,散热扇31通过usb电源线与主机本体14电性连接,并启动散热扇31,在散热扇31的作用下,带动外界冷风顺着散热筒3进行底箱1内,并对主机本体14进行散热作业,增加了主机本体14的散热效果。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计算机主机易碰撞损坏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各弹簧的配合使用,进一步增加了计算机主机防护减震的安全性,减少了计算机主机碰撞出现损坏的机率,提高了计算机主机的使用寿命。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