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及其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4459发布日期:2022-04-16 15:2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及其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主板,尤其涉及一种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并涉及包括了该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2.服务器主板是专门为满足服务器应用,比如高稳定性、高性能和高兼容性的环境而开发的主机板。由于服务器的运作时间长,运作强度高,并需要处理巨大的数据转换量,其电源功耗量和i/o吞吐量都比较大,因此对服务器主板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而随着需求的变化和产品的需求,多路cpu主板由于单板的有限面积有所限制,已经在硬件结构设计上,遇到了技术瓶颈,那么,如何满足多路cpu主板的需求,并且优化其结构设计以实现空间节省,为接口扩展提供基础,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及其可扩展性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够满足多路cpu主板的需求,又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供包括该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的服务器。
4.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包括:接口底板、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的上方,所述接口底板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主机接口。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机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交接处的下方。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口底板位于所述主机接口的两端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之间。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板间连接器,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分别通过所述板间连接器分别与所述接口底板相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均通过至少两个板间连接器连接至所述接口底板,所述至少两个板间连接器分散设置。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结构相同。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旋转对称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的上方。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之间呈180
°
旋转对称。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上均设置有cpu模块和内存插槽模块,所述内存插槽模块对称并排设置于所述cpu模块的两侧。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机箱以及如上所述的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所述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设置于所述机箱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的上方,进而通过两块计算板和接口底板形成空间堆叠,便于实现多路cpu的双层主板,在此基础上,所述接口底板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主机接口,所述主机接口优选为m.2接口,以便合理利用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交接处下方的空间实现主机接口的预留,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上不再需要布置主机接口,进而有效节省了计算板的空间,并为接口扩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高效且便于装配,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接口底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计算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计算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例提供一种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包括:接口底板1、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的上方,所述接口底板1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主机接口101。所述主机接口101优选设置于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交接处的下方。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所述接口底板1为第一层主板,主要用于实现接口(包括后面板接口和主机接口101等)、电源供给和散热器(包括散热器102)等设置;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均为用于设置cpu模块4和内存插槽模块5的用于实现数据处理的第二层主板,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并排设置,便于实现四路cpu的设置,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电路板设计成其他数量的多路双层主板,不局限于四路。本例所述主机接口101优选为m.2接口,用于实现多种通信协议兼容和接口需求;所述主机接口101的数量优选且不局限为两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空间来进行设置;其位置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的中间,便于避开机箱前面板、机箱后面板以及计算板的关键模组(包括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的cpu模块4等)的位置,在不影响其他模组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空间实现了主机接口的预留。
23.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的上方,进而通过两块计算板和接口底板1形成空间堆叠,便于实现多路cpu的双层主板,在此基础上,所述接口底板1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主机接口101,所述主机接口101优选为m.2接口,以便合理利用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交接处下方的空间实现主机接口101的预留,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上不再需要布置主机接口101,进而有效节省了计算板(包括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的空间,并为接口扩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例结构合理、高效且便于装配,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可靠。
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所述接口底板1位于所述主机接口101的两端设置有散热器
102,所述散热器102设置于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的交接处优选为突出部,突出部的两端会有空隙,便于合理利用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的空隙来设置所述散热器6,该处的散热器6相对于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上用于实现mos管散热的散热器要大一些,以便提高双层主板的整体散热效果,能够满足其散热需求。所述散热器102的翅片方向优选与内存插槽模块5中内存插槽的方向相平行,便于通过同方向的导流作用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
25.如图3至图5所示,本例还包括板间连接器6,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分别通过所述板间连接器6分别与所述接口底板1相连接;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均优选通过至少两个板间连接器6连接至所述接口底板1,所述至少两个板间连接器6分散设置。即,如图3所示,所述接口底板1上优选设置有四个板间连接器6,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计算板2的背面分散设置有两个板间连接器6,便于实现所述接口底板1与所述第一计算板2之间的连接,且通过至少两个板间连接器6的分散设置,进而通过多点实现所述第一计算板2的定位,便于增加固定和限位作用。本例所述第二计算板3的结构优选与第一计算板2一致,在这里就没有另行描述了。
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旋转对称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的上方。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优选呈180
°
旋转对称。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在生产的时候,其实就是同一款计算主板,只是在装配的时候,将其中一块计算主板旋转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上,这样的设计,就无需加工两种不同尺寸/布局的计算主板,便于降低物料种类和加工生产成本,提高其物料共用率和生产效率。
27.在此基础上,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优选呈180
°
旋转对称,这样的设计,能够将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上的cpu模块4进行有规律的错开,进而提高其散热效率,这一点对于包括多个cpu模块4的双层主板来说,非常重要。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上均设置有cpu模块4和内存插槽模块5,所述内存插槽模块5对称并排设置于所述cpu模块4的两侧。这样的设计,能够更为方便所述cpu模块4和内存插槽模块5之间的连接和走线,便于实现功能扩展。
29.本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机箱以及如上所述的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所述预留主机接口的双层主板设置于所述机箱内。本例所述服务器优选为正交高密度刀片服务器,其计算板和接口底板1的尺寸都有严格要求,并且需要满足多路cpu及其装配需求,本例可以很好地实现其最大尺寸规格要求,既能够满足多路cpu主板的需求,又能够实现空间的合理设计和主机接口的预留,为接口扩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30.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