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7387发布日期:2022-02-08 09:5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触控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供良好的信号的触控笔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技术发展,使得电子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像是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等,已成为现今科技的趋势与主流之一。一般用户在操作时大多是以手指直接在触摸屏上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但若想要长时间在触摸屏上进行书写、绘图、或者进行更精细的处理时,手指在操作上显然较为不便。因此,多数用户会购买触控笔来操作触摸屏。
3.而为了增加触控笔的实用性,触控笔进一步可提供多个信号给触控式电子装置,触控式电子装置则可通过所检测的多个信号而计算出触控笔的倾斜角及方位角的运算系统,进而转换成笔划的灰阶与粗细等变化。
4.然而,由于触控笔所发出的信号容易会被其他信号、或噪声所干扰,或者指向性不佳,导致触控式电子装置接收的信号不稳定,而导致触控式电子装置必须利用复杂的软件程序,才能准确地计算出触控笔的倾斜角与方位角。
5.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触控笔装置。
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笔装置,其包括一笔体单元、一笔芯单元、一传感套环单元以及一发射套环单元。笔芯单元穿设于所述笔体单元的其中一端。传感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笔体单元的所述其中一端,并环绕所述笔芯单元。发射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笔体单元的所述其中一端,并覆盖部分所述传感套环单元。
8.优选的,所述笔体单元包括第一壳体元件和第二壳体元件。所述第二壳体元件能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本体的其中一端朝外突出形成固定部;其中,所述笔芯单元穿设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传感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发射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固定部。
9.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固定部的截面呈梯形或三角形的形状、或者所述固定部的外形呈锥形的形状。
10.优选的,所述传感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向外突出形成定位结构,所述发射套环单元位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定位结构之间。
11.优选的,所述传感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
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本体的所述其中一端连接且邻近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其中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其中一端朝外突出形成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本体的所述其中一端朝外突出形成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称设置,且所述发射套环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一端之间。
12.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壳体元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元件接合时,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所述其中一端、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本体的所述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形成组合锥形结构,所述发射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组合锥形结构。
13.优选的,所述笔体单元还包括外套壳元件和笔端套元件。所述外套壳元件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壳体元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元件。所述笔端套元件能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套壳元件的其中一端,并遮蔽所述传感套环单元、所述发射套环单元与所述固定部。
14.优选的,所述笔体单元还包括尾盖元件,所述尾盖元件能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套壳元件的另外一端。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本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之间界定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触控笔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16.优选的,所述传感套环单元与所述发射套环单元为中空锥形结构。
17.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笔装置,能通过“笔芯单元穿设于所述笔体单元的其中一端。传感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笔体单元的所述其中一端,并环绕所述笔芯单元。发射套环单元套设于所述笔体单元的所述其中一端,并覆盖部分所述传感套环单元”的技术方案,以提升触控笔装置的实用性以及触控笔装置所提供的信号质量。
18.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24.图6为对应图5的剖面示意图。
25.图7为对应图5的分解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29.图11为对应图10的剖面示意图。
30.图12为对应图10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触控笔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33.第一实施例
34.请参阅图1至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部分立体示意图、部分分解示意图、部分侧视示意图、对应图5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对应图5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笔装置d,包括笔体单元1、笔芯单元2、传感套环单元3以及发射套环单元4。配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装置d可为电容式触控笔或为其他类型的触控笔,且触控笔装置d可与具有触摸屏的触控式电子装置(在图中未示出;触控式电子装置可例如为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触控型笔记型计算机等,但不以此为限)搭配使用。
35.接着,配合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笔体单元1可包括第一壳体元件10以及第二壳体元件11。具体来说,第二壳体元件11能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壳体元件10,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的其中一端朝外突出形成一固定部111;其中,第一壳体元件10的长度等于或小于第二壳体元件11本体110的长度(不包括固定部111),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来说,固定部111可为中空结构,且固定部111的截面可呈梯形或三角形的形状、或者固定部111的外形可呈锥形的形状;其中,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1的外缘可呈阶梯状(如图6所示)。并且,固定部111的其中一部分本体对应于第一壳体元件10的一端,固定部111的另外一部分本体与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连接;其中,固定部111与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可为一体化构件,但不以此为限。
36.接下来,配合图1至图7所示,笔芯单元2可穿设于笔体单元1的其中一端。具体来说,笔芯单元2可穿设于第二壳体元件11的固定部111。笔芯单元2的其中一部分可容置于笔体单元1中,笔芯单元2的另外一部分可外露在笔体单元1外部。
37.接着,配合图2至图7所示,传感套环单元3可套设于笔体单元1的其中一端,并环绕笔芯单元2。举例来说,传感套环单元3可为中空锥形结构;其中,传感套环单元3可为金属或塑胶的材质的套环元件,但不以此为限。传感套环单元3可套设于第二壳体元件11的固定部111上,并环绕笔芯单元2。此外,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11的外缘上可突出形成定位凸块111a,定位凸块111a可为圆柱或多角柱,而传感套环单元3的一端可朝其另一端凹陷形成限位缺口30;因此,在传感套环单元3套设于固定部111上时,通过限位缺口30卡合于定位凸块111a,而使得传感套环单元3能稳固地定位在固定部111上。
38.接下来,配合图2至图7所示,发射套环单元4可套设于笔体单元1的其中一端,并覆
盖部分传感套环单元3。举例来说,发射套环单元4可为中空锥形结构;其中,发射套环单元4可为金属或塑胶的材质的套环元件,但不以此为限。发射套环单元4套设于固定部111上。
39.进一步来说,配合图3至图7所示,传感套环单元3套设于固定部111的一端,固定部111的另一端的外缘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定位结构112,发射套环单元4位于固定部111的一端与定位结构112之间。更进一步地,传感套环单元3的外缘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定位结构31,发射套环单元4可卡合于第一定位结构112与第二定位结构31之间,并与第一定位结构112以及第二定位结构31接触。
40.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装置d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触控笔装置d能利用笔芯单元2提供第一触控信号给触控式电子装置,并通过发射套环单元4提供第二触控信号给触控式电子装置,而且,还可通过传感套环单元3在笔芯单元2与发射套环单元4之间形成一阻隔屏障,以避免笔芯单元2与发射套环单元4相互影响、干扰彼此所发射的触控信号。
41.进一步地,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与第一壳体元件10之间界定第一容置空间s1,触控笔装置d还包括处理单元5,处理单元5位于第一容置空间s1中。配合图2至图4所示,处理单元5可为具有处理、控制功能的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处理单元5可连接笔芯单元2、传感套环单元3以及发射套环单元4。处理单元5可通过笔芯单元2提供第一触控信号给触控式电子装置。处理单元5可通过发射套环单元4提供第二触控信号给触控式电子装置。处理单元5可利用传感套环单元3接收外部信号以及在笔芯单元2与发射套环单元4之间形成阻隔屏障。
42.更进一步地,笔体单元1还包括外套壳元件12以及笔端套元件13。配合图1及图2所示,外套壳元件12可为管状结构,并具有第二容置空间s2,第二容置空间s2用于容置第一壳体元件10与第二壳体元件11。笔端套元件13能拆卸地连接于外套壳元件12的其中一端,并遮蔽、包覆传感套环单元3、发射套环单元4以及第二壳体元件11的固定部111。
43.此外,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笔体单元1还可包括尾盖元件14,尾盖元件14能拆卸地连接于外套壳元件12的另外一端。配合图1及图2所示,尾盖元件14与笔端套元件13可分别设置在外套壳元件12的两端。
44.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45.第二实施例
46.请参阅图8至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部分分解示意图、部分侧视示意图、对应图10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对应图10的分解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d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笔装置d大致相似,因此,相同元件的设置或动作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壳体元件10的其中一端朝外突出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00,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的其中一端朝外突出形成第二限位结构113,第一限位结构100与第二限位结构113对称设置,且发射套环单元4位于第一限位结构100与固定部111的一端之间以及第二限位结构113与固定部111的一端之间。
47.举例来说,配合图1、图2、图8至图12所示,第一壳体元件10对应于固定部111的一端的侧壁可向外突出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00;其中,第一壳体元件10的一端可为倾斜的弧面结构,第一壳体元件10的另一端则远离固定部111。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连接于固定部111的一端的侧壁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限位结构113;其中,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的
一端可为倾斜的弧面结构,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的另一端则远离固定部111。因此,在第一壳体元件10与第二壳体元件11接合时,第一壳体元件10的其中一端、第二壳体元件11的本体110的其中一端与固定部111形成组合锥形结构,发射套环单元4套设于组合锥形结构(如图11及图12所示)。
48.进一步地,配合图8及图11所示,传感套环单元3的外缘可向外突出形成第二定位结构31,发射套环单元4可卡合于第二定位结构31与第一限位结构100之间、以及第二定位结构31与第二限位结构113之间,并与第二定位结构31、第一定位结构112以及第二定位结构31接触。
49.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装置d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增加发射套环单元4的体积,以增加发射套环单元4的信号发射面积。
50.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51.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52.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笔装置d,能通过“笔芯单元2穿设于笔体单元1的其中一端。传感套环单元3套设于笔体单元1的其中一端,并环绕笔芯单元2。发射套环单元4套设于笔体单元1的其中一端,并覆盖部分传感套环单元3”的技术方案,以提升触控笔装置d的实用性以及触控笔装置d所提供的信号品质。
53.更进一步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装置d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触控笔装置d能利用笔芯单元2提供第一触控信号给触控式电子装置,并通过发射套环单元4提供第二触控信号给触控式电子装置,而且,还可通过传感套环单元3在笔芯单元2与发射套环单元4之间形成阻隔屏障,以避免笔芯单元2与发射套环单元4相互影响、干扰彼此所发射的触控信号。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装置d还可利用增加发射套环单元4的体积,以增加发射套环单元4的信号发射面积。
54.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