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0154发布日期:2022-02-08 08:5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由于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以及丰富多样的操作性,现已备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同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卷轴屏电子设备通常利用卷轴来连接柔性屏,并且利用卷轴的转动来使柔性屏伸出与收回,从而改变露出的柔性屏的显示面积的大小。但目前柔性屏的屏占比较小,导致露出的柔性屏的显示区面积较小。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4.卷轴,所述卷轴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卷轴可转动;5.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装设于所述卷轴上,所述柔性屏包括相背设置的连接端与自由端,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自由端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以及6.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外围电路连接所述连接端。7.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柔性屏的连接端设于卷轴的收容空间内,且外围电路也设于收容空间内。这样便可将原本设于自由端一侧的外围电路转移至连接端,并且使连接端与外围电路均设于卷轴的收容空间内,节省了外围空间,提高了柔性屏的屏占比,提高露出的柔性屏的显示区的面积,实现精巧设计。8.另外,由于外围电路需要与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通过走线实现电连接,因此本技术通过调整外围电路的位置,还可使电子设备在转换状态时控制外围电路的位置基本不变,从而降低了外围电路与电路板之间走线的长度与设计难度,防止走线的不良,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1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俯视图。11.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12.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13.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14.图5为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15.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柔性屏、外围电路、以及电连接部的示意图。16.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17.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18.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柔性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9.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卷轴的截面示意图。20.图11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21.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22.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壳体与第二子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3.图14为图13中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24.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5.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26.图1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3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27.图1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28.标号说明:29.电子设备-1,卷轴-10,收容空间-11,轴心-o,台阶槽-12,开口-13,外周侧面-14,柔性屏-20,连接端-21,平坦部-211,弯折部-212,自由端-22,显示面-23,外围电路-30,电连接部-40,固定轴-50,壳体-60,滑动端-61,第一子壳体-62,容置空间-63,第二子壳体-64,第一滑动部-65,第二滑动部-66,止位部-67,弹性件-70,驱动机构-80。具体实施方式30.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31.请一并参考图1-图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包括卷轴10,柔性屏20,以及外围电路30。所述卷轴10内具有收容空间11,所述卷轴10可转动。所述柔性屏20装设于所述卷轴10上,所述柔性屏20包括相背设置的连接端21与自由端22,所述连接端2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所述自由端22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外。所述外围电路30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且所述外围电路30连接所述连接端21。32.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另外,从功能上来分电子设备1可包括弯折屏电子设备1、卷轴10屏电子设备1等。本实施方式以电子设备1为卷轴10屏电子设备1进行示意。33.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包括卷轴10、柔性屏20、以及外围电路30。其中卷轴10是控制柔性屏20运动的部件。柔性屏20可装设于卷轴10上,且卷轴10可转动(卷动方向如图2与图3中d1所示的方向),从而利用卷轴10实现将柔性屏20“卷进来”或者“卷出去”。电子设备1在显示状态下会有部分柔性屏20平铺在外侧,从而进行显示。而其余的柔性屏20则连接卷轴10,或者卷设于卷轴10上。“卷进来”的意思就是指通过卷轴10的转动将至少部分设于外侧的柔性屏20卷至卷轴10上,减小外侧的柔性屏20的显示面积,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的整机尺寸,将电子设备1当成手机使用。“卷出去”的意思就是通过卷轴10的转动将至少部分卷设于卷轴10上的柔性屏20卷至外侧,提高外侧的柔性屏20的显示面积(例如可将6寸的面积变为8寸以上的面积),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的整机尺寸,将电子设备1当成平板使用。实现手机与平板形态的切换,进而实现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电子设备1。34.对于卷轴10的转动来说,可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卷轴10转动,或者,还可通过用户手动控制卷轴10转动。本技术在此并不进行限定。35.柔性屏20通常包括相背设置的自由端22与连接端21,其中连接端21通常装设于卷轴10上,从而使柔性屏20在卷轴10的转动下转动。而自由端22则不需与卷轴10连接,自由端22可设于外侧,以供用户进行观看与把持。电子设备1除了柔性屏20与转轴外,还包括外围电路30。外围电路30通常起到控制柔性屏20显示的作用,因此外围电路30也可称之为控制电路或者驱动电路。外围电路30包括但不限于ddic、以及touchic。外围电路30的一端通常电连接柔性屏20,另一端电连接电路板。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将外围电路30连接于自由端22。这样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首先,由于外围电路30不具备显示画面的功能,因此将外围电路30连接于自由端22会使得在同等柔性屏20露出面积的前提下,其有效的显示面积变小,降低了屏占比。36.其次,由于外围电路30需要通过走线与电路板进行连接,并且将外围电路30连接于自由端22,外围电路30会随着柔性屏20的运动而运动,使其外围电路30相对电路板的位置发生改变。这样的话就会需要更长的走线使得柔性屏20伸展到最长状态,即自由端22与电路板最远时,依然保证走线与外围电路30和电路板保持电连接。因此电子设备1内需要设计更复杂的走线线路,增加了电子设备1的设计难度。37.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通过改变外围电路30的位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将连接端21设于收容空间11内,再将外围电路30也设于收容空间11内,将外围电路30连接连接端21。这样便可将原本设于外围的外围电路30转移至卷轴10内,节省了外围空间,使其在同等柔性屏20露出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柔性屏20的屏占比,提高露出的柔性屏20的显示区的面积,实现精巧设计。38.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将外围电路30设于卷轴10内,因此当卷轴10转动带动柔性屏20运动时,其外围电路30相对于电路板的位置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外围电路30与电路板之间走线的长度与设计难度,防止走线的不良,提高可靠性,使电子设备1更轻便。39.可选地,卷轴10可加工设计成阿基米德螺旋线形式,提高柔性屏20卷设于卷轴10上时的卷设效果,防止局部弯曲过大。40.可选地,连接端21与外围电路30可粘接于卷轴10内侧,提高柔性屏20的连接性能,防止将柔性屏20直接粘于卷轴10外侧导致胶合的可靠性不足。41.请一并参考图4-图5,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电连接部40,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部40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所述电连接部40连接所述外围电路30,且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部40设于所述卷轴10的轴心o上。42.从上述内容可知,还需要设计走线将外围电路30与电路板电连接起来。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增设电连接部40,利用电连接部40来电连接外围电路30与电路板。可选地,电连接部40包括但不限于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由于外围电路30设于收容空间11内,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将至少部分电连接部40设于收容空间11内,即将设于卷轴10外侧的电连接部40设于卷轴10内侧,节省了电连接部40的空间。并且由于当柔性屏20在运动变化时,其卷轴10内的电连接部40与主板之间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可降低电连接部40的长度,简化电连接部40的设计难度。43.另外,本实施方式还可使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部40设于所述卷轴10的轴心o上。卷轴10在转动时会绕着卷轴10的轴心o进行转动,因此使至少部分电连接部40设于轴心o上,可使得设于轴心o上的电连接部40在卷轴10转动时保持固定不动,从而保证了电连接部40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电连接部40与电路板断裂。44.请一并参考图6-图8,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柔性屏20、外围电路30、以及电连接部40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固定轴50,所述固定轴50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所述固定轴50的轴心o与所述卷轴10的轴心o共线,所述卷轴10可相对所述固定轴50转动;所述电连接部40包括第一部与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设于所述固定轴50内,所述第二部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外围电路30。45.本实施方式还可增设固定轴50,使固定轴50也设于卷轴10的收容空间11内,所述固定轴50的轴心o与所述卷轴10的轴心o共线,所述卷轴10可相对所述固定轴50转动,这样卷轴10在转动时不会与固定轴50发生碰撞。也可以理解为,固定轴50本身是不会动的,卷轴10可相对固定轴50进行转动。电连接部40包括第一部与第二部。其中第一部与第二部弯折连接,但至于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夹角本技术对此并不进行限定,例如第一部垂直第二部。并且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一部设于固定轴50内并与固定轴50连接,第二部则用于连接第一部与外围电路30。46.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嵌入式设计,可使得卷轴10在转动时由于固定轴50在过程中保持固定,因此第一部在固定轴50内也可保持固定不动,只有连接外围电路30的第二部会绕着第一部进行转动并卷设于第一部或固定轴50上。引出的第一部可通过板对板连接器来与主板接口相连,从而实现电路的控制功能。47.可选地,第一部设于固定轴50的轴心o上,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部设于卷轴10的轴心o上。48.可选地,卷轴10的外周长是固定轴50外周长的1-10倍,使在卷轴10转动的过程中,保证卷轴10内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二部卷起与松开。49.请一并参考图2、图3、及图9,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柔性屏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21包括相连接的平坦部211与弯折部212,所述平坦部211相较于所述弯折部212远离所述自由端22,所述外围电路30连接所述平坦部211。50.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端21可包括平坦部211与弯折部212,且所述平坦部211相较于所述弯折部212远离所述自由端22。也可以理解为,当连接端21设于收容空间11内后可再次进行弯折,从而使连接端21更好地设于收容空间11内并外围电路30进行连接。51.可选地,本实施方式可使柔性屏20按照最小弯折角度切入外轴内,保持外轴与屏幕弯折区的切线重合,法线方向保持一致。可选地,弯折部212的弯折在1mm-3mm之间。具体地,当不考虑显示功能,仅维持电路接线功能正常时,弯折角可以达到1mm。52.请一并参考图3与图10,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卷轴1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轴10上设有台阶槽12,所述台阶槽12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1的开口13,所述连接端21贯穿所述开口13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53.本实施方式可在卷轴10上设置台阶槽12,利用台阶槽12来装设柔性屏20,从而降低柔性屏20在卷曲时的凸起。并且还可在台阶槽12的侧壁上开设连通收容空间11的开口13,利用开口13将柔性屏20的连接端21设于收容空间11内。54.可选地,本实施方式的台阶与柔性屏20切入的法线是同位置同方向的,也可以理解为,在切入处卷轴10的外周侧面14与切入处的柔性屏20是平行的,从而保证保证柔性屏20的弯曲可靠性。55.请再次参考图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屏20具有显示面23,当所述柔性屏20卷设于所述卷轴10上时,所述卷轴10的外周侧面14与至少部分所述显示面23齐平。56.柔性屏20的外周侧面14为显示面23,具有显示画面的功能。当所述柔性屏20卷设于所述卷轴10上时,所述卷轴10的外周侧面14与至少部分所述显示面23齐平。当柔性屏20的尺寸过长,柔性屏20在卷轴10上需卷曲多圈时,柔性屏20无凸起,防止柔性屏20损坏,提高了柔性屏20的使用寿命。57.请一并参考图11,图11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壳体60,所述卷轴10设于所述壳体60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柔性屏20装设于所述壳体60上;所述壳体60包括远离所述卷轴10一侧的滑动端61,所述自由端22设于所述滑动端61上;58.所述滑动端61可沿靠近所述卷轴10的方向滑动以减小所述壳体60的尺寸,从而使部分设于所述壳体60上的所述柔性屏20卷设至所述卷轴10上;或者,所述滑动端61可沿远离所述卷轴10的方向滑动以增加所述壳体60的尺寸,从而使至少部分卷设于所述卷轴10上的柔性屏20设于所述壳体60上。59.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1除了上述结构件之外,还可包括壳体60,壳体60只用于承载露出的柔性屏20的结构件,并且壳体60内还可设置电子设备1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结构件,例如主板,电池,摄像头等等。其中卷轴10可设于壳体60的一侧,柔性屏20装设于壳体60的相邻侧。可选地,柔性屏20可通过铰链装设于壳体60上。60.另外,壳体60包括远离卷轴10一侧的滑动端61,即滑动端61可进行滑动(滑动方向如图11中d2方向所示),从而改变壳体60的尺寸。并且自由端22设于滑动端61上,因此当滑动端61滑动时便可带动自由端22的运动,同时通过卷轴10的转动从而改变柔性屏20露出的面积大小。当滑动端61沿靠近卷轴10的方向滑动时可减小壳体60的尺寸,并带动柔性屏20的自由端22也沿靠近卷轴10的方向滑动,从而使部分原本设于壳体60上的柔性屏20卷设上,使柔性屏20“卷起来”。当滑动端61沿远离卷轴10的方向滑动时可增加壳体60的尺寸,并带动柔性屏20的自由端22也沿远离卷轴10的方向滑动,从而使至少部分原本卷设于卷轴10上的柔性屏20卷出来设于壳体60上,使柔性屏20“卷出去”。61.请一并参考图12,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60包括第一子壳体62与第二子壳体64,所述卷轴10设于所述第一子壳体62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壳体62具有容置空间63,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壳体64设于所述容置空间63内,所述柔性屏20设于所述第一子壳体62与第二子壳体64上;所述第二子壳体64可相对所述第一子壳体62滑动,以使所述第二子壳体64沿靠近所述卷轴10的方向滑动或者沿远离所述卷轴10的方向滑动。62.为了实现上述壳体60滑动端61的滑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60包括第一子壳体62与第二子壳体64,卷轴10设于第一子壳体62的一侧,并将至少部分第二子壳体64设于第一子壳体62的容置空间63内,也可以理解为至少部分第二子壳体64嵌套于第一子壳体62内。此时当第二子壳体64相对第一子壳体62滑动时,便可带动设于第一子壳体62与第二子壳体64上的柔性屏20滑动。至于滑动端61的位置,本技术并不进行限定,其滑动端61可设于第二子壳体64远离第一子壳体62的一端。或者,壳体60还包括更多的子壳体60,例如第三子壳体60,第三子壳体60嵌套于第二子壳体64内,此时滑动端61可以为第三子壳体60远离第一子壳体62的一端,此时在壳体60在收缩状态下第二子壳体64嵌套于第一子壳体62内,第三子壳体60嵌套于第二子壳体64内。在展开过程中可逐节展开延长。63.请一并参考图13-图14,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壳体62与第二子壳体6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体62靠近所述容置空间63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部65,所述第二子壳体64靠近所述第一子壳体62的一侧设有第二滑动部66,所述第一滑动部65与所述第二滑动部66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子壳体64相对所述第一子壳体62滑动。本实施方式可利用第一滑动部65与第二滑动部66来提高第一子壳体62在第二子壳体64上的滑动效果。64.可选地,第一滑动部65可以为滑块或者滑槽。第二滑动部66可以相应地为滑槽或者滑块。具体地,当第一滑动部65为滑块时,第二滑动部66为滑槽。当第一滑动部65为滑槽时,第二滑动部66为滑块。65.请一并参考图15-图16,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壳体6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滑动部65为滑块,第二滑动部66为滑槽时,所述滑槽靠近卷轴10的一侧设有止位部67;当所述第一滑动部65为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部66为滑块时,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卷轴10的一侧设有止位部67。66.本实施方式还可在第一滑动部65与第二滑动部66的基础上增设止位部67。利用止位部67来限制第一子壳体62的滑动距离。当第一子壳体62滑动到止位部67时滑动便停止了。并且根据第一滑动部65与第二滑动部66的类型不行,止位部67的位置也有所不同。例如当所述第一滑动部65为滑块,第二滑动部66为滑槽时,所述滑槽靠近卷轴10的一侧设有止位部67。而当所述第一滑动部65为滑槽,所述第二滑动部66为滑块时,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卷轴10的一侧设有止位部67。67.可选地,止位部67可以为止位块,或者止位部67也可以为止位槽,利用止位槽的侧壁来进行止位。本实施方式以止位部67为止位槽进行示意。68.请一并参考图17,图1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3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弹性件70,所述弹性件7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63内,所述弹性件70装设于第一子壳体62,所述弹性件70与所述第一滑动部65设于所述第二子壳体64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件70处于压缩状态。69.本实施方式还可在第一子壳体62上装设弹性件70,使弹性件70与第一滑动部65设于第二子壳体64的相对两侧,并使弹性件70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弹性件70便可利用反弹力来给第二子壳体64一个朝向第一滑动部65方向的力,通过弹性件70实现对第二子壳体64的支撑,位置壳体60展开时支撑的刚度,可以保证了第一子壳体62与第二子壳体64的稳定,保持对柔性屏20的支撑力。70.请一并参考图18,图1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驱动机构80,所述驱动机构80设于所述壳体60内,所述驱动机构80连接所述壳体60,当所述滑动端61沿远离所述卷轴1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驱动机构80用于对所述滑动端61施加远离所述卷轴10方向的拉力(如图18中f所示的方向)。71.从上述内容可知,当滑动端61沿远离卷轴10的方向滑动时,即壳体60展开时,可带动柔性屏20一同运动展开。也可以理解为将原本卷设于卷轴10上的柔性屏20卷出,这样柔性屏20便会具有弯曲、翘曲的倾向,从而导致柔性屏20表面不平整。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增设的驱动机构80,将驱动机构80设于壳体60内并连接壳体60。并且当所述滑动端61沿远离所述卷轴1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驱动机构80用于对所述滑动端61施加远离所述卷轴10方向的拉力。利用驱动机构80对卷轴10的滑动端61施加一个拉力,由于自由端22连接滑动端61,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利用驱动机构80对柔性屏20的自由端22施加一个拉力,推动柔性屏20向外展开,保持柔性屏20展开的状态,保持屏幕收紧,从而利用拉力来降低柔性屏20的弯曲应力,使柔性屏20绷得更紧,提高柔性屏20展开后的平整度。72.可选地,驱动机构80包括但不限于液压驱动机构80,例如采用与液压杆设计。并且液压的循环可以利用电机作为液压泵的动力源。在壳体60内一体化成型形成管道和储液箱通过加减压推动液压套筒的展开,通过卷轴10卷洞,以及液压退呀,保持柔性屏20收紧。液压可以根据反馈调整力的大小,保证柔性屏20使用过程的支撑。7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