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信息采集装置

文档序号:29901215发布日期:2022-05-05 20:3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信息采集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信息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3.现今大多的采集装置多为固定式设置,由于信息采集装置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就是它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采集装置具备高度调节以及旋转的功能,无法对采集者进行全面的脸部信息采集操作,导致满足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信息采集装置,解决了现有采集装置无法高度调节及旋转操作,导致采集者无法多方位进行面部采集操作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安装柱体和防护盖板,所述安装柱体的外表面设有多组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安装柱体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安装柱体的内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有限位块,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限位块为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设有齿轮环,所述安装柱体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齿轮盘,且齿轮盘与齿轮环为啮合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脸部采集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脸部采集器的两侧均开设有纵向槽,所述纵向槽内部卡合连接有纵向块,所述纵向块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有拉环,所述防护盖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且固定块与活动孔为插接,所述脸部采集器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若干个固定凹块,且固定块与固定凹块为卡合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柱体的内部设置连接板,且转动杆与连接板为转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轮环设有若干个,且齿轮环为环形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限位块均设置四个,且限位
槽、限位块均为十字形分布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纵向块的宽度与纵向槽的内部宽度相适配,所述固定块的宽度与两个固定凹块的内部宽度之和相适配。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环为“u”字形设置,且拉环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该设计,在红外线感应器、控制器、电机、转动杆、升降杆、限位槽、限位块、齿轮环、调节电机、齿轮盘、安装板的作用下,解决了采集装置无法进行高度调节及圆周旋转的操作,导致采集者无法多方位进行面部采集操作的问题,以及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人群便捷使用;
14.2、通过该设计,在防护盖板、纵向槽、固定凹块、活动孔、固定块、纵向块、拉环的作用下,在防护盖板的保护下,避免了意外状况下对脸部采集器造成的损坏问题,以及对防护盖板进行便捷的拆装操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柱体的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的剖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板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安装柱体;2、防护盖板;3、红外线感应器;4、控制器;5、第一电机;6、转动杆;7、升降杆;8、限位槽;9、限位块;10、齿轮环;11、第二电机;12、齿轮盘;13、安装板;14、脸部采集器;15、纵向槽;16、固定凹块;17、活动孔;18、固定块;19、纵向块;20、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实施例:
23.如图1-5所示,一种人工智能用人脸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安装柱体1和防护盖板2,安装柱体1的外表面设有多组红外线感应器3,安装柱体1的一侧设有控制器4,安装柱体1的内底部安装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设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外表面设有限位块9,转动杆6的外表面设有升降杆7,升降杆7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8,且限位槽8与限位块9为滑动连接,升降杆7的外表面设有齿轮环10,安装柱体1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设有齿轮盘12,且齿轮盘12与齿轮环10为啮合连接,升降杆7的顶部设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一端设有脸部采集器14;在外接电源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电机5进
行转动,当第一电机5转动时带动转动杆6转动,由于限位槽8、限位块9为十字形分布设置,当转动杆6转动时带动升降杆7转动,当升降杆7转动时带动齿轮环10转动,使得齿轮环10在齿轮盘12的缝隙中进行滑动,避免了齿轮环10与齿轮盘12发生卡死现象,以及当升降杆7转动时带动安装板13进行转动,当安装板13转动时带动脸部采集器14转动,通过对脸部采集器14进行转动,使其对采集者的采集面变广,以及在第二电机11的驱动下,使得齿轮盘12进行转动,由于齿轮盘12与齿轮环10为啮合连接,当齿轮盘12转动时带动齿轮环10移动,使得升降杆7进行垂直移动,当升降杆7垂直移动时,使得升降杆7带安装板13和脸部采集器14进行垂直移动,从而实现了高度调节,以及通过安装柱体1外表面的全方位的红外线感应器3对采集这进行感应,在通过控制器4进行控制,对第二电机11、第一电机5进行操作,从而使得脸部采集器14精准与采集者的面部进行对其,进而实现采集工作,通过该设计,解决了采集装置无法进行高度调节及圆周旋转的操作,导致采集者无法多方位进行面部采集操作的问题,以及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人群便捷使用。
24.在其他实施例中,脸部采集器14的两侧均开设有纵向槽15,纵向槽15内部卡合连接有纵向块19,纵向块19的一侧固定设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一侧设有拉环20,防护盖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17,且固定块18与活动孔17为插接,脸部采集器14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若干个固定凹块16,且固定块18与固定凹块16为卡合连接;通过设置防护盖板2,以便对脸部采集器14进行包裹,从而避免意外状态对对脸部采集器14造成的损坏问题,在对防护盖板2进行拆装时,将防护盖板2与脸部采集器14进行覆盖,在将固定块18穿过活动孔17内部,使得与固定块18进行卡合,以及固定块18移动时使得固定块18带动纵向块19移动,使得纵向块19与纵向槽15进行卡合,通过纵向块19与纵向槽15的相适配设置,以便防护盖板2的横向方向进行限位,通过固定块18与固定凹块16的相适配设置,以便对防护盖板2的纵向方向进行限位,当对防护盖板2进行拆卸时,通过拉环20将固定块18与拔出,从而将防护盖板2与脸部采集器14进行分离,以及防护盖板2为透明材料制成,通过固定块18与不同位置的固定凹块16进行卡合,使得防护盖板2对脸部采集器14的覆盖面积不同,通过该设计,提高了防护盖板2操作的便捷效果。
25.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柱体1的内部设置连接板,且转动杆6与连接板为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板,以便对转动杆6转动时进行限位,从而提高转动杆6转动时的稳定性。
26.在其他实施例中,齿轮环10设有若干个,且齿轮环10为环形设置;通过齿轮环10的设置,使得齿轮盘12转动时使其齿条与相邻的齿轮环10间隙进行卡合,从而使得齿轮盘12转动时带动升降杆7进行高度调节。
27.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8、限位块9均设置四个,且限位槽8、限位块9均为十字形分布设置;通过限位槽8与限位块9的十字形分布设置,使得转动杆6转动时带动升降杆7进行转动,当升降杆7转动时带动安装板13进行转动,使得脸部采集器14进行圆周旋转。
28.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块19的宽度与纵向槽15的内部宽度相适配,固定块18的宽度与两个固定凹块16的内部宽度之和相适配;通过纵向块19与纵向槽15的相适配设置,以便防护盖板2的横向方向进行限位,通过固定块18与固定凹块16的相适配设置,以便对防护盖板2的纵向方向进行限位。
29.在其他实施例中,拉环20为“u”字形设置,且拉环20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圈;通过在拉环20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圈,以便对拉环20拉动时更为稳定。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