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零贴合健身镜显示模组的侧面固定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4729发布日期:2022-05-09 10: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用于零贴合健身镜显示模组的侧面固定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镜显示模组零贴合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是用于零贴合健身镜显示模组的侧面固定框。


背景技术:

2.在大尺寸触摸显示领域,红外触摸技术由于采用阻断方式作为定位点,及其红外灯寿命问题,导致触摸失灵和受外界干扰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电容触摸的框贴技术,由于电容膜和oc之间的距离>10mm,由于空气中光折射原因,严重影响触摸显示屏的视角和清晰度,电容触摸的零贴技术,需要把电容膜贴合在液晶oc玻璃的表面,且要使用银材质的电容膜,且损坏后无法维修的问题导致成本的上升,不适合大尺寸触摸显示领域。
3.在采用零贴合技术的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稳定有效的将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进行紧密的贴合,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粘胶涂覆的方式会使得显示模组的层间位置存在应力堆积,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发生层间分离,而当显示模组发生层间分离时,会导致显示模组的层间进入空气,从而影响显示模组的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通过涂覆胶体的方式对零贴合显示模组固定时,粘胶容易开裂导致显示模组层间进入空气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零贴合健身镜显示模组的侧面固定框,通过对显示模组每一层的侧面均设置外框,并通过桩坑边框中的填充体固定桩基边框的方式来对显示模组的每一层进行位置固定,增强显示模组固定的稳定性并使得显示模组各层间更加贴合。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用于零贴合健身镜显示模组的侧面固定框,包括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所述透明介质层位于tp层和显示屏层之间,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重叠为显示模组,所述tp层的侧面固定有桩基边框,所述透明介质层的侧面固定有连接边框,所述显示屏层的侧面固定有桩坑边框;
7.所述桩基边框、连接边框和桩坑边框的位置重叠,所述桩基边框靠近连接边框的一侧设有若干凸出桩基边框外的桩体,所述连接边框上设有若干能够容纳状体通过的通孔,所述桩坑边框上设有若干能够容纳桩体插入的桩坑,所述桩体、通孔和桩坑的位置和数量均对应,所述桩坑内填满能够固定桩体的填充体。
8.目前,在采用零贴合的工艺进行显示模组的生产的时候,往往是采用在显示模组的侧面涂覆一层粘合胶的方式对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进行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在智能健身镜的领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智能健身镜需要的显示模组的尺寸通常较大,在例如超过27寸的大尺寸显示模组的装配时,显示模组的层间会由于重量的原因存在很大的剪切应力,所以单纯采用粘合胶固定的时候,会有破裂的风险,而且也容易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层间分离的问题,由于采用的是零贴合技术,显示模组的各层之间脱离便会灌入
空气,灌入空气后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回收大极大的印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显示模组的损坏。
9.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在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的侧面分别固定桩基边框、连接边框和桩坑边框的方式,使得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能够分别独立与各自的边框进行固定,再通过桩基边框、连接边框和桩坑边框的固定连接使得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固定贴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层间的剪切应力对涂覆的粘合胶的剪切,从而能够避免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的分裂,本实用新型通过桩坑边框对桩基边框的桩体部分的固定,达到将桩基边框与桩坑边框固定连接的目的,并且通过桩基边框和桩坑边框向中间挤压连接边框,达到带动tp层和显示屏层挤压所述透明介质层的目的,从而使得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能够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填充体在所述桩坑边框内固定住所述桩基边框的桩体,采用的填充体一开始为流体,在灌注到所述桩坑内后凝固,通过凝固的填充体能够完全填满所述桩坑,并且所述专题也能够被所述填充体完全包覆,达到固定住桩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能够分别独立与各自的边框进行固定,再通过桩基边框、连接边框和桩坑边框的固定连接使得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固定贴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达到通过桩坑边框中的填充体固定桩基边框的桩体的方式来对显示模组的每一层进行位置固定,增强显示模组固定的稳定性并使得显示模组各层间更加贴合。
10.进一步的,所述桩基边框包括实心框体,所述实心框体内设有基座,所述基座嵌入实心框体内并与实心框体固定,所述桩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实心框体并与所述基座固定,其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桩坑内。本实用新型中的实心框体能够有效的为所述桩体提供固定基础,在实心框体内的基座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使得所述桩体更加难脱离出实心框体,增强桩体固定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桩体包括若干根互相平行的桩杆,所述桩杆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桩杆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填充体能够包覆所述凸起。本实用新型中的桩杆数量为多个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增加桩体与实心框体、桩体与填充体的接触面积,而所述凸起的设置也能够有效的增加接触面积,还能够通过增加桩体多方向的受力的分量,使得桩体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加能够有效的增强固定所述桩体的抓力,从而桩体更加难从填充体中拔出,使得所述桩体能够更加有效的拉住所述桩基边框和桩坑边框,使得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的体和更加稳定。
12.进一步的,所述桩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其另一端固定有若干个端部倒钩,在所述杆体上设有若干组第一倒刺,所述第一倒刺斜插在杆体上并向基座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倒刺能够向贴近所述杆体的一侧转动;
13.所述桩坑内固定有若干限位杆组,所述第一倒刺能够卡和在所述限位杆组上。
14.本实用新型中的杆体上设置第一倒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勾住限位杆组,通过限位杆组对第一倒刺的限制,能够有效的增强桩体在所述桩坑边框内固定的稳定性,并且所述第一倒刺还能通过散开的方式,增强杆体在所述填充体内的抓力,从而使得所述桩体在桩坑边框内的固定更加稳定。
15.进一步的,在所述杆体上还设有若干组第二倒刺,所述第二倒刺的结构与第一倒刺相同,所述第二倒刺与所述第一倒刺错位分布:所述第二倒刺位于两根第一倒刺之间,并
且所述第二倒刺在杆体的周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倒刺错开。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倒刺位于两根第一倒刺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倒刺在杆体的周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倒刺错开,通过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位置的相错,避免杆体对所述填充体抓力方向的单一,从而增强杆体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桩坑边框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16.进一步的,所述桩坑边框包括空心框体,所述空心框体靠近连接边框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的位置和数量与所述桩体的位置和数量对应,所述限位杆组位于所述空心框体内,所述填充体填满所述空心框体。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桩坑边框内设置为空心,通过所述填充体来实现空心部分的填充,提升了桩坑边框内部的整体性,若受到外力拉扯,桩坑边框内部能够通过整体的填充体来与外力进行对抗,极大的提高了所述桩坑边框对所述桩基边框的限制能力。
17.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体采用粘合胶。本实用新型中的填充体采用粘合胶,既能够利用胶体的粘性提高桩体在桩坑边框内固定的稳定性,又方便操作。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能够分别独立与各自的边框进行固定,再通过桩基边框、连接边框和桩坑边框的固定连接使得所述tp层、透明介质层和显示屏层固定贴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达到通过桩坑边框中的填充体固定桩基边框的桩体的方式来对显示模组的每一层进行位置固定,增强显示模组固定的稳定性并使得显示模组各层间更加贴合。
20.(2)本实用新型中的实心框体能够有效的为所述桩体提供固定基础,在实心框体内的基座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使得所述桩体更加难脱离出实心框体,增强桩体固定的稳定性。
21.(3)本实用新型中的杆体上设置第一倒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勾住限位杆组,通过限位杆组对第一倒刺的限制,能够有效的增强桩体在所述桩坑边框内固定的稳定性,并且所述第一倒刺还能通过散开的方式,增强杆体在所述填充体内的抓力,从而使得所述桩体在桩坑边框内的固定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桩基边框和桩坑边框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桩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tp层,2-透明介质层,3-显示屏层,4-桩基边框,5-连接边框,6-桩坑边框,41-实心框体,42-基座,43-桩体,431-杆体,432-第一倒刺,433-第二倒刺,434-端部倒钩,51-通孔,61-空心框体,62-插入口,63-限位杆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实施例:
29.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零贴合健身镜显示模组的侧面固定框,包括tp层1、透明介质层2和显示屏层3,所述透明介质层2位于tp层1和显示屏层3之间,所述tp层1、透明介质层2和显示屏层3重叠为显示模组,所述tp层1的侧面固定有桩基边框4,所述透明介质层2的侧面固定有连接边框5,所述显示屏层3的侧面固定有桩坑边框6;
30.所述桩基边框4、连接边框5和桩坑边框6的位置重叠,所述桩基边框4靠近连接边框5的一侧设有若干凸出桩基边框4外的桩体43,所述连接边框5上设有若干能够容纳状体通过的通孔51,所述桩坑边框6上设有若干能够容纳桩体43插入的桩坑,所述桩体43、通孔51和桩坑的位置和数量均对应,所述桩坑内填满能够固定桩体43的填充体;所述填充体采用粘合胶。
31.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先将所述桩体43穿过所述通孔51,当所述桩体43插入所述桩坑后,通过向桩坑内填入所述填充体的方式来对桩体43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桩基边框4、连接边框5和桩坑边框6的厚度分别与所述健身模组中的tp层1、透明介质层2和显示屏层3的厚度保持一致,当所述桩基边框4与所述桩坑边框6固定连接时,所述tp层1、透明介质层2和显示屏层3在所述桩基边框4和桩坑边框6的带动下有效的贴合合在一起,并通过所述桩基边框4和桩坑边框6对所述连接边框5的挤压,使得所述tp层1、透明介质层2和显示屏层3之间没有间隙,层间空气能够有效排净,达到零贴合的工艺标准,所述桩基边框4、连接边框5和桩坑边框6三者的总体厚度最大不超过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这样使得tp层1、透明介质层2和显示屏层3之间存在外力压迫使得三者的贴合更加紧密。
32.本实施例中的填充体采用粘合胶,通过粘合胶的灌入和凝固,能够有效的利用粘合胶的粘性提高固定的能力,并能够通过粘合胶的凝固使得桩体43的固定稳定性增强。
33.本实施例中的最优选,tp层1、透明介质层2和显示屏层3的整体厚度与所述桩基边框4连接边框5和桩坑边框6的整体厚度一致,并且所述tp层的厚度与所述桩基边框4的厚度一致、所述透明介质层与所述连接边框5的厚度一致,所述显示屏层的厚度与所述桩坑边框6的厚度一致。
34.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桩基边框4包括实心框体41,所述实心框体41内设有基座42,所述基座42嵌入实心框体41内并与实心框体41固定,所述桩体43的一端插入所述实心框体41并与所述基座42固定,其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51插入所述桩坑内。
35.所述桩体43包括若干根互相平行的桩杆,所述桩杆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座42上,所述桩杆上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填充体能够包覆所述凸起。
36.本实施例采用实心框体41能够有效的为所述桩体43提供固定基础,在实心框体41内的基座4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使得所述桩体43更加难脱离出实心框体41,增强桩体43固定的稳定性。而所述凸起的设置也能够有效的增加接触面积,还能够通过增加桩体43多方向的受力的分量,使得桩体43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加能够有效的增强固定所述桩体43的抓力。
37.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桩杆包括杆体431,杆体431的一端与所述基座42固定,其另一端固定有若干个端部倒钩434,在所述杆体431上设有若干组第
一倒刺432,所述第一倒刺432斜插在杆体431上并向基座42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倒刺432能够向贴近所述杆体431的一侧转动;
38.所述桩坑内固定有若干限位杆组63,所述第一倒刺432能够卡和在所述限位杆组63上。
39.在所述杆体431上还设有若干组第二倒刺433,所述第二倒刺433的结构与第一倒刺432相同,所述第二倒刺433与所述第一倒刺432错位分布:所述第二倒刺433位于两根第一倒刺432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倒刺433在杆体431的周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倒刺432错开。
40.本实施例中的杆体431上设置第一倒刺432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勾住限位杆组,通过限位杆组对第一倒刺432的限制,能够有效的增强桩体43在所述桩坑边框6内固定的稳定性,并且所述第一倒刺432还能通过散开的方式,增强杆体431在所述填充体内的抓力,从而使得所述桩体43在桩坑边框6内的固定更加稳定,第二倒刺433位于两根第一倒刺432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倒刺433在杆体431的周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倒刺432错开,通过第一倒刺432和第二倒刺433位置的相错,避免杆体431对所述填充体抓力方向的单一,从而增强杆体431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桩坑边框6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41.本实施例中的端部倒钩434能够从杆体431的端部位置进行受力面积的增大,并且通过端部倒钩434的延伸,能够使得所述杆体431更加难拔出填充体。
42.所述桩坑边框6包括空心框体61,所述空心框体61靠近连接边框5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插入口62,所述插入口62的位置和数量与所述桩体43的位置和数量对应,所述限位杆组63位于所述空心框体61内,所述填充体填满所述空心框体61。
43.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桩坑边框6内设置为空心,通过所述填充体来实现空心部分的填充,提升了桩坑边框6内部的整体性,若受到外力拉扯,桩坑边框6内部能够通过整体的填充体来与外力进行对抗,极大的提高了所述桩坑边框6对所述桩基边框4的限制能力。
4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