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

文档序号:29910203发布日期:2022-05-06 01: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园以及外站,内园包括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园内建立实训中心、校中厂、技术应用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和社会培训中心的五类平台,所述外站,指互联网合作站;所述互联网合作站,用于提供校企合作平台,且互联网合作站包括学院资讯模块、企业资讯模块、展示平台模块以及用户信息模块;所述学院资讯模块包括学院资讯模块主要包含学院介绍、专业导览、师资介绍、优秀毕业生、学院活动和在线课堂六大内容,页面上方设置轮播banner图,将主要的学院介绍图和活动信息图在首页展示,轮播图的下方根据内容的不同设置了六个次级页面的图标按钮,点击将跳转至相应界面,次级界面的整体界面布局以易用性为原则,根据功能的优先级和操作需求,提供给用户合理的操作空间;所述企业资讯模块主要包含合作企业、入职指导和添加简历三大内容;所述展示平台模块主要包含大师作品展示、优秀毕业设计展示和学生作品展示三大内容;所述用户信息模块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跳转不同功能的用户信息界面;所述用户选择界面作为一级界面,并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设置院校、企业和学生三种不同的用户信息功能,学院用户信息界面具有学院活动信息设置、在线课堂信息设置、作品展示上传和收藏功能,满足了需要对于学院资讯模块的信息更新与管理;企业用户信息界面具有企业信息设置、岗位信息发布、简历筛选、查看学生信息反馈和收藏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校企合作办公室,用于校企合作的谈判以及信息交流的办公的位置;所述实训中心,用于在校学生进行实习培训的中心;所述校中厂,指学校中的厂房,用于参观实践,所述技术应用中心,用于使用学到的技术应用实验的实验室;所述创新创业中心,用于给需要创业的学生使用;所述社会培训中心,用于给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进行社会培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咨询模块、企业咨询模块以及展示平台模块,学院师生和企业均可进入此模块进行浏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合作企业部分主要是校企合作企业的介绍,其中包含企业主页、职位信息和企业点评,所述职位信息还为用户提供了投递简历、分享和收藏的功能,方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合适的企业和岗位,将简历及时投递出去,与企业产生互动,所述入职指导部分主要提供相关企业入职指导的课程,用户对感兴趣的课程可以进行分享、收藏、评论和点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师作品展示部分,将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大师的作品通过作品名称或作品系列展示其中,主页面只展示两个最新更新的大师作品,更多的作品在子页面按照浏览数量的排序展示出来;所述优秀毕业设计展示部分,将学院近几年的优秀毕业作品展示其中;所述学生作品展示部分是由在校学生作品组成的展示平台,每一位在校学生都可以进行作品的上传,通过审核后,将作品展示在平台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作品在下级页面中作出了详细的展示和说明,用户对感兴趣的作品可以进行分
享、收藏、评论和点赞的功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学院介绍部分主要将学院的简介和地址详细说明,设置专业导览和师资介绍部分,分别将学院的组织建设一一说明,所述优秀毕业生介绍部分,对于学院近几年成绩优异的学生,及处在名企和重要岗位的优秀学长学姐进行介绍,所述学院活动部分,将学院的活动按照热度和时间顺序依次展示,还可以通过分享功能,将活动信息分享,所述在线课堂部分,将国内外相关的专业课程提供给学院师生,也可以满足用户对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分享、收藏、评论和点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播banner图是互联网合作站首页的图,用于突出宣传地位和宣传对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选择界面,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校企合作小程序时出现。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学生用户信息界面具有简历管理、投递信息、查看企业反馈、学生作品信息设置和收藏功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双向实践校企合作平台,涉及校企合作平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信息收集模块,在进行收集时,使用标志收集,设置八个标志,发射单元分为:第一标志,用于发送类别消息的标志,第三标志,用于发送采样信息的标志,第五标志,用于发送类别已满的标志,第六标志,用于发送类别空闲的标志,第七标志,用于发送类别消息超时的标志,接收单元分为:第二标志,用于接收类别信息的标志,第四标志,用于接收采样信息的标志,第八标志,用于接收类别信息超时的标志,防止各条信息直接相互干扰,且更迅速地找出所需信息,在调试的某条程序发生错误时,准确地找到发生错误的程序,提高纠错的精准性。提高纠错的精准性。提高纠错的精准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 陈玮 韩鹏辉 温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25
技术公布日:2022/5/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