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22110发布日期:2022-05-31 22:4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图书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图书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不限于图书馆,各个单位或企业都会建立采购大量的图书,因此需要对图书进行集中的管理。
3.目前主流的图书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
4.第一种通过在图书页上粘贴二维码,方案步骤如下:1、图书内页中粘贴纸质二维条形码,标识图书唯一性;通过如软件扫描二维码以及图书自身二维码读书图书信息进行存书;通过如“软件进行借、还等操作,可查看图书详细信息,库存信息,图书评论信息、图书评分信息、图书笔记信息、个人各项排名等信息。
5.第二种通过rfid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图书管理,方案步骤如下:将rfid标签粘贴到图书侧面或者图书封面的内页,这样每一本图书就赋予了全球唯一的编码,rfid读写器就能读取到这个唯一编码,从而读取到书籍的相关信息。着系统利用rfid智能设备,图书标签,读者可以实现通过独立的自助借还机或机器人进行图书的自助借阅,归还。管理员实现图书录入,图书阅读者维护,图书盘点,图书防盗等功能。图书管理软件支持信息通讯及数据库存储。
6.但是,在还书时,要求将图书归纳到指定的位置;读者往往不能正确的将图书存放到特定的地点;而图书馆等大型机构,则安排专人进行图书的整理和存放,在图书管理中需要大量的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法和系统,根据操作者对图书操作的自然动作中,获得相应的操作和操作位置,对图书起到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法,所述图书管理方法包括:识别待操作的图书;根据操作者的自然动作,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和在存书处的操作位置,所述操作为通过手臂或工具的存书操作或取书操作;记录所述图书、操作者、操作和操作位置。
9.优选的,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和在第一存书处的操作位置的方法包括:
10.通过摄像获取操作者的操作影像;
11.根据所述操作影像识别操作者的操作和操作位置。
12.优选的,根据操作影像中,操作者的手臂特征和图书特征,识别操作者的操作和操作位置。
13.优选的,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包括:
14.判断操作前后的图书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15.若没有发生变化,为无效操作;
16.若操作前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没有图书特征,为存书操作;
17.若操作前没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有图书特征,为取书操作;
18.若在取书操作后的域值时间内,进行存书操作,且存书操作的图书特征与取书操作的特征相同,为翻阅操作。
19.优选的,识别待操作图书的方法包括:
20.通过图书的标志,识别所操作的图书,
21.所述标志包括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标签;
22.通过人脸识别的方法获得操作者的身份。
23.优选的,将操作与图书的信息进行匹配;
24.判断,在第二域值时间范围内,是否匹配到相应的图书信息;
25.若否,所述图书没有标志或没有正确录入标志,生成告警信息。
26.优选的,所述存书操作包括新书保存和还书操作;
27.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新书;
28.若是,所述存书操作为新书保存,将存书处作为新书的存放位置,将操作者作为存书人;
29.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借出的图书;
30.若是,所述存书操作为还书操作,更新所述图书的存放位置。
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图书管理方法的系统,包括图书识别模块、自然动作识别模块和记录模块,
32.所述图书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操作的图书;
33.所述自然动作识别模块用于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和在存书处的操作位置;
34.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图书、操作者、操作和操作位置。
35.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消息通知模块和设置在存书处的摄像头;
36.消息通知模块用于向管理者或操作者发送消息;
37.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操作影像;
38.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操作者;
39.所述自然动作识别模块包括第一识别子模块和操作位置识别子模块,
40.所述第一识别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影像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所述操作位置识别子模块用于所述操作影像识别在存书处的操作位置;
41.所述图书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设置在图书上的标志,根据所述标志获得图书的信息;
42.所述图书识别模块包括移动端或设置在存书处的读卡器。
43.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信息处理模块,
44.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用于识别以下任一操作或它们的组合:无效操作、存书操作、取书操作、翻阅操作、图书归位和告警操作,其中存书操作包括新书保存和还书操作,
45.识别操作的方法包括:
46.判断操作前后的图书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47.若没有发生变化,为无效操作;
48.若操作前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没有图书特征,为存书操作;
49.若操作前没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有图书特征,为取书操作;
50.若在取书操作后的域值时间内,进行存书操作,且存书操作的图书特征与取书操作的特征相同,为翻阅操作;
51.将操作与图书的信息进行匹配;
52.判断,在第二域值时间范围内,是否匹配到相应的图书信息;
53.若否,所述图书没有标志或没有正确录入标志,生成告警信息;
54.若是,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新书;
55.若为新书,所述存书操作为新书保存,将存书处作为新图的存放位置,将操作者作为存书人;
56.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借出的图书;
57.若是,所述存书操作为还书操作,更新所述图书的存放位置。
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根据操作者的自然动作,获取借书或还书等操作,并获得相应的位置,利于对图书的跟踪管理;即使操作者改变了图书的存放位置,也可以识别并跟踪到;提高了图书借阅的体验,同时可以方便找到存放的图书,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59.图1是本发明的图书管理方法流程图;
60.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逻辑框图;
61.图3是操作识别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6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64.一种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图书管理方法包括:
65.步骤101:识别待操作的图书。
66.可以通过读取图书的标识识别所述图书,所述标志包括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芯片,但不限于此。其中,可以将rfid标签与图书绑定在一起,可以粘贴到图书封面内页或图书的书脊处,使每一本图书都有唯一的标识码。可以采用手机终端将图书的相关相信写入rfid标签。
67.步骤102:根据操作者的自然动作,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和在存书处的操作位置,所述操作为通过手臂或工具的存书操作或取书操作。
68.操作者进行存书或借书的自然动作中,使用手臂或其它工具,将图书放入存书处,如书架、书柜等,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的方法,识别该自然动作,以及图书的存放位置,其中图
像识别的方法为现有技术。其中自然动作包括手臂或工具经过书架,即一进一出的动作。
69.步骤103:记录所述图书、操作者、操作和操作位置。
70.根据操作者的自然动作,获取借书或还书等操作,并获得相应的位置,利于对图书的跟踪管理;即使操作者改变了图书的存放位置,也可以识别并跟踪到;提高了图书借阅的体验,同时可以方便找到存放的图书,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71.步骤102中,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和在第一存书处的操作位置的方法包括:
72.步骤201:通过摄像获取操作者的操作影像。例如在图书存放的书架上安装摄像头,通过摄像读取操作影像,其中,所述影像可以包括图像和录像。
73.步骤202:根据所述操作影像识别操作者的操作和操作位置。还可以在操作者授权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获得操作者的身份。
74.其中,操作和操作位置的识别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识别,如神经网络或残差神经网络等图像识别的方法,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如操作影像中操作者的手臂特征和图书特征,识别操作者的操作和操作位置。其中,可以根据手臂特征的变化判断操作是否完成,手臂伸向存书处到收回的过程中,手臂特征的变化由大到小,具有一个特征变化峰。
75.通过采集还书和借书的影像,构建训练集,并基于神经网络或残差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识别模型,通过识别模型对所述影像进行识别。
76.其中,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操作的方法包括:
77.步骤301:判断操作前后的图书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78.步骤302:若没有发生变化,为无效操作。
79.步骤303:若操作前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没有图书特征,为存书操作。
80.步骤304:若操作前没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有图书特征,为取书操作或借书操作。操作者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软件读取rifd标签的信息,进行借书操作;对于外部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人脸录入,与图书管理员确认后可进行借书操作。
81.步骤305:若在取书操作后的域值时间内,如1-600分钟内,进行存书操作,且存书操作的图书特征与取书操作的特征相同,为翻阅操作,即临时浏览所述图书。其中,特征差别小于第三域值,则认为两个特征相同。
82.将操作与图书的信息进行匹配的方法包括:
83.步骤311:判断在第二域值时间范围内,是否匹配到相应的图书信息;
84.若否,执行步骤312:所述图书没有标志或没有正确录入标志,生成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息发送给操作者或图书管理人员,即告警操作。
85.若是,执行步骤313:则接受并保存所述操作。
86.步骤304中,所述存书操作包括新书保存和还书操作;
87.步骤321: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新书;
88.若是新书,执行步骤322:所述存书操作为新书保存,将存书处作为新书的存放位置,将操作者作为存书人。通常由图书管理人员或其它指定人员进行新书保存。
89.若否,执行步骤323: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借出的图书。
90.若是,执行步骤323:所述存书操作为还书操作,更新所述图书的存放位置。其中,
将已借图书放入书架,即可完成还书操作,并且非必须还到原借书处,可还至同体系或同领域的书架内,保障图书的流动性。
91.若否,且不是翻阅操作,向图书管理人员发送告警信息,即告警操作。
9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图书管理方法的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图书识别模块1、自然动作识别模块2和记录模块3,
93.图书识别模块1用于识别待操作的图书;
94.自然动作识别模块2用于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和在存书处的操作位置;
95.记录模块3用于记录所述图书、操作者、操作和操作位置。
96.本发明的系统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4、消息通知模块5、设置在存书处的摄像头12和信息处理模块7。
97.消息通知模块5用于向管理者或操作者发送消息;
98.所述摄像头12用于获取操作影像;
99.人脸识别模块4用于根据操作影像识别操作者;
100.自然动作识别模块2包括第一识别子模块和操作位置识别子模块,
101.所述第一识别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影像获取操作者对所述图书的操作,所述操作位置识别子模块用于所述操作影像识别在存书处的操作位置;
102.图书识别模块1用于识别设置在图书上的标志,根据所述标志获得图书的信息;
103.图书识别模块1包括移动端或设置在存书处的读卡器11。其中,读卡器11可以设置在书架上,操作时,将图书靠近所述读卡器,以识别图书及其位置范围,由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获得识别图书的位置范围;也可以采用移动端,如手机终端,识别图书。
104.如图3所示,信息处理模块7用于识别以下任一操作或它们的组合:无效操作、存书操作、取书操作、翻阅操作、图书归位和告警操作,其中存书操作包括新书保存和还书操作,识别操作的方法包括:
105.判断操作前后的图书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106.若没有发生变化,为无效操作;
107.若操作前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没有图书特征,为存书操作;
108.若操作前没有图书特征,而操作后有图书特征,为取书操作;
109.若在取书操作后的域值时间内,进行存书操作,且存书操作的图书特征与取书操作的特征相同,为翻阅操作或图书归位,图书归位表示调整图书的存放位置,通常由图书管理人员执行;
110.将操作与图书的信息进行匹配;
111.判断,在第二域值时间范围内,是否匹配到相应的图书信息;
112.若否,所述图书没有标志或没有正确录入标志,生成告警信息;
113.若是,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新书;
114.若为新书,所述存书操作为新书保存,将存书处作为新图的存放位置,将操作者作为存书人;
115.判断所述图书是否为借出的图书;
116.若是,所述存书操作为还书操作,更新所述图书的存放位置。
117.本发明中,不限于图书的存放位置;但应当指出的是,操作者应当按照指定的区域
存放图书,如同一体系或同一技术领域的图书,统一位置存放。
118.图书存放地点根据图书实际存放位置动态变更,提升还书体验、增加图书流动性,方便图书定位和盘点。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管理图书操作,如存、借、还;同时节省传统管理方式硬件成本;将图书操作的自然物理动作与数字化融为一体。提升了使用者满意度,可以支持多地图书同步管理。例如,对于某企业具有多个图书管理地点时,可以支持同企业内不同图书管理地点的同步管理,方便跨地点借、还书操作。
11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