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信息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区域教育的发展质量。
3.有效的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手段。学校教育情境中,校长需要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需要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以完善职业生涯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户信息评价方法,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以了解教师状况、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信息评价方法,所述用户信息评价方法包括:
6.获取评价请求信息;所述评价请求信息包括第一用户id;
7.根据所述第一用户id确定身份信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获取指标id,根据所述指标id获取子指标id;
8.根据所述第一用户id获取关联的集体id,根据所述集体id获取第二用户id;
9.根据所述第二用户id获取测验信息,根据所述测验信息对所述第二用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信息;
10.根据所述集体id对所述分析结果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并根据汇总结果信息进行确定各子指标的子指标数据;
11.根据所述子指标数据确定对应的指标id的指标数据;
12.根据第一用户id从用户数据库中获取用户信息;
13.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对所述子指标数据和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评价信息。
14.优选的,所述用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第一学历、职称、教龄、任课学科中的至少一项。
15.优选的,根据所述第一用户id、身份信息、子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和评价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档案信息。
16.优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对所述子指标数据和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评价信息之后,所述用户信息评价方法还包括:
17.根据所述评价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评分处理,得到评分数据;
18.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获取第一类用户;所述第一类用户包括第一用户;
19.根据所述评分数据对所述第一类用户进行排序处理,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三用
户。
20.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三用户之后,所述用户信息评价方法还包括:
21.获取标准信息;所述标准信息包括:标准id、指标阈值信息和子指标阈值信息;
22.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指标数据、子指标数据和标准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用户的可选信息。
23.进一步优选的,根据所述第三用户id将所述可选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用户;
24.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息确定所述可选信息中的选择结果信息。
25.进一步优选的,根据所述第一类用户的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基准指标数据;
26.根据所述第一类用户的子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基准子指标数据;
27.根据所述基准指标数据和所述第一用户的指标数据确定指标状态信息;
28.根据所述基准子指标数据和所述第一用户的子指标数据确定子指标状态信息。
2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评价方法,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以了解教师状况、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2.本发明提供的用户信息评价方法,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以了解教师状况、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评价方法的流程图,以下结合图1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述。
34.步骤110,获取评价请求信息;
35.具体的,评价请求信息包括第一用户id。第一用户指的是将要进行评价的用户。
36.步骤120,根据第一用户id确定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获取指标id,根据指标id获取子指标id;
37.具体的,身份信息指的是用户在学校中的角色,例如:教师、学生、管理员等。指标指的是用于评价第一用户的信息。一个指标对应多个子指标,一个子指标对应一个指标。
38.步骤130,根据第一用户id获取关联的集体id,根据集体id获取第二用户id;
39.具体的,集体指的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班级。第二用户指的是集体内的学生。
40.步骤140,根据第二用户id获取测验信息,根据测验信息对第二用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信息;
41.具体的,测验信息指的是第二用户的成绩信息或者问卷信息,分析结果信息指的是针对于第二用户的测验信息的综合分值数据。
42.步骤150,根据集体id对分析结果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并根据汇总结果信息进行确定各子指标的子指标数据;
43.具体的,根据集体中的全部第二用户的分析结果信息确定该集体的各子指标的子指标数据。
44.步骤160,根据子指标数据确定对应的指标id的指标数据;
45.具体的,每个指标的指标数据是由其关联的子指标的子指标数据计算得到的。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子指标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估能力就、教学研究能力。对应的指标为教师的教学能力。
46.步骤170,根据第一用户id从用户数据库中获取用户信息;
47.具体的,用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第一学历、职称、教龄、任课学科中的至少一项。
48.步骤180,根据用户信息对子指标数据和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评价信息。
49.具体的,根据各子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处理或者按照各子指标的预设权重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子指标分值数据。根据各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处理或者按照各指标的预设权重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指标分值数据。根据子指标分值数据和指标分值数据以及预设的阈值信息确定各个子指标和指标所处的范围,根据范围确定各子指标和指标的状态,最终将状态进行汇总,得到第一用户的评价信息。
50.在优选的方案中,为便于了解第一用户的评价信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第一用户id、身份信息、子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和评价信息生成第一用户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包括时间数据。
51.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在根据用户信息对子指标数据和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评价信息之后,用户信息评价方法还包括:根据评价信息对第一用户进行评分处理,得到评分数据。根据身份信息获取第一类用户。第一类用户包括第一用户。根据评分数据对第一类用户进行排序处理,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三用户。其中,第一类用户指的是全体教师。排序结果实质上是对教师的一个综合排名,第三用户指的是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的晋升或者警告用户。
52.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在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三用户之后,用户信息评价方法还包括:获取标准信息;标准信息包括:标准id、指标阈值信息和子指标阈值信息。根据第二用户的指标数据、子指标数据和标准信息确定第三用户的可选信息。其中,标准信息指的是各个可选信息的最低标准。可选信息指的可以理解为第三用户可以选择的晋升岗位。
53.根据第三用户id将可选信息发送给第三用户。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息确定可选信息中的选择结果信息。选择结果信息指的是第三用户最终选择的晋升岗位。
54.进一步优选的,根据第一类用户的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基准指标数据。根据第一类用户的子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基准子指标数据。根据基准指标数据和第一用户的指标数据确定指标状态信息。根据基准子指标数据和第一用户的子指标数据确定子指标状态信息。也就是说,根据第一类用户的平均的指标数据,和平均的子指标数据为基准,判断第一用户的各子指标数据和指标数据的状态信息,以有效了解第一用户的各项水平。
5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信息评价装置。该装置包括:
56.处理器,用于获取评价请求信息;所述评价请求信息包括第一用户id;
57.根据所述第一用户id确定身份信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获取指标id,根据所述指
标id获取子指标id;
58.根据所述第一用户id获取关联的集体id,根据所述集体id获取第二用户id;
59.根据所述第二用户id获取测验信息,根据所述测验信息对所述第二用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信息;
60.根据所述集体id对所述分析结果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并根据汇总结果信息进行确定各子指标的子指标数据;
61.根据所述子指标数据确定对应的指标id的指标数据;
62.根据第一用户id从用户数据库中获取用户信息;
63.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对所述子指标数据和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评价信息。
64.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第一学历、职称、教龄、任课学科中的至少一项。
65.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id、身份信息、子指标数据、指标数据和评价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档案信息。
66.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对所述子指标数据和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评价信息之后:
67.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评价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评分处理,得到评分数据;
68.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获取第一类用户;所述第一类用户包括第一用户;
69.根据所述评分数据对所述第一类用户进行排序处理,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三用户。
70.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第三用户之后,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标准信息;所述标准信息包括:标准id、指标阈值信息和子指标阈值信息;
71.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指标数据、子指标数据和标准信息确定所述第三用户的可选信息。
72.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用户id将所述可选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三用户;
73.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息确定所述可选信息中的选择结果信息。
74.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类用户的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基准指标数据;
75.根据所述第一类用户的子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基准子指标数据;根据所述基准指标数据和所述第一用户的指标数据确定指标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基准子指标数据和所述第一用户的子指标数据确定子指标状态信息。
7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信息评价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77.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
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78.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79.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蓝牙、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上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8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
8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运行指令的芯片,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
8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上述存储介质读取上述计算机程序,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
83.本发明的用户信息评价方法,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以了解教师状况、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84.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85.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8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