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器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0081发布日期:2022-03-30 09:5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散热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导热器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的电子设备内部的处理器等电子器件,均会设置散热装置,用于在电子器件运行时进行散热避免电子器件温度过高影响电子器件或者设备使用。3.现有的散热装置一般包括导热器件和风扇,导热器件的一端连接于发热的电子器件上,另一端与风扇外壳体连接,利用导热器件将电子器件发出的热量传导至风扇,再经过风扇将热量散发至电子设备外部。然而,目前的导热器件散热能力较差。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热器件及电子设备,散热能力较强,使得电子器件运行时散发的热量及时散出,防止电子器件停止工作,以及防止电子器件被烧毁。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热器件,包括:导热管和储液件;导热管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和第三导热段,且导热管设有导热腔,导热腔贯穿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和第三导热段;储液件具有用于散热的毛细结构,储液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储液段和第二储液段;储液件装设于导热腔内,且沿着导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导热段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导热接触段和冗余存储段,连接段位于第二导热段和导热接触段之间,导热接触段用于接触发热源,冗余存储段用于与发热源错开;第一储液段包括导热段和冗余段,导热段与导热接触段对应,冗余段与冗余存储段对应;第二储液段与导热管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第一导热段的连接段、第二导热段以及第三导热段对应。6.一种实施例中,导热腔包括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沿着导热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第一收容腔形成于第一导热段上,第二收容腔形成于第一导热段、第二导热段和第三导热段上;第一储液段位于第一收容腔内,第二储液段位于第二收容腔内,且与第二收容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散热通道。7.导热段与导热接触段对应,冗余段与冗余存储段对应,意指,第一收容腔形成于导热接触段和冗余存储段上,而导热段和冗余段位于第一收容腔内;也就是说,导热段位于导热接触段形成的部分导热腔内,冗余段位于冗余存储段形成的部分导热腔内。散热通道与第一导热段的连接段、第二导热段以及第三导热段对应,意指,散热通道贯通第一导热段的连接段、第二导热段和第三导热段。8.本实施例中,导热接触段与发热源接触,而冗余存储段与发热源错开,由于导热段与导热接触段对应,冗余段与冗余存储段对应,那么发热源发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接触段,再由导热接触段传递至导热段,此时导热段内存储的液体受热蒸发为气体,气体在散热通道内流通,且将热量带走。而导热段内液体存储量因蒸发而减少,此时冗余段内的液体能够流动至导热段内,对导热段内的液体量进行补充,使得导热器件内一直有液体存在。也就是说,储液件整体存储的液体较多,那么,在发热源的温度较高,传递至导热管的热量较多时,储液件内的液体也不会全部汽化,由此,可以防止导热器件失效,确保导热器件一直处于有效导热状态。因电子器件温度过高后,会触发保护机制,此时电子器件以降低功耗来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电子器件功耗降低后,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会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导热器件一直处于有效导热状态,能够防止或者降低触发保护机制的可能性,使得电子器件的性能能够良好发挥。9.导热器件包括顺次连接的蒸发部、绝热部和冷凝部,导热接触段、冗余存储段、连接段、导热段、冗余段和第一分段形成导热器件的蒸发部;第二分段和第二导热段形成导热器件的绝热部,第三分段和第三导热段形成导热器件的冷凝部。10.导热器件安装于电子设备内部时,蒸发部与发热源接触,具体为蒸发部的导热管的导热接触段外表面与发热源接触,发热源工作发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管的导热接触段,再由导热接触段传递至储液件的导热段,导热段内的液体受热蒸发为气体,气体进入蒸发部与绝热部连接部位,具体为进入第一分段对应的部分散热通道内。接着气体沿着散热通道流动至绝热部,具体为进入第二分段对应的部分散热通道内,因绝热部不与电子器件接触,因此温度较低,气体在绝热部的温度得以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气体进入冷凝部,冷凝部不与电子器件接触,且与电子器件之间被绝热段隔离,因此温度更低,气体在冷凝段温度进一步降低,此时气体冷凝为液体,冷凝成的液体滴落至第二储液段的第三分段,然后依次经过第二分段、第一分段回流至导热段,从而完成一次导热循环。而电子器件的热量在液体-气体-液体的变化过程中被带走,电子器件的温度得以降低。11.一种实施例中,冗余段与冗余存储段的长度相等。由此,冗余段在设计范围内长度最长,冗余段存储的液体均较多,在发热源温度较高时,不会出现液体全部蒸发导致导热器件失效的情况。12.一种实施例中,导热段与导热接触段的长度相等,由此,导热段在设计范围内长度最长,导热段存储的液体均较多,在发热源温度较高时,不会出现液体全部蒸发导致导热器件失效的情况。13.一种实施例中,冗余段的横截面与导热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均相同。由此,冗余段填充满冗余存储段形成的部分导热腔,此时,冗余段的外径在设计范围内最大,增加了冗余段的液体存储量。14.一种实施例中,导热段的横截面与导热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均相同。由此,导热段填充满冗余存储段形成的部分导热腔,此时,导热段的外径在设计范围内最大,增加了导热段的液体存储量。15.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储液段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第一分段远离第二分段的一端与导热段连接;第一分段与连接段对应且二者长度相等,第二分段与第二导热段对应且二者长度相等,第三分段与第三导热段对应且二者长度相等。由此,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的长度均在设计范围内最长,能够存储液体较多,保证导热器件有效工作。第一分段与连接段对应,第二分段与第二导热段对应,第三分段与第三导热段对应。意指,第一分段位于连接段形成的部分导热腔内,第二分段位于第二导热段形成的部分导热腔内,第三分段位于第三导热段形成的部分导热腔内。16.一种实施例中,储液件包括粉末毛细结构、网格毛细结构和纤维毛细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17.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包括粉末毛细结构、网格毛细结构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第二储液段包括第二纤维毛细结构;网格毛细结构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在储液件的宽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网格毛细结构的一端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的一端均与粉末毛细结构的一端接触,第一纤维毛细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纤维毛细结构的一端连接;粉末毛细结构形成冗余段,网格毛细结构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形成导热段。纤维毛细结构在水平状态下的毛细力较强,而粉末毛细结构在竖直状态下的毛细力较强,因此,采用粉末毛细结构和纤维毛细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电子设备在使用时,无论出于何种状态,导热器件均可以起到良好的导热效果。网格毛细结构对第一纤维毛细结构的毛细力进行补充,使得导热器件与电子器件相对的位置毛细力更强,可存储更多的液体,且便于加工,成本较低。18.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收容腔包括沿着导热管的长度方向顺次分布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收容腔之间,第二空腔包括沿着导热管的宽度方向顺次分布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粉末毛细结构位于第一空腔内,网格毛细结构位于第一子腔内,第一纤维毛细结构位于第二子腔内;第二收容腔包括沿着导热管的宽度方向分布的散热通道和第三空腔,第一子腔与散热通道相对并连接,第二子腔与第三空腔相对并连接,第二纤维毛细结构位于第三空腔内。此种结构设计,使得导热器件便于加工,成本较低。19.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的长度与第一收容腔的长度相等,第二储液段的长度与第二收容腔的长度相等,第一储液段的体积为第一收容腔的体积的m倍;第二储液段的体积为第二收容腔的体积的n倍,其中m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数值,n为大于0且小于1的数值。20.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的体积占第一收容腔的空间较大,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液体,即使电子器件热量较高,也有足够的液体能够被蒸发为气体而带走热量,不会出现在先液体蒸发为气体后,还未冷凝回液体,后续已经没有液体可以继续蒸发带走热量的情况出现,也即确保导热器件不会出现失效情况。第二储液段的体积占第二收容腔的空间较小,为散热通道预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液体蒸发成的气体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流通,从而更好的带走热量,使得电子器件温度快速降低。21.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储液段的厚度与第二收容腔的高度相等,第二储液段的宽度为第二收容腔的宽度的n倍。第二储液段长度与第二收容腔长度相等,能够充分利用第二收容腔的空间设置更大体积的第二储液段,从而存储更多量的液体,以确保导热器件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而设置第二储液段的宽度为第二收容腔的宽度的n倍,能够便于加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降低成本。22.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储液段的宽度与第二收容腔的宽度相等,第二储液段的厚度为第二收容腔的高度的n倍。第二储液段长度与第二收容腔长度相等,能够充分利用第二收容腔的空间设置更大体积的第二储液段,从而存储更多量的液体,以确保导热器件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而设置第二储液段的厚度为第二收容腔的高度的n倍,那么在安装于电子设备内后,电子设备使用时,第二储液段整体相较于散热通道的位置更低,因此,第二储液段能够更好的存储液体。23.一种实施例中,n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或等于0.5。n介于0.3至0.5范围内时,既能使得散热通道的体积较大,从而使得气体有更好地流通空间,又能使得第二储液段有足够的体积存储气体冷凝后的液体。24.一种实施例中,n等于0.5;其中,第二储液段的厚度与第二收容腔的高度相等,第二储液段的宽度为第二收容腔的宽度的0.5倍。n等于0.5时,散热通道的体积和第二储液段的体积相等,散热通道体积和第二储液段体积占比较为合理,既能使得气体在散热通道良好流通,又能使得第二储液段更好的回收气体冷凝后形成的液体。25.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的厚度与第一收容腔的高度相等,第一储液段的宽度为第一收容腔的宽度的m倍。第一储液段长度与第一收容腔长度相等,能够充分利用第一收容腔的空间设置更大体积的第一储液段,从而存储更多量的液体,以确保导热器件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而设置第一储液段的宽度为第一收容腔的宽度的m倍,能够便于加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降低成本。26.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的宽度与第一收容腔的宽度相等,第一储液段的厚度为第一收容腔的高度的m倍。第一储液段长度与第一收容腔长度相等,能够充分利用第一收容腔的空间设置更大体积的第一储液段,从而存储更多量的液体,以确保导热器件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而设置第一储液段的厚度为第一收容腔的高度的m倍,那么在安装于电子设备内后,电子设备使用时,第一储液段整体相较于散热通道的位置更低,因此,第一储液段能够更好的存储液体。27.一种实施例中,m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m介于0.8至1之间时,第一储液段的体积较大,能够存储更多的液体,防止导热器件的散热功能失效。28.一种实施例中,m等于1;其中,第一储液段的厚度与第一收容腔的高度相等,第一储液段的宽度为第一收容腔的宽度的相等。m等于1时,第一储液段充满第一收容腔,此时第一储液段的体积第一收容腔的体积相等,第一储液段的体积在设计范围内最大,能够存储更多量的液体,从而确保导热器件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29.一种实施例中,导热器件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导热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与导热腔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端设有与导热腔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一端盖固定于第一端,且将第一开口封闭;第二端盖固定于第二端,且将第二开口封闭。由此,导热腔能够成为封闭且真空状态,以防止液体流失,且导热器件便于加工,成本较低。30.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段与第二导热段呈第一夹角连接,第三导热段与第二导热段呈第二夹角连接,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大于0度。由此,导热管具有两个弯折部位,在同样的长度范围内,具有弯折部位的导热管的长度更长,能够装设更大体积的储液件,以增加储液量,从而提升导热器件的导热能力,以及能够增加散热通道的长度,从而使得气体有更充足的流动空间,以更好的带走热量。31.一种实施例中,导热管为扁平状的条形管体,储液件为扁平状的条形体。由此,导热器件的体积较小,占用的电子设备厚度方向空间较小,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32.一种实施例中,导热管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呈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者椭圆形。33.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电子器件和本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导热器件;导热器件和电子器件均装设于壳体内部;导热接触段与电子器件相对,冗余存储段与电子器件错开。附图说明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
背景技术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
背景技术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36.图2是图1中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部分结构示意图。37.图3是图2中所示导热器件的结构示意图。38.图4是图3中所示导热器件的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39.图5是图4中所示导热器件的导热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40.图6是图4中所示导热器件的导热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41.图7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的结构示意图。42.图7a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43.图7b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44.图8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装于导热管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45.图9是图8中第一储液段位于第一收容腔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46.图10是图8中第二储液段位于第二收容腔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47.图11是另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储液段位于第二收容腔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48.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49.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括但不限于手机(cell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等。以下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进行说明。5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51.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10、转轴件120和主体130,显示屏110通过转轴件120与主体130连接,显示屏110可相对于主体130打开或者闭合。显示屏110相对于主体130打开时,显示屏110与主体130成一定角度,电子设备100可供用户使用;显示屏110相对于主体130闭合时与主体130层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以便于收纳。52.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10包括背向设置的显示面111和外观面112,显示屏110相对主体130闭合时,显示面111朝向主体130,外观面112裸露处于可视状态;显示屏110相对主体130打开时,显示面111处于可视状态,便于用户观看和操作。53.转轴件120为合页或者转轴结构,其连接在显示屏110和主体130之间。转轴件120为显示屏110和主体130之间的转动结构,以实现显示屏110相对主体130的自由转动。54.主体130包括壳体131、键盘132、电子器件(图中未示出)、电池133和散热装置200。键盘132安装于壳体131上,键盘132相对于壳体131露出,以便用户操作键盘132。电子器件和散热装置200安装于壳体131的内部,电子器件包括电路板、处理器、内存条和显卡等在电子设备100工作时会发热的部件。具体的,键盘132与处理器电连接,用户可对键盘132进行操作而产生操作信号,处理器可对操作信号进行处理。电池133用于为电子器件和散热装置200等供电。散热装置200与电子器件连接,散热装置200将电子器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散出,散热装置200将热量散出后,可以防止电子器件过热而触发保护机制,保护机制触发后,电子器件以降低功耗来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电子器件功耗降低后,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会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而将热量有效散出后,电子器件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防止或者降低触发保护机制的可能性,使得电子器件的性能能够良好发挥。55.壳体131为长方体状,包括安装壁134、底壁135和周壁136,安装壁134和底壁135相背设置,且分别位于周壁136相对的两侧。安装壁134用于安装键盘132,显示屏110相对主体130闭合时,安装壁134与显示屏110相对,壳体131将键盘132和显示屏110的显示面111收纳保护,显示屏110相对主体130打开时,安装壁134裸露,以使键盘132裸露,从而便于用户操作。底壁135可与桌面接触,便于支撑电子设备100。安装壁134、底壁135和周壁136形成安装腔,周壁136上设有散热口137,底壁135上设有通风口(图中未示出)。安装腔用于容纳电脑的功能器件、电子器件和散热装置200,散热口137用于连通外界和安装腔,以便于电子器件发出的热量通过散热口137流通至外界。底壁135上的通风口用于连通外界和安装腔,以便于外界的空气进入安装腔内供散热装置200的风扇230运行。56.散热装置200安装于壳体131的安装腔内靠近散热口137处,散热装置200包括导热器件300、导热板210、散热翅片220和风扇230;导热板210连接并层叠(贴敷)于发热的电子器件上,散热翅片220位于风扇230的出风口与壳体131的散热口137之间,导热器件300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导热板210和散热翅片220。笔记本电脑处于工作状态时,导热板210将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传递至导热器件300,导热器件300将电子器件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翅片220,风扇230向散热翅片220提供风量,以使散热翅片220上的热量散出,从而将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口137传递至外界。其中,散热翅片220、散热风扇230和导热器件300的数量根据壳体131的安装腔的空间设置,本实施例中,散热翅片220、散热风扇230和导热器件30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散热风扇230对称分布于导热板210两侧,其中一个散热翅片220位于一个散热风扇230的出风口和一个导热器件300之间,另一个散热翅片220位于另一个散热风扇230的出风口和另一个导热器件300之间,两个导热器件300均至少部分层叠于导热板210上。57.导热板210和散热翅片220均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制成,本实施例中,导热板210和散热翅片220均为铜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板210和散热翅片220均为银、铝或者金等金属制成;或者是由铜、金、铟和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制成的合金制造而成。58.参阅图3,图3是图2中所示导热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导热器件300包括本体310和储液件320,储液件320位于本体310内部,且与本体310形成散热通道331,散热通道331沿着本体31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储液件320用于存储液体,散热通道331用于供液体受热气化后的气体流通,本体310用于利用液体汽化吸热的原理进行导热。导热器件300形成蒸发部301、绝热部302和冷凝部303。本实施例中,本体310为铜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310为银、铝或者金等金属制成;或者是由铜、金、铟和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制成的合金制造而成。本实施例中,液体为水,水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液体为乙醇或者乙醚,乙醇和乙醚气化温度更低,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电子设备工作时,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直接传递至蒸发部301,蒸发部301存储的液体受热蒸发为气体,气体在散热通道331内流通至绝热部302,气体在流经绝热部时温度逐渐降低,并最终流动至冷凝部303,在冷凝部303气体温度进一步降低,然后冷凝为液体,冷凝成的液体回流至蒸发部供下一次循环使用。59.参阅图4,图4是图3中所示导热器件的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体310包括导热腔330、导热管340、第一端盖350和第二端盖360;导热管340为中空管体,其相对两端开口,导热管340的中空部位形成本体310的导热腔330,导热腔330用于容纳储液件320,以及用于与储液件320形成散热通道331。具体的,导热管34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第一端的开口称为第一开口341,位于第二端的开口称为第二开口342。第一开口341和第二开口342均与导热腔330连通。第一端盖350固定于导热管340的第一端,且将第一开口341封闭;第二端盖360固定于导热管340的第二端,且将第二开口342封闭。60.本实施例中,导热管340、第一端盖350和第二端盖360分体成型,以便于在第一端盖350和第二端盖360连接于导热管340的两端之前,第一开口341或者第二开口342用于供储液件320进入导热腔33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管340与第一端盖350一体成型,以便于第二开口342供储液件320进入导热腔330内;或者是,导热管340与第二端盖360一体成型,第一开口341供储液件320进入导热腔330内。61.继续参阅图4,导热管340呈弯折的扁平条状态,且具有两个弯折部位。其中,导热管34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导热段347、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相邻的导热段之间以图4中的虚线为分界点,第一导热段347远离第二导热段348的一端为导热管340的第一端,第三导热段349远离第二导热段348的一端为导热管340的第二端。具体的,第一导热段347和第三导热段349位于第二导热段348的相对两端并平行设置,且第一导热段347和第二导热段348呈第一夹角r1连接,第三导热段349与第二导热段348呈第二夹角r2连接;且第一导热段347和第二导热段348连接处圆弧过渡,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连接处圆弧过渡,由此可以便于加工。第一导热段347用于形成导热器件300的蒸发部301,第二导热段348用于形成导热器件300的绝热部302,第三导热段349用于形成导热器件300的冷凝部303。第一导热段347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347a、导热接触段347b和冗余存储段347c,连接段347a位于第二导热段348和导热接触段347b之间,导热接触段347b用于接触发热源,此处发热源指的是传递电子器件热量的导热板。冗余存储段347c与发热源错开。62.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r1与第二夹角r2相等,且均为钝角,此时,第一导热段347和第三导热段349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x轴方向,第二导热段348相对y轴倾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角r1与第二夹角r2相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角r1为直角或锐角,第二夹角r2为直角或锐角。弯折状态的导热管340可以在单位面积内增加导热管340的长度,从而增加导热面积,提升导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管340具有一个弯折部位,或者是没有弯折部位。63.导热腔330部分形成于第一导热段347上,且与第一导热段347长度相等,另一部分形成于第二导热段348上,且与第二导热段348长度相等,还有部分形成于第三导热段349上,且与第三导热段349长度相等;也就是说,导热腔330贯通第一导热段347、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64.参阅图5,图5是图4中所示导热器件的导热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导热腔330包括沿着导热管340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收容腔332和第二收容腔333,其中第一收容腔332与第一开口341相对且连通,第二收容腔333与第二开口342相对且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腔332位于第一导热段347,且长度小于第一导热段347。第二收容腔33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热段347,且长度小于第一导热段347,第二收容腔333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热段348,且长度与第二导热段348相等,第二收容腔333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三导热段349,且长度与第三导热段349相等。也就是说,第二收容腔333贯通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与第一导热段347连通但是未贯通第一导热段347,且与第一开口341之间具有间隔,第二收容腔333与第一开口341之间的间隔即为第一收容腔332。65.本实施例中,导热腔330的横截面积为类似矩形。第一收容腔332包括沿着导热管340的长度方向顺次分布的第一空腔334和第二空腔335。第一空腔334与第一开口341相对连通;第二空腔335位于第一空腔334与第二收容腔333之间。第二空腔335包括沿着导热管340的宽度方向顺次分布的第一子腔336和第二子腔337,即第一子腔336和第二子腔337层叠分布并连通,且第一子腔336的腔径和第二子腔337的腔径分别为第一收容腔332的腔径的一半。腔径是指导热腔宽度方向的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腔336的腔径为第一收容腔332的腔径的0.3倍、0.6倍、0.7倍或者0.8倍,相对应的,第二子腔337的腔径为第一收容腔332的腔径的0.7倍、0.4倍、0.3倍或者0.2倍。66.第二收容腔333包括沿着导热管340的宽度方向顺次分布的散热通道331和第三空腔338,即散热通道331和第三空腔338层叠分布且连通,且散热通道331的腔径和第三空腔338的腔径分别为第二收容腔333的腔径的一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空腔338的腔径为第二收容腔333的腔径的0.3倍、0.35倍、0.4倍或者0.45倍。相对应的,散热通道331的腔径为第二收容腔333的腔径的0.7倍、0.65倍、0.6倍或者0.55倍。67.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腔332位于第一导热段347,且长度小于第一导热段347,也即第一空腔334和第二空腔335(第一子腔336和第二子腔337)位于第一导热段347;具体的,第一空腔334位于冗余存储段347c,第二空腔335位于导热接触段347b。第二收容腔33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热段347,且长度小于第一导热段347,第二收容腔333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热段348,且长度与第二导热段348相等,第二收容腔333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三导热段349,且长度与第三导热段349相等。68.具体的,第二收容腔333的第三空腔338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热段347,且长度小于第一导热段347,第三空腔338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导热段348,且长度与第二导热段348相等,第三空腔338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三导热段349,且长度与第三导热段349相等。也就是说,第三空腔338贯通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且与第一开口341之间具有间隔,第三空腔338与第一开口341之间的间隔即为第一收容腔332的一部分。69.储液件320装于本体310的导热腔330内,储液件320与导热腔330的腔壁之间形成的散热通道331,具体的是储液件320位于导热腔330内且靠近一侧的腔壁,储液件320与另一侧的腔壁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31。储液件320部分位于第三空腔338内,散热通道331与第三空腔338层叠设置,其长度和轮廓相同,也即散热通道331部分位于第一导热段347,且长度小于第一导热段347;散热通道33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热段348上,且与第二导热段348的长度相等;散热通道331还有部分形成于第三导热段349上,且与第三导热段349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散热通道331贯通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且与第一开口34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散热通道331与第一开口341之间的间隔即为第一收容腔332的另一部分。散热通道331从第一导热段347延伸至第三导热段349,因第一导热段347与第二导热段348成夹角设置,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成夹角设置,因此散热通道331也随着导热管340的弯折而弯折。那么,液体蒸发为气体后在散热通道331内流动时,弯折部位会使得气体的流速降低,气体与导热管340的管壁接触的时间增长,从而有利于气体冷凝为液体。70.本实施例中,在导热管34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子腔336与散热通道331相对并连接,第二子腔337与第三空腔338相对并连接。第一空腔334、第二空腔335(第一子腔336和第二子腔337)和第三空腔338分别用于容纳部分储液件320。71.参阅图6,图6是图4中所示导热器件的导热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导热管340为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呈扁平状的条形管体,截面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导热管340的宽度(图6中y方向)尺寸大于导热管340的厚度(图6中z方向)尺寸。其中导热管340的厚度介于1.8毫米至2.2毫米之间,导热管340的厚度具体可以为1.8毫米、1.9毫米、2毫米、2.1毫米或者2.2毫米等。由此,导热管340的厚度尺寸较小,可节省导热管340在笔记本电脑内部占用的厚度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管340为圆管。需要说明的是,导热管340的厚度包括了管壁的厚度及导热腔330沿z轴方向的宽度。72.具体的,导热管3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壁343、第二壁344、第三壁345和第四壁346,其中第一壁343和第三壁345相对设置且平行,第二壁344和第四壁346相对设置且平行,并且连接处为圆弧角设置;第一壁343和第三壁345形成长方形的截面的两个长边,第二壁344和第四壁346形成长方形的截面的两个短边,两个长边平行于导热管340的宽度方向,两个短边平行于导热管340的厚度方向;第一壁343、第二壁344、第三壁345和第四壁346围成导热腔330。导热管340厚度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使得导热管340的厚度较薄,在安装于电子设备内部时,占用的厚度方向的空间较小;另外此种形状的导热管340还易于加工,且使得导热腔330的形状比较规整且容量较大,从而便于设置散热通道331和储液件320。73.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管3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截面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壁344和第四壁346相对导热管340沿厚度方向的中心轴倾斜。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管3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具体的,第一壁343、第二壁344、第三壁345和第四壁346均为弧形壁,导热管3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所在椭圆的长轴平行于本体310的宽度方向,导热管340沿厚度方向的截面所在椭圆的短轴平行于本体310的厚度方向,且长轴远大于短轴,例如长轴为短轴的4倍或者5倍。74.参阅图7,图7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的结构示意图,储液件320是截面为长方形的长条状,可以理解为储液件320为扁平状的条形体,其轮廓与导热管轮廓大致相同,具体一并参阅图5,储液件320的轮廓与第一收容腔332和第三空腔338的轮廓相同。储液件320位于导热腔330的第一收容腔332和第三空腔338内。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制成,本实施例中,储液件320为铜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液件320为银、铝或者金等金属制成;或者是由铜、金、铟和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制成的合金制造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液件320为海绵、软胶体等易于加工毛细结构的材料制成。75.储液件320包括第一储液段321和第二储液段322,第一储液段321和第二储液段322可以一体成型,第一储液段321连接于第二储液段322的一端。储液件320的第一储液段321用于存储液体,第二储液段322用于存储第一储液段321内的液体变成气体,气体冷凝后的液体。第一储液段321用于形成导热器件300的蒸发部301,且包括顺次连接的导热段321b和冗余段321a,其中导热段321b位于第二储液段322和冗余段321a之间,导热段321b用于与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相对,冗余段321a用于与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错开。第二储液段32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分段322a、第二分段322b和第三分段322c,第一分段322a用于形成导热器件300的蒸发部301,第二分段322b用于形成导热器件300的绝热部302,第三分段322c用于形成导热器件300的冷凝部303。76.储液件320具有用于散热的毛细结构,具体的,储液件320包括粉末毛细结构(power)、网格毛细结构(mesh)和纤维毛细结构(fiber)中的一种或者。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321包括粉末毛细结构323、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第二储液段322包括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其中,粉末毛细结构323用于作为冗余段,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用于作为导热段。冗余段(粉末毛细结构323)、导热段(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沿着储液件320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纤维毛细结构在水平状态下的毛细力较强,而粉末毛细结构323在竖直状态下的毛细力较强,因此,采用粉末毛细结构323和纤维毛细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时,无论出于何种状态,导热器件300均可以起到良好的导热效果。网格毛细结构324对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的毛细力进行补充,使得导热器件300与导热板210相对的位置毛细力更强,可存储更多的液体,以及更好的吸附其他部位液体,且便于加工,成本较低。77.在其他实施例中,参阅图7a,图7a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一储液段321包括网格毛细结构324、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和第三纤维毛细结构327,第二储液段322为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其中,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和第三纤维毛细结构327一体成型为纤维毛细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粉末毛细结构323更换为第三纤维毛细结构327。由此,第一储液段321和第二储液段322部分一体成型,可以简化加工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另外,一般情况下,笔记本电脑使用时,主体多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导热器件300相应的处于水平状态,因此,设置第一储液段321的一部分和第二储液段322均为纤维毛细结构,可以增加导热性能。78.在其他实施例中,参阅图7b,图7b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储液件320的第一储液段321和第二储液段322均为纤维毛细结构形成。可以进一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成本。另外,一般情况下,笔记本电脑使用时,主体多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导热器件300相应的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储液件320整体为纤维毛细结构形成,可以增加导热性能。79.继续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在储液件320的宽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的长度相等,且二者的两端分别对齐;网格毛细结构324的外径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的外径分别为第一储液段321的外径的一半。在其他实施例中,网格毛细结构324的外径为第一储液段321的外径的0.3倍、0.6倍、0.7倍或者0.8倍,相对应的,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的外径为第一储液段321的外径的0.7倍、0.4倍、0.3倍或者0.2倍。80.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的一端与粉末毛细结构323的一端接触;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与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远离粉末毛细结构323的一端连接,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和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一体成型为纤维毛细结构,纤维毛细结构为0.2毫米直径的铜丝编制而成。81.参阅图8,图8是图3中所示储液件装于导热管的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并参阅图5,第一储液段321位于导热腔330靠近第一开口341的一侧,且沿着导热腔33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储液段321的外壁与导热腔330的腔壁接触(第一储液段321充满导热腔330的空间),或者是与导热腔330的腔壁具有较小的间隔;第二储液段322位于导热腔330内靠近第二开口342的一侧,且沿着导热腔330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储液段322未填充满导热腔330,第二储液段322的部分外壁与导热腔330的部分腔壁接触,第二储液段322的另一部分外壁与导热腔330的另一部分腔壁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且该间隔沿着导热腔330的长度方向延伸,储液件320与导热腔330之间的间隔形成真空的散热通道331。82.一并参阅图5和图7,第一储液段321位于第一收容腔332内,第二储液段322位于第二收容腔333的第三空腔338内,也就是说,第二储液段322沿着本体3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储液段322仅占用了第三空腔338,第二收容腔333剩余未被第二储液段322占用的部分形成散热通道331。83.具体的,冗余段321a与冗余存储段347c对应,导热段321b与导热接触段347b对应;也就是说,冗余段321a位于第一空腔334内,导热接触段347b位于第二空腔335内。第一分段322a与连接段347a对应,第二分段322b与第二导热段348对应,第三分段322c与第三导热段349对应;也就是说,第一分段322a位于连接段347a形成的部分第二收容腔333内,第二分段322b位于第二导热段348形成的部分第二收容腔333内,第三分段322c位于第三导热段349形成的部分第二收容腔333内。散热通道331为第二收容腔333的一部分,也即散热通道331贯通连接段347a、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三导热段349。84.本实施例中,冗余段321a与冗余存储段347c的长度相等,导热段321b与导热接触段347b的长度相等。第一分段322a与连接段347a的长度相等,第二分段322b和第二导热段348的长度相等,第三分段322c和第三导热段349的长度相等。此处相等允许加工误差的存在。由此,充分利用了导热管340的内部空间,使得第一储液段321的长度较长,以及使得形成第二储液段322的第一分段322a、第二分段322b和第三分段322c均较长,从而可以使得储液件320在设计范围内的体积最大,增加储液量,增强导热器件的散热效果。85.本实施例中,冗余段321a与冗余存储段347c的长度相等,导热段321b与导热接触段347b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第一储液段321的长度与第一收容腔332的长度相等。在长度相等的前提下,第一储液段321的体积为第一收容腔332的体积的0.8倍至1倍之间,例如第一储液段321的体积为第一收容腔332的体积的0.8倍、0.85倍、0.9倍、0.95倍或者1倍。具体的,第一储液段321的厚度与第一收容腔332的高度相等,此处相等允许加工误差的存在,第一储液段321的宽度为第一收容腔332的宽度的0.8倍至1倍之间;或者是,第一储液段321的宽度与第一收容腔332的宽度相等,第一储液段321的厚度为第一收容腔332的高度的0.8倍至1倍之间。由此,第一储液段321的外径较大,能够容纳较多的液体,从而增加散热效果。第二储液段322的外径较小,能够预留足够的空间设置散热通道331,以使气体更好的流通。86.第一分段322a与连接段347a的长度相等,第二分段322b和第二导热段348的长度相等,第三分段322c和第三导热段349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第二储液段322的长度与第二收容腔333的长度相等。在长度相等的前提下,第二储液段322的体积为第二收容腔333的体积的0.3倍至0.5倍之间,例如第二储液段322的体积为第二收容腔333的体积的0.3倍、0.35倍、0.4倍、0.45倍或者0.5倍。具体的,第二储液段322的厚度与第二收容腔333的高度相同,第二储液段322的宽度为第二收容腔333的宽度的0.3倍至0.5倍之间,以使第二储液段322的体积为第二收容腔333的体积的0.3倍至0.5倍之间。或者是,设置第二储液段322宽度与第二收容腔333的宽度相同,第二储液段322的厚度为第二收容腔333的高度的0.3倍至0.5之间,以使第二储液段322的体积为第二收容腔333的体积的0.3倍至0.5倍之间。由此,第二储液段322占用的第二收容腔333的体积较为合理,使得散热通道331的体积较大,可使液体汽化后的蒸汽良好循环,从而增加导热效率。87.本实施例中,同时参阅图5和图9,图9是图8中第一储液段位于第一收容腔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储液段321的体积为第一收容腔332的体积的1倍,此时,第一储液段321的体积与第一收容腔332的体积相同,第一储液段321位于第一收容腔332内时,第一储液段321充满第一收容腔332,也即第一储液段321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与第一收容腔332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相等;其中,第一储液段321的四个外周壁分别与第一壁343、第二壁344、第三壁345和第四壁346连接。也就是说,冗余段321a位于冗余存储段347c形成的第一空腔334内时,冗余段321a充满第一空腔334,也即冗余段321a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与第一空腔334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相等。导热段321b位于导热接触段347b形成的第二空腔335内,导热段321b充满第二空腔335,也即导热段321b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与第二空腔335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相等。换句话说,冗余段321a的横截面与第一空腔334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均相同,导热段321b的横截面的面积与第二空腔335的横截面的面积和形状均相同。由此,第一储液段321(冗余段321a和导热段321b)的体积在设计范围内最大,能够容纳较多的液体,从而增加散热效果。88.本实施例中,同时参阅图5和图10,图10是图8中第二储液段位于第二收容腔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储液段322的体积为第二收容腔333的体积的0.5倍;具体的,第二储液段322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与第二收容腔333的长度和厚度相等,第二储液段322的宽度为第二收容腔333的宽度的0.5倍;其中,第二储液段322四个外周壁中的其中三个外周壁分别与第一壁343、第三壁345和第四壁346连接,第二储液段322另一个外周壁与第二壁344之间具有间隔,此间隔形成散热通道331。由此,第二储液段322和散热通道331的体积分配较为合理,此时,既能使得第二储液段322能较好的存储液体,又能确保散热通道331能够使得气体有较为充分空间进行流通,从而增强了散热效果。89.参阅图11,图11是另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储液段位于第二收容腔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储液段322的体积为第二收容腔333的体积的0.5倍;具体的,第二储液段32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第二收容腔333的长度和宽度相等,第二储液段322的厚度为第二收容腔333的高度的0.5倍;其中,第二储液段322四个外周壁中的其中三个外周壁分别与第二壁344、第三壁345和第四壁346连接,第二储液段322另一个外周壁与第一壁343之间具有间隔,此间隔形成散热通道331。由此,第二储液段322和散热通道331的体积均较为合理,此时,既能使得第二储液段322能较好的存储液体,又能确保散热通道331能够使得气体有较为充分空间进行流通,从而增强了散热效果。且导热器件300装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后,第二储液段322与散热通道331沿着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且第二储液段322位于散热通道331下方,由此,气体冷凝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滴落至第二储液段322中,使得第二储液段322更好的存储气体冷凝成的液体。90.同时参阅图5、图7和图8,导热器件300的蒸发部301包括连接段347a、导热接触段347b、冗余存储段347c、第一储液段321和第一分段322a;导热器件300的绝热部302包括第二导热段348和第二分段322b;导热器件300的冷凝部303包括第三导热段349和第三分段322c。91.其中,在蒸发部301处,导热接触段347b与导热板210接触,具体为导热接触段347b的外表面与导热板210的外表面接触,以使热量经导热板210传递至导热接触段347b,再经导热接触段347b传递至导热段321b,使得导热段321b存储的液体受热蒸发。冗余存储段347c与导热板210错开不接触,在导热段321b的液体蒸发一部分后,冗余段321a处存储的液体能够流动至导热段321b,对导热段321b补充液体,防止储液件320内的液体烧干后导致导热器件300失效。与第一分段322a对应的部分散热通道331供蒸发出的气体流通至绝热部302使用,第一分段322a用于供冷凝后的液体回流至导热段321b。92.在绝热部302处,第二导热段348不与导热板210接触,与第二分段322b对应的部分散热通道331接受到蒸发部301传递的气体后,气体的温度降低,且继续流动至冷凝部303。第二分段322b用于供冷凝后的液体回流至导热段321b。第二导热段348隔绝第三导热段349和导热板210,降低或者避免导热板21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第三导热段349的风险,从而使得气体在第三导热段349处可以较好的冷凝为液体,使得液体和气体良好循环。93.在冷凝部303处,第三导热段349不与导热板210接触,且第三导热段349相对第二导热段348距离导热板210更远。第三导热段349的外表面与散热翅片220接触,将热量导出。与第三分段322c对应的部分散热通道331接受到绝热部302传递的气体后,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此时气体冷凝为液体,且滴落在第三分段322c内,冷凝的液体再从第三分段322c依次进过第二分段322b、第一分段322a流动至导热段321b内,完成一次循环。94.本实施例中,因导热器件300的导热功能基于液体汽化吸收热量而实现,那么,在储液件320中的液体量较少的情况下,液体很容易被全部汽化为气体,此时储液件320内没有液体的存在,那么导热器件300将失去导热功能,此时电子器件有被烧毁的风险。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321的导热段321b与电子器件相对,而冗余段321a与电子器件错开,以用于在导热段321b的液体被蒸发后,对导热段321b内补充液体,使得导热器件300内一直有液体存在。也就是说,储液件320整体存储的液体较多,那么,在电子器件的温度较高,传递至导热管340的热量较多时,储液件320内的液体也不会全部汽化,由此,可以防止导热器件300失效,确保导热器件300一直处于有效导热状态。因电子器件温度过高后,会触发保护机制,此时电子器件以降低功耗来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电子器件功耗降低后,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会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导热器件一直处于有效导热状态,能够防止或者降低触发保护机制的可能性,使得电子器件的性能能够良好发挥。95.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子器件散发热量的差异,部分或者全部气体也有可能在流经绝热部302内对应的部分散热通道331时,即液化为液体。部分或者全部气体也有可能在流通至冷凝部303靠近绝热部302一侧时,还未液化为液体,再流通至冷凝部303远离绝热部302一侧时,才液化为液体。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导热器件300未安装于电子设备内时,也即初始状态下,第一储液段321和第二储液段322均为部分或者全部存储有液体。96.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段321包括粉末毛细结构323、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且第二储液段322包括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的情况下,各个毛细结构与腔室的对应关系如下:粉末毛细结构323位于第一空腔334内,网格毛细结构324位于第一子腔336内,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位于第二子腔337内。第二纤维毛细结构位于第二收容腔333的第三空腔338内。97.导热器件300安装于壳体131的安装腔内之后,导热段321b(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和网格毛细结构324)与导热板210相对,也即导热段321b(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和网格毛细结构324)与电子器件相对,相较于仅设置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而言,毛细力作用增强,可更好的将冷凝后的液体从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处吸附回来,从而增加导热效果。冗余段321a(粉末毛细结构323)位于导热段321b(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和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之间,冗余段321a(粉末毛细结构323)紧邻电子器件,但是未与电子器件相对,既不会阻碍液体和气体的循环工作,又能增加毛细力,存储更多的液体,降低储液件320内的液体全部汽化导致导热失效的情况出现。循环段(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长度较长,能够存储和传递气体冷凝后形成的液体,增加液体的存储量,以及确保液体和气体的良好循环。98.导热器件300制备时,首先将制备粉末毛细结构323的金属粉末装入第一空腔334内;然后将网格毛细结构324焊接于第一子腔336内,接着将纤维毛细结构装入导热腔330内,且使得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位于第二子腔337内,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位于第二收容腔333内;接着对导热管340进行烧结,此时金属粉末成型为粉末毛细结构323,且纤维毛细结构、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粉末毛细结构323均固定至导热腔330的腔壁上。最后,将第一端盖350固定至导热管340的第一端,第二端盖360固定至导热管340的第二端。整个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且毛细力作用较强。纤维毛细结构、网格毛细结构和粉末毛细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在导热器件300的厚度小于2毫米的情况下,散热通道331空间仍然足够大,且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储液和回流液体至第一储液段321的状态。99.也就是说,粉末毛细结构323作为冗余段321a,储液能力较强,能够确保存储的液体补充至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处,且流动至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处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粉末毛细结构323的加工工艺更简单,成本较低。而网格毛细结构324对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的毛细力和储液能力进行补充,使得导热段321b处的毛细力相较于储液件320的其他部位更强,从而使得导热段321b处液体蒸发后,快速从其他部位吸附液体进行补充,以增强导热器件的导热能力。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贯穿长度较长,且毛细力较强,能够较好的吸附冷凝成的液体,且能够快速将冷凝成的液体传输至导热段321b处,且不会将导热段321b处的液体反向吸附掉。也即,网格毛细结构324和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的毛细力最大,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的毛细力次之,粉末毛细结构323的毛细力最小。100.从上可见,采用粉末毛细结构323、网格毛细结构324、第一纤维毛细结构325和第二纤维毛细结构326相结合形成储液件320的方式,成本较低,储液能力较强,且毛细力分布合理,使得导热器件的导热能力较强。10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