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屏端系统生产供应的沙盘模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99737发布日期:2022-11-02 10:3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屏端系统生产供应的沙盘模拟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沙盘模拟领域,具体是大屏端系统生产供应的沙盘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原供应商在进行断供时,通常为在会议中临时商讨进行决定替补供应商,无法通过大屏端进行沙盘模拟出与原供应商相对应的供应商应急方案,且现有多数沙盘模拟运用在经济推演与工地施工上,无法直接将生产供应的数据直接投设在大屏端进行演示,不能及时分析出断供后的替补供应商。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大屏端系统生产供应的沙盘模拟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原供应商在进行断供时,通常为在会议中临时商讨进行决定替补供应商,无法通过大屏端进行沙盘模拟出与原供应商相对应的供应商应急方案,且现有多数沙盘模拟运用在经济推演与工地施工上,无法直接将生产供应的数据直接投设在大屏端进行演示,不能及时分析出断供后的替补供应商的问题。
4.一种大屏端系统生产供应的沙盘模拟方法,模拟方法如下:
5.步骤一:将生产供应的模拟数据传输至大屏端内进行展示;
6.步骤二:通过大屏端展示的数据进行选择供应的产品;
7.步骤三:步骤二完成后,通过与不同的供应商零部件仓库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模拟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8.(1)1、零部件a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a生产工厂a,零部件a生产工厂 b,零部件a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9.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0.(2)1、零部件b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b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1.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2.(3)1、零部件c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3.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c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
行统计;
14.(4)1、零部件d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d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5.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d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6.(5)1、零部件e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e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7.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e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8.(6)1、零部件f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f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9.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f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20.(7)1、零部件g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g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21.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g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22.(8)1、零部件h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h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23.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h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24.(9)1、零部件i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零部件i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25.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i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26.(10)1、零部件j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j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27.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j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28.(11)1、零部件k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k仓库中的零部件库
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29.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k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30.(12)1、零部件l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l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31.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l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32.(13)1、零部件m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m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33.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m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34.(14)1、零部件n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n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35.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n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36.步骤四:步骤三分析完成后,通过相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合并对比分析出最大参数,分析步骤如下:
37.1、对零部件a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38.2、对零部件b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39.3、对零部件c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对零部件a
40.4、对零部件d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1.5、对零部件e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2.6、对零部件f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3.7、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4.8、对零部件h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5.9、对零部件i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
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6.10、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7.11、对零部件k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8.12、对零部件l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49.13、对零部件m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50.14、对零部件n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51.步骤五:步骤四中得到数据参数后,再次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比对,按照比对结果确认一级替补、二级替补、三级替补。
52.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选择产生时,统计出所选择产品的需求量与产品到达时间,对不同的候补供应商进行统计与对比。
53.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不同断供商的选择,断供情况通过国际原因与气候原因进行对比分析。
54.优选的,通过对所述断供商与不同的候补供应商的数据分析,判断出数据是否吻合,然后进行替补。
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56.(1)通过大屏端进行沙盘模拟出断供能够精准的找出对应的替补供应商,进而减少了临时进行查找替补供应商时,对供应的产品的质量与产能无法跟原供应商在质量、产能上相同,大大地减少了替补供应商与原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具有差异;
57.(2)大屏端系统生产供应的沙盘模拟便于提前做好后续替补现供应商的目的,同时便于明确的熟悉候补供应商的产能与。
附图说明
58.图1为本发明的沙盘模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0.实施例一
61.在美国断供后所对应的候补供应商的沙盘推演,模拟方法如下:
62.步骤一:将生产供应的模拟数据传输至大屏端内进行展示;
63.步骤二:通过大屏端展示的数据进行选择供应的产品,通过选择的产品进行分析对产品的需求量与生产的周期,并通过周期进行对比生产出的量,同时在相应的周期内需
要调动多少人员进行生产;
64.步骤三:步骤二完成后,通过与不同的供应商零部件仓库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模拟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65.(1)1、零部件a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a生产工厂a,零部件a生产工厂 b,零部件a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66.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67.(2)1、零部件b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b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68.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69.(3)1、零部件c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70.3、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c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71.(4)1、零部件d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d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72.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d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73.(5)1、零部件e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e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74.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e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75.(6)1、零部件f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f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76.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f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77.(7)1、零部件g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g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78.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g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
行统计;
79.(8)1、零部件h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h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80.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h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81.(9)1、零部件i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零部件i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82.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i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83.(10)1、零部件j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j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84.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j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85.(11)1、零部件k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k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86.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k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87.(12)1、零部件l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l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88.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l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89.(13)1、零部件m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m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90.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m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91.(14)1、零部件n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n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92.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n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93.步骤四:步骤三分析完成后,通过相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合并对比分析出最大参数,分析步骤如下:
94.1、对零部件a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95.2、对零部件b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96.3、对零部件c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对零部件a
97.4、对零部件d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98.5、对零部件e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99.6、对零部件f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0.7、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1.8、对零部件h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2.9、对零部件i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3.10、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4.11、对零部件k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5.12、对零部件l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6.13、对零部件m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7.14、对零部件n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08.步骤五:步骤四中得到数据参数后,再次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比对,按照比对结果确认一级替补、二级替补、三级替补,通过多个候补供应商与断供商逐一对比分析出相应的候补供应商进行供应,通过候补供应商在固定的周期内的产能,同时在生产期间需要多少的人员,并将原供应商与替代供应商进行对比出生产参数、订单到达时间,多个零部件与总装厂的距离,同时在交付的时间内,达到的最大产量的优化结果与总装厂商、供应商的日产能。
109.实施例二
110.在五眼联盟断供后所对应的候补供应商的沙盘推演,模拟方法如下:
111.步骤一:将生产供应的模拟数据传输至大屏端内进行展示;
112.步骤二:通过大屏端展示的数据进行选择供应的产品,通过选择的产品进行分析对产品的需求量与生产的周期,并通过周期进行对比生产出的量,同时在相应的周期内需要调动多少人员进行生产;
113.步骤三:步骤二完成后,通过与不同的供应商零部件仓库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模拟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14.(1)1、零部件a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a生产工厂a,零部件a生产工厂 b,零部件a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15.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16.(2)1、零部件b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b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17.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18.(3)1、零部件c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19.4、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c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20.(4)1、零部件d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d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21.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d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22.(5)1、零部件e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e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23.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e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24.(6)1、零部件f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f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25.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f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26.(7)1、零部件g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g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27.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g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28.(8)1、零部件h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h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29.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h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30.(9)1、零部件i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零部件i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31.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i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32.(10)1、零部件j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j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33.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j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34.(11)1、零部件k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k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35.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k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36.(12)1、零部件l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l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37.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l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38.(13)1、零部件m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m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39.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m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40.(14)1、零部件n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n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41.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n的替补供应商具体
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42.步骤四:步骤三分析完成后,通过相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合并对比分析出最大参数,分析步骤如下:
143.1、对零部件a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44.2、对零部件b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45.3、对零部件c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对零部件a
146.4、对零部件d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47.5、对零部件e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48.6、对零部件f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49.7、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0.8、对零部件h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1.9、对零部件i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2.10、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3.11、对零部件k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4.12、对零部件l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5.13、对零部件m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6.14、对零部件n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57.步骤五:步骤四中得到数据参数后,再次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比对,按照比对结果确认一级替补、二级替补、三级替补,通过多个候补供应商与断供商逐一对比分析出相应的候补供应商进行供应,通过候补供应商在固定的周期内的产能,同时在生产期间需要多少的人员,并将原供应商与替代供应商进行对比出生产参数、订单到达时间,多个零部件与总装厂的距离,同时在交付的时间内,达到的最大产量的优化结果与总装厂商、供应商的日产能。
158.实施例三
159.模拟方法如下:
160.步骤一:将生产供应的模拟数据传输至大屏端内进行展示;
161.步骤二:通过大屏端展示的数据进行选择供应的产品,通过选择的产品进行分析对产品的需求量与生产的周期,并通过周期进行对比生产出的量,同时在相应的周期内需要调动多少人员进行生产;
162.步骤三:步骤二完成后,通过与不同的供应商零部件仓库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模拟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63.(1)1、零部件a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a生产工厂a,零部件a生产工厂 b,零部件a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64.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65.(2)1、零部件b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b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66.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b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b生产工厂a,零部件b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67.(3)1、零部件c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a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68.5、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c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c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69.(4)1、零部件d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d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70.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d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d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71.(5)1、零部件e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e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72.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e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e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73.(6)1、零部件f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f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74.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f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f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75.(7)1、零部件g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g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76.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g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g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77.(8)1、零部件h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 b;对零部件h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78.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h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h生产工厂a,零部件h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79.(9)1、零部件i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零部件i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80.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i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i生产工厂a,零部件i生产工厂b,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81.(10)1、零部件j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j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82.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j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j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83.(11)1、零部件k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k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84.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k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k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85.(12)1、零部件l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零部件l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86.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l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l生产工厂a,零部件l生产工厂b,零部件l生产工厂c,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87.(13)1、零部件m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m仓库中的零部件库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88.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m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m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89.(14)1、零部件n仓库分别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零部件n仓库中的零部件库
存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项包括仓库中的最大容量、最小容量、满仓阈值、空仓阈值;
190.2、根据统计的库存数量及分析结果选择替补供应商,零部件n的替补供应商具体包括:零部件n生产工厂a,对不同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进行统计;
191.步骤四:步骤三分析完成后,通过相对应的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合并对比分析出最大参数,分析步骤如下:
192.1、对零部件a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93.2、对零部件b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94.3、对零部件c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对零部件a
195.4、对零部件d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96.5、对零部件e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97.6、对零部件f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98.7、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199.8、对零部件h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200.9、对零部件i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201.10、对零部件g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202.11、对零部件k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203.12、对零部件l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204.13、对零部件m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205.14、对零部件n的所有替补供应商进行数据综合,具体综合内容包括替补供应商的最大产能、最小产能、平时产能、生产周期,将所有供应商的上述数据进行汇总;
206.步骤五:步骤四中得到数据参数后,再次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比对,按照比对结果确认一级替补、二级替补、三级替补,通过多个候补供应商与断供商逐一对比分析出相应的候补供应商进行供应,通过候补供应商在固定的周期内的产能,同时在生产期间需要多少的人员,并将原供应商与替代供应商进行对比出生产参数、订单到达时间,多个零部件与总装厂的距离,同时在交付的时间内,达到的最大产量的优化结果与总装厂商、供应商的日产
能。
20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