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77395发布日期:2022-08-17 10:2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线路数量在不断增加,轨道交通里程也在不断增长。列车行驶过程中高密度的发车时间间隔和较快的行车速度,这种情况对于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乘务司机调度水平要求很高。轨道交通运营为了节省运营成本,相同的车辆数量时使用的乘务司机数量少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对此,通常是依靠排班人员的排班经验来手工编制交路表,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但更多的是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不高、乘务司机工作量不均匀、容易缺失车次的情况。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智能化排班的软件,利用该软件中设置的程序可以分担了人工编制这种耗时的工作,但这些方法大多数是采用列生成相关的优化算法,相对人工排班,生成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不会存在缺失车次的问题,但是在解决乘务司机驾驶满足率方面仍差强人意,而且针对轨道换乘站点较多时会涉及的问题仍然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实现了在换乘站点较多和换乘规则复杂时,依旧能生成乘务司机数量少和乘务司机驾驶满足率高的交路表。
5.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包括:
6.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所述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7.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
8.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构建最优化模型;
9.对所述最优化模型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10.根据所述最优解从所述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
11.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所述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包括:
12.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提取所述运营时刻表中的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
13.基于所述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构建时刻对象数据表和站点对象数据表;其中,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中包括车次信息、站点信息、各站点的离开时间和
到达时间,所述站点对象数据表中包括站点信息和站点属性信息;
14.基于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按照所述车次信息或者所述站点属性信息提取乘务作业子片段,并基于所述乘务作业子片段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15.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包括:
16.基于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实际出勤时间,计算出乘务人员的出勤时间段;
17.基于列车的换乘规则和所述出勤时间段,构建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18.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查询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中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乘务作业片段,构建交路树结构,得到交路集合。
19.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查询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中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乘务作业片段,构建交路树结构,得到交路集合,包括:
20.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与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分别构建交路;
21.判断各交路是否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22.若满足,则将各交路中具有相同乘务作业片段的交路相互连接,生成交路树结构,并将所述交路树结构转换为交路集合。
23.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各交路中具有相同乘务作业片段的交路相互连接,生成交路树结构,并将所述交路树结构转换为交路集合,包括:
24.基于预设的片段属性类别对各交路中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分类,并标记分类编号;
25.利用相同分类编号的乘务作业片段分配至对应的线程进行相交处理,生成交路树结构;
26.将各类别的交路树结构进行整合,得到交路集合。
27.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利用相同分类编号的乘务作业片段分配至对应的线程进行相交处理,生成交路树结构之后,还包括:
28.依次将各分类编号对应的交路树结构中的乘务作业片段,按照父节点到子节点的顺序读取存储至缓存文件中进行存储。
29.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确定最优化模型之前,还包括:
30.判断所述交路集合中每个交路是否达到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31.若否,则在对应的交路上增加标记信息。
32.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确定最优化模型,包括:
33.提取所述交路集合中带有所述标记信息的交路,并根据预设的满足率约束条件和提取到的交路建立满足率约束公式;
34.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确定目标系数,根据所述目标系数生成目标函数;
35.根据所述满足率约束公式和所述目标函数建立最优化模型。
36.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函数为:
37.其中,每个交路xi不满足项个数定义为f1…fn
,a为目标系数,所述目标系数随着所述目标策略的不同而不同,所述目标策略包括交路个数优先的策略和满足率优先的策略。
38.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解从所述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之后,还包括:
39.根据满足率评价指标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不满足各项评价指标的交路个数;
40.基于各项交路个数,利用预设的评价公式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的评价值,并基于评价值对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的交路进行评价。
41.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包括:
4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所述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43.组合模块,用于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
44.计算模块,用于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所述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构建最优化模块;以及对所述最优化模型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45.表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解从所述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
46.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47.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提取所述运营时刻表中的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
48.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构建时刻对象数据表和站点对象数据表;其中,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中包括车次信息、站点信息、各站点的离开时间和到达时间,所述站点对象数据表中包括站点信息和站点属性信息;
49.片段提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按照所述车次信息或者所述站点属性信息提取乘务作业子片段,并基于所述乘务作业子片段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50.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组合模块包括:
51.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实际出勤时间,计算出乘务人员的出勤时间段;
52.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列车的换乘规则和所述出勤时间段,构建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53.组合单元,用于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查
询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中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乘务作业片段,构建交路树结构,得到交路集合。
54.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组合单元具体用于:
55.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与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分别构建交路;
56.判断各交路是否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57.若满足,则将各交路中具有相同乘务作业片段的交路相互连接,生成交路树结构,并将所述交路树结构转换为交路集合。
58.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组合单元具体用于:
59.基于预设的片段属性类别对各交路中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分类,并标记分类编号;
60.利用相同分类编号的乘务作业片段分配至对应的线程进行相交处理,生成交路树结构;
61.将各类别的交路树结构进行整合,得到交路集合。
62.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组合单元具体还用于:
63.依次将各分类编号对应的交路树结构中的乘务作业片段,按照父节点到子节点的顺序读取存储至缓存文件中进行存储。
64.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还包括标记模块,具体用于:
65.判断所述交路集合中每个交路是否达到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66.若否,则在对应的交路上增加标记信息。
67.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68.交路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交路集合中带有所述标记信息的交路;
69.公式建立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满足率约束条件和提取到的交路建立满足率约束公式;
70.函数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确定目标系数,根据所述目标系数生成目标函数;
71.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满足率约束公式和所述目标函数建立最优化模型。
72.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函数为:
73.其中,每个交路xi不满足项个数定义为f1…fn
,a为目标系数,所述目标系数随着所述目标策略的不同而不同,所述目标策略包括交路个数优先的策略和满足率优先的策略。
74.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还包括评价模块,具体用于:
75.根据满足率评价指标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不满足各项评价指标的交路个数;
76.基于各项交路个数,利用预设的评价公式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的评价值,并基于评价值对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的交路进行评价。
77.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连;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提供的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各个步骤。
78.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提供的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各个步骤。
79.有益效果:
8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构建最优化模型;对最优化模型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得到最优解从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基于同等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和目标策略自动生成交路表,相比于现有的排班生成的交路表的效率更高,并且通过约束条件来设置多站点和复杂的换成规则,可以化简交路的组合逻辑,在简单的逻辑下仍能实现各乘务人员的工作量均匀、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合理的交路表,使乘务计划的可操作性非常高且更加科学准确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8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8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示意图;
8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示意图;
84.图4为约束条件的示意图;
85.图5为交路树结构的示意图;
86.图6为一种交路集合生成流程图;
87.图7为另一种交路集合生成流程图;
8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8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9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1.针对于现有对于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着重解决在换乘站点较多和换乘规则复杂时,依旧能生成乘务司机数量少和乘务司机驾驶满足率高的交路表的方案,具体是通过将运营时刻表转换成多个乘务作业片段,各个乘务作业片段组合成多个交路,对各个交路进行整数线性规划建模,使用优化工具运算,优化后的交路表即是用于生成乘务排班的交路表,利用这样的方式生成排班交路表,对于每个乘务人员的工作量安排、时间安排等更加合理,并且件复杂的约束条件逻辑简单化,在同等的条件下,本方法生成的交路表使用的乘务人员更少,合理利用资源,避免人力资源你的过度浪费。
92.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93.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该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主要是应用于地铁、公交、出租车、航班等公共交通的工作人员管理系统中,此外还可以用于需要进行人员班次安排的行业管理系统中,主要是用于对系统中输出的排班的交路表,基于输出的交路表构建更加合理且利用率更高的排班方案,具体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4.101、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95.该步骤中,该运营时刻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一种是通过互联网与列车的运营系统连接,实时监控运行系统中每天或者每个时间段内的列车班次更新数据,从而获取到各列车的运营时间表,并且将各列车的运营时间表进行合并,得到总运行时刻表;基于总运营时刻表提取各站点信息,基于站点信息进行乘务作业片段的构建。
96.另一种是通过工作人员或者乘务人员的手动录入,在手动录入时,具体是基于乘务排班的管理界面输入每个时间段或者一天的列车车次,然后基于每辆列车的出发时间自动生成运行时间表,当然在生成运行时间表后还包括设置换乘站点、折返站点等具有特定属性的站点,然后基于各运行时间表构建出总运行时刻表后,利用设置的站点构建乘务作业片段。
97.在实际应用中,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时,具体是:
98.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提取所述运营时刻表中的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
99.基于所述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构建时刻对象数据表和站点对象数据表;其中,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中包括车次信息、站点信息、各站点的离开时间和到达时间,所述站点对象数据表中包括站点信息和站点属性信息;
100.基于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按照所述车次信息或者所述站点属性信息提取乘务作业子片段,并基于所述乘务作业子片段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101.102、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
102.本实施例中,从排班管理系统中获取到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基于出勤制度计算出早中晚三个班次的不同出勤时间点和时间段,以及从列车运营系统上获取列车的运营规则,该运营规则主要是列车运行的规定和操控列车的乘务人员的休息规则,基于出勤时间点、时间段、列车运行的规定和休息规则构建初始交路表的第一约束条件,基于第一约束条件从乘务作业片段集找到满足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拼接组合构建出多个交路,从而得到交路集合。
103.在实际应用中,在构建交路集合的过程中,对于交路的构建可以是以两个乘务作
业片段来构建交路,然后再将包含两个乘务作业片段的交路再通过第一约束条件来进行交路,得到交路集合。优选的,在构建出交路集合后,还包括将交路集合转换为树结构的表现形式。
104.103、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构建最优化模型;
105.本实施例中,该目标策略具体包括以下两种:交路个数优先的策略和满足率优先的策略,基于目标策略和约束条件选择对应的目标函数,具体的:
106.目标函数包括两部分:目标系数、目标值。
107.其中目标系数根据目标策略的不同而不同。
108.目标策略包括两部分:交路个数优先的策略、满足率优先的策略。
109.对于交路个数优先的策略:
110.每个交路不满足项个数定义为f1…fn
,不满足系数定义为0.01,目标值为最小值,则建立目标函数的公式:
[0111][0112]
对于满足率优先的策略:
[0113]
每个交路不满足项个数定义为f1…fn
,不满足系数定义为100,目标值为最小值,则建立目标函数的公式:
[0114][0115]
在实际应用中,在创立目标函数时是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并根据目标策略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确定目标函数,具体的包括:
[0116]
提取交路集合中带有标记信息的交路,并基于提取到的交路计算出交路集合的满足率评价指标;
[0117]
判断满足率评价指标是否满足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
[0118]
若不满足,则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并基于目标策略确定对应的交路的不满足系数;
[0119]
根据不满足系数创建对应的目标函数,并对目标函数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0120]
104、对最优化模型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0121]
该步骤中,该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可以理解为是基于上述的第一约束条件设置的极限值,具体的通过计算出交路集合中各交路的第一约束条件的具体值,基于具体值与第一约束条件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来构建上述的交路集合,而这里的计算目标值实际上是选择交路集合中多个交路构建成的交路的具体值是否等于第一约束条件的取值,若等于,则选择对应的交路构建该交路集合的函数变量,以确定目标函数对对应的最优化模型。
[0122]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具体是基于上述步骤102中使用的第一约束条件来建模得到的约束条件模型,基于约束条件模型来调整目标函数,以得到目标函数对应的最优化模型,通过用户的需求来确定目标策略的类型,基于目标策略的类型选择对应的目标策略,以计算出目标函数的目标系数,最后基于目标系数和目标函数,对交路
集合中的交路的满足率的计算,得到最优化模型的最优解。
[0123]
105、根据最优解从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
[0124]
本实施例中,在筛选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目标值计算出一个合理的取值区间,基于该取值区间从所述交路集合中选择在该取值区间内的交路,基于交路来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当然在筛选出来之后,还可以计算目标值,直到目标值与预设的预期值相近或者相等时,输出最终的乘务排班交路表。
[0125]
综上,通过对上述提供的方法的实施,该方法是基于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划分出多个乘务作业片段后,利用出勤制度和换乘规则作为约束条件将多个乘务片段进行组合拼接,得到交路集合,然后根据交路表的满足率约束条件和目标策略对交路集合中的交路进行评估,筛选出不符合满足率约束条件的交路,得到乘务排班交路表。这样的方式实现就同等的约束条件下自动生成乘务人员数量更少,工作量平衡的排班交路表,解决了在换乘站点较多和换乘规则复杂时,现有的方法无法生成乘务司机数量少和乘务司机驾驶满足率高的交路表的问题。
[0126]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0127]
201、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0128]
本实施例中,通过录入运营时刻表并存储转换为表格,基于表格中的字段,利用字符识别工具对字段进行标记,然后利用文本提取工具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拆分,组合成多个数据表格,其中包括时刻数据表和站点数据表。
[0129]
在上述拆分得到的数据表的基础上,以特殊站点为乘务作业片段的起始和结束点对两个数据表进行拆分和组合,得到多个乘务作业片段,得到乘务作业片段集。
[0130]
202、基于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实际出勤时间,计算出乘务人员的出勤时间段;
[0131]
本实施例中,根据列车的运营时间和出勤制度,设定了早班、中班和晚班,每个乘务员都可以单独工作一个班,也可以是跨越多个班,但是跨越多个班要遵循单个乘务人员的工作时长、驾驶里程等条件的约束,而每个乘务人员的出勤时间段(即是早班、中班和晚班)的计算,具体是基于出勤制度和实际出勤时间来计算,其中早班和中班的出勤时间有重叠,中班和晚班的出勤时间有重叠,通过重叠时间计算出实际的出勤时间段后,基于出勤时间点计算出乘务人员的出勤时间段。
[0132]
203、基于列车的换乘规则和出勤时间段,构建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0133]
该步骤中,根据换乘规则和出勤时间段计算出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同时还要结合乘务人员的实际出勤时间地点,基于实际出勤地点来调整交路约束条件,再结合乘务人员的休息时长来计算出各条件的限制,即是各条件的最大值。
[0134]
204、依次将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查询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中满足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乘务作业片段,构建交路树结构,得到交路集合;
[0135]
本实施例中,基于计算出来的交路约束条件限制构建交路约束条件的范围,基于该范围从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对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相互匹配,得到满足该范围的片段的交路,从而构建交路集合。
[0136]
在查询组合时,可以利用结构树的方式逐一相交,然后利用交路约束条件来对相交后的交路进行约束的判断,基于判断的结果将不满足交路约束条件的交路剔除,剩下的结构树,转换成交路集合。
[0137]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查询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中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乘务作业片段,构建交路树结构,得到交路集合,包括:
[0138]
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与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分别构建交路;
[0139]
判断各交路是否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0140]
若满足,则将各交路中具有相同乘务作业片段的交路相互连接,生成交路树结构,并将所述交路树结构转换为交路集合。
[0141]
在实际应用中,在对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拼接之前,还包括对乘务片段进行分类处理,基于不同的类别进行逐一筛选,利用交路约束条件来筛选,得到符合交路约束条件的片段进行交路构建。
[0142]
具体的,所述将各交路中具有相同乘务作业片段的交路相互连接,生成交路树结构,并将所述交路树结构转换为交路集合,包括:
[0143]
基于预设的片段属性类别对各交路中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分类,并标记分类编号;
[0144]
利用相同分类编号的乘务作业片段分配至对应的线程进行相交处理,生成交路树结构;
[0145]
将各类别的交路树结构进行整合,得到交路集合。
[0146]
进一步的,在所述利用相同分类编号的乘务作业片段分配至对应的线程进行相交处理,生成交路树结构之后,还包括:
[0147]
依次将各分类编号对应的交路树结构中的乘务作业片段,按照父节点到子节点的顺序读取存储至缓存文件中进行存储。
[0148]
205、判断交路集合中每个交路是否达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0149]
206、若否,则在对应的交路上增加标记信息;
[0150]
本实施例中,在基于上述的交路约束条件对片段组合拼接后得到的交路集合,仅是满足一定范围的交路,对于部分没有强制要求满足的约束条件,如驾驶里程不足,工作时长不足等。在此交路中增加标记以指标是否满足约束条件。
[0151]
早班、中班、晚班驾驶里程不足的交路,标记为zdl:1、bdl:1、wdl:1。
[0152]
早班、中班、晚班工作时长不足的交路,标记为zwl:1、bwl:1、wwl:1。
[0153]
207、提取交路集合中带有标记信息的交路,并根据预设的满足率约束条件和提取到的交路建立满足率约束公式;
[0154]
208、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确定目标系数,根据目标系数生成目标函数;
[0155]
209、根据满足率约束公式和目标函数建立最优化模型;
[0156]
210、对最优化模型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0157]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207-210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158]
提取交路集合中带有标记信息的交路,并基于提取到的交路计算出交路集合的满足率评价指标;
[0159]
判断满足率评价指标是否满足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
[0160]
若不满足,则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并基于目标策略确定对应的交路的不满足系数;
[0161]
根据不满足系数创建对应的目标函数,并对目标函数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016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是基于用户对于排班中的交路的满足率的百分比来计算,例如同一个乘务作业片段在同一个乘务员的当天排班中会设定一个重复百分比,基于该百分比来计算出该乘务人员的排班交路表中的所有乘务作业片段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得到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
[0163]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不满足系数(即是目标系数)是,基于不同的目标策略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例如当可排班的乘务人员较少时,可以选择交路个数优先策略,即是每个乘务人员排班中覆盖的乘务作业片段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样可以缓解人员少的问题。
[0164]
当然,若乘务人员重组或者是乘务人员的出勤地点零散时,可以采用满足率优先的策略,即是从乘务人员的驾驶里程和乘务作业片段的重复角度去考虑,尽可能的利用乘务人员的换班衔接。
[016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函数为:其中,每个交路xi不满足项个数定义为f1…fn
,所述不满足系数为a,所述不满足系数随着所述目标策略的不同而不同。
[0166]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目标策略包括交路个数优先策略和满足率优先策略;
[0167]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策略确定对应的目标函数和对应的交路的不满足系数,包括:
[0168]
若所述目标策略为交路个数优先策略时,确定对应的交路的不满足系数为第一阈值a,对应的目标函数为:
[0169]
若所述目标策略为满足率优先策略时,确定对应的交路的不满足系数为第二阈值b,对应的目标函数为:
[0170]
其中,每个交路不满足项个数定义为f1…fn
,所述第一阈值为a,所述第二阈值为b。
[0171]
211、基于最优解从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
[0172]
本实施例中,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时,通过优化运算工具来将交路转换为特定的形式,并且按照乘务人员进行单数输出表格,表格中包括交路的出勤时间、退勤时间、工作时长、休息地点等信息。
[0173]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之后,还包括对乘务排班交路表进行总体评估,具体的根据满足率评价指标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不满足各项评价指标的交路个数;基于各项交路个数,利用预设的评价公式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的评价值,并基于评价值对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的交路进行评价。
[0174]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实施,通过将运营时刻表转换成多个乘务作业片段,各个乘务作业片段组合成多个交路,对各个交路进行整数线性规划建模,使用优化工具运算,优化后的交路表即是用于生成乘务排班的交路表,利用这样的方式生成排班交路表,对于每个乘务人员的工作量安排、时间安排等更加合理,并且件复杂的约束条件逻辑简单化,在同等的条件下,本方法生成的交路表使用的乘务人员更少,合理利用资源,避免人力资源你的过度浪费。
[0175]
下面结合具体的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对本技术提供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3-7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76]
301、将运营时刻表转换成多个乘务作业片段t1…
tn;
[0177]
该步骤中,通过工作人员或者乘务人员的手动录入,在手动录入时,具体是基于乘务排班的管理界面输入每个时间段或者一天的列车车次,然后基于每辆列车的出发时间自动生成运行时间表,当然在生成运行时间表后还包括设置换乘站点、折返站点等具有特定属性的站点,然后基于各运行时间表构建出总运行时刻表后,利用设置的站点构建乘务作业片段。
[0178]
具体的实现过程包括:
[0179]
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提取所述运营时刻表中的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
[0180]
基于所述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构建时刻对象数据表和站点对象数据表;其中,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中包括车次信息、站点信息、各站点的离开时间和到达时间,所述站点对象数据表中包括站点信息和站点属性信息;
[0181]
基于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按照所述车次信息或者所述站点属性信息提取乘务作业子片段,并基于所述乘务作业子片段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0182]
在实际应用用,以港铁深圳4号线的实际应用为例来详细说明。港铁深圳4号线全长31.3千米,共设23个站点,全天运营车辆62车次,跨天运营时段为05:30至00:30。早班间休地点为龙胜下行;早班退勤地点为龙胜上行、龙胜下行、牛湖下行;中班间休地点为龙胜下行;中班休息地点为牛湖下行;中班出勤地点为龙胜上行、龙胜下行、牛湖下行;中班退勤地点为龙胜上行、龙胜下行、牛湖下行;晚班间休地点为龙胜下行;晚班休息地点为龙胜下行;晚班出勤地点为龙胜上行、龙胜下行、牛湖下行;有一个停车场和一个车辆段;有一个红山侧线小交路和一个茜坑侧线小交路。基于港铁深圳4号线的运营时刻表转换为乘务作业片段集的步骤如下:
[0183]
步骤1、录入运营时刻表并存储转化为多个时刻对象。
[0184]
将以文件形式存储的时刻表转化为时刻对象存储在数据库中,如下表1和2所示。
[0185]
表1列车运营时刻表
[0186][0187]
表2时刻对象数据表
[0188]
时刻对象id车次号站点id到达时间开出时间车底号11110021506:28:2406:28:241021110021606:29:1006:30:0010......
ꢀꢀꢀꢀꢀ
[0189]
步骤2、录入基础站点属性信息,包括是否换乘站、是否折返站等属性,如下表格3所示。
[0190]
表3站点对象数据模型
[0191]
站点id名称是否换乘站是否折返站站点类型换乘类型1福田口岸truetruenormal02福民falsefalsenormal0......
ꢀꢀꢀꢀꢀ
[0192]
步骤3、根据站点属性信息,将运营时刻表里面的时刻对象按照换乘站、折返站进行拆分组合。
[0193]
具体的,将属于相同车辆的时刻对象按时间排序,顺序处理,以车次截断并组合成乘务作业子片段,或以换乘站截断组合成乘务作业片段。
[0194]
步骤4、由多个时刻对象组合成一个乘务作业片段,最终形成多个乘务作业片段,如下表4所示。
[0195]
表4乘务作业片段对象数据表
[0196]
乘务作业片段id开始站点开出时间车次号到达时间结束站点11506:28:2411100206:29:1016......
ꢀꢀꢀꢀꢀ
[0197]
其中,一个乘务作业片段可能包含多个乘务作业子片段。
[0198]
其中,一个乘务作业片段可能包含多个车次或是某一车次的一部分。
[0199]
302、各个乘务作业片段组合成多个交路;
[0200]
本实施例中,基于乘务作业片段组合交路过程中,包括设定不同的约束条件,该约束条件包括驾驶里程、工作时长、出勤时间、退勤时间、间休时长、休息时长、间休地点、休息地点和连续教师里程等等,如图4所示。
[0201]
(1)驾驶里程。各个班次的乘务司机当天驾驶的公里数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0202]
(2)工作时长。各个班次的乘务司机当天的工作时长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工作时长
2-3是一个交路。
[0230]
(3)单独一个根结点生成一个交路。如1是一个交路。
[0231]
(4)两个结点间满足约束条件限制。如满足最小间休时长限制等。
[0232]
(5)每个交路满足约束条件限制。如满足最大驾驶里程限制等。
[0233]
(6)每个交路满足换乘规则限制。如满足退勤地点限制等。
[0234]
步骤30,根据满足率评价条件标记每个交路的满足情况;
[0235]
在标记每个交路的满足情况时,具体是判断所述交路集合是否达到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最大值;若否,则在对应的交路上增加标记信息。
[0236]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部分没有强制要求满足的约束条件,如驾驶里程不足,工作时长不足等。在此交路中增加标记以指标是否满足约束条件。
[0237]
其中,早班、中班、晚班驾驶里程不足的交路,标记为zdl:1、bdl:1、wdl:1。
[0238]
早班、中班、晚班工作时长不足的交路,标记为zwl:1、bwl:1、wwl:1。
[0239]
步骤40,重复步骤20和30处理每个乘务作业片段,最终生成多个交路,组成一个交路集合。
[0240]
该步骤主要是为加快交路集合的生成速度和解决交路集合规模太大引起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多线程技术和文件缓存技术综合解决。具体如图6和7所示。
[0241]
具体的,通过多线程技术对乘务作业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类别进行编号,统一分类同一编号的乘务作业片段由一个线程处理,并且在生成交路集合后写入至同一个文件中,如图中的步骤601到步骤604。可选的乘务作业片段所属分类有五种:zb、zbbbcomm、bb、bbwbcomm、wb。乘务作业片段分类后所属的编号从1开始递增。
[0242]
进一步的,从zb分类按编号顺序读取对应文件并写入大文件;从zbbbcomm分类按编号顺序读取对应文件并写入大文件;从bb分类按编号顺序读取对应文件并写入大文件;从bbwbcomm分类按编号顺序读取对应文件并写入大文件;从wb分类按编号顺序读取对应文件并写入大文件;在完成所有分类后的乘务作业片段写入后缓存,如图7所示,在此实施例中使用的乘务作业片段数量为1017个,生成的交路总数为3589652个。
[0243]
303、对各个交路进行整数线性规划建模;
[0244]
本实施例中,对于整数线性规划建模包括变量建模、约束条件建模和目标函数建模,具体的:
[0245]
变量建模:交路集合中的每个交路作为一个变量,定义为:x1…
xn,x∈{0,1};
[0246]
约束条件建模:运算结果里面的乘务作业片段不能重复、不能缺失、其它涉及满足率评价条件的约束,例如:
[0247]
(1)乘务作业片段不重复不缺失。
[0248]
对包含乘务作业片段t的每一个变量x,假如是x1,x
18
,x
180
,建立约束的公式:
[0249]
x1+x
18
+x
180
=1
[0250]
对每一个乘务作业片段t重复公式的步骤,产生多个约束条件。
[0251]
(2)早班交路与晚班交路个数差。
[0252]
假如x2,x
28
,x
280
属于早班,x3,x
38
,x
380
属于晚班,个数差等于2,建立约束的公式:
[0253]
x2+x
28
+x
280-x
3-x
38-x
380
=2
[0254]
(3)驾驶里程不足的交路个数。
[0255]
假如x4,x
48
,x
480
的驾驶里程不足,个数小于等于2,建立约束的公式:
[0256]
x4+x
48
+x
480
≤2
[0257]
(4)连续驾驶时长不足的交路个数。
[0258]
假如x5,x
58
,x
580
,x
5800
的连续驾驶时长不足,个数小于等于3,建立约束的公式:
[0259]
x5+x
58
+x
580
+x
5800
≤3
[0260]
目标函数建模:包括目标系数建模、目标值建模;
[0261]
其中,对于交路个数优先的策略,每个变量不满足个数定义为f1…fn
,不满足系数固定为0.01,建立目标函数为:
[0262]
对于满足率优先的策略,每个变量不满足个数定义为f1…fn
,不满足系数固定为100,建立目标函数为:
[0263]
304、使用优化工具运算;
[0264]
该步骤中,基于上述建模得到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后,对交路集合中各个交路进行求解的计算,即是:
[0265]
提取所述交路集合中带有所述标记信息的交路,并基于提取到的交路计算出所述交路集合的满足率评价指标;
[0266]
判断所述满足率评价指标是否满足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
[0267]
若不满足,则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并基于所述目标策略确定对应的目标函数和对应的交路的不满足系数;
[0268]
根据所述不满足系数和所述目标函数,计算出所述交路集合中每个交路的最优解。
[0269]
然后基于目标值调整交路表,最后使用不同的建模语言适应不同的优化工具,如matlab、cbc、scip等;优化工具的运算结果是由多个交路组成的一版交路表,即是将对交路表的运算结果转化成交路表。通过对交路添加乘务作业片段,计算交路的出勤时间、退勤时间、工作时长、休息地点等信息,最终形成完成的交路表,具体如下表格6所示。
[0270]
表6交路表
[0271][0272]
305、评价交路表。
[0273]
该步骤中,在评价时,针对交路表的每个交路进行满足率评价,评价指标如下:驾驶里程范围,工作时长范围,连续驾驶时长上限,出勤时间下限,退勤时间上限,出勤地点范围,休息地点范围,休息时长范围。
[0274]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交路表满足率评价方法如下:
[0275]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驾驶里程不足;不符合个数定义为d
l

[0276]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驾驶里程超出;不符合个数定义为dh;
[0277]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工作时长不足;不符合个数定义为w
l

[0278]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工作时长超出;不符合个数定义为wh;
[0279]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连续驾驶时长超出;不符合个数定义为ds;
[0280]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出勤时间太早;不符合个数定义为de;
[0281]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退勤时间太晚;不符合个数定义为o
l

[0282]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出勤地点不符;不符合个数定义为d
p

[0283]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休息地点不符;不符合个数定义为r
p

[0284]
评价每个交路是否休息时长不足。不符合个数定义为r
t

[0285]
交路表里面的交路个数定义为n;
[0286]
评价公式:
[0287]
通过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实施,具有以下优点:
[0288]
节省人力成本。本技术方案应用于港铁深圳4号线时,同等约束条件和换乘规则下,自动生成的交路表需要的乘务司机数量,始终比人工排班生成的交路表需要的乘务司机数量少3%以上。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几十万元。
[0289]
排班计划更公平合理。本技术方案自动生成的交路表,每个乘务司机的工作量非常均匀、乘务司机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都非常合理、使乘务计划的可操作性非常高且更加科学准确和人性化。
[0290]
适应多换乘站点和复杂的换乘规则。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复杂的交路表问题进行抽象整理,制订多班次、多换乘站点的多种换乘规则,实现多种配置满足不同的换乘方案和复杂的应用场景。
[0291]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一个实施例包括:
[0292]
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所述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0293]
组合模块802,用于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
[0294]
计算模块803,用于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并根据所述目标策略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确定目标函数;以及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0295]
表构建模块804,用于基于最优解从所述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
[0296]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运行上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通过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构建最优化模型;对最优化模型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基于最优解从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基于同等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
和目标策略自动生成交路表,相比于现有的排班生成的交路表的效率更高,并且通过约束条件来设置多站点和复杂的换成规则,可以化简交路的组合逻辑,在简单的逻辑下仍能实现各乘务人员的工作量均匀、出勤时间和出勤地点合理的交路表,使乘务计划的可操作性非常高且更加科学准确和人性化。
[0297]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包括:
[0298]
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所述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0299]
组合模块802,用于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
[0300]
计算模块803,用于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并根据所述目标策略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确定目标函数;以及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
[0301]
表构建模块804,用于基于所述最优解从所述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
[03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801包括:
[0303]
采集单元8011,用于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提取所述运营时刻表中的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
[0304]
第一构建单元8012,用于基于所述站点信息、各站点的时刻信息和车次信息,构建时刻对象数据表和站点对象数据表;其中,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中包括车次信息、站点信息、各站点的离开时间和到达时间,所述站点对象数据表中包括站点信息和站点属性信息;
[0305]
片段提取单元8013,用于基于所述时刻对象数据表,按照所述车次信息或者所述站点属性信息提取乘务作业子片段,并基于所述乘务作业子片段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
[030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模块802包括:
[0307]
第一计算单元8021,用于基于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实际出勤时间,计算出乘务人员的出勤时间段;
[0308]
第二构建单元8022,用于基于列车的换乘规则和所述出勤时间段,构建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0309]
组合单元8023,用于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查询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中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的乘务作业片段,构建交路树结构,得到交路集合。
[03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单元8023具体用于:
[0311]
依次将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乘务作业片段作为交路起点,与所述乘务作业片段集中剩余的乘务作业片段分别构建交路;
[0312]
判断各交路是否满足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0313]
若满足,则将各交路中具有相同乘务作业片段的交路相互连接,生成交路树结构,并将所述交路树结构转换为交路集合。
[03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单元8023具体用于:
[0315]
基于预设的片段属性类别对各交路中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分类,并标记分类编号;
[0316]
利用相同分类编号的乘务作业片段分配至对应的线程进行相交处理,生成交路树结构;
[0317]
将各类别的交路树结构进行整合,得到交路集合。
[031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单元8023具体还用于:
[0319]
依次将各分类编号对应的交路树结构中的乘务作业片段,按照父节点到子节点的顺序读取存储至缓存文件中进行存储。
[03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还包括标记模块805,具体用于:
[0321]
判断所述交路集合中每个交路是否达到所述交路约束条件限制;
[0322]
若否,则在对应的交路上增加标记信息。
[03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803包括:
[0324]
交路提取单元8031,用于提取所述交路集合中带有所述标记信息的交路;
[0325]
公式建立单元8032,用于根据预设的满足率约束条件和提取到的交路建立满足率约束公式;
[0326]
函数生成单元8033,用于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确定目标系数,根据所述目标系数生成目标函数;
[0327]
模型建立单元8034,用于根据所述满足率约束公式和所述目标函数建立最优化模型。
[032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函数为:
[0329]
其中,每个交路xi不满足项个数定义为f1…fn
,a为目标系数,所述目标系数随着所述目标策略的不同而不同,所述目标策略包括交路个数优先的策略和满足率优先的策略。
[03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还包括评价模块806,具体用于:
[0331]
根据满足率评价指标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不满足各项评价指标的交路个数;
[0332]
基于各项交路个数,利用预设的评价公式计算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的评价值,并基于评价值对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中的交路进行评价。
[0333]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列车的运营时刻表,并基于运营时刻表构建乘务作业片段集,根据乘务人员的出勤制度和列车的换乘规则,将乘务作业片段集中的各乘务作业片段进行组合,得到交路集合,基于用户的需求确定目标策略,根据目标策略生成目标函数,并根据目标函数和预设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构建最优化模型;对最优化模型进行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得到最优解,得到最优解从交路集合中筛选出满足交路表评价指标的交路,并基于筛选出的交路构建乘务排班交路表。采用约束条件的方式将乘务人员的排班考虑因素进行整合,形成交路的组合约束条件限制,从而简化均交路判断逻辑,实现了子啊同等的交路表满足率约束条件和目标策略下自动生成交路表,相比于现有的排班生成的交路表的效率更高,实现了在换乘站点较多和换乘规则复杂时,依旧能生成乘务司机数量少和乘务司机驾驶满足率高的交路表。
[0334]
上面图8-9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装置进行详细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0335]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101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1020,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033或数据1032的存储介质10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020和存储介质10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0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电子设备100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1010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030通信,在电子设备1000上执行存储介质10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以实现上述模型训练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上述图像识别方法的步骤。
[0336]
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04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0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06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031,例如windows serve,mac os x,unix,linux,freebsd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033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为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乘务排班交路表生成方法的各个步骤。
[0338]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或装置、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339]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340]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