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16844发布日期:2022-09-03 16:2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网络链路标注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标注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区域内数据传输中,以数据保证到达目标终点以及数据完整为目标,但是在传输中使用tcp协议虽然保证了传输到达目标终点的目的但是却增加了传输代价;其次没有一个主控模块将数据传输的路线通过可视化标出,无法进行线路比对。因此,设计数据标识清晰和传输迅速的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标注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标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标注系统,包括主控模块与编码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用于作为系统中心单元统筹线路信息,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对路段以及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编码,所述主控模块与编码模块之间数据连接。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线路存储数据库、指令键入模块和编码比对模块,所述线路存储数据库模块用于将路由器之间交互生成的线路汇集于数据库中,所述指令键入模块用于对部分路段的状态进行处理,所述编码比对模块用于将最优路段与生成路段之间进行对比,所述线路存储数据库与指令键入模块之间数据连接。
6.所述编码模块包括路段编码设置模块、编码添加模块与编码分析模块,所述路段编码设置模块用于对生成的线路每段都进行编号标记,所述编码添加模块用于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进行一个头数据添加,所述编码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数据包头段的数据信息,所述路段编码设置模块与编码添加模块之间数据连接,所述编码添加模块与编码分析模块之间数据连接。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编码分析模块包括频率统计模块和链路拓宽模块,所述频率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数据库中编码中子编码段的出现频率,所述链路拓宽模块用于将出现频率高的链路段进行拓展操作,所述频率统计模块与链路拓宽模块之间数据连接。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大数据信息标注系统的运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s1:首先根据该企业内部的部门将网络划分为多个as子域;
10.步骤s2:各子域内部路由器进行路由初始交换,生成子域路由网,对每个子域的线路进行编码标记,将其存储与路线存储数据库中;
11.步骤s3:数据发送端记为起始点,接收端记为终点,数据进行包封装,每经过一段路程对其数据进行一次头封装;
12.步骤s4:当数据到达终点时,解开头部封装,每解开一层将该数据传如数据库中创建的线路表项,直至到达数据部分;
13.步骤s5:根据数据库中表项比对,分析出常用链路信息;
14.步骤s6:起点与终点之间进行选路原则得出最优路径编码,对比所得路径编码与最优路径编码的匹配率,判断该路径是否有效。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s21:子域中各路由器收听和集成来自其他路由器和路由信息;
17.步骤s22:设置两两相邻直连路由间隔时间w自动进行广播数据更新;
18.步骤s23:将最新链路可视图存入数据库中。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s31:数据在进行层间下发后时将其封装成数据包,在头部设置标志位,此时为标志位为1;
21.步骤s32:每经过一条路径时,添加该路径的编号,到达路由器时将该编号与已封装数据包进行二层封装,并且在数据包头部中标志位加1;
22.步骤s33:每经过一条链路就加一,并且增加标志位数值;
23.步骤s34:若标志位数值大于u则自动舍弃,并通知起点重新发送。
2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25.步骤s41:当数据到达终点,首先读取外层标志位数值;
26.步骤s42:根据数值大小在数据库中建立编码存储空间,然后传出最外层数据编码;
27.步骤s43:此后每解开一层都将编码输入,组成完整路径编码。
2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s51:将数据库中编码进行计数统计,得出高频率路径段与低频数据段;
30.步骤s52:将低频链路中备用链路取出,与该高频数据段进行链路拓宽;
31.步骤s53:当有数据需要进入低频链路时则将备用链路归还。
3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s61:根据起点与终点位置信息,做优选路径法;
34.步骤s62:选择与起点直连路由中线路带宽最大的链路,对端路由设置为第二起点;
35.步骤s63:在第二起点重复上述步骤,但不能出现回路,若前述节点的直连链路带宽优于目前最后终点直连链路的带宽,则返回对应前述节点选择链路;
36.步骤s64:直至连通起点与终点,将该链路作为最优链路存入数据库,作为标准链路进行比对。
3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s641:将现有链路与最优链路的编码子段进行链路合理性计算;
39.步骤s642:若现有链路中子段对应比例低于阈值q,那么该链路属于不合格链路,否则为合格链路;
40.步骤s643:将不合格链路存储于数据库中,若再进行传输时,自动规避该链路。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首先使用rip路由法交互路由之间的数据信息,经过时间r,路由之间交互完成,形成完整的链路信息,将链路表完整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对该图中链路进行编号标注,使得数据每经过一条链路就进行一次编号标注,从而在到达终点时获得当前链路编码并存入数据库中,使用链路优选法获得最优
链路进行比对,可以得知该链路的合格率,并将不合格链路存入数据库作为规避链路信息,并且根据传输需求将链路进行拓宽或收缩。
附图说明
4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43.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模块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标注系统,包括主控模块与编码模块,主控模块用于作为系统中心单元统筹线路信息,编码模块用于对路段以及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编码,主控模块与编码模块之间数据连接,该系统中首先使用rip路由法交互路由之间的数据信息,经过时间r,路由之间交互完成,形成完整的链路信息,将链路表完整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对该图中链路进行编号标注,使得数据每经过一条链路就进行一次编号标注,从而在到达终点时获得当前链路编码并存入数据库中,使用链路优选法获得最优链路进行比对,可以得知该链路的合格率,并将不合格链路存入数据库作为规避链路信息,并且根据传输需求将链路进行拓宽或收缩。
46.主控模块包括线路存储数据库、指令键入模块和编码比对模块,线路存储数据库模块用于将路由器之间交互生成的线路汇集于数据库中,指令键入模块用于对部分路段的状态进行处理,编码比对模块用于将最优路段与生成路段之间进行对比,线路存储数据库与指令键入模块之间数据连接;
47.编码模块包括路段编码设置模块、编码添加模块与编码分析模块,路段编码设置模块用于对生成的线路每段都进行编号标记,编码添加模块用于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进行一个头数据添加,编码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数据包头段的数据信息,路段编码设置模块与编码添加模块之间数据连接,编码添加模块与编码分析模块之间数据连接。
48.编码分析模块包括频率统计模块和链路拓宽模块,频率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数据库中编码中子编码段的出现频率,链路拓宽模块用于将出现频率高的链路段进行拓展操作,频率统计模块与链路拓宽模块之间数据连接。
49.大数据信息标注系统的运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s1:首先根据该企业内部的部门将网络划分为多个as子域,数据主要在子域内传输,域之间有通道相连接,可完成跨域传输;
51.步骤s2:各子域内部路由器进行路由初始交换,生成子域路由网,对每个子域的线路进行编码标记,将其存储与路线存储数据库中,子域的划分有利于数据的区域内传播,根据不同的职能来进行划分,部门职能相同的用户之间数据传输较多,因此划为一区域,部门之间对线路进行编码为后续数据标注作准备;
52.步骤s3:数据发送端记为起始点,接收端记为终点,数据进行包封装,每经过一段路程对其数据进行一次头封装,经过路段进行标注,上层数据部分和头部分直接整合成为一个新的数据包,凸显其层次感;
53.步骤s4:当数据到达终点时,解开头部封装,每解开一层将该数据传如数据库中创建的线路表项,直至到达数据部分,根据标志位数创建对应的数据空间大小,当数据到达终点时开始解封,将得到编码从后向前存放;
54.步骤s5:根据数据库中表项比对,分析出常用链路信息,根据编码中子数据段出现的频率进行数据统计,将高频链路与低频链路区分;
55.步骤s6:起点与终点之间进行选路原则得出最优路径编码,对比所得路径编码与最优路径编码的匹配率,判断该路径是否有效,将现有链路与标准链路进行比对,确认所得链路的匹配率,匹配率高于阈值的属于合格链路,否则为不合格链路。
56.步骤s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57.步骤s21:子域中各路由器收听和集成来自其他路由器和路由信息,系统启动时,rip路由策略自动开启,相邻路由器之间互相认识彼此,并且将自身信息发送出去,周边路由器收到广播信息后,补充或更新路由表中空缺的相邻路由信息;
58.步骤s22:设置两两相邻直连路由间隔时间w自动进行广播数据更新,由于链路的通畅与宕机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所以需要设置间隔时间进行不断的信息交互;
59.步骤s23:将最新链路可视图存入数据库中,得到的链路信息,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编码。
60.步骤s3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61.步骤s31:数据在进行层间下发后时将其封装成数据包,在头部设置标志位,此时为标志位为1,最初始数据作为第一次封装,所以在标志位置1,代表内层数据,此时如果需要创建存储数据,那么数据量就是标志位的值;
62.步骤s32:每经过一条路径时,添加该路径的编号,到达路由器时将该编号与已封装数据包进行二层封装,并且在数据包头部中标志位加1,上一链路转发来的数据其看为一个整体,然后进行链路编码封装操作,并且需要将标志位进行修改,这样对应可以在创建数据时扩大数据空间;
63.步骤s33:每经过一条链路就加一,并且增加标志位数值,每次经过都代表链路编码的扩展,所以其标志位数值需要随之线性增加;
64.步骤s34:若标志位数值大于u则自动舍弃,并通知起点重新发送,当标志位数值大于u时,就证明该链路不具备有效性,传输距离过长,其开销与数据价值不成比例,所以需要丢弃重传,重新选路。
65.步骤s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66.步骤s41:当数据到达终点,首先读取外层标志位数值;
67.步骤s42:根据数值大小在数据库中建立编码存储空间,然后传出最外层数据编码,标志位数值代表需要数据库中需要的空间,由外向内一步一步解开封装,得到完整的线路编码;
68.步骤s43:此后每解开一层都将编码输入,组成完整路径编码,外层编码放置于对应链路空间的末端,从后向前进行放置,这样使得起点链路的编码在前端,终点链路的编码
在后,按照顺序进行排列。
69.步骤s5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70.步骤s51:将数据库中编码进行计数统计,得出高频率路径段与低频数据段;
71.步骤s52:将低频链路中备用链路取出,与该高频数据段进行链路拓宽,高频链路由于其使用频率比较高所以需要发生拥塞的概率比较高,因此需要拓宽链路,此时低频链路由于其不经常被使用,所以为了节省资源,可以将链路暂时聚合给高频链路;
72.步骤s53:当有数据需要进入低频链路时则将备用链路归还,当低频链路触发传输,高频链路就需要提前解封装,将链路归还。
73.步骤s6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74.步骤s61:根据起点与终点位置信息,做优选路径法;
75.步骤s62:选择与起点直连路由中线路带宽最大的链路,对端路由设置为第二起点,第二终点就是选择第一条链路后的新的起点,因此称为第二起点,重复进行路径选择,生成第三、第四

第n起点;
76.步骤s63:在第二起点重复上述步骤,但不能出现回路,若前述节点的直连链路带宽优于目前最后终点直连链路的带宽,则返回对应前述节点选择链路,但是在路径选择中,最新起点选择的链路有可能不是最优链路,而前述节点选择的链路是最优链路,因此就需要进行回溯操作;
77.步骤s64:直至连通起点与终点,将该链路作为最优链路存入数据库,作为标准链路进行比对,此时得到的路线是最优路径,该最优路径即是由起点到终点的最快路径,因此作为标准进行链路质检。
78.步骤s6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79.步骤s641:将现有链路与最优链路的编码子段进行链路合理性计算,在数据传输中,若传输花费的代价超过数据本身,那么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计算链路的合理性;
80.步骤s642:若现有链路中子段对应比例低于阈值q,那么该链路属于不合格链路,否则为合格链路,根据标准链路中的子数据段,将现有链路中的数据段进行标注,存在重复的就将其标红,然后计算红色数据段占当前数据段的比例,将该比例与阈值进行比较判断;
81.步骤s643:将不合格链路存储于数据库中,若再进行传输时,自动规避该链路,若该链路为不合格链路就需要进行主动规避,避免进行再传输时重复选择该链路,浪费网络资源。
8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8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