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0157发布日期:2022-11-02 10:5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供电站选址领域,涉及到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潮汐能作为一种再生新能源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潮汐能在缓解资源危机、保护海洋生态、克服边远海岛电力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经济前景。因此,合理选址是潮汐供电站开发的前提,也是一项重要难题。
3.现有的潮汐供电站选址方式一般采用评估人员进行评估选址,具体评估方式为:通过评估人员实地勘察预选区域的潮汐信息,并根据预选区域的潮汐信息进行主观性的评分,该方式不仅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较强的特点,而且不能运用科学实际勘察数据和处理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估,从而导致评估人员对潮汐供电站的选址结果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进一步使得后期潮汐供电站的实际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进而无法满足潮汐供电站对应服务人群的基本需求。
4.现有的潮汐供电站选址方式只针对预选区域的潮汐信息进行单一化分析,没有考虑区域地形和区域环境对潮汐供电站选址的影响,从而无法实现对预选区域进行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导致潮汐供电站选址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存在后期出现潮汐供电站实际建设中出现未能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无法保证后期潮汐供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影响潮汐供电站的供电量和投资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和设备。
6.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预选近海区域编号:将各预选建立潮汐供电站的近海区域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并将各预选近海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编号为1,2,...,i,...,n;
8.s2、区域地形参数数据检测: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其中地形参数数据包括海岸线平直度、海底地形类型、离岸间距和平均海水深度;
9.s3、区域地形参数数据分析: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
10.s4、区域环境约束信息获取:获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其中环境约束信息包括海底土壤环境参数和海水生态环境参数;
11.s5、区域环境约束信息解析: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进行解析,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符合比例系数;
12.s6、区域潮汐信息监测: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信息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周期、有效潮汐波浪波高
和有效潮汐波浪波向;
13.s7、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分析: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周期、有效潮汐波浪波高和有效潮汐波浪波向进行解析,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
14.s8、预选近海区域筛选: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按照综合信息符合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并依次进行显示。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监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具体监测方式为:
16.采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图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轮廓图形,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轮廓图形进行解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平直度,将其标记为w
i1
,i=1,2,...,n,i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的编号;
17.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进行三维扫描,获得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类型;
18.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中心点位置离海岸线的直线距离,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中心点位置离海岸线的直线距离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离岸间距,将其标记为w
i2

19.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中各检测点处的海水深度,通过平均值计算方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平均海水深度,并将其标记为w
i3

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3中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分析方式为:
21.提取供电站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各类型海底地形对应的潮汐供电站建立符合权重指数,并提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类型,筛选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供电站建立符合权重指数,将其标记为φi;
22.提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平直度w
i1
、离岸间距w
i2
和平均海水深度w
i3
,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其中δ1、δ2、δ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海岸线平直度、离岸间距和海水深度对应的潮汐供电站建立符合权重指数,w
′2和w
′3分别表示为供电站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潮汐供电站建立区域对应标准离岸间距和标准海水深度,δw
″2表示为预设的离岸间距允许误差值,e表示为自然常数。
2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4中获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土壤环境参数,具体获取方式包括:
24.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海底土壤区域按照等面积划分方式进行划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的土壤进行取样,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的土壤样本,识别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标记为k
ira
,r=1,2,...,u,r表示为第r个海底土壤子
区域的编号,a=a1或a2,a1、a2分别表示为砂石类型土壤和淤泥类型土壤;
25.通过土壤松软度测定仪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中心点处的土壤松软度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中心点处的土壤松软度,将其标记为q
ir

2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4中获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水生态环境参数,具体获取方式包括:
27.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海水区域按照空间网格化划分方式进行划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中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平均尺寸,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中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平均尺寸分别标记为q
ifb1c
和其中f=1,2,...,v,f表示为第f个海水子区域的编号,c=1,2,...,s,c表示为第c种海洋生物的编号。
2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5对应具体步骤如下:
29.提取供电站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各类型海底土壤对应的松软度影响因子,并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和各海底土壤子区域中心点处的土壤松软度,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土壤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并将其标记为ψ
i1

30.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中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平均尺寸,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水生态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其中η表示为预设的海水生态环境参数补偿指数,vi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划分后的海水子区域体积,ρ

表示为预设的海水生态环境中海洋生物适宜生存密集度;
31.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土壤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ψ
i1
和海水生态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ψ
i2
代入公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其中γ1和γ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海底土壤环境和海水生态环境对应的符合影响因子。
3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6中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信息进行监测,具体包括:
33.监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涨潮波浪周期、各涨潮波浪的波高和各涨潮波浪的波向,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各涨潮波浪的波高和各涨潮波浪的波向进行处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涨潮波浪波高和有效涨潮波浪波向,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涨潮波浪周期和有效涨潮波浪波高分别标记为t
ix1
和h
ix1
,其中x=1,2,...,y,x表示为预设周期内第x个采集日的编号;
34.监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退潮波浪周期、各退潮波浪的波
高和各退潮波浪的波向,处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退潮波浪波高和有效退潮波浪波向,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退潮波浪周期和有效退潮波浪波高分别标记为t
ix2
和h
ix2

3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7中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具体分析包括:
36.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涨潮波浪周期t
ix1
和有效涨潮波浪波高h
ix1
代入公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涨潮波功率密度值ω
ix
,其中ρ
海水
表示为海水密度,g表示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π表示为圆周率;同理,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退潮波功率密度值ω

ix

37.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有效涨潮波浪波向和有效退潮波浪波向,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有效涨潮波浪波向与有效退潮波浪波向之间的夹角,将其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波向夹角,并标记为θ
ix

38.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其中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λ1、λ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潮汐波功率密度值和潮汐波浪波向夹角对应的符合影响因子,y表示为预设周期的采集天数,ω


表示为预设的潮汐波功率密度值阈值,δθ

表示为预设的潮汐波浪波向夹角阈值。
3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8中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分析公式为其中ψi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χ1、χ2、χ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地形参数数据、环境约束信息和潮汐信息对应的符合权重因子,且χ1+χ2+χ3=1。
40.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内存和网络接口;所述网络接口与服务器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在运行时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调取计算机程序,并通过所述内存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
4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和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2.本发明通过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环境约束信息和潮汐信息,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环境约束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和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同时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按照综合信息符合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并依次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对预选近海区域进行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提高潮汐供电站选址结果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一步有效避免后期潮汐供电站实际建设中出现未能发现的问题,保障后期潮汐供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
而提升潮汐供电站的供电量和投资效益。
43.本发明通过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信息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周期、有效潮汐波浪波高和有效潮汐波浪波向,解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从而打破现有方式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问题,能够实现运行科学实际勘察数据和处理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估,进而提高潮汐供电站选址结果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进一步保证后期潮汐供电站的实际使用效果达到预期,满足潮汐供电站对应服务人群的基本需求。
附图说明
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5.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8.s1、预选近海区域编号:将各预选建立潮汐供电站的近海区域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并将各预选近海区域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编号为1,2,...,i,...,n。
49.s2、区域地形参数数据检测: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其中地形参数数据包括海岸线平直度、海底地形类型、离岸间距和平均海水深度。
5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2中监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具体监测方式为:
51.通过无人机上携带的高清摄像头采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图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轮廓图形,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轮廓图形进行解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平直度,将其标记为w
i1
,i=1,2,...,n,i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的编号;
52.通过水下地形探测仪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进行三维扫描,构建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三维模型,将各预设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三维模型与预设的各类型海底地形对应标准三维模型进行对比,统计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三维模型与各类型海底地形对应标准三维模型的相似度,筛选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海底地形三维模型相似度最高的类型海底地形,将其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类型;
53.通过将无人机悬停在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中心点位置,并通过无人机上携带的声波测距仪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中心点位置离海岸线的直线距离,将各预选近海区域
对应中心点位置离海岸线的直线距离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离岸间距,将其标记为w
i2

54.将若干检测点按照均匀布设的方式依次布设在各预选近海区域内,且各预设建近海区域内布设的检测点数量相同,通过声呐检测仪分别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中各检测点处的海水深度,通过平均值计算方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平均海水深度,并将其标记为w
i3

5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上述中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平直度获取方式为:
56.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轮廓图形按照单调性划分方式进行划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中各段海岸线轮廓图形,并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中各段海岸线轮廓图形,获取各预选近海区域中各段海岸线轮廓图形对应的总轮廓长度、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垂直间距、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水平间距,通过海岸线平直指数分析公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中各段海岸线轮廓图像对应的海岸线平直指数w
ij1
,其中α1、α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海岸线轮廓长度和海岸线轮廓陡度对应的影响权重因子,l
ij
、d
ij垂直
、d
ij水平
分别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中第j段海岸线轮廓图像对应的总轮廓长度、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垂直间距、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水平间距,并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平直度其中m表示为划分的海岸线轮廓总段数。
57.s3、区域地形参数数据分析: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
5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3中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分析方式为:
59.提取供电站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各类型海底地形对应的潮汐供电站建立符合权重指数,并提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地形类型,筛选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供电站建立符合权重指数,将其标记为φi;
60.提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岸线平直度w
i1
、离岸间距w
i2
和平均海水深度w
i3
,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其中δ1、δ2、δ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海岸线平直度、离岸间距和海水深度对应的潮汐供电站建立符合权重指数,w
′2和w
′3分别表示为供电站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潮汐供电站建立区域对应标准离岸间距和标准海水深度,δw
″2表示为预设的离岸间距允许误差值,e表示为自然常数。
61.s4、区域环境约束信息获取:获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其中环境约束信息包括海底土壤环境参数和海水生态环境参数。
6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4中获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土壤环境参数,具体获取方式包括:
63.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海底土壤区域按照等面积划分方式进行划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的土壤进行取样,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的土壤样本,识别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标记为k
ira
,r=1,2,...,u,r表示为第r个海底土壤子区域的编号,a=a1或a2,a1、a2分别表示为砂石类型土壤和淤泥类型土壤;
64.通过土壤松软度测定仪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中心点处的土壤松软度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中心点处的土壤松软度,将其标记为q
ir

6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上述中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分析方式为:
66.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的土壤样本,识别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体积,并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体积与其对应土壤样本的总土壤体积进行比值对比,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
6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4中获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水生态环境参数,具体获取方式包括:
68.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海水区域按照空间网格化划分方式进行划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中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平均尺寸,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中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平均尺寸分别标记为和其中f=1,2,...,v,f表示为第f个海水子区域的编号,c=1,2,...,s,c表示为第c种海洋生物的编号。
69.s5、区域环境约束信息解析: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进行解析,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符合比例系数。
7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5对应具体步骤如下:
71.提取供电站数据存储库中存储的各类型海底土壤对应的松软度影响因子,并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各类型土壤的占比和各海底土壤子区域中心点处的土壤松软度,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土壤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其中u表示为划分的海底土壤子区域数量,q
安全
表示为预设的潮汐供电站建立区域对应海底土壤的安全松软度,分别表示为砂石类型土壤、淤泥类型土壤对应的松软度影响因子,且
分别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第r个海底土壤子区域土壤样本中砂石类型土壤和淤泥类型土壤的占比;
72.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各海水子区域中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平均尺寸,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水生态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其中η表示为预设的海水生态环境参数补偿指数,vi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划分后的海水子区域体积,ρ

表示为预设的海水生态环境中海洋生物适宜生存密集度;
73.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海底土壤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ψ
i1
和海水生态环境参数符合权重指数ψ
i2
代入公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环境约束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其中γ1和γ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海底土壤环境和海水生态环境对应的符合影响因子。
74.s6、区域潮汐信息监测: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信息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周期、有效潮汐波浪波高和有效潮汐波浪波向。
7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6中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信息进行监测,具体包括:
76.监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涨潮波浪周期、各涨潮波浪的波高和各涨潮波浪的波向,并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各涨潮波浪的波高和各涨潮波浪的波向进行处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涨潮波浪波高和有效涨潮波浪波向,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涨潮波浪周期和有效涨潮波浪波高分别标记为t
ix1
和h
ix1
,其中x=1,2,...,y,x表示为预设周期内第x个采集日的编号;
77.监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退潮波浪周期、各退潮波浪的波高和各退潮波浪的波向,处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退潮波浪波高和有效退潮波浪波向,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退潮波浪周期和有效退潮波浪波高分别标记为t
ix2
和h
ix2

78.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涨潮波浪波高获取方式为:
79.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各涨潮波浪的波高进行平均处理,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平均涨潮波浪波高,并筛选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中高于平均涨潮波浪波高的各涨潮波浪,将其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各标记涨潮波浪,提取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各标记涨潮波浪的波高,并通过平均值计算公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涨潮波浪波高。
8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涨潮波浪波向获取方式为:
81.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各涨潮波浪的波向,统计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各波向的涨潮波浪数量,筛选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涨潮波浪数量最多的波向,将其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有效涨潮波浪波向。
82.s7、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分析: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周期、有效潮汐波浪波高和有效潮汐波浪波向进行解析,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
8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7中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具体分析包括:
84.将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涨潮波浪周期t
ix1
和有效涨潮波浪波高h
ix1
代入公式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涨潮波功率密度值ω
ix
,其中ρ
海水
表示为海水密度,g表示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π表示为圆周率;同理,分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对应的退潮波功率密度值ω

ix

85.根据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有效涨潮波浪波向和有效退潮波浪波向,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有效涨潮波浪波向与有效退潮波浪波向之间的夹角,将其记为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波向夹角,并标记为θ
ix

86.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其中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λ1、λ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潮汐波功率密度值和潮汐波浪波向夹角对应的符合影响因子,y表示为预设周期的采集天数,ω


表示为预设的潮汐波功率密度值阈值,δθ

表示为预设的潮汐波浪波向夹角阈值。
87.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对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信息进行监测,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在预设周期内各采集日的潮汐波浪周期、有效潮汐波浪波高和有效潮汐波浪波向,解析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从而打破现有方式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问题,能够实现运行科学实际勘察数据和处理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估,进而提高潮汐供电站选址结果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进一步保证后期潮汐供电站的实际使用效果达到预期,满足潮汐供电站对应服务人群的基本需求。
88.s8、预选近海区域筛选: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按照综合信息符合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并依次进行显示。
8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8中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
分析公式为其中ψi表示为第i个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χ1、χ2、χ3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地形参数数据、环境约束信息和潮汐信息对应的符合权重因子,且χ1+χ2+χ3=1。
90.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检测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数据、环境约束信息和潮汐信息,得到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地形参数符合比例系数、环境约束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和潮汐信息符合比例系数,同时分析各预选近海区域对应的综合信息符合系数,按照综合信息符合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并依次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对预选近海区域进行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提高潮汐供电站选址结果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一步有效避免后期潮汐供电站实际建设中出现未能发现的问题,保障后期潮汐供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提升潮汐供电站的供电量和投资效益。
9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内存和网络接口;所述网络接口与服务器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在运行时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调取计算机程序,并通过所述内存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供电站选址方法。
92.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