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98728发布日期:2022-11-02 10:0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国际和国内已出台相应的标准与规范,采用了各种能源用量等供应端的计算思路来计算碳排放量。
3.城市街区由于无法统计能源用量,缺少可推广与可复制的计算碳排放数据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 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该方法包括:
6.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
7.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
8.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
9.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
10.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11.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包括:
12.计算所述研究范围所属的经纬度;
13.根据所述经纬度,计算所述研究范围所属的日照分区基础因子和气候分区基础因子;
14.根据所述日照分区基础因子和所述气候分区基础因子,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
15.可选的,所述地块属性包括: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开发量和常驻人口数量;
16.所述用地类型包括:居住用地、绿地用地、公服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17.可选的,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包括:
18.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居住用地时,根据所述居住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19.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公服用地时,根据所述公服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20.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商业用地时,根据所述商业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和/或,
21.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工业用地时,根据所述工业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22.可选的,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包括:
23.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地块的建筑用能碳排放量、交通出行碳排放量、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和/或工业生产碳排放量;
24.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所述交通出行碳排放量、所述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和/或所述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即为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25.可选的,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包括:
26.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绿地用地时,根据所述绿地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绿地碳汇量;
27.将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所述交通出行碳排放量、所述资源消耗碳排放量、所述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和/或所述绿地碳汇量进行加减操作,得到所述地块的整体碳排放量。
28.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29.将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形成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30.动态显示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3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装置,该装置包括:
32.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
33.第一分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
34.第二分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
35.碳排放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
36.碳排放数据显示模块,用于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3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3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的方法步骤。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
终端。首先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然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其次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最后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基于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的地块属性以及对应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实现对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的采集。
4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4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4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4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46.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
48.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例子。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 /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 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1.当前关于碳排放量的计算框架大体稳定,也有相应的标准。碳排放系统框架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土地使用变化以及农业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在国际公认的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也明确碳排放计算主要包括能源、工业生产过程、产品使用、农
业、土地利用变化、林业、以及废弃物五个方面。当前大部分的研究也是基于此研究能源获取交通运输碳排放的。
52.考虑到城市街区尺度的边界不稳定性、能源数据主要在国家电网等官方渠道、交通数据等相对分散(如高成本的全市交通调查等),在计算城市街区的碳排放量相应的支持数据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结合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梳理不同地区、不同用地类型的碳排放因子等规律,总结提炼可用于城市街区碳排放量计算的多元因子库(即本技术实施例的碳排放因子库);同时结合不同地块的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居住人口数量与就业人口数量等信息,可实现对整个城市街区以及城市街区不同地块的碳排放量的自动计算;进而实现本技术实施例对城市街区内的碳排放数据的采集。
53.请参见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4.本技术可应用于智慧城市与绿色低碳行业。
55.s100,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
56.所述研究范围可以为进行碳排放数据采集的地理范围。
57.s200,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查找研究范围内各个地块的空间边界,来确定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将所述地块与其对应的地块属性进行关联。
59.其中,所述地块属性包括: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开发量和常驻人口数量。所述用地类型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城市用地类型为主,包括:r类居住用地、a类公服用地、b类商业用地、m类工业用地和g类绿地用地等;用地面积表示每个地块的面积,在用地面积为建筑面积时,所述建筑面积表示每个地块内各建筑的面积总和;在用地类型为r类居住用地时,常驻人口数量指居住人口数量,在用地类型为a类公服用地、b类商业用地和/或m类工业用地时,常驻人口数量指的是就业人口数量。
60.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开发量指的是地块内的面积总和。比如,在所述地块为一栋楼时,所述地块的开发量为该栋楼内各层的面积之和。
61.s300,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
6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能够基于规划中不同的用地类型,提炼不同情况下各类用地类型对应的碳排放因子。
63.其中,所述s300包括:
64.计算所述研究范围所属的经纬度。具体地,可根据研究范围的坐标和地理属性,确定研究范围所属的城市;根据研究范围所属的城市,查找城市所属的经纬度,进而确定研究范围所属的经纬度。
65.根据所述经纬度,计算所述研究范围所属的日照分区基础因子和气候分区基础因子。根据研究范围所属的经纬度,查找研究范围的日照分区位于第几区,以及气候分区位于第几区;进而根据所述日照分区所属的区数和气候分区所属的区数,确定研究范围所属的日照分区基础因子和气候分区基础因子。
66.根据所述日照分区基础因子和所述气候分区基础因子,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为不同地块的用地类型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所述碳排放因子存储于碳排放因子库中。
67.s400,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
68.在s400中,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包括:
69.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居住用地时,根据所述居住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公服用地时,根据所述公服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商业用地时,根据所述商业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和/或,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工业用地时,根据所述工业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计算居住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时,以居住用地的建筑面积,结合对应地区的单位面积能源与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获取建筑维度的碳排放量,如公式1所示;以居住人口对应的通勤距离,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的碳排放因子、通勤次数和使用人数等属性,计算居住用地的交通维度的碳排放量,如公式2所示;以居住人口在不同城市的垃圾等的总量,结合相应的碳排放因子,获取废弃物维度的碳排放量,如公式4所示;最终计算得到居住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计算商业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时,以商业、商务和科研等用地的建筑面积,结合对应地区的单位面积能源与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获取建筑维度的碳排放量,如公式1所示;以就业人口对应的通勤距离,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的碳排放因子、通勤次数和使用人数等属性,计算商业用地的交通维度的碳排放量,如公式2所示;以就业人口在不同城市的垃圾等的总量,结合相应的碳排放因子,获取废弃物维度的碳排放量,如公式4所示;最终计算得到商业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7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公服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的计算与商业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计算方式类似,都是通过公式1计算建筑维度的碳排放量、公式2计算交通维度的碳排放量和公式4计算废弃物维度的碳排放量,来进行所述公服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的计算的,在此不再详述。
7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计算工业用地的分维度碳排放量时,以各类工业产品的产量,结合不同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因子,计算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同时以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结合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工业用能的碳排放量;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工业用能的碳排放量进行相加,得到工业生产维度的碳排放量,如公式3所示。
74.上述操作采用的公式可以为:
75.公式1:cb=e用电
×
s建筑面积
×
e用电+e燃气
×
s建筑面积
×
e燃气 +e采暖
×
s建筑面积
×
e采暖
76.其中,cb表示建筑维度的碳排放量;e用电表示单位面积建筑用电能耗;e燃气表示单位面积建筑燃气能耗;e采暖表示单位面积建筑采暖能耗;s建筑面积表示建筑面积;e用电表示建筑用电的碳排放因子;e燃气表示建筑燃气的碳排放因子;e采暖表示建筑采暖的碳排放因子。
77.公式2:ct=σ(li类交通工具
×
n出行人数
×
ei类交通工具
÷
n同乘人数
×
d通勤次数)
78.其中,ct表示交通维度的碳排放量;li类交通工具表示第i类交通工具的平均通勤距离;n出行人数表示该交通工具的使用人数;ei类交通工具表示第i类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因子;n同乘人数表示第i类交通工具的平均载客量;d通勤次数表示第i类交通方式的全年通勤次数。
79.公式3:cy=c工业用能+c生产过程
80.其中,cy表示工业生产维度的碳排放量;c工业用能表示工业用能的碳排放量,c工业用能=耗电量*电的碳排放因子+天然气用量*天然气的碳排放因子+化石燃料用量*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因子;c生产过程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c生产过程=ad*ef;ad表示采矿、化学、金属和/或电子工业所在辖区内的产量、ef表示采矿、化学、金属和/或电子工业的平均碳排放因子。
81.公式4:cw=σ(vj类固体废弃物
×
ej类固体废弃物)+σ(vj类废水
×
污水排放系数
×
ej类废水)
82.其中,cw表示废弃物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即废弃物维度的碳排放量;vj类固体废弃物表示第j类固体废弃物的总量,ej类固体废弃物表示第j类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碳排放因子;vj类废水表示第j类废水的总量,ej类废水表示第j类废水处理的碳排放因子。
8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每个地块按照不同的用地类型,采用上述计算方式计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进行分类汇总,获取各个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84.在s400中,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包括:
85.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地块的建筑用能碳排放量、交通出行碳排放量、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和/或工业生产碳排放量;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所述交通出行碳排放量、所述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和/或所述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即为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86.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即为建筑维度的碳排放量,交通出行碳排放量即为交通维度的碳排放量,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即为废弃物维度的碳排放量,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即为工业生产维度的碳排放量。
87.在s400中,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包括:
88.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绿地用地时,根据所述绿地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绿地碳汇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绿地用地的面积结合对应的碳排放因子,计算绿地用地的绿地碳汇量,比如,当绿地用地为绿地公园时,以绿地公园内的乔木、灌木和草木等各类植被的面积,结合不同植被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来计算相应的碳汇量,进而获取绿地碳汇量,绿地碳汇量如公式5所示。
89.公式5:cg=σ(s绿地v
×
e绿地v)
90.其中,cg表示土地上碳汇吸收量之和,即绿地碳汇量,s绿地v表示第v类绿地的面积,e绿地v表示第v类绿地的碳排放因子。
91.将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所述交通出行碳排放量、所述资源消耗碳排放量、所述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和/或所述绿地碳汇量进行加减操作,得到所述地块的整体碳排放量。
9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所述交通出行碳排放量、所述资源
消耗碳排放量和所述工业生产碳排放量相加,并减去绿地碳汇量,即得到地块的整体碳排放量。
93.s500,各个地块的碳排放结果支持用户交互查询,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9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将各个地块的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分维度碳排放量以分层设色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9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96.将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形成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动态显示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9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研究范围内的碳排放结果支持用户交互查询;也可将研究范围内的整体碳排放量、分维度碳排放量和/或绿地碳汇量以分层设色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9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通过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进行各个地块以及研究范围内的整体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分维度碳排放量的计算与显示。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可以基于b/s框架构建。如图2所示,用户使用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计算并显示各个地块以及研究范围内的整体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分维度碳排放量的主要流程包括:上传矢量数据、关联地块参数、补充与调整相应参数和确认后计算等。具体地,
99.上传矢量数据可以为:将有关研究范围坐标的shp矢量数据输入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在所述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内部,可按底图需求自行转换坐标。
100.关联地块参数可以为:通过上传的所述矢量数据自动读取属性表,将字段分别关联至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开发量和常驻人口数量等上。
101.补充与调整相应参数可以为:按地块的坐标属性进行碳排放因子的自动化识别与赋值,具体地,一是根据研究范围所处的经纬度,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识别所在地块对应的各类碳排放因子。二是对不同用地类型的各类碳排放因子进行赋值,居住用地对应居住用地的各类碳排放因子,绿地用地对应绿地用地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工业用地对应工业用地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商业用地对应商业用地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公服用地对应公服用地的各类碳排放因子。
102.此时,用户需补充植被用地面积数据。
10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也支持更为精确的计算。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中所有碳排放因子均属于开放状态,用户可通过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显示的界面按需自由调整补充更为准确与精细的碳排放因子。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中的碳排放因子库中存储的碳排放因子大多是基于城市标准或地区标准设定的。若所述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中的碳排放因子的准确度不高,用户可对碳排放因子进行调整和更新,使之更为准确。
104.确认后计算可以为:用户在补充完善各类碳排放因子后,即可点击确认,从而输出计算结果,所述计算结果为各个地块和/或研究范围内的整体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与分维度碳排放量。所述计算结果可通过碳排放数据计量工具的界面进行可视化显示。
10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首先获取城市街
区的研究范围;然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其次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最后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基于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的地块属性以及对应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实现对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的采集。
106.下述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107.请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 10、第一分析模块20、第二分析模块30、碳排放数据确定模块40和碳排放数据显示模块50。
108.信息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
109.第一分析模块20,用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
110.第二分析模块30,用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
111.碳排放数据确定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
112.碳排放数据显示模块50,用于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11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装置在执行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装置与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114.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1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装置。首先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然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其次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最后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基于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的地块属性以及对应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实现对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的采集。
1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
1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
118.请参见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 所示,终端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
119.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120.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121.其中,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 wi-fi接口)。
122.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0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5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 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01 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123.其中,存储器10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0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storage medium)。存储器10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应用程序。
124.在图4所示的终端1000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 中存储的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125.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
126.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所述地块属性包括: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开发量和常驻人口数量;所述用地类型包括:居住用地、绿地用地、公服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127.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
128.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
129.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130.将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形成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
131.动态显示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
排放量。
132.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在执行所述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133.计算所述研究范围所属的经纬度;
134.根据所述经纬度,计算所述研究范围所属的日照分区基础因子和气候分区基础因子;
135.根据所述日照分区基础因子和所述气候分区基础因子,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
136.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在执行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137.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居住用地时,根据所述居住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138.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公服用地时,根据所述公服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139.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商业用地时,根据所述商业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和/或,
140.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工业用地时,根据所述工业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141.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在执行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142.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地块的建筑用能碳排放量、交通出行碳排放量、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和/或工业生产碳排放量;
143.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所述交通出行碳排放量、所述资源消耗碳排放量和/或所述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即为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
144.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在执行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145.在所述用地类型为所述绿地用地时,根据所述绿地用地的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和所述地块属性,形成所述地块的绿地碳汇量;
146.将所述建筑用能碳排放量、所述交通出行碳排放量、所述资源消耗碳排放量、所述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和/或所述绿地碳汇量进行加减操作,得到所述地块的整体碳排放量。
14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方法。首先获取城市街区的研究范围;然后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以及所述地块的地块属性、确定所述研究范围内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其次根据所述地块属性和所述各类碳排放因子,形成所述地块的分维度碳排放量、绿地碳汇量和整体碳排放量;最后动态显示各个所述地块的所述整体碳排放量、所述绿地碳汇量和所述分维度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基于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地块的地块属性以及对应的各类碳排放因子,实现对城市街区的碳排放数据的采集。
14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
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
14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