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03805发布日期:2022-10-14 19:4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物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的概念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诞生了众多不同应用场景的可联网终端设备。
3.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可联网终端设备,为方便用户进行管理,运营商推出了一号多终端业务。一号多终端业务以手机终端为主设备,根据用户需求,将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各类消费级电子产品作为附属设备。主设备也称为主终端,其上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简称:sim)卡,主终端上的sim卡称为主卡,其他终端称为附终端,安装的sim卡为附卡,各卡同属于同一用户,共享同一手机号码。通过一号多终端业务,用户的不同终端进行通讯时均使用同一号码,不会出现号码混淆的情况,大大提高了通信服务的便利性。
4.在一号多终端各设备协同进行飞行模式、移动网络连接等操作时,需要确认主附终端是否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常见的方式是先通过gps定位、移动蜂窝网络定位等方式获取主附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再进行对比判断各终端是否位于协同操作范围内。以上定位方式都需要先行获取主附终端的具体地理位置信息,再对各具体地理位置作距离判断,处理方式较为复杂,且无法判断主附终端的使用者是否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和设备,旨在为判断多终端是否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提供有效补充,并进一步判断多终端是否由同一用户操作,更有利于多终端的协同使用。
6.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方法包括:
7.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8.接收控制服务器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本地存储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加密后发送至控制服务器;
9.其中,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用于确定控制服务器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之前,方法还包括:
11.监控第一终端内生物信息采集模块是否采集生物信息;
12.当确定生物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生物信息,将生物信息和采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后保存在安全存储区域。
13.统计保存在本地的生物信息的数量,当生物信息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删除采集时间最早的生物信息。
14.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方法应用于协同控制服务器,方法包括:
15.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16.向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
17.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
18.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19.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具体包括:
20.针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计算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时间差值;
21.当时间差值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继续判断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对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22.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还包括:
23.当时间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向第一终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
24.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当第一终端的位置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位置之间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对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25.在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26.统计对第一终端通过采集生物信息进行屏幕解锁的时间,获得第一终端的解锁时间;
27.统计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采集生物信息进行屏幕解锁的时间,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解锁时间;
28.根据多个终端之间最大允许相隔距离和用户移动速度,获得用户移动时间;
29.将第一终端的解锁时间、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解锁时间以及用户移动时间之和,作为预设时间阈值。
30.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装置,包括:
31.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32.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服务器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本地存储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加密后发送至控制服务器;
33.其中,控制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控制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34.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装置,包括:
35.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36.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生物信息获取请求;
37.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
38.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39.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40.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41.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
42.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和设备,多终端的主附终端记录生物信息解锁的时间和采用的具体生物信息;第一终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控制服务器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向标识对应的终端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提取所涉终端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将各终端采集时间的时间差值与预设时间阈值进行比较,初步判断所涉终端位置是否相同或相近,根据采集的生物信息是否一致,进一步判定所涉终端位置相同或相近,并依靠获取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对特殊情景作补充判断。当确认所涉终端位置相同或相近后,继续执行协同控制,更有利于多终端的协同使用。
附图说明
4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4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终端协同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终端协同控制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图;
46.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47.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48.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终端的协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终端的协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1.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5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53.目前,一号多终端各设备协同使用时,需要通过各种定位技术先获取主附终端各自的地理位置信息,然后进行对比判断,由于各终端使用的定位方式不同,精度也不同,可能对最终的判断结果造成影响,且这种方式无法判断主附终端的使用者是否相同。
54.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和设备,旨在为判断多终端是否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提供有效补充,并进一步判断多终端是否由同一用户操作,更有利于多终端的协同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是:多终端在利用生物信息解锁时,记录解锁的时间以及采用的生物信息,当第一终端发起协同操作请求时,控制服务器向所涉终端发出请求,提取所涉终端所存储的最近一次解锁的生物信息,当各终端的解锁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且所涉终端所采用的生物信息一致时,判定所涉终端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
55.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终端100、第二终端200以及控制服务器300。
56.其中,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属于同一用户,共享一个号码,系统内的终端与控制服务器300通信连接,当其他终端使用相同的号码时,该终端同样可以加入多终端协同控制系统。第一终端100向控制服务器300发送协同控制请求,控制服务器300向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提取终端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控制服务器300根据以上信息,判断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是否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进而进行协同控制。
57.第一终端100内装载生物信息获取存储模块101,第二终端200内装载生物信息获取存储模块201,生物信息存储模块用于记录并存储用户成功进行生物信息解锁屏幕的标准时间以及所采用的具体生物信息,该模块还可接收并处理生物信息获取请求,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控制服务器300。
58.控制服务器300内装载多终端位置判别单元301,当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的时间差在小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终端所采用的生物信息一致时,可以判定第一终端100和第二终端200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进一步进行协同控制。
59.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协同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0.s101、第一终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
61.在该步骤中,用户可以选择多终端的任一个作为第一终端,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以及需要协同控制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62.s102、控制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同控制请求,向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接收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最近一次采集的时间和生物信息。
63.在该步骤中,控制服务器接收到协同控制请求后,需要判别所涉终端位置是否相同或相近,多终端位置判别单元根据所涉终端的标识信息,向其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接收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最近一次采集的时间和生物信息。多终端位置判别单元可以是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嵌入到一号多终端系统的现有某个网元实体上,此处多终端位置判别单元嵌入到一号多终端协同控制服务器中。
64.s103、控制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判断位置是否相同或相近。若是,进入s104,否则,进入s105协同控制停止。
65.在该步骤中,计算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时间差值,根据时间差值与预设时间阈值的比较可初定判断所涉终端位置是否相同或相近,根据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是否一致可作进一步判断,考虑到特殊情景,可采用获取第一终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的方式作补充判断。
66.s104、控制服务器对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6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嵌入在协同控制服务器中的多终端位置判别单元向需要协同控制的终端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提取最近一次的采集时间和采集的生物信息。根据所涉终端采集时间的时间间隔初步判断位置是否相同或相近,并使用获取所涉终端位置的方式进行补充判定,再经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比对,判断所涉终端是否由同一用户操作,进一步判定所涉终端位置相同或相近。
68.如图3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9.s201、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70.在该步骤,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多终端的任一个作为第一终端,协同控制请求可以是飞行模式、移动网络连接等应用,至少包含两个终端,终端的标识信息可采用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简称:ims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等数据表示。
71.s202、接收控制服务器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本地存储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加密后发送至控制服务器。
72.在该步骤中,生物信息可以为指纹、面容等身份唯一性信息,对采集的生物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可以防止被终端其他应用窃取。
7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终端将协同控制所涉终端的终端标识以及协同请求发送给控制服务器,在接收到控制服务器发送的生物信息获取请求后,将本地存储的最近一次解锁屏幕采集的生物信息和采集时间发送给控制服务器。
74.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在第一终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前,方法还包括:
75.监控第一终端内生物信息采集模块是否采集生物信息;当确定生物信息采集模块
采集生物信息,将生物信息和采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后保存在安全存储区域。统计保存在本地的生物信息的数量,当生物信息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删除采集时间最早的生物信息。
76.其中,采集时间为包括日期、时、分、秒的标准时间,将采集的生物信息和采集时间进行加密处理后保存在生物信息获取存储模块中。为节约存储资源,可以设定数量阈值,例如预设数量阈值为5,当本地保存的解锁屏幕信息超过5个时,则删除时间最早的采集信息。
7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采集的解锁信息存储在本地的生物信息获取存储模块中,并节约了存储资源。
78.如图4所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协同控制服务器,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9.s3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80.s302、向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
81.在该步骤中,嵌入在协同控制服务器中的多终端位置判别单元提取所涉终端的imsi、imei等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向对应的终端发送获取生物信息的请求。
82.s303、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
83.在该步骤中,如果接收到的采集信息为加密形式,需进行解密处理。
84.s304、计算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时间差值;判断时间差值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进入s305,否则,进入s306。
85.在该步骤中,各终端最近一次的采集时间代表最近一次的屏幕解锁使用时间,当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如果终端使用者为同一用户,考虑到同一用户在预设时间阈值内能够移动的距离有限,可以判定所涉终端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倘若终端使用者为不同用户,同样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对位于不同位置的终端进行解锁,故在时间差值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进入s305作进一步判断;当时间差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考虑一种特殊情景,例如:终端a为第一终端,终端b为协同控制请求的其他终端,终端a和终端b处于相同位置,但由于终端b长时间未使用,造成终端b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与终端a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的时间差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故在时间差值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进入s306再作判断。
86.s305、判断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是否相同。若是,进入s307,否则,协同控制停止。
87.在该步骤中,当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相同时,可判定所涉终端的使用者为同一用户,在时间差值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判定所涉终端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若生物信息不相同,则表明所涉终端的使用者不同,协同控制停止。
88.s306、向第一终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当第一终端的位置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位置之间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进入s307,否则,协同控制停
止。
89.在该步骤中,考虑到根据时间差值来判断位置距离已不适用的特殊场景,使用现有技术中获取终端具体地理位置的方式。根据接收到的终端的具体地理位置,计算第一终端位置与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位置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判定所涉终端位置相同或相近。否则,认为所涉终端处于不同位置,协同控制停止。
90.s307、对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9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服务器接收到协同控制请求后,内嵌的多终端位置判别单元向所涉终端发送生物获取请求,根据接收到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和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作多种情况判断,不仅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控制场景,还考虑所涉终端长时间未使用的控制场景,能更好地对终端位置是否相同或相近进行判断,有利于多终端的协同使用。
92.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协同控制服务器,方法还包括:
93.统计对第一终端通过采集生物信息进行屏幕解锁的时间,获得第一终端的解锁时间;统计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采集生物信息进行屏幕解锁的时间,获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解锁时间;根据多个终端之间最大允许相隔距离和用户移动速度,获得用户移动时间;将第一终端的解锁时间、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解锁时间以及用户移动时间之和,作为预设时间阈值。
94.例如:终端a为第一终端,终端a解锁时间需0.4秒,终端b为对应的其他终端,终端b解锁时间需0.6秒。两个终端之间最大允许相隔距离为15米,用户的移动速度为1.5米/秒,则用户在两个终端之间移动需要10秒时间。故终端a的解锁时间、终端b的解锁时间以及用户移动时间之和为11秒,可以将此处的11秒作为预设时间阈值。
9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预设时间阈值考虑了一号多终端协同使用所限制的地理位置间距的最大值、用户在此最大值地理位置间距的移动时间,以及生物信息解锁屏幕的操作时间,合理设置预设时间阈值有助于对协同控制需求的终端位置情况的判断。
96.如图5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装置400,包括:
97.第一发送模块401,用于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98.第一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控制服务器发送生物信息获取请求,并将本地存储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加密后发送至控制服务器;
99.其中,控制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控制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100.如图6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终端的协同控制装置500,包括:
101.第二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同控制请求,其中,协同控制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102.第二发送模块502,用于向第一终端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生物信息获取请求;
103.第二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
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
104.第一处理模块50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最近一次采集时间确定是否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10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106.针对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计算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和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时间之间时间差值;
107.当时间差值小于预设时间阈值时,继续判断第一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最近一次采集的生物信息是否相同,若是,对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10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109.当时间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向第一终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
110.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当第一终端的位置和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位置之间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内,对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协同控制。
111.如图7所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600,电子设备600包括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
112.其中,存储器601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
113.处理器602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114.可选地,上述存储器601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602集成在一起。当存储器601独立设置时,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用于连接存储器601和处理器602。
1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1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11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11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