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3029发布日期:2022-11-02 19:1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集成有触控功能的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已逐渐在消费市场得到普及。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将触控层集成到了显示面板的上下基板中,减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
3.但现有采用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使用过程中,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之间会产生寄生电容,寄生电容会并联于触控信号线上,增加信号传输负载,进而使得触控操作的响应时间增大,降低了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能够降低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提高触控信号线的信噪比以及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5.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扫描线,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6.多条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行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触控信号线设于所述扫描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扫描线绝缘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相交;
7.多个触控电极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所述触控电极组设于所述触控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绝缘设置;
8.其中,一个所述触控电极组的下方至少对应两条所述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电极组与相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具有过孔区,所述触控电极组与其余所述触控信号线具有交叠区;在所述过孔区处,所述触控电极组通过过孔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中的一条进行连接,以用于接收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信号;在所述交叠区处,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扫描线相交,且所述触控电极组在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扫描线相交处与所述触控信号线没有交叠。
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过孔区和所述交叠区在行方向上间隔设置。
1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单个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设于相邻所述触控信号线之间;
11.在所述过孔区处,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块之间形成连接区,所述连接区上开设有所述过孔;在所述交叠区处,行方向上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触控电极块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相交。
12.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扫描线相互平行。
1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交叠区内靠近所述扫描线处设有两条所
述第一连接块,且两条所述第一连接块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扫描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列方向上的两侧。
14.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同一列方向上的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块通过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触控电极块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扫描线相交。
1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子像素;
16.所述触控电极块包括多个在行方向上并列排布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子像素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子像素中的一者所对应的触控电极与在同一列方向上相邻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块进行连接。
1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包括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所述栅极与所述扫描线同层设置,且所述扫描线包括栅极部和连接部,所述栅极部用于形成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栅极部和所述连接部在行方向上相互交替排列,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栅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具有交叠。
1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行方向上间隔排布,并与所述扫描线相交,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且间隔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为折线状或波浪线状,和/或,
19.在所述过孔区内,所述触控信号线向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凸出设置,且在所述过孔区内,所述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20.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置基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所述对置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对盒设置。
21.本公开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公开包括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其中,阵列基板上的触控电极组与触控信号线具有过孔区和交叠区,在交叠区处,触控信号线与扫描线相交,触控电极组在触控信号线与扫描线相交处与触控信号线没有交叠,降低了触控电极组与触控信号线的交叠面积,进而降低触控电极组与触控信号线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以此降低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传输负载,减少触控操作的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触控信号线的信噪比和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23.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2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阵列基板的局部结构
示意图;
27.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提供的阵列基板中单个触控电极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示出了图2中a处过孔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示出了图3中沿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5示出了图2中b处触控电极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6示出了图5中沿e-e’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7示出了图2中c处在同一列方向上相邻触控电极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块连接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8示出了图7中沿f-f’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阵列基板;101、衬底基板;102、扫描线;1021、栅极部;1022、连接部;103、触控信号线;103a、第一触控信号线;103b、第二触控信号线;103c、第三触控信号线;104、触控电极组;104a、过孔区;104b、交叠区;1041、触控电极块;1041a、第一触控电极;1041b、第二触控电极;1041c、第三触控电极;1042、连接区;1043、第一连接块;1044、第二连接块;1051、子像素;106、数据线;1071、栅极;1072、有源层;1073、第一极;1074、第二极;1075、栅绝缘层;108、第一绝缘层;20、对置基板;30、液晶分子;1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8.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40.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41.实施例一
42.如图1-图8所示,本公开方案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10。
43.首先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公开方案中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阵列基板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中单个触控电极组104的结构示意图。
44.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阵列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1以及形成在衬底基板101上的多条扫描线102,该扫描线102沿衬底基板101的行方向x上延伸设置,且多条扫描线102在列方向y上间隔排列。
45.如图1所示,该阵列基板10还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103和多个触控电极组104。
46.其中,该触控信号线103设于扫描线102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并与扫描线102绝缘设置。并且,该多条触控信号线103在衬底基板101的行方向x上间隔排布,并且该触控信号线103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102的延伸方向相交。
47.此外,多个触控电极组104在衬底基板101上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进行阵列排布,并且该触控电极组104设于触控信号线103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并与触控信号线103绝缘设置。
48.可以理解的是,彼此之间绝缘设置也就是在扫描线102和触控信号线103、触控信号线103和触控电极组104之间增设一层绝缘层。这样,通过绝缘层使得彼此之间进行绝缘,以避免彼此之间发生串扰,提高显示效果以及触控灵敏度。
49.值得一提的是,该衬底基板101可为柔性基板或非柔性基板,在衬底基板101为柔性基板时,其材料具体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在衬底基板101为非柔性基板时,其材料可为玻璃。
50.此外,扫描线102和触控信号线10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例如包括钼、铝及钛等,以保证其良好的导电性能,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制作而成。
51.进一步地,一个触控电极组104的下方至少对应有两条触控信号线103,并且该触控电极组104与下方对应的触控信号线103中的一条具有过孔区104a,而与其余触控信号线103具有交叠区104b;在过孔区104a处,该触控电极组104通过过孔与触控信号线103中的一条进行连接,以用于接收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号;在交叠区104b处,该触控信号线103和扫描线102相交,触控电极组104在触控信号线103与扫描线102相交处与触控信号线103没有交叠。
52.这样,可以缩减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的交叠面积,降低触控电极组104与下方未通过过孔连接的触控信号线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进而降低触控信号线103的传输负载,降低触控操作的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噪比,以及提高触控灵敏度。
53.一种可选地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触控电极组104的下方对应设有三条触控信号线103,分别为第一触控信号线103a、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和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该第一触控信号线103a、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和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在行方向x上间隔排列。
54.其中,参见图2中a处和图3所示,第一触控信号线103a通过过孔和形成于该过孔内的导电材质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组104连通;其余两条未与触控电极组104连接的触控信号线
103均与该触控电极组104均具有交叠区104b,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和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与第一触控信号线103a所输入的信号不同,因此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和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组104之间产生寄生电容。
55.需要说明的是,该过孔内的导电材质可以在形成触控电极组104的同时,向过孔内添加触控电极组104的材质,以达到导通触控电极组104和触控信号线103。这样,可以避免增添导电材料,减少制程,降低生产成本。
56.此外,如图1所示,该第二触控线上的交叠区104b与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的交叠区104b在行方向x上间隔排布。而为了减少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和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与触控电极组104产生的寄生电容,在该触控电极组104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的交叠区104b处和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的交叠区104b处,缩减触控电极组104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和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的交叠面积。
57.示例地,如图1和图2中b处所示,在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与触控电极组104形成的交叠区104b处,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与扫描线102相交,在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与扫描线102的相交处,该触控电极组104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没有交叠,也就是说,缩减了触控电极组104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的交叠面积。相应的,也缩减了触控电极组104与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的交叠面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8.可以看出,采用此种方式,不仅缩减了触控信号线103与触控电极组104之间的交叠面积,还缩减了触控电极组104与扫描线102的交叠面积,进一步减小了触控电极组104与扫描线102产生的寄生电容,进而可以缩减整体产生的寄生电容,减小触控信号线103上的信号传输负载,提高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噪比,降低触控操作的响应时间,提高触控灵敏度。
59.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过孔区104a和交叠区104b在行方向x上间隔设置,也即,该过孔区104a和交叠区104b位于同一行。这样,排列和制程更加简单,生产制造成本更低。
60.举例说明,该第一触控信号线103a与触控电极组104形成的过孔区104a与第二触控信号线103b与触控电极组104形成的交叠区104b以及与第三触控信号线103c与触控电极组104形成的交叠区104b位于同一行。
6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单个触控电极组104包括有多个在行方向x和列方向y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1041,每个触控电极块1041设于相邻触控信号线103之间。
62.其中,如图2中a处和图3所示,在过孔区104a处,四个彼此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形成连接区1042,在连接区1042上开设有过孔,通过该过孔与过孔内的导电材质与触控电极组104下方的触控信号线103相连,以用于接收触控信号线103的触控信号,如图4所示。
63.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的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均通过第一连接块1043进行连接,也即,在四个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形成一个“工”字型连接方式,此时,第一连接块1043与触控信号线103具有较大的交叠面积,形成的寄生电容更大。
64.因此,为了减少交叠面积,取消相邻两行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的连接,而只需要相邻两列的触控电极块1041进行连接即可。
65.示例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交叠区104b处,行方向x上相邻的触控电极块
104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1043进行连接;其中,该第一连接块1043与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同层设置,并且该第一连接块1043与触控信号线103相交,该第一连接块1043与触控信号线103和扫描线102的相交处没有重叠。这样,通过第一连接块1043连接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41,既可以达到相邻行方向x上的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信号传输的同时,还能降低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的交叠面积,也即降低了相邻触控电极块1041的第一连接块1043与触控信号线103的交叠面积,也即降低了形成的寄生电容,降低了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号传输负载,提高触控灵敏度和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噪比。
66.举例说明,如图2中b处和图5所示,四个彼此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41形成一个上述交叠区104b,并且在该交叠区104b内包括两条第一连接块1043,通过该第一连接块1043分别连接行方向x上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41,以用于向相邻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传输信号,如图6所示。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同层设置”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即一次构图工艺对应一道掩模板(mask,也称光罩)。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简化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68.为了进一步降低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的交叠面积,该第一连接块1043与扫描线102相互平行。
69.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该第一连接块1043与扫描线102相互平行时,不仅可以降低第一连接块1043与触控信号线103的交叠面积,而且还可以保证开口率,进而提高显示效果。
70.示例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交叠区104b处设有两条第一连接块1043,该两条第一连接块104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扫描线10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列方向y上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上下两条第一连接块1043分别连接不同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41,也就是说,上方的第一连接块1043连接这一行方向x上相邻的触控电极块1041,下方的第一连接块1043连接另一行方向x上的触控电极块1041,两条第一连接块1043的传输方向不同。这样,在交叠区104b处采用两条不同的第一连接块1043可以提高相邻行方向x的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的传输效率,以保证触控灵敏度。
71.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缩减第一连接块1043列方向y上的宽度,进而进一步缩小第一连接块1043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的交叠面积,也即缩小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的交叠面积,减小触控信号组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减小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号传输负载,进而提高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噪比以及触控灵敏度。
72.更进一步地,如图2中c处和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相邻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的传输效率,在同一列方向y上的相邻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块1044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块1044与触控电极块1041以及与第一连接块1043均同层设置;并且该第二连接块1044与扫描线102相交,也即第二连接块1044与扫描线102具有交叠面积。
73.此外,如图2所示,该阵列基板1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一个像素单元中
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子像素1051;该触控电极块1041包括多个在行方向x上并列排布的触控电极,该触控电极与子像素1051一一对应,并且多个子像素1051中的一者所对应的触控电极与在同一列方向y上的相邻触控电极通过第二连接块1044连接,以提高相邻两行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触控灵敏度。
74.示例地,如图2所示,一个像素单元对应有三个间隔排布的子像素1051,分别对应第一子像素1051、第二子像素1051和第三子像素1051,与之对应的,触控电极块1041对应有三个触控电极,分别为第一触控电极1041a、第二触控电极1041b和第三触控电极1041c。
75.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子像素1051与第一触控电极1041a相对应,第二子像素1051与第二触控电极1041b相对应,第三子像素1051与第三触控电极1041c相对应。
76.其中,同一列方向y上的第一触控电极1041a通过第二连接块1044进行连接、同一列方向y上的第二触控电极1041b通过第二连接块1044进行连接或同一列方向y上的第三触控电极1041c通过第二连接块1044进行连接,以提高相邻两行触控电极之间的信号传输效率,进而提高触控灵敏度。
77.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第二连接块1044连接同一列方向y上的触控电极,可以保证相邻两行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的传输效率,以提高触控灵敏度;此外,在降低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的交叠面积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触控电极块1041之间的传输效率。
78.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设置该第二连接块1044增加了触控电极组104与扫描线102的寄生电容,但其增加的电容值小于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减小的电容值,也即采用第一连接块1043和第二连接块1044的结构,可以缩小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产生的电容值,降低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号传输负载,提高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噪比以及触控灵敏度。
79.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阵列基板10还包括多条数据线106,多条数据线106在衬底基板101的行方向x上间隔排布,并与扫描线102相交;数据线106可以与触控信号线103同层设置,此种设计,可以减少制程数,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80.更进一步地,子像素1051包括有晶体管。
81.其中,参见图7和图8所示,晶体管可包括栅极1071、有源层1072以及同层设置的第一极1073和第二极1074,栅极1071与有源层1072之间可设置栅绝缘层1075,以使栅极1071与有源层1072之间相互绝缘;而第一极1073和第二极1074可分别与有源层1072的源、漏掺杂区,具体可根据晶体管为n型或p型来确定第一极1073和第二极1074与有源层1072的源、漏掺杂区对应连接关系,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82.举例而言,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晶体管可为底栅型,即:栅极1071可先形成在衬底基板101上;然后,再在衬底基板101上形成栅绝缘层1075,此栅绝缘层1075覆盖栅极1071;之后在栅绝缘层1075背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形成有源层1072,即:有源层1072位于栅极1071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此有源层1072与栅极107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示例的,有源层107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可位于栅极1071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第一极1073和第二极1074可在形成有源层1072之后形成,此第一极1073的至少部分可搭接在有源层1072的源、漏掺杂区的一掺杂区上;第二极1074的至少部分可搭接在有源层1072的源、漏掺杂区的另一掺杂区上。
83.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晶体管不限于前述提到的底栅型,还可为顶栅型。
84.此外,如图2和图7所示,扫描线102包括栅极部1021和连接部1022,栅极部1021和连接部1022在行方向x上相互交替排列;并且,栅极部1021的面积大于连接部1022的面积,以保证晶体管的开关特性。栅极部1021用于形成晶体管的栅极1071,连接部1022用于连接相邻栅极部1021,且连接部1022与第二连接块1044具有交叠。这样,可以避免第二连接块1044影响晶体管的开关特性的同时,还可以缩减第二连接块1044与扫描线102的交叠面积,降低第二连接块1044与扫描线102产生的寄生电容。
85.为使阵列基板10中的触控信号线103不遮挡像素区域中的开口区域,阵列基板10中的触控信号线103需设置于对置基板20中的黑矩阵下方。为提高显示面板的视角,目前常见的阵列基板10中的像素区域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1051区域之间多呈夹角设置。
86.示例地,如图2所示,每条触控信号线103为折线状或波浪线状,且每条触控信号线103位于基板上的两个相邻像素单元之间,以适应子像素1051区域之间的夹角,提高像素区域的开口率。
87.相应地,在每条触控信号线103为折线状或波浪线状时,数据线106也可与触控信号线103相同形状进行设置,也即该数据线106也应为折线状或波浪线状。这样,可以减小数据线106和触控信号线103的制程,可以在相同制程下一同制成折线状或波浪线状,降低生产成本。
88.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触控信号线103与触控电极组104的连接紧密性和便捷性,该触控信号线103向扫描线102的延伸方向凸出设置,并且在过孔区104a内,该触控信号线103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该连接区104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以保证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的紧密连接,进而保证触控信号传输效率。
89.此外,该每个触控电极可分时复用为触控电极和公共电极。
90.示例地,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具有第一绝缘层108,在第一绝缘层108上开设过孔,在涂布触控电极层时,触控电极流入该过孔内形成导电材质,以使得触控电极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用于显示时,栅极1071向有源层1072施加导通信号,则第一极1073和第二极1074通过有源层1072导通,此时从第一极1073传送的显示驱动信号可由有源层1072传递至第二极1074,再由第二极1074通过开孔传送至像素电极,像素电极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以驱动位于电场内的液晶产生偏转,进而进行显示,此时的触控电极用作公共电极。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用于触控时,栅极1071不对有源层1072施加导通信号,像素电极不工作,触控电极只用于检测触摸动作,并由触控信号线103传输触控信号,此时的触控电极不用作公共电极。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仅需一颗驱动集成电路即可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和显示功能,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结构。
91.该阵列基板10的制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92.步骤s1、提供一衬底基板101,并在衬底基板101上形成第一金属层,通过对第一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获得栅极1071;
93.步骤s2、在衬底基板101上涂布一层sinx材料获得栅绝缘层1075,该栅绝缘层1075覆盖栅极1071;
94.步骤s3、在栅极1071上涂布一层非晶硅材料或氧化物制作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图
案化处理获得有源层1072;
95.步骤s4、在栅绝缘层1075上涂布一层第二金属层,并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获得第一极1073、第二极1074、数据线106和触控信号线103,第一极1073和第二极1074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该有源层1072在衬底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内。并且,第一极1073、第二极1074与触控信号线103间隔设置;
96.步骤s5、在栅绝缘层1075上涂布一层sinx材料获得第一绝缘层108,该第一绝缘层108覆盖第一极1073、第二极1074、数据线106、部分有源层1072以及触控信号线103;
97.步骤s6、对第一绝缘层108进行图案化处理获得过孔和开孔,该过孔暴露出部分触控信号线103,开孔暴露出部分第二极1074;
98.步骤s7、在第一绝缘层108上涂布一层ito(氧化铟锡)材料,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获得像素电极;
99.步骤s8、在第一绝缘层108上涂布一层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覆盖像素电极,并且在第二绝缘层上涂布一层ito(氧化铟锡)材料,并对其进行图案化处理,获得触控电极组104。并且在涂布ito(氧化铟锡)材料时,该ito(氧化铟锡)材料流入至过孔内,将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连接,以传输触控信号。
100.实施例二
101.如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对置基板20和实施例一中的阵列基板10,该对置基板20与阵列基板10对盒设置,并且,该对置基板20和阵列基板10之间还设有液晶分子30,通过控制阵列基板10的电压,控制液晶分子30的偏转角度,以达到显示效果。
102.这样,通过实施例一中的阵列基板10,减小了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的交叠部分的面积,从而减小了触控电极组104与触控信号线103之间的寄生电容,进而降低了并联在触控信号线103上的寄生电容,使得触控信号线103的信号传输负载降低,减少了触控操作的响应时间,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灵敏度。
10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0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公开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