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产品设计数据在线传递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98140发布日期:2022-10-01 06:3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产品设计数据在线传递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工业级产品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产品设计数据在线传递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的工具和系统,查阅大量的历史产品信息、资料、标准规范等,而现在这些数据分别以非结构化数据的方式离散存放在pdm、本地电脑、设计软件等系统中。在设计环节中把控其数据内容的一致性至关重要,一旦设计数据发生变动时,就可能导致过程数据不一致的风险;传统的设计过程的协作方式主要依靠上下游线下沟通或邮件通知,设计师不仅容易遗忘,而且很难通过变更的数据追踪到所有影响范围,而当设计出现不同步时,容易引发很多问题,尤其是试制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进行大量设计变更和修复,不仅严重影响产品上市周期,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额外成本。所以设计数据在线传递,并能够追踪数据影响范围,从而有效确保设计数据的一致性是所有研发工程师都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工业产品设计数据在线传递的方法。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产品设计数据在线传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产品设计进行立项,创建产品级数据库:产品级数据库包括设计参数输出表,所述设计参数输出表用于上下游设计任务数据传递;所述设计参数输出表包括任务id、参数类型a、参数名称、参数id、参数数值、所属部件、最后修订时间、责任人;设计参数输出表还包括参数变更记录表m,参数变更记录表包括任务id、变更类型、变更内容、责任人、变更时间;s2,创建任务数据库:任务数据库包括任务分配表和任务传递表;任务分配表包括任务id、任务名称、任务类型、所属部件、任务内容、角色、责任人、计划完成时间、计划工期;任务传递表包括任务id、任务名称、活动id、活动名称、参数类型b、参数名称、参数id、参数数值、所述部件、最后修订时间、责任人;任务传递表还包括参数变更记录表n,参数变更记录表包括任务id、活动id、参数id、变更内容、责任人、变更时间、变更类型;任务传递表中的变更类型仅为参数数值;
s3,创建步骤数据库:根据任务分配表中的任务创建步骤数据库,步骤数据库包括设计步骤表,设计步骤表包括任务id、活动id、参数类型c、参数id、参数数值、最后修订时间、责任人、所属部件;活动id为设计的步骤;设计步骤表还包括参数变更记录表q,参数变更记录表q包括任务id、活动id、参数id、变更内容、责任人、变更时间、变更类型;设计步骤表中的变更类型仅为参数数值;s4,将任务传递表创建的设计任务派发给设计工程师;s5,设计工程师接收设计任务,根据派发的任务,按照设计步骤表中的活动id进行设计;s6,设计工程师将完成的设计任务递交:根据任务id,将设计步骤表中的输入参数类型c的数值和输出参数类型c的数值传递给任务传递表;s7,产品设计立项汇总完成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id,将任务传递表的输出参数类型b的数值传递给设计参数输出表,同时,设计参数输出表记录输出参数类型a变更的过程,将变更的过程记录在参数变更记录表m中;s8,下游工程师领取设计任务,进行产品设计:按照步骤s4-s6,完成下游任务的设计,并将设计后的参数数值,保存到参数变更记录表q中;s9,下游工程师完成设计任务,将完成的设计任务上报:将下游工程师设计后的参数数值传递给任务传递表;s10,产品设计立项汇总下游工程师完成的设计任务;将下游工程师设计后的参数数值传递给设计参数输出表。
5.优选地,s1中参数类型a仅为输出参数类型;输出参数类型a代表设计参数输出表中相应行的数据为输出数据,用于不同任务间的数据传递;设计参数输出表中的相应数据的输出参数类型a的数值来自于设计步骤表中输出参数类型c为输出参数类型c的数值;参数id为参数标识数值,标识数值唯一;设计参数输出表中的变更类型包括所属部件、参数数值、全部。
6.优选地,s2中的参数类型b包括输入参数类型b和输出参数类型b;参数类型b为并列的参数类型,任务传递表中包括输入参数类型b和输出参数类型b两个字段;任务传递表中的输入参数类型b的数值来自于设计参数输出表中输出参数类型a所对应的数值,或设计步骤表中的输出参数类型c所对应的数值;所对应的参数类型数值来自于设计步骤表中的参数类型c的数值;输入参数类型b代表从设计参数输出表中读取数据;输出参数类型b代表从任务传递表中将当前任务中的参数类型b为输出的参数数值保存在任务传递表中,同时提交至设计参数输出表;
优选地,s3中的参数类型c包括输入参数类型c、输出参数类型c、和临时参数类型c;参数类型c为并列的参数类型,设计步骤表中包括输入参数类型c、输出参数类型c、和临时参数类型c三个字段;临时参数类型c所对应的数值存储在设计步骤表中;设计步骤表中的参数类型c标签由人工配置;参数类型c标签为设计步骤表中的列名;输入参数类型c代表,首先从任务传递表中获取任务id相同的参数数值,若任务传递表中任务id相同的参数数值为空,然后再从设计参数输出表中读取任务id相同的参数数值;输出参数类型c代表,首先,将参数数值保存至设计步骤表中,然后同步将参数数值保存至任务传递表中,同时还将参数数值保存至设计参数输出表;临时参数类型c代表,仅将参数数值保存至设计步骤表中。
7.优选地,所述任务分配表、设计步骤表、任务传递表输出表中的任务id相同,且id唯一;对立项的产品设计进行任务分解,在任务传递表创建n个设计任务,n≥1,n为整数。
8.优选地,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51,设计步骤表根据任务id读取设计参数输出表的参数数值;s52,按照设计步骤表中的活动id进行设计,对于需要修改的参数,在设计步骤表中填写或修改参数数值,并将填写或修改参数数值保存在设计步骤表输入参数类型c列相应的行中;根据设计需要,将需要人工输入或经过计算的参数数值填入输出参数类型c列相应的行中;根据设计需要,将需要人工输入的参数数值填入临时参数类型c列相应的行中。
9.优选地,在执行步骤s52过程中,上、下游工程师对设计参数输出表的参数数值进行了修改或调整,则实时提醒本任务设计工程师是否需要重新执行步骤s51,或重新选择设计参数输出表的参数数值。
10.优选地,s6具体为,输入参数类型b相应的数值被输入参数类型c的数值覆盖;输出参数类型c的数值填写至输出参数类型b相应的数格中。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设计了产品级数据库、创建任务数据库、步骤数据库,通过设计参数输出表、任务分配表、任务传递表、设计步骤表之间的数据传递,解决了产品设计数据变更的敏捷性、安全性、数据变更的时效性,同时还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规范性;还解决了无法分析数据变更时影响范围的难题,为分析设计研发堵点提供了方法;(2)通过设计参数输出表、任务分配表、任务传递表、设计步骤表之间的数据传递,将业务流程在线化,解决了企业产品设计领域,尤其是三维设计、二维设计领域多任务不同工程师无法在线协同工作的难题;(3)通过规范化的产品级数据库、创建任务数据库、步骤数据库结构,解决了产品
设计领域设计参数无法规范化和结构化的难题;(4)在参数输出表、任务分配表、任务传递表、设计步骤表中设计了不同的参数类型,为每个参数值赋予了不同的参数标签,使得产品设计数据更安全;同时设计了任务id,解决了数据传递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解决了传统wbs因无法协作导致无法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的难题;(5)本发明设计了参数变更记录表,使得变更管理规范性,能够追溯变更历程;数据每次变更自动记录在参数变更记录表中,工程师可查看变更摘要追溯变更详细历程,解决了产品设计领域无法追溯变更记录的难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一种工业产品设计数据在线传递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14.一种工业产品设计数据在线传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产品设计进行立项,创建产品级数据库;产品级数据库包括设计参数输出表,所述设计参数输出表用于上下游设计任务数据传递,设计参数输出表包括任务id、参数类型a、参数名称、参数id、参数数值、所属部件、最后修订时间、责任人;参数类型a仅为输出参数类型;输出参数类型a代表设计参数输出表中相应行的数据为输出数据,用于不同任务间的数据传递;设计参数输出表中的相应数据的输出参数类型a的数值来自于设计步骤表中输出参数类型c的数值;参数id为参数标识数值,标识数值唯一;设计参数输出表还包括参数变更记录表m,参数变更记录表包括任务id、变更类型、变更内容、责任人、变更时间;变更类型包括所属部件、参数数值、全部;s2,创建任务数据库;任务数据库包括任务分配表和任务传递表;任务分配表包括任务id、任务名称、任务类型、所属部件、任务内容、角色、责任人、计划完成时间、计划工期;任务传递表包括任务id、任务名称、活动id、活动名称、参数类型b、参数名称、参数id、参数数值、所属部件、最后修订时间、责任人;同时设计了任务id,解决了数据传递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解决了传统wbs因无法协作导致无法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的难题;参数类型b包括输入参数类型b和输出参数类型b;参数类型b为并列的参数类型,任务传递表中包括输入参数类型b和输出参数类型b两个字段;
任务传递表中的输入参数类型b的数值来自于设计参数输出表中输出参数类型a所对应的数值,或设计步骤表中的输出参数类型c所对应的数值;所对应的参数类型数值来自于设计步骤表中的参数类型c的数值;输入参数类型b代表从设计参数输出表中读取数据;输出参数类型b代表从任务传递表中将当前任务中的参数类型b为输出的参数数值保存在任务传递表中,同时提交至设计参数输出表;任务传递表还包括参数变更记录表n,参数变更记录表包括任务id、活动id、参数id、变更内容、责任人、变更时间、变更类型;任务传递表中的变更类型仅为参数数值;s3,创建步骤数据库;根据任务分配表中的任务创建步骤数据库,步骤数据库包括设计步骤表,设计步骤表包括任务id、活动id、参数类型c、参数id、参数数值、最后修订时间、责任人、所属部件;活动id为设计的步骤;参数类型c包括输入参数类型c、输出参数类型c、和临时参数类型c;参数类型c为并列的参数类型,设计步骤表中包括输入参数类型c、输出参数类型c、和临时参数类型c三个字段;临时参数类型c所对应的数值存储在设计步骤表中;设计步骤表中的参数类型c标签由人工配置;参数类型c标签为设计步骤表中的列名;输入参数类型c代表,首先从任务传递表中获取任务id相同的参数数值,若任务传递表中任务id相同的参数数值为空,然后再从设计参数输出表中读取任务id相同的参数数值;输出参数类型c代表,首先,将参数数值保存至设计步骤表中,然后同步将参数数值保存至任务传递表中,同时还将参数数值保存至设计参数输出表;临时参数类型c代表,仅将参数数值保存至设计步骤表中;在参数输出表、任务分配表、任务传递表、设计步骤表中设计了不同的参数类型,为每个参数值赋予了不同的参数标签,使得产品设计数据更安全;设计步骤表还包括参数变更记录表q,参数变更记录表q包括任务id、活动id、参数id、变更内容、责任人、变更时间、变更类型;设计步骤表中的变更类型仅为参数数值;任务分配表、步骤表、任务传递表输出表中的任务id相同,且id唯一;对立项的产品设计进行任务分解,在任务传递表创建n个设计任务,n≥1,n为整数;s4,将任务传递表创建的设计任务派发给设计工程师;s5,设计工程师接收设计任务,根据派发的任务,按照设计步骤表中的活动id进行设计;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51,设计步骤表根据任务id读取设计参数输出表的参数数值;s52,按照设计步骤表中的活动id进行设计,对于需要修改的参数,在设计步骤表中填写或修改参数数值,并将填写或修改参
数数值保存在设计步骤表输入参数类型c列相应的行中;根据设计需要,将需要人工输入或经过计算的参数数值填入输出参数类型c列相应的行中;根据设计需要,将需要人工输入的参数数值填入临时参数类型c列相应的行中;若在执行步骤s52过程中,上、下游工程师对设计参数输出表的参数数值进行了修改或调整,则实时提醒本任务设计工程师是否需要重新执行步骤s51,或重新选择设计参数输出表的参数数值;s53,对设计步骤表进行更新;在设计步骤表中记录变更的过程,将变更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记录在参数变更记录表q中;本发明设计了参数变更记录表,使得变更管理规范性,能够追溯变更历程;数据每次变更自动记录在参数变更记录表中,工程师可查看变更摘要追溯变更详细历程,解决了产品设计领域无法追溯变更记录的难题;s6,设计工程师将完成的设计任务递交;根据任务id,将设计步骤表中的输入参数类型c的数值和输出参数类型c的数值传递给任务传递表,具体的;输入参数类型b相应的数值被输入参数类型c的数值覆盖;输出参数类型c的数值填写至输出参数类型b相应的数格中;s7,产品设计立项汇总完成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id,将任务传递表的输出参数类型b的数值传递给设计参数输出表,具体的,输出参数类型b的数值覆盖设计参数输出表中的输出参数类型a;同时,设计参数输出表记录输出参数类型a变更的过程,将变更的过程记录在参数变更记录表m中;通过设计参数输出表、任务分配表、任务传递表、设计步骤表之间的数据传递,将业务流程在线化,解决了企业产品设计领域,尤其是三维设计、二维设计领域多任务不同工程师无法在线协同工作的难题;s8,下游工程师领取设计任务,进行产品设计;按照步骤s4-s6,完成下游任务的设计,并将设计后的参数数值,保存到参数变更记录表q中;s9,下游工程师完成设计任务,将完成的设计任务上报;将下游工程师设计后的参数数值传递给任务传递表;s10,产品设计立项汇总下游工程师完成的设计任务;将下游工程师设计后的参数数值传递给设计参数输出表;本发明设计了产品级数据库、创建任务数据库、步骤数据库,通过设计参数输出表、任务分配表、任务传递表、设计步骤表之间的数据传递,解决了产品设计数据变更的敏捷性、安全性、数据变更的时效性,同时还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规范性;还解决了无法分析数据变更时影响范围的难题,为分析设计研发堵点提供了方法;通过规范化的产品级数据库、创建任务数据库、步骤数据库结构,解决了产品设计
领域设计参数无法规范化和结构化的难题。
15.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