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的廊道提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09708发布日期:2022-12-20 19:2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生态廊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的廊道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2.城市生态廊道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类型,城市生态廊道不仅仅是道路、河流或绿带系统,从空间结构上看,更主要的是指由纵横交错的廊道和生态斑块有机构建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使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空间格局具有整体性,系统内部高度关联性。
3.为了全面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策略,根据重点城市的策略分析,需要明确廊道的系统方案,以此来推动重点生态廊道的建设,现有的生态恢复方法中没有明确的廊道建设方法;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的廊道提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的廊道提取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的廊道提取方法,方法包括:
6.步骤一:根据城市内生态保育带、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的数量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总体格局。
7.步骤二:根据区域绿地数量进行分级,完善分区层面的二级生态廊道及街区层面的三级生态廊道,其中完善方法包括:
8.s1:识别生态源地。
9.s2:构建生态阻力面。
10.s3:计算物种从源地到目的地运动过程中物种消耗代价。
11.s4:选取阻力最低的通道作为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
12.步骤三:确定各级生态廊道的结构、成因、组成、层级、功能等内容;
13.步骤四:明确生态廊道结构特征,测量生态廊道的宽度、连接度,判断生态修复关键点区域。
14.步骤五:结合当地发展战略,推动复合型生态绿廊。
15.步骤六:加强当地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其中治理方法包括:改造湿地公园、恢复水鸟鱼类栖息地、增加局部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市民休闲游憩场所。
16.步骤七:恢复廊道上残缺、断档的景观地貌。
17.优选的,所述物种消耗代价的计算方式包括有计算基本农田服务板块数量、计算河道、水库服务板块数量、计算累积成本距离和计算累积路径方向。
18.优选的,所述生态廊道的结构、成因、组成、层级、功能确定方法包括:
19.s(1):根据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三组廊道结构属性判断当地生态廊道所
属结构。
20.s(2):根据干扰、残存、环境资源、种植和再生形成廊道的因素判断当地廊道形成原因。
21.s(3):根据生物多样性型、水资源保护型、休闲娱乐型和文化价值型四种功能划分当地廊道功能。
22.s(4):根据种植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判断城市廊道组成种类。
23.s(5):根据层级划分廊道为区域生态廊道、组团生态廊道或社区生态廊道。
24.优选的,所述生态廊道的宽度测量数值为x1、x2、x3,若生态廊道宽度x1》生态廊道宽度x2》生态廊道宽度x3,则x1生态廊道优于x2生态廊道,x2生态廊道优于x3生态廊道,生态廊道的宽度决定廊道对基质的干扰和生物物种阻隔的程度,是廊道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25.优选的,所述生态廊道的连接度测量方法包括:
26.测量廊道断裂处数量;
27.根据测量断裂数量判断廊道连接度,廊道断裂数量与廊道连接度呈反比,直接反映廊道的通道和屏障功能的效率。
28.优选的,所述生态修复关键点区域的判断方法包括:
29.判断地区或节点是否因人类活动干扰受重大破坏,对因人类活动干扰受重大破坏的地区或节点进行关键点生态修复;
30.判断地区或节点是否对生物扩散或移动产生关键作用,对生物扩散或移动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地区或节点进行关键点生态修复。
31.优选的,所述休闲游憩场所构建方式为依托山廊建设森林步道,串联公园,打造可骑行的景观廊道。
32.优选的,所述水鸟鱼类栖息地的恢复方法为开展河、水库、水库周边河岸的水源涵养林建设。
33.优选的,所述廊道、景观地貌恢复方法包括:利用近自然手段依托森林资源、联通田水、铁路绿道以及城市周边的生态林地,打造中轴山水互融、城岭相依的生态通廊。
34.有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的廊道提取方法,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5.(1)、本发明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阻力面,计算物种从源地到目的地运动过程中物种消耗代价,选取阻力最低的通道作为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完善分区层面二级生态廊道及街道层面三级生态廊道,近自然的手段恢复廊道上残缺、断档的景观地貌,打造中轴山水互融、城岭相依的生态通廊。
36.(2)、本发明通过测量生态廊道的宽度决定廊道对基质的干扰和生物物种阻隔的程度,作为廊道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生态廊道的连接度作为廊道中各点的连接程度,包括廊道与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连接,直接反映廊道的通道和屏障功能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39.一种基于城市生态的廊道提取方法,方法包括:
40.步骤一:根据城市内生态保育带、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的数量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总体格局。
41.步骤二:根据区域绿地数量进行分级,完善分区层面的二级生态廊道及街区层面的三级生态廊道,其中完善方法包括:s1:识别生态源地;s2:构建生态阻力面;s3:计算物种从源地到目的地运动过程中物种消耗代价;s4:选取阻力最低的通道作为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物种消耗代价的计算方式包括有计算基本农田服务板块数量、计算河道、水库服务板块数量、计算累积成本距离和计算累积路径方向。
42.步骤三:确定各级生态廊道的结构、成因、组成、层级、功能等内容,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阻力面,计算物种从源地到目的地运动过程中物种消耗代价,选取阻力最低的通道作为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完善分区层面二级生态廊道及街道层面三级生态廊道。
43.步骤四:明确生态廊道结构特征,测量生态廊道的宽度、连接度,判断生态修复关键点区域,廊道的构成指廊道内部主体部分,决定廊道功能,分物种和生境两个层次,尽量选择丰富的群落结构和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廊道的数目影响生态流被截断和分割的概率,实际规划中,根据现有景观结构和规划景观功能确定,廊道数目越多越好;廊道的变化度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造成的廊道数量增减、形态变化等,需要注重廊道群落的近自然性。
44.步骤五:结合当地发展战略,推动复合型生态绿廊。
45.步骤六:加强当地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其中治理方法包括:改造湿地公园、恢复水鸟鱼类栖息地、增加局部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市民休闲游憩场所,以点驱动、连线成片构建生态活力水廊。
46.步骤七:恢复廊道上残缺、断档的景观地貌。
47.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阻力面,计算物种从源地到目的地运动过程中物种消耗代价,选取阻力最低的通道作为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完善分区层面二级生态廊道及街道层面三级生态廊道,近自然的手段恢复廊道上残缺、断档的景观地貌,打造中轴山水互融、城岭相依的生态通廊。
48.本实施例中,生态廊道的结构、成因、组成、层级、功能确定方法包括:s(1):根据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三组廊道结构属性判断当地生态廊道所属结构;s(2):根据干扰、残存、环境资源、种植和再生形成廊道的因素判断当地廊道形成原因;s(3):根据生物多样性型、水资源保护型、休闲娱乐型和文化价值型四种功能划分当地廊道功能;s(4):根据种植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判断城市廊道组成种类;s(5):根据层级划分廊道为区域生态廊道、组团生态廊道或社区生态廊道。
49.进一步的是,生态廊道的宽度测量数值为x1、x2、x3,若生态廊道宽度x1》生态廊道宽度x2》生态廊道宽度x3,则x1生态廊道优于x2生态廊道,x2生态廊道优于x3生态廊道,生态廊道的宽度决定廊道对基质的干扰和生物物种阻隔的程度,是廊道功能发挥的关键因
素。
50.更进一步的是,生态廊道的连接度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廊道断裂处数量;根据测量断裂数量判断廊道连接度,廊道断裂数量与廊道连接度呈反比;生态廊道的连接度作为廊道中各点的连接程度,包括廊道与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连接,直接反映廊道的通道和屏障功能的效率。
51.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修复关键点区域的判断方法包括:判断地区或节点是否因人类活动干扰受重大破坏,对因人类活动干扰受重大破坏的地区或节点进行关键点生态修复;判断地区或节点是否对生物扩散或移动产生关键作用,对生物扩散或移动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地区或节点进行关键点生态修复;生态廊道的生态修复关键点为廊道中过去或将来因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可能会产生重大破坏的节点或地区,以及对于生物扩散或移动过程起到关键作用的位置
52.值得说明的是,休闲游憩场所构建方式为依托山廊建设森林步道,串联公园,打造可骑行的景观廊道;水鸟鱼类栖息地的恢复方法为开展河、水库、水库周边河岸的水源涵养林建设,以低碳环保、滨水特色为主题特色。
53.此外,廊道、景观地貌恢复方法包括:利用近自然手段依托森林资源、联通田水、铁路绿道以及城市周边的生态林地,打造中轴山水互融、城岭相依的生态通廊,近自然的手段恢复廊道上残缺、断档的景观地貌,打造中轴山水互融、城岭相依的生态通廊。
54.先根据城市内生态保育带、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的数量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总体格局;后根据区域绿地数量进行分级,完善分区层面的二级生态廊道及街区层面的三级生态廊道,然后确定各级生态廊道的结构、成因、组成、层级、功能等内容;再明确生态廊道结构特征,测量生态廊道的宽度、连接度,判断生态修复关键点区域;之后结合当地发展战略,推动复合型生态绿廊;加强当地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其中治理方法包括:改造湿地公园、恢复水鸟鱼类栖息地、增加局部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市民休闲游憩场所,最后恢复廊道上残缺、断档的景观地貌,廊道的构成指廊道内部主体部分,决定廊道功能,分物种和生境两个层次,尽量选择丰富的群落结构和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廊道的数目影响生态流被截断和分割的概率,实际规划中,根据现有景观结构和规划景观功能确定,廊道数目越多越好;廊道的变化度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造成的廊道数量增减、形态变化等,需要注重廊道群落的近自然性;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阻力面,计算物种从源地到目的地运动过程中物种消耗代价,选取阻力最低的通道作为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完善分区层面二级生态廊道及街道层面三级生态廊道,近自然的手段恢复廊道上残缺、断档的景观地貌,打造中轴山水互融、城岭相依的生态通廊,通过测量生态廊道的宽度决定廊道对基质的干扰和生物物种阻隔的程度,作为廊道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生态廊道的连接度作为廊道中各点的连接程度,包括廊道与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连接,直接反映廊道的通道和屏障功能的效率。
55.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范畴,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