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

文档序号:32660060发布日期:2022-12-23 23: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目标高校进行调研,并进行用能场景分类;进行在各个用能场景下的用能行为刻画;分析不同用能行为与用能设备之间的作用机理,确立用能行为与能耗的关联关系;通过软件搭建能耗模型,并在能耗模型中设置逐时用能行为,模拟基于用能行为的能耗情况;仿真计算出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负荷预测结果,量化分析用能行为对高校建筑能耗的影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能行为包括人员作息、采暖行为、照明行为及办公行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员作息包括工作日作息与周末作息;工作日作息为在校园作息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早间自习、午间自习、晚间自习的情况进行修正;周末作息则参考学生每月的自习情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暖行为指人员对采暖设备的控制行为,即对供暖系统散热器控制阀门进行调控,调控方式包括温控型、随人员在室内时间调控型、随建筑开放时间调控型以及粗放型;其中,所述温控型是指根据室内温度变化对供暖系统散热器控制阀门进行调节;当室内温度低于温度需求值时,调高温度;当室内温度高于温度需求值或当前时刻处于学校规定的工作日晚间楼宇关闭时刻时,调低温度;所述随人员在室内时间调控型是指人员进入室内时加大供暖系统散热器控制阀门开度,调高温度,人员离开室内时减小供暖系统散热器控制阀门开度,降低温度;所述随建筑开放时间调控型是指从建筑开放起持续加大供暖系统散热器控制阀门开度,直至建筑关闭时调小散热器控制阀门开度;所述粗放型是指不对供暖系统散热器控制阀门进行调控,使其一直处于初始设置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采暖行为产生的供热能耗公式为:q
h
=h
×
q
h
a
c
×
10-3
其中,q
h
为由采暖行为产生的供热能耗;h为采暖设备的状态;q
h
表示采暖热指标;a
c
表示建筑物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明行为指人员对照明灯具采取的操作,包括自然照度型、在室时间型照明及开放时间型照明;其中,所述自然照度型是指根据室内照度变化进行照明灯具调节,当室内的自然照度小于照度需求值时,打开照明灯具;当室内的自然照度大于照度需求值时,关闭照明灯具;所述在室时间型照明是指人员进入室内时便开启照明灯具,人员离开室内时关闭照明灯具;所述开放时间型照明是指从建筑开放起开启照明灯具,直至建筑关闭时将照明灯具关
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照明行为产生的散热量公式为:h
z
=z
×
w
z
×
h
z
其中,h
z
为由照明行为产生的散热量;z为照明设备的状态;w
z
为照明灯具的功率;h
z
为照明单位功率散热系数。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办公行为指人员对建筑内办公设备的控制行为,包括在室时间型与开放时间型;其中,所述在室时间型是指人员进入室内时开启办公设备,人员离开室内时关闭办公设备;所述开放时间型是指人员第一次进入室内时开启办公设备,直至建筑关闭时将办公设备关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办公行为产生的散热量公式为:h
s
=s
×
w
s
×
h
s
其中,h
s
为由设备行为产生的散热量;s为办公设备的状态;w
s
表示办公设备功率;h
s
表示办公设备单位功率散热系数。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耗模型搭建为依据高校建筑平面图、围护结构及热工性能参数,利用dest软件中的dest-c模块对建筑进行建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目标高校进行调研,并进行用能场景分类;对各个用能场景下的用能行为进行刻画,包括对人员作息、采暖行为、照明行为及办公行为的刻画,分析不同用能行为与用能设备之间的作用机理,确立用能行为与能耗的关联关系;通过DeST软件,依据建筑平面图、围护结构及热工性能参数搭建能耗模型,并在能耗模型中设置逐时用能行为;仿真计算出基于用能行为的高校建筑能耗负荷预测结果,量化分析用能行为对高校建筑能耗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好及计算指标全面等优点。计算指标全面等优点。计算指标全面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雁 蒋前 窦真兰 陈安 韩冬 杨涌文 李琦芬 赵鹏翔 杨佳霖 徐杰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力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8.29
技术公布日:2022/12/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