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00067发布日期:2024-03-13 20:4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地震勘探中,地质解释人员需要结合目标点周围或井周不同方位的地震剖面,来分析研究构造展布形态,确定优质储层或油气的发育方向,从而指导井设计,以提高储层的钻遇率。

2、在相关技术中,地震剖面通常是通过过井口或目标点来拾取多条不同方向的任意线,经过展开、平面投影、拉伸后生成剖面。然而,在地震剖面的生成过程中,需要人为获取多个点来确定多条不同方向的任意线,操作过于繁琐,导致地质解释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快速实时地生成放射状地震剖面,操作简便,可以提高地震解释效率。

2、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获取目标点和预设线道长度;

5、根据所述目标点、所述预设线道长度和地震数据体,确定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其中,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包括单个子剖面或多个子剖面,所述多个子剖面相交且具有共同的交线,所述交线垂直于三维空间中的xoy面;

6、基于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构建用于表示放射状地震剖面的三角网模型;

7、基于所述地震数据体,对所述三角网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得到放射状地震剖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点、所述预设线道长度和地震数据体,确定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包括:

9、根据所述目标点,获取放射状地震剖面在地震数据体的线道坐标系下的xoy面投影区域的矩形包围盒的中心点坐标pc(pcx,pcy),其中,所述矩形包围盒表示的是放射状地震剖面在地震数据体的线道坐标系下的xoy面投影区域的外接最小矩形,所述中心点坐标pc(pcx,pcy)表示的是矩形包围盒的中心点坐标;

10、获取放射状地震剖面的参数,其中,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参数包括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类型、放射状地震剖面的旋转角度、线道起始观测位置、预设线道长度、z方向范围、剖面创建方式和剖面颜色,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类型包括米字型、十字型和自定义型,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旋转角度表示的是放射状地震剖面相对于线道坐标系下的线方向的整体旋转角度α,所述线道起始位置和道的起始位置,所述预设线道长度指的是在线道坐标系下沿线方向的观测长度lx和道方向的观测长度ly,所述z方向范围表示的是放射状地震剖面的高度,所述剖面创建方式包括放射状地震剖面的子剖面个数fn和各子剖面间的夹角β;

11、基于所述中心点坐标pc(pcx,pcy)和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参数,确定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点,获取放射状地震剖面在地震数据体的线道坐标系下的xoy面投影区域的矩形包围盒的中心点坐标pc(pcx,pcy),包括:

13、对所述目标点进行坐标变换,得到所述目标点的空间坐标;

14、将所述目标点的空间坐标在地震数据体的线道坐标系下的xoy面上进行投影,得到所述目标点的空间坐标的投影点;

15、将所述目标点的空间坐标的投影点作为放射状地震剖面在地震数据体的线道坐标系下的xoy面投影区域的矩形包围盒的中心点坐标pc(pcx,pcy)。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中心点坐标pc(pcx,pcy)和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参数,确定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包括:

17、基于所述预设线道长度,得到方位角度ψ,所述方位角度的计算公式表示为:

18、ψ=atan2(ly/2,lx/2);

19、基于所述方位角度ψ,得到方位角度ψ与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中第i个子剖面间的夹角β的关系算子θi,其中,i的取值为i=0,1,...,fn,所述关系算子的计算公式表示为:

20、θi=-round(ψ÷β)×β+i×β;

21、基于所述中心点坐标pc(pcx,pcy)、所述预设线道长度、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旋转角度α和关系算子θi,得到所述第i个面在xoy面的投影线上第一投影坐标v1(v1x,v1y)和第二投影坐标v2(v2x,v2y)。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类型为米字型,所述基于所述中心点坐标pc(pcx,pcy)、所述预设线道长度、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旋转角度α和关系算子θi,得到所述第i个面在xoy面的投影线上第一投影坐标v1(v1x,v1y)和第二投影坐标v2(v2x,v2y)包括:

23、当满足θi<ψ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投影坐标v1(v1x,v1y)和第二投影坐标v2(v2x,v2y):

24、v1x=pcx-lx÷2×cos(α+θi)

25、v1y=pcy+lx÷2×sin(α+θi)

26、

27、否则,当θi≥ψ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投影坐标v1(v1x,v1y)和第二投影坐标v2(v2x,v2y):

28、v1x=pcx-ly÷2×cos(α+θi)

29、v1y=pcy+ly÷2×sin(α+θi)

30、

31、当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类型为十字型或自定义型,所述基于所述中心点坐标pc(pcx,pcy)、所述预设线道长度、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旋转角度α和关系算子θi,得到所述第i个面在xoy面的投影线上第一投影坐标v1(v1x,v1y)和第二投影坐标v2(v2x,v2y)包括:

32、当满足θi<ψ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投影坐标v1(v1x,v1y)和第二投影坐标v2(v2x,v2y):

33、v1x=pcx-lx÷2÷cosθ×cos(α+θ)

34、v1y=pcy+lx÷2÷cosθ×sin(α+θ)

35、

36、否则,当θi≥ψ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第一投影坐标v1(v1x,v1y)和第二投影坐标v2(v2x,v2y):

37、v1x=pcx-ly÷2×cos(α+θ)÷sinθ

38、v1y=pcy+ly÷2×sin(α+θ)÷sinθ

39、

40、其中,i的取值为i=0,1,...,fn。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剖面的控制点个数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控制点、第二控制点、第三控制点和第四控制点,所述基于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构建用于表示放射状地震剖面的三角网模型,包括:

42、获取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各控制点的索引和坐标;

43、基于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各控制点的索引和坐标,确定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第i面的两个三角面拓扑平面方程关系,其中,i的取值为i=0,1,...,fn,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由两个三角面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和所述第三控制点按照顺时针方向确定一个三角面,所述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三控制点和所述第四控制点按照顺时针方向确定另一个三角面;

44、根据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第i面的两个三角面拓扑平面方程关系,构建用于表示放射状地震剖面的三角网模型。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地震数据体,对所述三角网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得到放射状地震剖面,包括:

46、根据地震数据体中的各点与三角网模型中的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基于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的三角网模型,计算地震数据体的数据所对应的三角网模型的数据;

47、根据颜色查找表,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体的数据所对应的三角网模型的数据对应的颜色值和不透明值;

48、基于所述地震数据体的数据所对应的三角网模型的数据对应的颜色值和不透明值,得到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颜色查找表,确定所述地震数据体的数据所对应的三角网模型的数据对应的颜色值和不透明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50、根据所述三角网模型的数据中最小数据体值、最大数据体值和预设窗口,对所述预设窗口内的颜色值进行线性变换,使所述预设窗口内的颜色值转换到预设显示范围内,得到颜色查找表,其中所述预设窗口包括窗口上限和窗口下限,所述线性变换的计算公式表示为:

51、x=(v-vmin)÷(vmax-vmin)×255

52、式中:v为所述三角网模型的数据,vmin为所述窗口下限,vmax为所述窗口上限,x为所述三角网模型的数据v对应的颜色查找表的数值。

53、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54、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点和预设线道长度;

55、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点、所述预设线道长度和地震数据体,确定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其中,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包括单个子剖面或多个子剖面,所述多个子剖面相交且具有共同的交线,所述交线垂直于三维空间中的xoy面;

56、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放射状地震剖面中每个子剖面的控制点,构建用于表示放射状地震剖面的三角网模型;

57、纹理映射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地震数据体,对所述三角网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得到放射状地震剖面。

58、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上所述任一方面中的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方法。

5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射状地震剖面的生成方法,首先获取目标点,基于目标点、预设线道长度和地震数据体,来确定放射状地震剖面中的每个剖面的控制点,继而可以构建用于表示放射状地震剖面的三角网模型,再基于地震数据体,对三角网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得到包含地震数据体信息的放射状地震剖面。该方法通过获取目标点,并基于地震数据体和三角网模型即可生成包含地震数据体信息的放射状地震剖面,可以快速、实时地生成放射状地震剖面,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法无需人为获取多个点来确定多条不同方向的任意线,操作简便,可以提高地震解释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