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210726发布日期:2022-11-16 05: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建立构筑物bim模型;s2根据施工需要,在构筑物bi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支撑架的基础地形;s3将地形面作为支撑架的底边界,构筑物bim模型底面作为支撑架顶边界,地形边界作为支撑架立杆的布置边界;s4在布置边界内建立支撑架最小间距网络,并自动读取对应网格点位构筑物bim模型在该处点z方向厚度,以z方向厚度作为支撑架立杆布置密度的初步依据;s5提取支撑架立杆的布置参数;s6根据布置参数进行立杆稳定性分析;s7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分区域调整支撑架布置网格;s8重复步骤s4-s7完成自动迭代布置结果;s9导出支撑架模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通过revit软件建立构筑物bim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通过dynamo工具建立支撑架最小间距网络,其中支撑架最小间距网络为0.3m
×
0.3m网络;在网格点z方向延伸出测量线,根据测量线测量各网格点z方向的厚度,并根据模型z方向厚度进行分区,作为支撑架立杆布置密度的初步依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将地形面作为盘口立杆的底边界,将构筑物结构底面的底板偏移作为盘扣立杆的顶边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布置参数包括模板厚度,支撑架立杆的截面参数,支撑架立杆的间距,步距;步骤s5包括:通过dynamo工具读取支撑架立杆的布置参数和定义的布置参数,自动生成支撑架线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基于dynamo工具生成支架线模型数据进行立杆稳定性分析,包括:其中,根据立杆材料与截面、步距、间距、承重的参数,采用设定的公式完成立杆稳定性分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当立杆稳定性分析结果满足设定的要求,则跳转到步骤10,输出当前的支撑架线模型信息;当立杆稳定性分析结果不满足设定的要求,则跳转至步骤9,调整布置参数并重复步骤s4至s7完成新一轮的迭代分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9包括,根据输出的支撑架线模型信息由revit软件生成支撑架模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导出的支撑架模型,进行bim模型与有限元软件数据交互。10.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用于实现如上
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支撑架计算模型自动布置方法,该方法包括:S1建立构筑物BIM模型;S2根据施工需要,在构筑物BI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支撑架的基础地形;S3将地形面作为支撑架的底边界,构筑物BIM模型底面作为支撑架顶边界,地形边界作为支撑架立杆的布置边界;S4在布置边界内建立支撑架最小间距网络,并自动读取对应网格点位构筑物BIM模型在该处点Z方向厚度,以Z方向厚度作为支撑架立杆布置密度的初步依据;S5提取支撑架立杆的布置参数;S6根据布置参数进行立杆稳定性分析;S7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分区域调整支撑架布置网格;S8重复步骤S4-S7完成自动迭代布置结果;S9导出支撑架模型结果。本发明有助于提高临时结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度与计算效率。度与计算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裴海富 简健泰 陈亦洋 周谢 徐吉麟 王艳玲 郑应亮 曹阳 李伟业 方泽铠 杨钦南 朱崇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6
技术公布日:2022/1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