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规则下管外3P储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63595发布日期:2024-03-12 20:4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SPE规则下管外3P储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可采储量评价方法,具体涉及spe规则下管外3p储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油气行业对储量的定义越来越多的与国际接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储量评价分级分类框架是石油资源管理系统(prms),prms依据商业性和发现将油气资源划分三类:储量、潜在资源量和远景资源量;对储量又按照可靠程度分为证实(proved)、概算(probable)和可能(possible)储量,简称3p储量。

2、中国的油气资源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大部分油气藏的都是多层沉积的,分层依次开采的情况普遍存在。目前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sec储量主要针对其中的正生产层。但对于油田开发来说,要全面分析油田开发潜力,管外(behind pipe)储量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管外储量是预计从现有井的未射开层段可采出的油气量,油气行业内一般采用类比法进行评价,即根据已射开老井的开发效果预测同层未射开段的未来产量。但即使是生产同一层位的老井,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发效果差异也很大,给类比法的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3、赵鹏飞等人探讨了spe规则应用中油气资源评价单元的商业性划分和油气资源的具体分类分级方法。商业性划分方案中:将评价单元划分为"商业性单元"和"次商业性单元和构造"两大类型,并依据经济、技术、合同和法规等条件对商业性和次商业性单元进行了细分类;次商业性单元中的油气可采量属于潜在资源量,商业性单元中的油气经济可采量和次经济可采量分别属于储量和潜在资源量。油气资源的分类和分级中:已发现原地量(地质储量)划分为探明、控制和预测三级地质储量,将最终采收率的确信度划分为高、较高和较低3个级别;对于商业性开发单元,依据地质储量的确信度、最终可采量的确信度和经济评价结果将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储量和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储量和概算潜在资源量、可能储量和可能潜在资源量。对于次商业性开发单元,依据地质储量的确信度和最终可采量的确信度,将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和可能潜在资源量;如果动用探明地质储量和控制地质储量共同进行开发,将商业性开发单元中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储量+概算储量、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和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可能潜在资源量,将次商业性开发单元中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和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可能潜在资源量。

4、李红英、孙静发现应用国际spe-prms准则评估3p储量时,存在含油面积确定依据不明确的问题。其综合运用测井、试井和试油等资料及油气藏特点,结合国际合作区块3p储量评估结果,对spe-prms准则下不同类型油藏的3p储量含油气边界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准则下,根据油藏类型来确定含油面积的评估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储量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并能有效降低油气开发生产的风险。

5、而如何评价管外3p储量国内尚无明确的、规范的技术方法。鉴于此,本发明基于prms系统中对储量进行分级评价的理念,提出一种管外3p储量评价方法,能够为矿场开发潜力评价提供借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spe规则下管外3p储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能够对油井管外储量进行确定性不同的预测。本发明为管外3p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且符合现场开发实际的技术手段。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spe规则下管外3p储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确定目标油层已射开井的米采油指数;计算目标油层米采油指数累计概率值,将米采油指数高估值与低估值分别定为p90值、p40值,中间估值定为p70值;确定未射开层初产的低估值、中间估值、高估值;确定未射开层递减率;计算未射开层确定性不同的产量剖面;确定未射开层管外3p储量。

5、进一步地,所述米采油指数用已射开油井的初产与射开层厚度的比值表示。

6、进一步地,高估值与低估值的变化范围应控制在5倍以内。

7、进一步地,未射开层初产的低估值、中间估值、高估值分别用p40值、p70值、p90值与未射开层的厚度的乘积表示。

8、进一步地,计算未射开层确定性不同的产量剖面的方法为:用未射开层预计初产的低估值、中间估值、高估值分别计算月产油,再根据未射开层递减率即可计算未射开层射开后相应未来的月产油量,即为射开层确定性不同的产量剖面。

9、进一步地,拟合目标层试采老井递减率,得到月递减系数,所述月递减系数即为未射开层递减率。

10、进一步地,确定未射开层管外3p储量的方法为:确定单井经济极限末产,确定产量剖面低于单井经济极限末产的月份,则该月份之前的产量剖面之和即为相应的管外储量。

11、本发明发现要合理预测管外储量,重点是要合理确定未射开层的初产和递减率。通过理论计算公式可知:油井的初产和射开层厚度是成正比关系的。在同一油层初始含水饱和度接近的情况下,用米采油指数(已射开本层油井初产/射开厚度)乘以未射开层的厚度即可预测未射开层的初产。

12、通过对矿场典型单元的数据研究发现:米采油指数在井数较多(一般30口以上)时近似呈指数分布(见图2)。通过不同概率下的米采油指数就可以确定未射开层不同可靠程度的初产。

13、由图3中的米采油指数累计概率分布图可以看出,米采油指数的p90值(从低到高累计概率达到90%时对应的米采油指数)与p10值差异很大,在30倍以上。实际评价中,如果对1口井未射开层的初产预测高、低值之间差异超过5倍以上将不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在目前国内油田平均开发成本水平(约40$/bbl)下由此得到的方案效益差距将超过一个数量级,难以用于开发决策。

14、本着储量评价要支持现场开发决策的目的,本发明提出将米采油指数的高估值与低估值变化范围控制在5倍以内的概念。就本发明所涉及评价单元来说,围绕米采油系数的算数平均值(图3中pmean对应值)将管外3p储量评价所用的米采油指数高估值(对应proved+probable+possible储量)与低估值(对应proved储量)分别定为p90值与p40值,中间值(对应proved+probable储量)定为p70值(与pmean值接近)。

15、本发明通过对矿场典型单元的数据研究发现:油井单层的递减率与初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见图4),因此在预测未射开层递减率时,取已射开井同层递减率的平均值即可作为未射开层递减率。

16、用未射开层不同可靠程度下的初产和拟合同层老井得到的递减率即可确定油井未射开层的可采储量,即管外3p储量。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8、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管外3p储量的简便评价方法。以现有开发数据为基础,本着有效指导现场开发决策的目的,给出了未射开层管外储量评价时初产低估值、中估值、高估值的计算标准方法(米采油指数的p40值、p70值、p90值乘以未射开层厚度)以及递减率取值的原则,为管外3p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且符合现场开发实际的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