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1439发布日期:2023-01-06 20:5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应急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


背景技术:

2.应急管理是应对于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3.近年来,对于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地,对于应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一是应急管理涉及到多组织、多部门的配合及合作,应急管理流程分散。对于应急事件的分析和处理碎片化,不成系统,从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不能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二是当前的应急管理方式死板,对于应急事件现场、灾情现场的组织反馈并不及时且并不全面,从而导致指挥调度缺乏准确有效的现场数据支撑、应急处置现场与指挥层脱节的现象发生。三是当前的应急管理方式中,对应急事件、灾情处理的指挥调度方案往往一成不变,而灾情现场瞬息万变,固定的应急处理方案往往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无法较好地处理灾情。四是现有应急管理体系中缺少公众宣传、培训教育的统一渠道,从而导致应急管理工作的不透明,极大的影响了管理公信度。五是应急事件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应急管理信息,而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此类信息的处理方式仅为简单的分类汇总,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撑不足,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应急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用来解决现有应急管理方式死板、应急指挥调度不合理的技术问题,能够提供动态的、可靠的、系统化的智能应急管理方案,达到更优的应急管理效果。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7.方案一:
8.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包括场景监测系统、指挥通讯系统和救援管理系统;
9.所述场景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及收集灾情事故信息,并向指挥通讯系统实时反馈灾情事故信息;所述救援管理系统用于综合统计及更新基层各区块的救援储备信息;所述救援储备信息包括救援人员信息和救援物资信息;
10.所述指挥通讯系统用于智能管理灾情事故及指挥救援;所述指挥通讯系统包括分析子系统、调度子系统和修正子系统;所述分析子系统内设有灾情预案库和典型案例库;所述灾情预案库内预存有数种灾情事故的标准处理预案,所述典型案例库内预存有真实灾情事故的历史处理预案;所述分析子系统用于根据场景监测系统反馈的灾情事故信息,确认灾情事故类型,并基于灾情预案库和典型案例库选配确认灾情处理预案;
11.所述调度子系统用于根据分析子系统确定的灾情处理预案,调动救援管理系统进行人员调度与物资调度;所述修正子系统用于根据灾情处理预案与灾情事故信息进行救援情况推演预测;所述修正子模块还根据灾情处理预案执行情况和即时的灾情事故信息实时动态修改推演预测结果,并在推演预测中出现灾情控制度不达标的情况时对应调整灾情处理预案。
1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通过不同系统的配合,由场景监测系统确定灾情事故情况,实现对应急事件的实时监控;在出现灾情事故后,由指挥通讯系统对灾情事故进行智能管理,智能选配合适的灾情处理预案以指挥救援,实现对灾情事故的及时响应和可靠处理,达到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应急管理效果。
13.特别的是,本方案还能够根据灾情处理预案与实时的灾情事故信息对救援情况进行推演预测,并根据实时的灾情变化和实际的预案执行情况调整对救援情况的推演预测结果,反馈修改灾情处理预案,使得平台确认下发的灾情处理预案能够与一直动态改变的实际的灾情事故现场保持匹配,保证灾情处理预案的长期有效性,使得整个的应急处理过程是保持动态调整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14.并且,相比于常规的应急管理平台,常规平台往往是按照预设好的数据库反馈固定的应急处理方案,对于应急处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并未做校验,其应急处理方案也无法智能调整,方案实际上是无法与实际灾情事故现场匹配的,特别是对于火灾、地震这种瞬息万变的灾情现场而言,单一的应急方案是无法妥善处理多变的灾情情况的,而面对此情况,常规方案中更多地依赖于前线救援人员的后期反馈,依靠现场专家的辅助评估调整以自行调整救援方案,但是对于涉及因素较多、覆盖范围较大的灾情现场而言,涉及到的待评估数据繁琐复杂,人为的自行调整是无法做出及时、充分、可靠的救援决策的,以致于应急管理及时度不高、灾情控制不得当。而本方案中则充分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各系统的协调配合,以及动态的推演预测,进而构建动态的、可靠的救援方案,能够及时对灾情现场的每一变化做出分析反馈,并针对每一变化及时调整灾情处理预案,能够保证较高的处理及时度、准确度及适配度,达到更优的应急管理效果。
15.进一步,还包括宣传警示系统;所述宣传警示系统用于制备宣传预案并按预设频次指挥人员进行宣传预案演练;所述宣传预案中设有数个灾种的救援演练项目和数个灾种的宣传演练项目。
16.有益效果:宣传警示系统能够按一定标准要求指挥进行不同灾种的应急救援演练及宣传演练,能够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公众宣传、培训教育等项目提供标准化的、统一的指挥执行渠道,可使得常规应急管理体系中无序的、不透明的应急管理项目变得更为有序化、透明化,有助于增加管理公信度,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大众的救援认知和应急救援能力。
17.进一步,还包括灾后处置管理系统;所述灾后处置管理系统用于进行灾后的灾损评估及生成灾后重建建议。
18.有益效果:灾后处置管理系统能够在灾后及时进行灾损评估并给出可靠的重建建议,可有效减少灾情事故带来的损失。并且相比于常规应急管理体系中,未对此项做出直接处理而是单纯地转由其他部门进行灾损评估重建的方法,本方案的处理及时性更强。
19.进一步,包括彼此建立通信的一级管理平台、二级管理平台和三级管理平台;所述一级管理平台、二级管理平台和三级管理平台中均设有场景监测系统、指挥通讯系统、救援管理系统、宣传警示系统和灾后处置管理系统;
20.所述一级管理平台包括县级管理平台和区级管理平台;所述二级管理平台包括乡镇管理平台和街道管理平台;所述三级管理平台包括园区管理平台、景区管理平台、工矿管理平台、学校管理平台、村管理平台和社区管理平台。
21.有益效果:本方案所提供的系列平台包括多级管理平台,多级平台划分基于一定的行政层次标准及区域划分基准进行,对于辖区较小的村队、学校、景区等而言,均有其特别对应的管理平台,能够保证对基层的各细分区域的较高的管理细致度,对应的三级管理平台能够对各细分区域内的灾情事故做出较高效的响应处理。对于辖区较大的县城、社区等而言,也设置了对应的管理平台,能够保证对基层整体管理的全面性,实现较好的统筹安排,对应的一级、二级管理平台能够统筹更多的资源,达到更好的应急管理效果。
22.并且,各级管理平台均具备完善功能,均能够较好地自行面对应急事件,及时做出应急响应,而无需在应急事件出现时,等待多级决策指挥,能够达到更高的应急处理效率。此外,本方案中的三级管理平台中特别对园区、景区、工矿及学校单列管理平台,对于此类环境特殊、人流分布特殊的区域,特别做针对性的管理,应急管理针对性较强。
23.进一步,所述分析子系统内还设有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场景监测系统反馈的灾情事故信息,核定灾情等级,并根据灾情等级对选配确认的灾情处理预案进行调整。
24.有益效果:在确定灾情处理预案后,调整模块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微调,可使得预案与实际灾情现场更为匹配,保证灾情处理预案运作有效,进而达成对灾情事故的有效治理。
25.进一步,所述救援管理系统中设有标记模块;所述标记模块用于标记救援人员的身体素质评级和救援物资的运输难度评级;
26.所述标记模块还用于按照预设评级策略对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附加调度评级;所述预设评级策略为:根据即时的灾情事故信息确定灾情现场的路况信息和环境信息分析确认物资的实际输送难度和环境恶劣度;并结合身体素质评级和运输难度评级进行比对分析,以确认调度评级。
27.有益效果:对于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附加标记不同的评级,能够更好地辅助调度子系统进行人员及物资调度,保证调度合理。
28.并且,在实际的灾情事故现场,其现场环境会产生许多对救援物资/人员输送的限制条件(如山火现场,大火封路,呼吸环境恶劣,上山道路需额外开建等,这时许多身体素质不达标的救援人员以及要求充足行驶空间的四轮车辆等均是无法提供有效支援的),在此情况下,若是不对人员和物资进行评级划分,则无法选派合适人员及物资,单单满足数量要求,是无法完成有效救援的。而这也正是现有的许多应急管理方案中的弊病所在,选派的救援资源并不符合实际灾情环境需求,以致于调度无效,灾情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本方
案则通过标记评级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救援资源与实际灾情的匹配问题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法。
29.进一步,所述调度子系统在进行人员及物资调度时,按照预设调度策略进行;所述预设调度策略包括:按照优先级选取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所述优先级与调度评级呈正相关。
30.有益效果:在调度救援人员及救援物资时,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调度,能够实现资源的精准有效调度,保证调度选派的资源能够满足实际灾情事故现场要求。
31.并且,相比于常规的资源调度方案,常规调度中往往并没有对资源进行单独评估,其在资源调度时也是按照距离最短原则等进行随机的选择,物资选择上则按灾种类型等进行统一挑选,并没有考量资源的匹配度问题,没有考量到适用于同一灾种的不同物资,其与实际灾情现场的匹配度也是不同的(如火灾处理的消防车无法匹配通行难度高的山火场景等),以致于调度无效,资源在实际灾情现场无法发挥作用。而本方案则按调度评级确认优先级,再按优先级进行资源调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有效调度。
32.进一步,所述修正子系统进行救援情况推演时,还形成救援全趋势模型;所述救援全趋势模型用于可视化显示推演预测结果。
33.有益效果:可视化的救援全趋势模型更便于展示推演情况,更便于观察,给人的观感更好。
34.方案二:
35.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装备,应用于如方案一所述的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包括指挥通讯装备组、场景监测装备组、能源供应装备组、宣传警示装备组和救援处置装备组;
36.所述指挥通讯装备组内设有无线通信系统、定位系统和无人机系统;所述场景监测装备组内设有多场景监测设备;所述能源供应装备组内设有电源设备和供油设备;所述宣传警示装备组内设有警报装置和宣传装置;所述救援处置装备组内设有便携式应急救援设备。
37.本方案的效果及优点在于:对应系列平台提供有多种实体化的装备,能够为系列平台运作提供充分、可靠的实体资源支撑,保证系列平台的决策执行有效,达到较好的应急管理效果。
38.进一步,还包括基础装备组;所述基础装备组内设有基础补给物资。
39.有益效果:物资装备充足,能够提供充分的应急救援资源。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发明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实施例一的系列平台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发明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实施例一的平台系统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发明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实施例一的装备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4.实施例一:
4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包括彼此建立通信的一级管理平台、二级管理平台和三级管理平台;所述一级管理平台、二级管理平台和三级管理平台中均设有场景监测系统、指挥通讯系统、救援管理系统、宣传警示系统和灾后处置管理系统;
46.所述一级管理平台包括县级管理平台和区级管理平台;所述二级管理平台包括乡镇管理平台和街道管理平台;所述三级管理平台包括园区管理平台、景区管理平台、工矿管理平台、学校管理平台、村管理平台和社区管理平台。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三级管理平台隶属于其所在辖区的二级管理平台,所述二级管理平台隶属于其所在辖区的一级管理平台。
47.在灾情事故发生时,三级管理平台自动调用其系统功能处置灾情事故的同时,向二级管理平台上报处理情况,二级管理平台收到处理情况后即刻向一级管理平台汇报处理情况,并自动判定是否需要向三级管理平台提供支援,判定时根据灾情等级和三级管理平台的实际救援储备情况进行判定,当灾情等级判定为高或实际救援储备不足时则判定需要提供支援,并即刻安排支援并辅助指挥进行抢险救灾。一级管理平台在收到处理情况后同样首先对是否需要提供支援进行判定,判定为需要提供支援时,即刻安排支援并辅助指挥进行抢险救灾。在灾情事故处理完成后,由一级管理平台指挥二级管理平台和三级管理平台,进行灾后的灾损评估,并做好灾后的善后工作,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三层平台协力工作,能够保证达到较高的善后处理效率。
48.此外,一级管理平台的指挥优先级高于二级管理平台,二级管理平台的指挥优先级高于三级管理平台,这样设置,可避免不同等级管理平台给出的管理方案冲突而影响应急救援。
49.所述场景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及收集灾情事故信息,并向指挥通讯系统实时反馈灾情事故信息。
50.具体地,灾情事故信息包括数据、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多类信息数据。灾情事故信息的监测获取路径包括:调用不同区域(部门)的自动监控设备的监控数据(现场监控数据或周边监控数据等)和相关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如温湿度检测数据、气体质量检测数据、降雨量检测数据、风速风向检测数据等);调用市民通过不同报警平台自主反馈的报警信息;利用网络爬虫自动爬取区域时事新闻或通讯(爬取区域包括网页、微博等),以获取相关灾情事故信息。在确认灾情事故发生后,场景监测系统重点监测反馈灾情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的监控数据、检测数据、网络数据及人为反馈数据,在救援力量下派后,场景监测系统同步监测救援力量的运作情况(包括人员动向和物资输送动向等),这样设置,能够对灾情事故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为应急管理提供可靠的实际数据参考。
51.所述救援管理系统用于综合统计及更新基层各区块的救援储备信息;所述救援储备信息包括救援人员信息和救援物资信息。
52.所述指挥通讯系统用于智能管理灾情事故及指挥救援;所述指挥通讯系统包括分析子系统、调度子系统和修正子系统;所述分析子系统内设有灾情预案库和典型案例库;所
述灾情预案库内预存有数种灾情事故的标准处理预案,所述典型案例库内预存有真实灾情事故的历史处理预案;所述分析子系统用于根据场景监测系统反馈的灾情事故信息,确认灾情事故类型,并基于灾情预案库和典型案例库选配确认灾情处理预案。具体地,所述灾情处理预案以可读式形式显示,本实施例中将灾情处理预案制备为文档形式,便于传输与查看。
53.具体地,所述灾情事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等)、气象灾害(包括超高温、干旱、山洪、雷暴、沙尘暴、台风等)、水旱灾害(包括暴雨洪水、融雪洪水、溃坝洪水、山洪灾害、干旱等)、火灾(包括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山火、工业火灾、建筑火灾、城市火灾等)、海洋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 等;以及对公众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的恶性冲突事件、交通安全事故事件、集体休克事件、集体性卫生事件等。本方案这样设置,对于灾情事故的划分细致且充分,有助于提升应急管理的细致度和精准度。
54.在典型案例库中,历史处理预案以国内外各种历史灾情事故事件为实例,对各类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影响范围、损失范围、解决方案等做集成式综合,能够为实时的预案制备提供可靠数据参考。并且,分析子系统在选配确认灾情处理预案后,还同步将其进行传输给相关的应急管理人员对灾情处理预案进行人为校验批示,可进一步保证预案的可靠性。
55.所述调度子系统用于根据分析子系统确定的灾情处理预案,调动救援管理系统进行人员调度与物资调度;并且,在灾情处理预案执行过程中,调度子系统还会根据灾情处理预案执行情况和即时的灾情事故信息实时动态修改物资调度方案,以保证为灾情现场提供合适的物资装备。
56.所述修正子系统用于根据灾情处理预案与灾情事故信息进行救援情况推演预测;所述修正子模块还根据灾情处理预案执行情况和即时的灾情事故信息实时动态修改推演预测结果,并在推演预测中出现灾情控制度不达标的情况时对应调整灾情处理预案。本实施例中,修正子系统进行救援情况推演预测时,利用三维地图进行推演。具体地,修正子系统首先提取灾情事故发生地的三维地图,并根据灾情处理预案执行情况和即时的灾情事故信息,在三维地图上实时更新救援人员布置情况、救援物资布置情况和灾情演变情况,进行立体化的推演分析,能够达到更加准确的推演效果。
57.所述宣传警示系统用于制备宣传预案并按预设频次指挥人员进行宣传预案演练;所述宣传预案中设有数个灾种的救援演练项目和数个灾种的宣传演练项目。具体地,宣传演练项目包括对各灾种事故的宣传警示教育和相关常识科普,还包括日常的训练执勤项目。所述预设频次可根据实际演练需求设定,本实施例中设定为每月1次。
58.所述灾后处置管理系统用于进行灾后的灾损评估及生成灾后重建建议。所述灾损评估和灾后重建建议基于灾种类型调用对应的灾损评估重建标准进而生成。
59.所述分析子系统内还设有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场景监测系统反馈的灾情事故信息,核定灾情等级,并根据灾情等级对选配确认的灾情处理预案进行调整。
60.所述救援管理系统中设有标记模块;所述标记模块用于标记救援人员的身体素质评级和救援物资的运输难度评级。所述标记模块还用于按照预设评级策略对救援人员和救
援物资附加调度评级;所述预设评级策略为:根据即时的灾情事故信息确定灾情现场的路况信息和环境信息分析确认物资的实际输送难度和环境恶劣度;并结合身体素质评级和运输难度评级进行比对分析,以确认调度评级。
61.所述调度子系统在进行人员及物资调度时,按照预设调度策略进行;所述预设调度策略包括:按照优先级选取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所述优先级与调度评级呈正相关,即调度评级越高,其对应的优先级越高。所述修正子系统进行救援情况推演时,还形成救援全趋势模型;所述救援全趋势模型用于可视化显示推演预测结果。
62.所述指挥通讯系统还包括通讯子系统;所述通讯子系统用于为系列平台提供通讯支持;所述通讯子系统内设有无线网、自组网和无线通讯模块,本实施例中采用4g融合公网通信平台(5g自组网通信平台)、卫星通信模块、无线电和无线网络系统等;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有效保持各平台、各系统之间的及时通讯,有助于保证应急管理效率。
63.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装备,应用于如上述的一种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包括指挥通讯装备组、场景监测装备组、能源供应装备组、宣传警示装备组、救援处置装备组和基础装备组。所述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装备用于给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提供实体支撑。
64.具体地,所述指挥通讯装备组内设有无线通信系统、定位系统和无人机系统。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4g融合公网通信平台(5g自组网通信平台)、卫星通信系统、北斗和gps双模定位系统、全音视频监控图传系统(该系统可装载于救援车和救援人员的单兵头盔中)、用于通信/勘察/救援的无人机系统、无线电和无线网络系统。
65.所述场景监测装备组内设有多场景监测设备。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气象监测设备、水文监测设备、地质监测设备、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检测设备、污染源和环境水质检测设备、空气和有害气体检测设备、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微生物化学检测设备、人体智能健康检测设备、便携式心电检测设备等。
66.所述能源供应装备组内设有电源设备和供油设备。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发电机组、应急照明灯、汽车应急启动电源、移动电源线盘、储能电池组、燃油专用桶、输入供电接口、电源输出外接端口(充电插座)等。
67.所述宣传警示装备组内设有警报装置和宣传装置。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应急警报器、扩音器、电子喊话器、便携式喊话器、安全警示带、安全提示牌、led宣传屏、宣传海报等。
68.所述救援处置装备组内设有便携式应急救援设备。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救援车、前线指挥车、单兵救援处置背包、应急救援梯、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防火毯、防毒面具、救援绳、便携式强光手电、医疗防护服、救生衣、救援担架、应急处置帐篷、便携式救生抛投器、应急处置工具箱等。
69.所述基础装备组内设有基础补给物资。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饮用水、食物、消暑装备和抗寒装备等。
70.在处理灾情时,由单兵(即救援人员)向前线指挥车汇报现场灾情,前线指挥车向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汇报现场灾情,系列平台根据收到的灾情进行分析研判,在指挥救灾的同时组织更多的救援力量进行抢险救灾。与此同时,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所确认传达的灾情处理预案及相关的资源调度建议也可传输至单兵处,实现现场
与平台的实时双向通信,并可由系列平台中的三级、二级、一级管理平台实现现场信息和救援指挥的多级有序交互。
7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能够用来解决现有应急管理方式死板、应急指挥调度不合理的技术问题,生成的灾情处理预案为动态调整的,能够与实际的多变的灾情事故现场保持匹配,能够提供动态的、可靠的、系统化的智能应急管理方案,达到更优的应急管理效果,能够满足“五分钟响应,十五分钟到达,二十分钟内开展施救”的救援标准需求。
72.特别的是,本方案还设置了特别的预设调度策略,本方案发现了在实际救灾事件中存在的人力、物力调度失效的问题,即受灾情事故现场的环境条件等限制,其对于救援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对于物资的类别要求会有更为特别的条件限制,这会直接使得许多常规符合该灾情事故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实际场景中失效。而常规的救援调度方案中则均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其在调度时,仅仅是单纯地考虑了不同灾种对于人员、物资的不同需求,在人力、物力计算时也是按照平均水平去统一评估,而没有考虑实际灾情现场的不断变动的需求和限制,以致于资源调度失效,许多资源在现场无法发挥作用,甚至会妨碍救援。本方案则通过预设调度策略解决了此问题,通过为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评级,进一步细分了资源等级,并在调度时根据实际灾情情况匹配资源等级,保证调遣的资源能够适配于实际灾情事故现场,能够保证调度有效。
73.实施例二:
74.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所述救援管理系统中增设了备用资源管理模块,并对调度子系统的预设调度策略进行了更改。
75.所述备用资源管理模块用于采集、统计备用人员及备用物资信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备用人员指具备救援能力的非救援专业人员;例如灾情发生地附近的小区物业人员、保安人员、志愿者、民间救援组织、有志愿意向的普通居民等。所述备用物资信息指可调用为救援物资的非专用物资信息及可提供救援物资的非专用物资点信息;例如灾情发生地附近的超市点、餐馆、酒店等具备一定物质提供能力的营业点。
76.具体地,备用资源管理模块在采集、统计备用物资信息时,通过在线地图调取灾情事故发生点周边的如超市、餐厅、便利店、酒店、物业公司等相关营业点的信息,本实施例中在调用时,以灾情事故发生点为中心,以1km-4km为半径圈定营业点选取区域,并在营业点选取区域内选取数个营业点以作备用物资点,并采用网络爬虫在常用网站(如百度百科、360 搜索等)中爬取搜索选取的作为备用物资点的营业点的联络信息(如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并以标签形式附加于各备用物资点上。
77.备用资源管理模块在采集、统计备用人员信息时,通过在线地图调取灾情事故发生点周边的居民分布信息,具体地,居民分布信息以小区、办公楼等人群集中区域为代表进行表示,本实施例中,提取各小区、各办公楼等所向大众公开的物业人员、安保人员信息并登记作为第一备用人员;并将每个小区楼栋的可调用的备用人员数预设为10,将每个办公楼栋的可调用的备用人员数预设为20,以此统计得到预估的第二备用人员数量。
78.所述调度子系统在进行人员及物资调度时,优先调用救援储备信息中的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若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不足,再对应调用备用人员及备用物资。
7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相比于实施例一,
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救援资源确认及调度方案,将灾情事故周边隐性的救援资源提供点也进行了考量,能够更为充分、有序地指挥利用隐性救援资源。在实际救援活动中,灾情事故现场周边的隐性救援点往往为灾情救援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但是由于此部分隐性救援资源往往由市民等自发组成,自发前往,其在救援过程中缺乏专业指挥和有序调动,使得许多隐性救援力量并未完全发挥作用,存在救援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方案则发现了这一现实问题,并针对性设置了备用资源管理模块,将此类隐性救援资源有序管理起来,并由调度子系统决策调度,实现有序调动,有效利用民众力量,保证高效救援,实现高效应急管理。
80.实施例三:
81.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指挥通讯系统中增设了历史案例库;在分析子系统中增设了排布模块。
82.所述历史案例库用于存储平台所管辖区域内的近五十年来的历史灾情事故处理数据,包括灾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持续时间、灾情事故类别、灾情演变过程、采用的灾情处理预案及灾情处理预案的历史调整记录等。所述调整模块在调整灾情处理预案时还参照历史案例库进行调整。具体地,调整模块基于场景监测系统反馈的灾情事故信息,在历史案例库中进行案例匹配,若灾情事故类别、灾情演变过程等相关灾情事故信息相似度大于85%则对应调用该历史灾情事故的采用的灾情处理预案及其灾情处理预案的历史调整记录,对应对选配确认的灾情处理预案进行调整。
83.所述排布模块用于根据历史灾情事故处理数据提供救援物资设点方案。具体地,所述排布模块在提供救援物资设点方案时,首先提取自历史灾情事故处理数据中提取灾情事故发生地点,并标记在在线地图上或以gis地图进行标记显示;将地图均分为数个区域块,计算每个区域块内的灾情事故发生地点密度,密度数值与设置的救援物资点个数正相关(即密度数值越高,该区域内设置的救援物资点个数越多)。
8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层应急管理移动智能系列平台及装备,相比于实施例一,历史案例库的增设能够为应急管理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信息,调整模块微调灾情处理预案时还参考历史数据,调整操作更为可靠。并且,本实施例还特别提供了救援物资设点方案,以优化救援物资点排布,有助于提升救援物资派送效率,进而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8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