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5969发布日期:2022-12-23 21:3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触控显示面板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触控显示面板既可以显示图像,还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具有触控层,触控层通常采用电阻或电容式结构,但这些触控层的结构和工艺复杂。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简化结构和工艺。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的外围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6.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面为支撑面;
7.多个形变感应元件,设于所述支撑面,且位于所述外围区,并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至少部分边沿设置;所述形变感应元件包括沿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形变感应元件以及沿列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形变感应元件;所述形变感应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支撑面发生的形变,并生成形变信号;
8.触控驱动电路,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且位于所述外围区,并与所述形变感应元件连接;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形变信号,并根据所述形变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形变感应元件生成的形变信号为第一形变信号,所述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生成的形变信号为第二形变信号;
10.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包括:
11.比较电路,用于确定各所述第一形变信号中最小的第一形变信号以及各所述第二形变信号中最小的第二形变信号;所述最小的第一形变信号为目标第一形变信号,所述最小的第二形变信号为目标第二形变信号;
12.处理电路,用于根据发出所述目标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和发出所述目标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的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1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电路包括:
14.第一位置电路,用于根据发出所述目标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在所述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作为第一位置信息,发出所述目标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为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
15.第二位置电路,用于根据发出所述目标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的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在所述列方向上的位置信息,作为第二位置信息;发出所述目标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为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
16.定位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1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形变感应元件沿第一直线轨迹分布;所述第二形变感应元件沿第二直线轨迹分布;所述第一直线轨迹和所述第二直线轨迹相交于一参考点;
18.以所述参考点为原点,所述第一直线轨迹和所述第二直线轨迹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19.所述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的坐标为(x,0),所述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的坐标为(0,y);
20.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包括(x-n1,0)至(x+n2,0)之间的点的坐标;
21.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括(0,y-k1)至(0,y+k2)之间的点的坐标;
22.n1、n2、k1和k2为正整数,且n1和n2不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形变感应元件在所述行方向上的距离;k1和k2不大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形变感应元件在所述列方向上的距离。
2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24.驱动背板;
25.多个发光器件,设于所述驱动背板一侧;
26.透明盖板,设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27.所述支撑面为所述驱动背板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表面或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表面。
2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29.阵列基板;
30.彩膜基板,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一侧;
31.液晶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32.透明盖板,设于所述彩膜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33.所述支撑面为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
34.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形变感应元件为压电陶瓷片。
3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所述第一形变感应元件等间距分布;各所述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等间距分布。
36.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形变感应元件生成的形变信号为第一形变信号,所述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生成的形变信号为第二形变信号;
37.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包括:
38.第一运算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形变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与发出所述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在所述行方向上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
39.第二运算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形变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与发出所述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在所述列方向上的距离,作为第二距离;
40.处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形变感应元件和所述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的位置以及
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4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42.本公开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户在触摸触控显示面板时,触摸产生的压强会使支撑面发生形变,通过形变感应元件可检测该形变,并生成形变信号;由于同一触摸位置造成的形变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变化,而不是均匀的,因而至少部分第一形变感应元件生成的形变信号不同,至少部分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生成的形变信号也不同,从而可根据形变信号的不同确定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以便触控显示触控显示面板根据该位置显示特定的图像,实现人机交互。
4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4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5.图1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46.图2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47.图3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48.图4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再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49.图5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框图。
50.图6为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52.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53.本文中的行方向x和列方向y仅为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二者可以垂直,在本公开的附图中,行方向可以是横向,列方向y可以是纵向,但并不限于此,若触控显示面板发生旋转,则行方向和列方向y的实际朝向可能发生变化。
54.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触控显示面板可至少划分为显示区aa和外围区wa,其中:
55.显示区aa为可发光的区域,用于显示图像。外围区wa位于显示区aa外,例如:外围区wa可以是围绕显示区aa的连续或间断的环形区域,或者,也可以是“u”形等半封闭的区域,在此不对外围区wa的形状做特殊限定。
56.此外,触控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引出区fa,其可位于外围区wa外,且可沿列方向y朝远离显示区aa的方向延伸。引出区fa可具有绑定部,绑定部具有多个引脚,可将绑定部的至少部分引脚与一柔性电路板连接,并将柔性电路板与一控制电路板绑定,从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和控制电路板的连接,通过控制电路板可控制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57.如图1-图4所示,本公开的触控显示面板可包括显示基板pnl、形变感应元件st和触控驱动电路tc,其中:
58.显示基板pnl用于显示图像,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59.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pnl可以包括驱动背板bp、发光器件ld和透明盖板cg,其中:
60.驱动背板bp用于驱动发光器件ld发光,其具有用于驱动发光器件ld发光的驱动电路。驱动背板bp可包括衬底su和位于衬底su一侧的电路层cl,驱动电路位于电路层cl,驱动电路可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像素电路和位于外围区wa的外围电路,其中:
61.像素电路可以是3t1c、7t1c等像素电路,ntmc表示一个像素电路包括n个晶体管(用字母“t”表示)和m个电容(用字母“c”表示)。像素电路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一像素电路可连接一个发光器件ld,当然,也可以存在一个像素电路连接多个发光器件ld的情况,本文仅以像素电路和发光器件ld一一对应的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62.外围电路一方面可通过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ld连接,通过控制像素电路可控制通过发光器件ld的电流,从而控制发光器件ld的亮度。外围电路可包括栅极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发光控制电路等。
63.如图2和图3所示,发光器件ld的数量为多个,且可设于电路层cl远离衬底su的一侧,各发光器件ld位于显示区aa内,使得整个显示区aa均可以发光,同时,发光器件ld可以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当然,也可以是micro led(微米发光二极管)和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还可以是qled(量子点二极管)等发光器件。
64.发光器件ld可包括沿远离驱动背板bp的方向堆叠的第一电极ano、发光层el和第二电极cat。同时,为了限定发光器件ld的发光范围,防止串扰,可在设置第一电极ano的表面设置像素定义层pdl,其可设有露出各第一电极ano的开口,发光层el在开口内与第一电极ano层叠。
65.如图2和图3所示,透明盖板cg可设于发光器件ld远离驱动背板bp的一侧,用于起到保护作用。透明盖板cg可以采用玻璃等硬质的透明材料。
66.此外,显示基板pnl还可包括封装层tfe,其可覆盖各发光器件ld,透明盖板cg可设于封装层tfe远离驱动背板bp的一侧。
67.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pnl可包括阵列基板ap、彩膜基板cp和液晶层lcl,其中:
68.阵列基板ap可包括衬底和位于衬底一侧的驱动电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69.彩膜基板cp设于阵列基板ap一侧,且包括多个滤光单元,每个滤光单元包括多个
颜色不同的滤光部,不同颜色的滤光部所能透光的光线的颜色不同。此外,彩膜基板cp还可包括分隔各滤光部的黑矩阵。
70.液晶层lcl设于阵列基板ap和彩膜基板cp之间。
71.显示基板pnl还可包括背光源,其采用直下式结构或者侧入时结构,用于为显示基板pnl提供光源,背光源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72.显示基板pnl还可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二者可以均位于阵列基板ap,且与驱动电路连接;或者,像素电极位于阵列基板ap,公共电极位于彩膜基板。通过向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施加电信号,可控制二者之间的电场,从而控制液晶的偏转,实现对光线的调制,从而显示图像。
73.当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pnl还可以是电泳显示基板等,在此不对显示基板pnl的具体类型做特殊限定,只要能够显示图像即可。
74.如图1-图4所示,本公开的触控显示面板可通过触控驱动电路tc和形变感应元件st检测因触摸而发生的形变来确定触控位置,以便实现人机交互。下面对本公开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部分进行说明:
75.如图2-图4所示,对于本公开的显示基板pnl,其可具有一支撑面bs,形变感应元件st的数量为多个,且设于支撑面bs上。
7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采用发光器件ld的显示基板pnl而言,如图2所示,支撑面bs可以是透明盖板cg远离驱动背板bp的表面;或者,如图3所示,支撑面bs也可以是驱动背板bp远离透明盖板cg的表面,例如,衬底su远离透明盖板cg的表面。
7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对于液晶显示基板而言,其厚度通常较大,因而支撑面bs为透明盖板cg远离阵列基板ap的表面。
78.用户在进行触控操作时,在透明盖板cg远离驱动背板bp的表面进行触摸,由于采用oled等发光器件的显示基板pnl的厚度较薄,使得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透明盖板cg和未直接接触的驱动背板bp均会因触摸而发生形变,即支撑面bs发生形变。而液晶显示基板的厚度通常较大,因而阵列基板ap可能无法发生可检测的形变,因而支撑面bs为透明盖板cg远离阵列基板ap的表面,即直接与用户接触的表面。
79.形变感应元件st可采用压电陶瓷片或其它可以进行压力和电信号的转化的元件,在此不再一一列。
80.如图1所示,各形变感应元件st位于外围区wa,并围绕显示区aa的至少部分边沿设置。同时,各个形变感应元件st中可包括沿行方向x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以及沿列方向y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形变感应元件st用于检测支撑面bs在被触摸时发生的形变,并生成形变信号。进一步的,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等间距分布;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等间距分布。
81.如图1所示,触控驱动电路tc设于显示基板pnl,且位于外围区wa,并与形变感应元件st连接;触控驱动电路tc用于接收形变信号,并根据形变信号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82.触控驱动电路tc可包括一驱动芯片,其可设于引出区fa,并与各形变感应元件st连接,用于对形变信号进行处理,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83.发明人发现,当用户的手指触摸触控显示面板时,形变类型主要是拉伸形变,因此
在一定范围内,越靠近触摸区域的形变越小,越远离触摸区域的形变越大。同时,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沿行方向x间隔分布,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沿列方向y间隔分布。支撑面bs的任一位置的形变会使至少一部分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产生的形变信号的大小不同,至少一部分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产生的形变信号的大小不同,形变信号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正相关。若形变信号用电压表征,则形变信号的大小不同可表现为电压不同。因此,根据形变信号的大小即可确定发出形变最小的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和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根据该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和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位置,即可确定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84.下面对触控驱动电路tc和形变感应元件st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8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生成的形变信号为第一形变信号,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生成的形变信号为第二形变信号。
86.如图5所示,触控驱动电路tc可包括比较电路sc和处理电路cc,其中:
87.比较电路sc可与各形变感应元件st连接,可确定各第一形变信号中最小的第一形变信号,并确定各第二形变信号中最小的第二形变信号。以第一形变信号的比较为例:
88.可以周期性地对各个第一形变信号进行比较,即每个周期内均对各个第一形变信号的大小进行比较,当存在形变信号的差异时,说明触控显示面板受到了按压,此时必然能找到至少一个最小的第一形变信号。或者,也可以仅在接收到第一形变信号时,再进行比较,而在未接收到第一形变信号时则不进行比较,以降低功耗。
89.对于第二形变信号的比较方式可参考上述第一形变信号的比较方式,只要能确定各第二形变信号中最小的第二形变信号即可,在此不再详述。
90.为了便于描述,可将最小的第一形变信号定义为目标第一形变信号,将最小的第二形变信号定义为目标第二形变信号;
91.如图5所示,处理电路cc可与比较电路sc连接,并可根据发出目标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和发出目标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位置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举例而言:
92.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电路cc可包括第一位置电路pc1、第二位置电路pc2和定位电路lc,其中:
93.第一位置电路pc1可根据发出目标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在行方向x上的位置信息,作为第一位置信息。
94.第二位置电路pc2可根据发出目标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位置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在列方向y上的位置信息,作为第二位置信息。
95.为了便于描述,可将发出目标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定义为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将发出目标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定义为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
96.定位电路lc可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举例而言,可建立一坐标系,并将变感应元件st的位置表征为该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和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坐标来确定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9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可沿第一直线轨迹分布,第一直线轨迹沿行方向x延伸;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可沿第二直线轨迹分布,第二直线轨迹沿列方向y延伸;第一直线轨迹和第二直线轨迹相交于一参考点。
98.如图6所示,以参考点o为原点,第一直线轨迹和第二直线轨迹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第一直线轨迹为x轴,第一直线轨迹为y轴,其中:
99.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的坐标为b(x,0),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坐标为f(0,y);x为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在行方向x上与参考点o的距离,y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在列方向y上与参考点o的距离。
100.第一位置信息可包括(x-n1,0)至(x+n2,0)之间的点的坐标;第二位置信息包括(0,y-k1)至(0,y+k2)之间的点的坐标。
101.也就是说,在行方向x上,可根据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的坐标确定一个范围,该范围用于在行方向x表征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在列方向y上,可根据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坐标确定一个范围,该范围用于在列方向y表征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如图6所示,图6中的s区域即为根据b(x,0)和f(0,y)确定的被触摸的区域。由于被触摸的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基于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和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坐标确定的范围,可以更加符合被触摸的区域的实际位置。
102.n1、n2、k1和k2为正整数,例如,0.5、1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同时,n1和n2可以相等,k1和k2相等,且n1、n2、k1和k2也可以相等。
103.此外,n1和n2不大于相邻两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在行方向x上的距离。同时,k1和k2不大于相邻两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在列方向y上的距离。避免根据相邻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所确定的第一位置信息存在公共点,而难以确定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104.如图6所示,以4:3比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为例,在沿x轴设置4个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沿y轴设置3个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参考点o的坐标为(0,0)。4个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的位置用a、b、c、d表示,其坐标分别为a(0.5,0),b(1.5,0),c(2.5,0),d(3.5,0)。3个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位置分别用e、f、g表示,其坐标分别为e(0,0.5),f(0,1.5),g(0,2.5)。
105.位于e位置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第二位置信息的范围内的中任意一点(i,j)到e的距离l1为:
[0106][0107]
蓝色区域中任意一点(x,y)到f传感器的距离l2为:
[0108][0109]
0《j《1,由此可以得出l2》l1。同理可以得出该点(i,j)距离g的距离l3》l2》l1。如果被触摸的位置位于e位置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第二位置信息的范围,则位于e位置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生成的形变信号最小,g位置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生成的形变信号最小,根据e、f和g位置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形变信号的大小顺序可以判断出坐标是哪个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第二位置信息的范围,从而确定被触摸的区域在列方向y上的坐标。样同理,可根据a-d位置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的形变信号的大小顺序确定判断出被触摸的区域在行方向x上的坐标。
[0110]
比较电路sc和处理电路cc可以集成于驱动芯片,也可以是相互连接的独立电路。
[0111]
当然,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信息可以为目标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的坐标,第而位置信息可为目标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坐标。
[011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运算电路、第二运算电路和处理电路,其中:
[0113]
第一运算电路可与第一形变感应元件连接,可根据第一形变信号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与发出第一形变信号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在行方向x上的距离,作为第一距离;
[0114]
第二运算电路可与第二形变感应元件连接,可根据第二形变信号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与发出第二形变信号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在列方向y上的距离,作为第二距离;
[0115]
处理电路与第一运算电路和第二运算电路连接,可根据第一形变感应元件和第二形变感应元件的位置以及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
[0116]
由此,可通过形变信号直接计算出距离,从而精确的确定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第一运算电路、第二运算电路和处理电路可以集成于同一芯片,也可以是相互连接的独立电路。
[0117]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可以有两组,每一组均包括沿行方向x分布的多个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两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位于显示区aa在列方向y上的两侧,且沿列方向y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可以同时检测形变,且除相对应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的中间位置外的任一位置的形变信号均不同。对于相对应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产生的形变信号,可采用信号强度较高的一个形变信号,避免因信号较弱而影响检测精度。
[0118]
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也可以有两组,每一组均包括沿列方向y分布的多个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两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位于显示区aa在行方向x上的两侧,且沿列方向y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可以同时检测形变,且除相对应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的中间位置外的任一位置的形变信号均不同。对于相对应的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产生的形变信号,可采用信号强度较高的一个形变信号,避免因信号较弱而影响检测精度。
[0119]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用户在触摸触控显示面板时,触摸会使支撑面bs发生形变,通过形变感应元件st可检测该形变,并生成形变信号;由于同一触摸位置造成的形变沿行方向x和列方向y变化,而不是均匀的,因而至少部分第一形变感应元件st1生成的形变信号不同,至少部分第二形变感应元件st2生成的形变信号也不同,从而可根据形变信号的不同确定定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的区域的位置,以便触控显示触控显示面板根据该位置显示特定的图像,实现人机交互。
[0120]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包括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为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其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中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电视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121]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
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