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地修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46774发布日期:2023-01-14 11:2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地修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土地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地修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当土地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时,会影响和超过土地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表明土地受到了污染。造成土地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和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都会造成土地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土地修复。
3.土地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地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土地修复技术可分为热力学修复技术、热解吸修复技术、焚烧法,土地填埋法、化学淋洗、堆肥法、植物修复、渗透反应墙和生物修复等等。在相关技术中,针对单位面积的土地,通常采用统一的修复方式进行,例如,在一块面积为十平方米的土壤上,采用统一的生物修复的方式,进行土壤的修复工作。
4.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土壤中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元素超标,若仅仅采用统一的修复方式进行土壤修复,常常导致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土壤进行针对性的修复,以提高土地的修复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地修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土地修复方法,包括: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所述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所述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述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获取所述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基于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基于所述气象信息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所述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物理性状(容重、比重、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状况、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耕性、磁性等)和化学性状(酸碱性、缓冲性、氧
化还原性质、吸附性、表面电化学性质与胶体性能等),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之后,还包括:将所述修复方案补充到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以生成新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整后的修复方案,扩充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以达到增加修复方案的目的,使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更加完整,便于后续修复过程中方案的精准匹配。
1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影像;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对应匹配所述植被影像,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所述植被信息包括植被品种数和所述植被品种对应的根系深度;基于所述植被信息、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植被信息、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植被影像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匹配,得到相对应的土壤分块上生长的植被信息,土壤上生存的植被信息可以进一步反馈土壤的污染情况,将植被信息与土壤性状和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信息组合进行修复方案的匹配,从而定位到更加精准的修复方案信息。
1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时,包括:若所述植被品种数小于一,则采用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若所述植被品种数等于一,则基于所述根系深度,确定所述土壤分块可采集的最大深度值,并生成所述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若所述植被品种数大于一,则比较所述根系深度的大小,以确定所述根系深度的最大值,并生成所述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植被品种数,去确定需要采集土壤分块的深度:当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品种数小于一,则认定土壤分块上没有植被,则按照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进行土壤分块的取样;当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品种数等于一,则认定土壤分块上只有一种品种的植被,则直接根据该植被的根系深度的最大深度值,去确定需要采样的土壤分块的深度取样区间;当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品种数大于一,则需要进行植被根系深度的比较和筛选,从而确定出植被根系深度的最大值,从而生成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通过上述方式,以减少采样深度过大造成的采样资源浪费,同时提高采样数据的有效性。
1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对应匹配所述植被影像,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时,还包括:
基于所述植被信息,分析植被对所述土壤分块的影响信息,所述影响信息包括植被对土壤散发施加的元素成分;基于所述影响信息,分析并生成所述土壤分块的初始状态信息;基于所述初始状态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植被对土壤的影响信息,以确定该土壤的初始状态信息,便于后续进行土壤修复时,先将该植被移除,以降低植被对土壤的影响,然后根据土壤初始状态信息针对性的进行土壤修复。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地修复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所述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所述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述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获取所述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匹配模块,基于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调整模块,基于所述气象信息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所述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18.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的支座变形裂纹检测方法对应的操作。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20.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示全域土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土地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土地修复方法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土地修复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和前端设备,前端设备和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前端设备包括照相机、摄像机等现场采集设备以及各种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等等。前端
设备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服务器获取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服务器基于土壤性状和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服务器基于气象信息与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修复方案对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29.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土地修复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所述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所述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述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
30.其中,空间分区是指单位面积和单位深度构成的单位体积的土壤区域。通过在地表上根据单位长度和单位宽度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划分,生成若干个单位面积的平面区,然后以平面区为基准,向下延伸单位深度,以形成单位体积的土壤分块,并对该土壤分块进行取样分析。土壤类型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等等,而物理性状包括容重、比重、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状况、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耕性、磁性等等,化学性状包括酸碱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质、吸附性、表面电化学性质、胶体性能以及各种污染元素hg、cd、cu、zn、cr、pb、as、ni、co、se等重金属等等。例如,对土壤分块进行取样分析,得到土壤类型为红黄壤,物理性状中容重为a,比重为b、通气性为c、透水性为d等(取几个关键性指标),化学性状中酸碱性为碱性,缓冲性良好,hg含量为3.32mg/kg(取几个关键性指标)等等。
31.步骤s102,获取所述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
32.其中,气象信息是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总辐射、降雨量、地温(包括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等等。例如环境温度为21℃,环境湿度为45%(取几个关键性指标)等等。
33.步骤s103,基于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34.其中,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是指提前设置好的一个数据集合,里面存储有之前若干次土壤修复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35.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具体为热力学修复技术、热解吸修复技术、焚烧法,土地填埋法、化学淋洗、堆肥法、植物修复、渗透反应墙和生物修复等等。
36.其中,热力学修复技术利用热传导,热毯、热井或热墙等,或热辐射,无线电波加热等实现对污染土地的修复。
37.热解吸修复技术以加热方式将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地加热至有机物沸点以上使吸附土地中的有机物挥发成气态后再分离处理,主要处理对象为农药污染土地、油田含油废弃物、罐底油泥等,其作业原理为利用污染废弃物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通过非焚烧的间
接加热方式实现污染物与土地的分离,并可将废弃物中的固相、油相、水相、气相绝大部分回收利用。焚烧法将污染土地在焚烧炉中焚烧,使高分子量的有害物质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分解成低分子的烟气经过除尘、冷却和净化处理,使烟气达到排放标准。
38.土地填埋法将废物作为一种泥浆,将污泥施入土地,通过施肥、灌溉、添加石灰等方式调节土地的营养、湿度和ph值,保持污染物在土地上层的好氧降解,对于可以用土地酸度计检测土地ph值与湿度,用土地ec计检测土地ec值,查看土地改良效果。
39.化学淋洗借助能促进土地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生物化学溶剂,在重力作用下或通过水头压力推动淋洗液注入到被污染的土层中,然后再把含有污染物的溶液从土地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的技术。
40.堆肥法利用传统的堆肥方法,堆积污染土地,将污染物与有机物,稻草、麦秸、碎木片和树皮等、粪便等混合起来,依靠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来降解土地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41.植物修复运用农业技术改善土地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化学和物理方面的限制条件,使之适于种植,并通过种植优选的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吸收、挥发、分离、降解污染物,恢复重建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景观。渗透反应墙是一种原位处理技术,在浅层土地与地下水,构筑一个具有渗透性、含有反应材料的墙体,污染水体经过墙体时其中的污染物与墙内反应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被净化除去。
42.生物修复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土著菌、外来菌、基因工程菌,对污染物的代谢作用而转化、降解污染物,主要用于土地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通过改变各种环境条件如,营养、氧化还原电位、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达到治理目的。
43.而上述历史土壤修复方案中,每种历史土壤修复方案都有相对应的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的显示。土壤修复效果是指较佳、良好、一般、较差。例如采用生物修复方案进行土壤的修复工作时,在土壤性状为红黄壤,物理性状中容重为a,比重为b、通气性为c、透水性为d等,化学性状中酸碱性为碱性,缓冲性良好,hg含量为3.32mg/kg,环境温度为21℃,环境湿度为45%等条件因素下,土壤修复效果为良好,故此时可对采取的土壤分块通过生物修复方案进行修复。若采用堆肥法修复方案进行土壤的修复工作时,在土壤性状为红黄壤,物理性状中容重为a,比重为b、通气性为c、透水性为d等,化学性状中酸碱性为碱性,缓冲性良好,hg含量为3.32mg/kg,环境温度为21℃,环境湿度为45%等条件因素下,土壤修复效果为较差,则继续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直至土壤修复效果为较佳或良好或一般,采用土壤修复效果最佳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44.步骤s104,基于所述气象信息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所述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45.其中,气象信息与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是指:例如气象信息中,环境温度为21℃,环境湿度为45%,而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为环境温度为30℃,环境湿度为60%,故气象信息与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
气象信息存在差异。通过上述差异情况,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作为新的土壤分块修复方案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46.步骤s1041,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之后,还包括:将所述修复方案补充到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以生成新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47.其中,调整后的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添加扩充到土壤修复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进行土壤修复时,可以检索匹配到更多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48.步骤s201,获取所述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影像;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对应匹配所述植被影像,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所述植被信息包括植被品种数和所述植被品种对应的根系深度;基于所述植被信息、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植被信息、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49.其中,植被影像是指植被在土壤上生长所呈现的图像信息。具体的,通过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图像采集设备,对植被在土壤中的图形信息进行采集,以获取土壤中植被的颜色、长度尺寸等关键信息。将采集到的植被影像,在预设存储好的植被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获取采集到的植被信息。具体的,通过植被的图像的颜色、长度尺寸等关键信息,在植被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比较,以得到植被的具体品种信息,例如图像中存在柳叶,判断该植被为柳树。通过获知植被的品种,从而可以在植被介绍中获取该植被品种的根系深度,根系深度具体指的是主根的深度。例如植被为柳树,则主根的深度在3-4米。将植被信息添加到历史土壤修复方案,使植被信息作为判断土壤污染程度的参考因素。在进行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的检索匹配时,将植被信息也作为限制条件,使匹配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例如,土壤分块中生存有柳树等植被,从而得出该土壤适合柳树生存,以判断该土壤不缺乏柳树等植被生存的土壤养分和元素,从而在后续的土壤修复中,无需或减少相关养分和元素的添加,以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和效率。
50.步骤s202,当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时,包括:若所述植被品种数小于一,则采用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若所述植被品种数等于一,则基于所述根系深度,确定所述土壤分块可采集的最大深度值,并生成所述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若所述植被品种数大于一,则比较所述根系深度的大小,以确定所述根系深度的最大值,并生成所述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
51.其中,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是指人为设定的土壤分块采样深度范围,例如,规定标准深度为十米,则标准深度取样区间就是地表到地下十米的范围区间。植被品种数小于一是指该土壤分块没有植被生长,从而无需进行植被信息的检索和匹配,直接采用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进行土壤分块的深度采样。植被品种数等于一是指该土壤分块只有一种植被生长,从而只需进行此一种植被的检索和匹配,将采集到的植被影像,在预设存储好的植被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获取采集到的植被信息。具体的,通过植被的图像的颜色、长
度尺寸等关键信息,在植被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比较,以得到植被的具体品种信息,从而可以在植被介绍中获取该植被品种的根系深度,根系深度具体指的是主根的深度。植被品种数大于一是指土壤分块有多种植被生长,从而需要进行每种植被信息的确认,以获取所有植被的根系深度,并进行所有根系深度的比较,将确定根系深度的最大值,生成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例如,土壤分块上有两种植被生长,一种是柳树,一种是杨树,柳树的主根系深度为3-4米,杨树的主根系深度为10米左右,从而以杨树的根系深度作为最大值,故深度取样区间为地表到地下十米。
52.步骤s203,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对应匹配所述植被影像,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时,还包括:基于所述植被信息,分析植被对所述土壤分块的影响信息,所述影响信息包括植被对土壤散发施加的元素成分;基于所述影响信息,分析并生成所述土壤分块的初始状态信息;基于所述初始状态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53.其中,影响信息是指植被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因素,例如植被落叶等对土壤内所含元素或成分等造成改变的情况。初始状态信息是指无植被对土壤造成影响,即土壤的初始状态。通过将植被的影响因素从土壤中去除,以分析和匹配土壤在初始状态下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从而降低匹配历史土壤修复方案的误差,降低因植被因素导致的土壤较大状态的改变,提高土壤修复效果。
54.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地修复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采集模块201,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所述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所述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述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获取所述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匹配模块202,基于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调整模块203,基于所述气象信息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所述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55.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地修复系统20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5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
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3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57.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技术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58.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59.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60.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技术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61.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6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63.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
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6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