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因素的生产作业风险综合定量评估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99948发布日期:2023-04-19 11:0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基于双因素的生产作业风险综合定量评估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产作业的风险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双因素的生产作业风险综合定量评估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1、风险预控是搞好安全生产作业的重要举措,包括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分析、风险评估、措施制定等内容,企业传统的风险预控工作主要是基于特定行业生产特点,依靠企业具体经验开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风险预控的对象和目标不清,没有针对设备、人员等不同管控对象的特性,制定出特定的辨识方法和模式,特别是现场作业人员,既是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具有特殊性。

3、2)危险源与危害因素概念不分,混在一起笼统辨识,导致危险源辨识和危害因素分析不规范,不全面系统;

4、3)风险评估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采用半定量法,一是靠评估人员的经验认识估值并确定评估等级,主观随意性大;二是事故发生率简单依据同行业事故发生情况,没有有效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难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

5、4)制定的预控措施缺乏针对性、可操行和实效性,风险预控与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等工作两层皮,难以有效衔接、融合,不能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有效发挥作用。

6、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风险评估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刻,方法不够科学严谨,主要依靠具体人员的经验,结果差异性较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7、因此,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预控技术方法,全面准确的进行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分析、风险评估,将风险预控与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等工作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因素的生产作业风险综合定量评估方法与系统,该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危险源、危害因素及产生原因,建立风险预控模型及相关各类因素的标准化分类方法,能够全面规范分析导致事故的各类因素,实现作业风险的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生产作业管控方案,为保障安全生产作业提供了有效途径。

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作业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作业中的危险源和危害因素;所述危险源为异常释放的能量,为导致事故的根源;所述危害因素为触发能量释放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为导致事故的条件;所述危害因素包括生产人员不安全行为状态、生产物质资料与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条件;根据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及和产生原因确定所述事故发生概率;根据待测作业的目标对象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根据所述事故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确定所述待测作业的风险值。

3、可选的,根据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及和产生原因确定所述事故发生概率,包括:通过分析所述危险源及危害因素,确定所述危险因素引发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所述危险因素及产生原因,确定所述危险因素产生原因引发危害因素发生的概率。

4、可选的,所述通过分析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及产生原因,确定所述事故发生的概率,包括:

5、p=ξab

6、

7、

8、其中,p=(p1,p2,…pk),pz代表第z种事故发生的概率,z=1,2,…,k,

9、ξ为底层向量,ξ=(x1,x2,x3,…,xm),xi为产生原因i发生概率值,i取值为1,2,3,…,m;

10、a为一级状态转移矩阵,aij为产生原因i引起危害因素j状态转移的概率值,i取值为1,2,3,…,m,j取值为1,2,3,…,n;

11、aij=pj,i=nj,i/t20,其中,pj,i为产生原因i引起危害因素j发生的概率,用aij表示概率值,nj,i为产生原因i引起危害因素j发生的起数,t20为特定类型事故统计周期,b为二级状态转移矩阵,bjz为危害因素j引起特定事故z状态转移的概率值,j取值为1,2,3,…,n,z取值为1,2,3,…,k;

12、bjz=pz,j=nz,j/t20,其中,pz,j为危害因素j引发特定z类型事故的概率,用bjz表示概率值,nz,j为危害因素j引发特定z类型事故的起数,

13、pz=nz/t20,其中,pz为特定类型事故发生概率,nz为特定类型事故发生起数。

14、可选的,所述根据待测作业的目标对象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暴露率、释放能量的强度及释放能量的作用时间、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暴露率、释放能量的强度、释放能量的作用时间、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

15、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暴露率、释放能量的强度、释放能量的作用时间、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包括:

16、s=αf(e,t)(e≥e0),

17、其中,s为事故危害程度,α为目标对象(人员、设备等)的暴露率,e为释放能量的强度,t为释放能量的作用时间,e0为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

18、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事故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确定所述待测作业的风险值,包括:

19、

20、其中,r为待测作业的风险值,pz为第z种事故发生概率值,z取值为1,2,3,…,k,sz为第z种事故的事故危害程度。

21、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待测作业的风险值确定所述待测作业的风险等级:当风险值<第一风险阈值,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当第一风险阈值≤风险值<第二风险阈值,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当第二风险阈值≤风险值,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22、可选的,所述危险源包括企业内部生产能量和企业外部事故能量;所述危险因素包括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23、另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作业风险评估的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作业中的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危险源为异常释放的能量,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述危害因素为触发能量释放,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条件,包括生产人员不安全行为状态,生产物质资料与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条件等;信息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及和产生原因确定所述事故发生概率;根据待测作业的目标对象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根据所述事故发生概率和目标对象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确定所述待测作业的风险值。

24、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及和产生原因确定所述事故发生概率,包括:通过分析所述危险源及危害因素,确定所述危险因素引发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所述危险因素及产生原因,确定所述危险因素产生原因引发危害因素发生的概率。

25、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及所述危险因素引发事故的概率确定所述事故发生概率,包括:

26、p=ξab

27、

28、

29、其中,p=(p1,p2,…pk);pz代表第z种事故发生的概率,z=1,2,…,k,ξ为底层向量,ξ=(x1,x2,x3,…,xm),xi为产生原因i发生概率值,i取值为1,2,3,…,m;a为一级状态转移矩阵,aij为产生原因i引起危害因素j状态转移的概率值,i取值为1,2,3,…,m,j取值为1,2,3,…,n;

30、aij=pj,i=nj,i/t20,其中,pj,i为产生原因i引起危害因素j发生的概率,用aij表示概率值,nj,i为产生原因i引起危害因素j发生的起数,t20为特定类型事故统计周期,b为二级状态转移矩阵,bjz为危害因素j引起特定事故z状态转移的概率值,j取值为1,2,3,…,n,z取值为1,2,3,…,k;

31、bjz=pz,j=nz,j/t20,其中,pz,j为危害因素j引发特定z类型事故的概率,用bjz表示概率值,nz,j为危害因素j引发特定z类型事故的起数,

32、pz=nz/t20,其中,pz为特定类型事故发生概率,nz为特定类型事故发生起数。

33、可选的,所述根据待测作业的目标对象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暴露率、释放能量的强度、释放能量的时间及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暴露率、释放能量的强度、释放能量的时间及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

34、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暴露率、释放能量的强度、释放能量的作用时间、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包括:

35、s=αf(e,t)(e≥e0),

36、其中,s为事故危害程度,α为目标对象(人员、设备等)的暴露率,e为释放能量的强度,t为释放能量的作用时间,e0为所述目标对象对外在能量的承受度阈值。

37、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目标对象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所述待测作业的风险值r,包括:

38、

39、其中,r为待测作业的风险值,pz为第z种事故发生概率值,z取值为1,2,3,…,k,sz为第z种事故的事故危害程度。

40、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因素的生产作业风险综合定量评估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作业中的危险源和危害因素;所述危险源为异常释放的能量,为导致事故的根源;所述危害因素为触发能量释放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为导致事故的条件;所述危害因素包括生产人员不安全行为状态、生产物质资料与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条件;根据所述危险源、危害因素及和产生原因确定所述事故发生概率;根据待测作业的目标对象确定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根据所述事故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程度确定所述待测作业的风险值。该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危险源与危害因素,建立风险预控模型及相关各类因素标准化分类方法,能够全面规范分析导致事故的各类因素,实现了作业风险的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管控方案,为保障安全生产作业提供了有效途径。

41、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