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设备控制方法、跨设备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80174发布日期:2023-02-24 20:4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跨设备控制方法、跨设备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设备控制方法、跨设备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分布式连接技术能够将多个不同的设备连接在一个网络中,如将手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和平板电脑连接在一起,使得这些电子设备能够数据互通。
3.在将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分布式连接后,用户仍然需要复杂的操作,来在这些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如用户想要将pc上的数据传递至手机,需要操作pc并选中数据,再选中手机,再点击传输按键,控制pc将选中的数据发送到手机,交互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设备控制方法、跨设备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简化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方法包括:
6.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
7.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设备传输数据;
8.将设备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第二界面用于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数据采集操作。
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方法包括:
10.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其中,设备传输数据是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的;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1.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数据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并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13.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
14.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设备传输数据;
15.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设备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第二界面用于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数据采集操作。
1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17.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其中,设备传输数据是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的;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8.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数据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并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9.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20.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21.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22.第八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23.第九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第一界面时,用户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位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设备传输数据。
25.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设备传输数据后,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该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屏上的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一致,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二界面进行操作,从而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端执行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并将数据采集操作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使得第二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简单的贴合操作,对第一电子设备端的至少部分区域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附图说明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2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贴合操作的示意图;
2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一;
2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二;
30.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31.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三;
32.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四;
33.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五;
34.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六;
35.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七;
36.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37.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38.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39.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40.图15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设备控制方法、跨设备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
45.步骤102,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
46.步骤104,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设备传输数据;
47.步骤106,将设备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48.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第二界面用于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数据采集操作。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pc、笔记本电脑、台式一体机、智能电视等大屏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小屏设备。
50.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该第一界面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桌面、文件管理界面、程序管理界面或其他的预设界面。以第一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51.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时,用户可以通过贴合操作,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此时,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相贴合的区域,即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具体地,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贴合操作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电子设备200显示第一界面202,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204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206上,此时第一电子设备200根据第二电子设备204的位置信息,确定贴合区域208。
52.在接收到贴合操作后,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贴合操作的贴合区域,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该跨设备控制区域是根据贴合区域确定的,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跨设备控制区域的显示内容,确定设备传输数据,并将设备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侧。
53.其中,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区域大小,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预先设置,举例来说,可以设置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初始大小为800
×
600个像素大小的区域。
54.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设备传输数据后,对设备传输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内的显示内容,与上述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一致,也即在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贴合后,将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显示。
55.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二电子设备开始显示第二界面后,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二界面进行操作,来更新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区域大小,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一,如图3所示,第二电子设备300的显示界面302中有控制滑块304,用户可以通过对控制滑块304的拖动输入,来调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区域大小,比如右滑将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大小由800
×
600个像素大小的区域,调整为1280
×
960个像素大小的区域,在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大小增加后,第二界面内的显示内容相对增加。
56.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界面进行操作,从而对第二界面内的显示内容进行数据采集操作,如对第二界面,也即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图像进行截屏,或者当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中包括某个文件时,通过触摸或长按这个文件的方式,向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对应的文件,实现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交互。
57.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之后,用户也可以通过对第二界面进行调整输入,来更新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大小,具体地,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二,如图4所示,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400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402上,此时第二电子设备400显示第二界面404,用户可以在第二界面404上进行捏合输入,来放大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大小,此时,第二界面404的显示内容随之增加。
5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贴合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内容中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并通过第二电子设备预览该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内容,且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控制、操作或数据获取,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跨设备控制方法还包括:
60.在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采集指令时,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数据采集指令是第二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对第二界面进行输入确定的;
61.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6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到第一电子设备之后,第二电子设备根
据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该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63.在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后,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二界面的触摸输入等方式,控制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数据采集指令,在接收到该数据采集指令后,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数据采集指令,确定对应的采集数据,并将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64.具体地,由于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实际上是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即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因此,当用户对第二界面进行数据采集输入时,实际上是对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显示内容进行数据采集,如贴合区域有某张照片时,用户通过第二界面对该照片进行复制输入时,第一电子设备则接收到对该照片进行复制的数据采集输入,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复制该照片,该照片的数据副本即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将该照片的数据副本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相当于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复制了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照片。
6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内容,从而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来对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数据、功能进行操作,实现了便捷的跨设备控制和跨设备数据交互,简化了跨设备数据交互的交互步骤。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操作包括:截图操作、录屏操作、录音操作、文件选择操作、文本复制操作、视频流采集操作和文档内容采集操作中的一种或多种。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操作具体是针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上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的采集操作。因此,在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包括图像内容时,数据采集操作包括对这部分图像内容的截图操作,或录屏操作,从而得到对应的图像文件或视频文件,并将得到的图像文件和视频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68.在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文件,如压缩包文件、系统文件或媒体文件时,数据采集操作包括文件选择操作,第一电子设备将文件选择操作选中的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69.在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本内容时,数据采集操作包括文本复制操作,具体地,文本内容可以是一段文字或者一篇文档,文本复制操作能够选中并复制文本内容的全部或部分,第一电子设备将文本复制操作选中并复制的文本内容以剪切板字符的方式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70.在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正在播放中的视频内容时,数据采集操作包括视频流采集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视频流采集操作,根据贴合区域中播放的视频和视频的播放节点,生成对应的视频流,并将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视频流播放贴合区域内正在播放的视频,且第二电子设备的视频播放节点(视频播放进度)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视频播放节点相同,从而实现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视频接力播放。
71.在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正在编辑的文档时,数据采集操作包括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具体地,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后,对当前贴合区域内显示的文档,按照当前的文档编辑进度进行保存,得到根据第一保存节点保存的文档,将这根据第一保存节点保存的文档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此时用户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继续对该文档进行编辑操作。
72.本技术通过根据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使用户能够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
设备上的数据或工作进行采集,从而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继续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编辑工作,实现了高效的跨设备控制。
7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方法,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如图5所示,方法包括:
74.步骤502,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
75.其中,设备传输数据是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的;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76.步骤504,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
77.步骤506,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
78.其中,数据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并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7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pc、笔记本电脑、台式一体机、智能电视等大屏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小屏设备。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该第一界面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的桌面、文件管理界面、程序管理界面或其他的预设界面。
80.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此时,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区域,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该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大小是用户预设的,具体地,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中,以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位置的中心为区域中心,确定一个800
×
600个像素大小的区域,该区域即跨设备控制区域。
81.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生成设备传输数据,并将设备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该设备传输数据后,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该第二界面内的显示内容,与第一电子设备在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一致,也即在第二电子设备上预览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
82.此时,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该第一输入可以是对第二界面显示的,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截屏或录屏的输入,也可以是对跨设备控制区域内显示的文件、图标或程序进行操作的输入。
83.在接收到第一输入后,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一输入,确定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并将该数据采集指令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具体地,数据采集指令可以包括:截图指令、录屏指令、录音指令、文件选择指令、文本复制指令、视频流采集指令、文档内容采集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
84.以数据采集指令为截图指令为例,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截图指令后,对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截图操作,得到对应的截图文件,并将该截图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截图文件后,可以选择高清显示该截图文件,也可以将截图文件保存至本地存储介质中。
8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简单操作,在第二电
子设备上显示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的第二界面,并通过第二界面接收用户操作,根据用户操作获取第二界面中显示的内容数据,或对其进行操作,实现了交互简单、容易理解的跨设备交互方法,降低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复杂度。
8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视频播放内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视频播放内容在第一播放节点的视频播放标识,第一播放节点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时间确定;
87.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包括:
88.接收对视频播放标识的第一输入;
89.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包括:
90.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视频流采集指令;视频流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播放节点对贴合区域的视频播放内容执行相对应的视频流采集操作,并将视频流采集操作对应的目标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9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贴合区域中,包括视频播放内容,如贴合区域内存在一个播放电影a的视频播放窗口时,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二界面中,包括该视频的播放窗口,也包括该视频播放内容在第一播放节点的视频播放标识。
92.具体地,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三,如图6所示,第一电子设备600的第一界面602中,包括视频播放窗口6022,当前视频播放窗口6022中播放电影a。
93.在电影a播放到10分00秒时,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604贴合到视频播放窗口6022的位置,此时,在第二电子设备604上显示第二界面6042,第二界面6042中包括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因此包括视频播放窗口,同时也包括视频播放标识6044,该视频播放标识6044与第一播放节点相对应,第一播放节点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时间确定,如图6所示,视频播放标识6044对应的第一播放节点即“10分00秒”,也即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时,电影a的实际播放进度。
94.在显示第二界面后,用户可以触摸视频播放标识,此时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视频流采集指令,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视频流采集操作,根据视频播放窗口中播放的电影a,和第一播放节点生成视频流,并将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视频流播放对应的视频,且播放进度与第一播放节点相对应,即按照“10分00秒”的播放进度继续播放电影a,从而使用户能够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接力播放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电影a。
95.能够理解的是,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继续播放电影a后,如电影a继续播放到了30分00秒,此时用户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暂停电影a的播放,此时第二电子设备生成第二播放节点“30分00秒”,并将第二播放节点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二播放节点对应的播放标识,如果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对第二播放节点对应的播放标识的播放输入时,则按照第二播放节点,也即从“30分00秒”的位置继续播放电影a,即再次通过第一电子设备接力第二电子设备的播放进度。
96.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无缝接力第一电子设备或电视上播放的视频,当用户有事需要离开屏幕前时,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将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带走”,且交互过程简单,学习成本低,有效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9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档内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档内容在第一保存节点的文档编辑标识,第一保存节点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时间确定;
98.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包括:
99.接收对文档编辑标识的第一输入;
100.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包括:
101.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文档内容采集指令;文档内容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保存节点对贴合区域的文档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并将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对应的目标文档内容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0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贴合区域中,包括文档内容,如贴合区域内存在一个正在编辑中的文档窗口时,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二界面中,包括该文档窗口,也包括该文档窗口在第一保存节点的文档编辑标识。
103.具体地,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四,如图7所示,第一电子设备700的第一界面702中,包括文档内容7022。在用户通过第一电子设备700编辑文档内容7022时,如果有事需要离开,则可以通过将第二电子设备704贴合在文档内容7022上,此时,第一电子设备700对文档内容7022进行保存,得到第一保存节点下的文档数据。
104.此时,在第二电子设备704的第二界面7042上,显示与文档内容7022相同的文档窗口和文档编辑标识7044,此时,如果用户对文档编辑标识7044进行了第一输入,则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保存节点下的文档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文档数据后,用户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704上,对第一保存节点保存后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即实现了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接力文档编辑。
105.能够理解的是,用户在对文档进行编辑后,还可以对文档进行保存,得到按照第二保存节点保存后的文档,并将按照第二节点保存的文档同步至第一电子设备,从而同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文档编辑进度。
106.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无缝接力第一电子设备或笔记本电脑上正在编辑的文档,当用户有事需要离开电脑前时,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继续电脑上的文档编辑操作,且交互过程简单,学习成本低,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截图标识;
108.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包括:
109.接收对截图标识的第一输入;
110.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包括:
111.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截图采集指令;截图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对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截图操作,并将截图操作对应的截图内容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从而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中,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该跨设备控制区域是第一界面的至少部
分。此时,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13.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五,如图8所示,第二电子设备804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800的第一界面802上,此时第二电子设备804显示第二界面8042,第二界面8042中包括截图标识8044,如果接收到用户对截图标识的第一输入,则第二电子设备804向第一电子设备800发送截图采集指令,第一电子设备800在接收到截图采集指令后,对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截图,得到对应的截图内容,能够理解的是,截图内容是以图片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的。
114.在得到截图内容后,第一电子设备将截图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此时用户可以选择显示截图内容或保存截图内容。
1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录屏标识;
116.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包括:
117.接收对录屏标识的第一输入;
118.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包括:
119.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录屏采集指令;录屏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对贴合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录屏操作,并将录屏操作对应的录屏内容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2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从而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中,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该跨设备控制区域是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此时,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21.具体地,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中包括录屏标识,如果接收到用户对录屏标识的第一输入,则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录屏采集指令,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录屏采集指令后,对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录屏,用户可以通过再次触摸录屏标识的方式,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结束录屏指令,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结束录屏指令后,结束对跨设备控制区域的录屏操作,得到对应的录屏内容,能够理解的是,录屏内容是以视频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的。
122.在得到录屏内容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录屏文件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此时用户可以选择显示录屏内容或保存录屏内容。
1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文件图标;
124.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包括:
125.接收对文件图标的第一输入;
126.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包括:
127.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文件获取指令;文件获取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将文件图标对应的文件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从而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中,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该跨设备控制区域是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此时,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29.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六,如图9所示,第二电子设备900显示第二界面902,第二界面902中包括文件图标9022,如果接收到用户对文件图标9022的第一输入,则第二电子设备900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文件获取指令,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文件获取指令后,将文件图标9022对应的文件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900。
130.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文件数据后,用户可以选择是否保存该文件数据。
1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本内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复制标识;
132.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包括:
133.在接收到对文本内容的选则输入后,接收对复制标识的第一输入;
134.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包括:
135.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文本复制指令;文件获取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将选择输入选中的文本内容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从而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中,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该跨设备控制区域是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此时,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37.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的界面示意图之七,如图10所示,第二电子设备1000显示第二界面1002,第二界面1002中包括贴合区域对应的文本内容1004和复制标识1006,用户通过选择输入选中文本内容1004的部分后,如果接收到用户对复制标识1006的第一输入,则第二电子设备1000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文本复制指令,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文本复制指令后,复制被选择输入选中的文本,并将该文本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38.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文本后,可以将文本粘贴到文档或文本输入窗口中,也可以将复制的文本单独保存为文档数据。
13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第三电子设备的投屏窗口,第三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投屏窗口的显示内容与第三界面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40.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包括:
141.接收对投屏窗口的第一输入;
142.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包括:
143.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第一数据采集指令;第一数据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二数据采集指令发送至第三电子设备,第二数据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三电子设备对第三界面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并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投屏,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中,形成投屏窗口,该投屏窗口的显示内容,是与第三电子设备当前显示的第三界面的显示内容一致的。
145.当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到投屏窗口时,第二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二界面中,同样包括该投屏窗口。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输入,来对投屏窗口中进行操作,如控制第三电子设备对第三界面进行截屏,并将截屏内容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46.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一输入,如长按投屏窗口中显示的文件图标,此时第三电子设备将文件图标对应的文件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47.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跨多设备的控制,如在平板电脑向电脑投屏时,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显示该投屏窗口,并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平板电脑进行远程操作,该交互过程步骤简单,学习成本低,易于掌握。
1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设备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跨设备控制装置。本技术实施例中以跨设备控制装置执行跨设备控制的方法为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设备控制的装置。
1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装置,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如图11所示,跨设备控制装置1100包括:
150.第一接收模块1102,用于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
151.确定模块1104,用于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设备传输数据;
152.第一发送模块1106,用于将设备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第二界面用于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数据采集操作。
15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贴合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内容中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并通过第二电子设备预览该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内容,且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控制、操作或数据获取,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跨设备控制装置还包括:
155.采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采集指令时,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数据采集指令是第二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对第二界面进行输入确定的;
156.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5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内容,从而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来对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数据、功能进行操作,实现了便捷的跨设备控制和跨设备数据交互。
15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操作包括:截图操作、录屏操作、录音操作、文件选择操作、文本复制操作、视频流采集操作和文档内容采集操作中的一种或多种。
159.本技术通过根据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使用户能够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数据或工作进行采集,从而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继续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编辑工作,实现了高效的跨设备控制。
1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跨设备控制装置,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跨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如图12所示,跨设备控制装置1200包括:
161.显示模块1202,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其中,设备传输数据是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的;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62.第二接收模块1204,用于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
163.第二发送模块1206,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数据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并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6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简单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的第二界面,并通过第二界面接收用户操作,根据用户操作获取第二界面中显示的内容数据,或对其进行操作,实现了交互简单、容易理解的跨设备交互方法,降低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复杂度。
1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视频播放内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视频播放内容在第一播放节点的视频播放标识,第一播放节点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时间确定;
166.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对视频播放标识的第一输入;
167.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视频流采集指令;视频流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播放节点对贴合区域的视频播放内容执行相对应的视频流采集操作,并将视频流采集操作对应的目标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68.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无缝接力第一电子设备或电视上播放的视频,当用户有事需要离开屏幕前时,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将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带走”,且交互过程简单,学习成本低,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6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档内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档内容在第一保存节点的文档编辑标识,第一保存节点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时间确定;
170.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对文档编辑标识的第一输入;
171.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文档内容采集指令;文档内容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保存节点对贴合区域的文档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并将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对应的目标文档内容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72.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无缝接力第一电子设备或笔记本电脑上正在编辑的文档,当用户有事需要离开电脑前时,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继续电脑上的文档编辑操作,且交互过程简单,学习成本低,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7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跨设备控制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17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跨设备控制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17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跨设备控制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176.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第一电子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02,存储器1304,存储在存储器1304上并可在处理器1302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302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17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4所示,第二电子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02,存储器1404,存储在存储器1404上并可在处理器1402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402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17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179.图15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180.该电子设备15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501、网络模块1502、音频输出单元1503、输入单元1504、传感器1505、显示单元1506、用户输入单元1507、接口单元1508、存储器1509以及处理器1510等部件。
1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5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182.其中,用户输入单元1507,用于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
183.处理器1510,用于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设备传输数据;将设备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第二界面用于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数据采集操作。
18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贴合操作,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内容中确定跨设备控制区域,并通过第二电子设备预览该跨设备控制区域内的内容,且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控制、操作或数据获取,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85.可选地,处理器1510,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采集指令时,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数据采集指令是第二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对第二界面进行输入确定的;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8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内容,从而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来对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数据、功能进行操作,实现了便捷的跨设备控制和跨设备数据交互,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87.可选地,数据采集操作包括:截图操作、录屏操作、录音操作、文件选择操作、文本复制操作、视频流采集操作和文档内容采集操作中的一种或多种。
188.本技术通过根据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使用户能够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数据或工作进行采集,从而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继续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编辑工作,实现了高效的跨设备控制。
189.可选地,显示单元1506,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设备传输数据显示第二界面;其中,设备传输数据是在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操作,根据贴合操作对应的贴合区域确定的;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与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相对应;
190.处理器1510,还用于接收对第二界面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数据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对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操作,并将数据采集操作对应的采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9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电子设备贴合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简单操作,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界面的至少部分的第二界面,并通过第二界面接收用户操作,根据用户操作获取第二界面中显示的内容数据,或对其进行操作,实现了交互简单、容易理解的跨设备交互方法,降低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复杂度。
192.可选地,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视频播放内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视频播放内容在第一播放节点的视频播放标识,第一播放节点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时间确定;
193.用户输入单元1507还用于接收对视频播放标识的第一输入;
194.网络模块1502,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视频流采集指令;视频流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播放节点对贴合区域的视频播放内容执行相对应的视频流采集操作,并将视频流采集操作对应的目标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95.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无缝接力第一电子设备或电视上播放的视频,当用户有事需要离开屏幕前时,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将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带走”,且交互过程简单,学习成本低,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96.可选地,贴合区域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档内容,第二界面的显示内容包括文档内容在第一保存节点的文档编辑标识,第一保存节点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贴合时间确定;
197.用户输入单元1507,还用于接收对文档编辑标识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输入相对应的文档内容采集指令;文档内容采集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保存节点对贴合区域的文档内容执行相对应的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并将文档内容采集操作对应的目标文档内容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198.本技术实施例实现了通过第二电子设备无缝接力第一电子设备或笔记本电脑上正在编辑的文档,当用户有事需要离开电脑前时,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继续电脑
上的文档编辑操作,且交互过程简单,学习成本低,有效地简化了跨设备控制的交互过程。
199.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5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5041和麦克风15042,图形处理器15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506可包括显示面板15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5061。用户输入单元1507包括触控面板15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5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5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5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5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200.存储器15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5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5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5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5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201.处理器1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5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510中。
20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203.其中,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204.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205.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2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
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20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208.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20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