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在CAESARⅡ中的模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24361发布日期:2023-02-01 04: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在CAESARⅡ中的模拟方法与流程
一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在caesarⅱ中的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补偿器在caesarⅱ中模拟计算领域,特别是一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在caesarⅱ中的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2.关于套筒补偿器,其常被设置在热力管道上,用于吸收管道沿轴线方向的热伸长量;按照能否自行消化内压盲板力,分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设置非平衡型套筒补偿器的管道,计算固定点的推力时,除了考虑管道由于热膨胀引起的二次应力外,还需要考虑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引起的一次应力;设置平衡型套筒补偿器的管道,计算固定点推力时,只需要考虑管道由于热膨胀引起的二次应力,因此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又被称为无推力套筒补偿器。
3.关于caesarⅱ,作为一款商业软件,用于各类管网的应力模拟计算,其模拟步骤大致如下:
4.a.管网模型建立:根据路由方案和管道规格建立管网模型;
5.b.材料参数设置:定义管道材料、保温材料以及管道内介质的参数和物理性质;
6.c.边界条件输入:设置固定点、滑动点、导向和补偿器,输入摩擦系数、自由度刚度及其他参数;
7.d.运行工况设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管网运行工况条件;
8.e.计算结果校核:软件模拟计算完成后,用户根据结果对管网设置方案进行调整。
9.对于步骤c当中的补偿器模拟,软件提供2类方法:自然补偿和人工补偿;当选用自然补偿时,用户可根据管网实际情况设置自然补偿器,然后根据软件的模拟计算结果,来判定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当选用人工补偿时,由软件提供完整的用于模拟波纹补偿器的功能板,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刚性件的种类、端部类型、补偿器的规格以及相关参数用于模拟计算;但软件内置的人工补偿仅有波纹一种形式,缺少用于模拟套筒补偿器的功能板。
10.热电厂的厂内采暖管网,以及一些区域的市政供热支线管网,多采用架空敷设的形式,考虑到美观因素同时受到敷设空间的制约,对于需要进行轴向补偿的长距离直线管段,多采用人工补偿方案,仅在个别部位使用自然补偿。
11.此外,上述管道规格通常在dn500以下,如果大量使用波纹补偿器,会影响管网造价,因此业主通常更倾向于使用套筒补偿器作为人工补偿方案。
12.正规厂家的产品样册中,会提供各类套筒补偿器的材质、外形尺寸和摩擦力数值等参数,供设计人员选型和管道应力计算时使用;对于距离较短且结构形式简单的管段,设计人员可直接使用样册提供的数值,对固定点荷载进行计算,尽管存在误差,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对于复杂管网,由于固定点两侧管段的规格(如管径、材质、保温尺寸等)和边界条件(如滑动支架的摩擦系数、管道自由度、补偿器的形式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相互影响,使得设计人员很难通过手算或根据经验估算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固定点的准确荷载,只能借助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13.由于caesarⅱ当中没有套筒补偿器的功能板和使用指南,用户只能通过自行建模
的方式来完成套筒补偿器的模拟计算,但错误的建模方法,会直接导致错误的模拟计算结果,而目前几乎找不到有关“在caesarⅱ当中进行套筒补偿器模拟”的文献资料,因此有必要在caesarⅱ当中,为套筒补偿器探索一种正确的模拟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14.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在caesarⅱ中的模拟方法,使该软件在“以套筒补偿器作为主要补偿手段的管网”应力模拟计算场景下,实现从0到1的突破。
1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16.一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在caesarⅱ中的模拟方法,该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通用模型建立:建立与套筒补偿器相匹配的节点并编号,根据建立的节点进行建模得到通用模型;
18.s2:通用模型导入:将s1中的通用模型导入管网模型中,并调整通用模型位置,使管网模型与通用模型的对应端点重合。
19.作为优选,在s1中,建立与套筒补偿器相匹配的节点时,每个节点至少进行6位编号n
1-n6,其中:
20.n
1-n3表示套筒补偿器的规格;
21.n4表示套筒补偿器的固定端或活动端;
22.n
5-n6表示节点在通用模型中的位置。
23.作为优选,当节点表示套筒补偿器的固定端时,n4=0,当节点表示套筒补偿器的活动端时,n4=9;以及表示套筒补偿器固定端或活动端的节点的n
5-n6均从10开始依次编号,间隔为10,得到:
24.表示固定端的节点为5个,依次为:n1n2n3010、n1n2n3020、n1n2n3030、n1n2n3040和n1n2n3050;
25.表示活动端的节点为3个,依次为:n1n2n3910、n1n2n3920和n1n2n3930。
26.作为优选,在建立通用模型时:
27.选择节点n1n2n3010-n1n2n3020为套筒补偿器过渡管的直管段;
28.选择节点n1n2n3020-n1n2n3030为套筒补偿器异径管的变径段;
29.选择节点n1n2n3030-n1n2n3040为套筒补偿器外套管的位于工作管之前的直管段;
30.选择节点n1n2n3040-n1n2n3050为套筒补偿器外套管的包围工作管的直管段;
31.选择节点n1n2n3910-n1n2n3920为套筒补偿器工作管的位于外套管内的直管段;
32.选择节点n1n2n3920-n1n2n3930为套筒补偿器工作管的位于外套管外的直管段;
33.并进一步设置管道的规格,使:
34.过渡管规格=工作管规格=套筒补偿器所在管段规格;
35.外套管内径=工作管外径;
36.外套管的位于工作管之前的直管段l2≥该处直管段热伸长量的1.5倍。
37.作为优选,进一步使节点n1n2n3040和n1n2n3910互相关联,分别建立:
38.a.竖直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y,互相约束竖直方向位移;
39.b.水平侧向约束,约束类型为z,互相约束水平侧向位移;
40.c.轴线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x2,双线性约束轴线方向位移;
41.当两节点所在管段热膨胀引起的推力<屈服力fy时,该约束的刚度为+∞,位移=0;
42.当两节点所在管段热膨胀引起的推力≥屈服力fy时,该约束的刚度为0,位移≥0;
43.其中,屈服力fy=套筒补偿器摩擦力;
44.以及进一步使节点n1n2n3050和n1n2n3920互相关联,分别建立:
45.d.竖直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y,互相约束竖直方向位移;
46.e.水平侧向约束,约束类型为z,互相约束水平侧向位移。
47.作为优选,在将s1中的通用模型导入管网模型前,在每个节点原有6位编号前增加1位编号n0,表示每个套筒补偿器的编号,编号n0从1开始依次编号,间隔为1。
48.作为优选,在通用模型导入管网模型后,节点n1n2n3010位于管网模型空间的笛卡尔坐标系原点,手动调整该节点坐标,调整通用模型位置,使管网模型和通用模型的对应端点重合,以及,
49.当通用模型的固定端与管网模型端点相连时,将管网的端部节点编号改为n1n2n3010,通用模型活动端的下游管网节点,从n1n2n3930开始编号,以“在当前单元之后插入新单元”的方式建模;
50.当通用模型的活动端与管网端点相连时,将管网的端部节点编号改为n1n2n3930,通用模型固定端的下游管网节点,从n1n2n3010开始编号,以“在当前单元之前插入新单元”的方式建模。
51.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52.1.本发明扩展了caesarⅱ软件的应用场景,填补该软件所缺少的套筒补偿器模拟功能。
53.2.有助于设计人员在面对复杂的“以套筒补偿器作为主要补偿手段的管网”应力计算任务时,提高计算结果的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54.图1为本发明套筒补偿器通用模型的模拟示意图。
55.图2为图1通用模型的一具体实施例。
56.图3为图2实施例的成品通用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如1-3所示,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
58.一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在caesarⅱ中的模拟方法,该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9.s1:通用模型建立:建立与套筒补偿器相匹配的节点并编号,根据建立的节点进行建模得到通用模型;
60.s2:通用模型导入:将s1中的通用模型导入管网模型中,并调整通用模型位置,使管网模型与通用模型的对应端点重合。
61.在s1中,首先进行节点编号,建立与套筒补偿器相匹配的节点时,每个节点至少进
行6位编号n
1-n6,其中:
62.n
1-n3表示套筒补偿器的规格;如当规格为dn300时,n1=3,n2=0,n3=0,当规格为dn65时,n1=0,n2=6,n3=5;
63.n4表示套筒补偿器的固定端或活动端;当节点表示套筒补偿器的固定端时,n4=0,当节点表示套筒补偿器的活动端时,n4=9;
64.n
5-n6表示节点在通用模型中的位置;表示套筒补偿器固定端或活动端的节点的n
5-n6均从10开始依次编号,间隔为10。
65.如图1所示,得到:
66.表示固定端的节点为5个,依次为:n1n2n3010、n1n2n3020、n1n2n3030、n1n2n3040和n1n2n3050;
67.表示活动端的节点为3个,依次为:n1n2n3910、n1n2n3920和n1n2n3930。
68.接下来开始建模,在建立通用模型时,如图1所示:
69.选择节点n1n2n3010-n1n2n3020为套筒补偿器过渡管的直管段;
70.选择节点n1n2n3020-n1n2n3030为套筒补偿器异径管的变径段;
71.选择节点n1n2n3030-n1n2n3040为套筒补偿器外套管的位于工作管之前的直管段;
72.选择节点n1n2n3040-n1n2n3050为套筒补偿器外套管的包围工作管的直管段;
73.选择节点n1n2n3910-n1n2n3920为套筒补偿器工作管的位于外套管内的直管段;
74.选择节点n1n2n3920-n1n2n3930为套筒补偿器工作管的位于外套管外的直管段;
75.并进一步设置管道的规格,使:
76.过渡管规格=工作管规格=套筒补偿器所在管段规格;
77.外套管内径=工作管外径;外套管外径参考厂家样册;
78.外套管的位于工作管之前的直管段l2≥该处直管段热伸长量的1.5倍;或参考厂家样册;以及套筒补偿器的两端节点之间的距离l1参考厂家样册。
79.进一步,使节点n1n2n3040和n1n2n3910互相关联,分别建立:
80.a.竖直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y,互相约束竖直方向位移;
81.b.水平侧向约束,约束类型为z,互相约束水平侧向位移;
82.c.轴线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x2,双线性约束轴线方向位移;
83.当两节点所在管段热膨胀引起的推力<屈服力fy时,该约束的刚度为+∞,位移=0;表示为k1=1e+12(软件不识别+∞,通常用1e+12表示无穷大);
84.当两节点所在管段热膨胀引起的推力≥屈服力fy时,该约束的刚度为0,位移≥0;表示为k2=1(软件不识别0,通常用1表示无限趋于0)。
85.其中,屈服力fy=套筒补偿器摩擦力,其数值参考厂家样册,其与缺省。
86.以及进一步使节点n1n2n3050和n1n2n3920互相关联,分别建立:
87.d.竖直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y,互相约束竖直方向位移;
88.e.水平侧向约束,约束类型为z,互相约束水平侧向位移。
89.另外,套筒补偿器本体材料参考厂家样册,管道内介质种类、运行温度和压力、管道保温材料和厚度等参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输入。
90.接下来,进行模型导入。
91.在将s1中的通用模型导入管网模型前,为避免管网模型中出现多个同规格的套筒
补偿器时节点编号重复,在每个节点原有6位编号前增加1位编号n0,用于表示每个套筒补偿器的编号,编号n0从1开始依次编号,间隔为1。
92.在模型导入时,导入操作为:
93.1.依次按选工具栏中的“environment(环境)”和下拉菜单中的“includepipingfiles(导入管道文件)”;
94.2.在对话框中选取本地已保存的通用模型文件,将“read(可读性)”应改为“y(可读)”,以确保模型导入后仍可编辑;
95.3.“confirm(确认)”。
96.在通用模型导入管网模型后,通用模型和管网模型仍是互相独立的两个模型,需手动将二者合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97.1.通用模型导入后,其节点n1n2n3010位于管网模型空间的笛卡尔坐标系原点,需手动调整该节点坐标,调整通用模型位置,使管网模型和通用模型的对应端点重合。
98.2.当通用模型的固定端与管网模型端点相连时,将管网的端部节点编号改为n1n2n3010,通用模型活动端的下游管网节点,从n1n2n3930开始编号,以“在当前单元之后插入新单元”的方式建模;
99.3.当通用模型的活动端与管网端点相连时,将管网的端部节点编号改为n1n2n3930,通用模型固定端的下游管网节点,从n1n2n3010开始编号,以“在当前单元之前插入新单元”的方式建模。
100.4.参考厂家样册所推荐的间距,设置活动端管道的导向支架。
101.以及,如图2所示,提供以下一具体实施例。
102.图2所示为规格为dn300的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厂家样册提供数据:补偿器材质为q235b,总长度2.5m,摩擦力188.68kn。将其应用于温度为110/70℃的热电厂内采暖管网,管网运行压力为0.9mpa,管道材料为20#钢,规格d325
×
8,保温材料为离心玻璃棉,保温层厚度80mm;
103.如图2所示,在通用模型的建立阶段,6位节点编号n
1-n6分别为:300010、300020、300030、300040、300050、300910、300920和300930.
104.(1)节点300010-300020:直管段(过渡管),长度400mm;
105.(2)节点300020-300030:变径段(异径管),长度100mm;
106.(3)节点300030-300040:直管段(外套管),长度800mm;
107.(4)节点300040-300050:直管段(外套管),长度800mm;
108.(5)节点300910-300920:直管段(工作管),长度800mm;
109.(6)节点300920-300930:直管段(工作管),长度400mm;
110.(7)过渡管规格=工作管规格=套筒补偿器所在管段规格=d325
×
8;
111.(8)外套管内径=工作管外径=325mm;
112.(9)外套管外径=525mm;
113.(10)l2=800mm;
114.(11)l1=2500mm;
115.(12)节点300040和300910互相关联,分别建立:
116.a.竖直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y,互相约束竖直方向位移;
117.b.水平侧向约束,约束类型为z,互相约束水平侧向位移;
118.c.轴线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x2,双线性约束轴线方向位移;
119.所在管段热膨胀引起的推力<屈服力fy时,该约束的刚度为+∞,位移=0,k1=1e+12;
120.所在管段热膨胀引起的推力≥屈服力fy时,该约束的刚度为0,位移≥0,k2=1;
121.屈服力fy=套筒补偿器摩擦力=188.68kn,其余缺省;
122.(13)节点300050和300920互相关联,分别建立:
123.a.竖直方向约束,约束类型为y,互相约束竖直方向位移;
124.b.水平侧向约束,约束类型为z,互相约束水平侧向位移;
125.(14)套筒补偿器本体材料为q235b。
126.其成品通用模型见图3。
12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还包括规格从dn50至dn1400的21种内压平衡型套筒补偿器的通用模型,这些模型在管网模型中的模拟计算结果已经过验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