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51536发布日期:2022-11-26 13:30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数据同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终端的兴起,多端数据同步更新打破了网点办公的局限性,有效地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3.一般情况下,多端应用之间的数据同步,只有在用户重新登录或者主动刷新才能更新即时数据,操作起来多有不便,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解决多端应用之间的数据同步,只有在用户重新登录或者主动刷新才能更新即时数据,操作起来多有不便,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数据编辑,操作人员登录终端设备对登记者的数据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步骤b:信息上传,每一次操作后,终端设备都会自动将修改后的数据上传至信息判别单元;步骤c:数据对比,信息判别单元获取到信息后,将其与已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步骤d:数据更新,在信息判别单元将获取的数据信息与服务器内已存储的数据信息对比完成后,相同点不予上传,不同点则上传至服务器;步骤e:数据同步,当服务器接收到中间处理单元发送的更新信号时,自动将更新数据同步至其它终端设备。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登记者的数据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以及居住地点。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在对登记者信息进行查询时,可通过关键字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检索。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只有当在终端设备上的单次操作结束且之后该终端设备已完成一次保存才会将信息上传至所述信息判别单元。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中是基于分簇判别法进行数据对比的。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云端显示数据信息,操作人员连接互联网登录网页端进行数据修改。
1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将终端设备上传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修改的数据上传至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产品已保存的数据信息;显示模块,从服务器数据库得到的最终保存的数据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库采用云数据库接收对比云数据并采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对比、判别,然后将获取的新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的云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同步更新至其它终端,使其它终端设备无需刷新即可自动更新即时数据,相较于传统多端数据同步方法,效率更高,大大提高了多端数据同步速度及准确率。
14.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系统,包括前述的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装置;数据同步设备,所述数据同步设备包括电脑主机;所述电脑主机包括机箱、散热防尘组件和主动除尘组件。
15.所述机箱包括箱体、侧板、紧固件、进气散热组件和支脚,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进气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一端,所述支脚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底部,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侧板包括板体和第一弹性垫圈,所述第一弹性垫圈固定在所述板体一侧边缘,所述板体和所述箱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端部外固定有第二弹性垫圈,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柱和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固定在所述螺纹柱一端,所述螺纹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进气散热组件包括进气罩、第一固定框和进气风机,所述进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一端,所述进气罩侧部贯穿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固定框固定在所述进气罩内腔,所述进气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框上。
16.机箱顶部的散热口都是固定常开式设计,不能对散热面积进行调节,虽然方便设备在使用时散热,但也增大了设备停机时侵入机箱内的灰尘数量。为了减少灰尘的进入,一般会将排气口设计成对灰尘具有一定阻碍功能的结构,但仍不可避免有灰尘进入机箱污染内部元件。
17.所述散热防尘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框、限位板、出气栅板、螺纹杆、涡轮、蜗杆、第二旋钮、螺纹套和连杆,所述第二固定框固定在所述第一出气口内,所述第二固定框上间隔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出气栅板铰接在所述第二出气口内,所述螺纹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框上,所述涡轮键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上,所述第二固定框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涡轮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旋钮固定在所述蜗杆顶端,所述螺纹套螺纹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螺纹杆上,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气栅板下表面和所述螺纹套外壁铰接。
18.设备使用时,转动第二旋钮带动蜗杆转动,继而通过涡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套则因连杆与出气栅板的限制无法跟随螺纹杆转动,而是在螺纹杆上移动,继而通过连杆带动出气栅板转动,从而使第二出气口打开,方便箱体内腔散热;设备关停后,反转第二旋钮带动蜗杆反转,继而通过涡轮带动螺纹杆反转,使螺纹套带动出气栅板复位,将第二出气口封闭;采用上述方案,在机箱工作时,打开出气栅板,方便箱体内元件散热,而在机箱停机后,又能够手动控制出气栅板封闭第二出气口,防止灰尘进入箱体污染工作元件。
19.实际使用中,机箱一般很长时间都不会进行清理,大量灰尘在穿过散热口进入机
箱内部的同时,一部分灰尘也会堆积在散热口处,影响散热;同时由于散热结构不封闭,在人工清理过程中,清理操作容易带动灰尘运动,使灰尘进入机箱,造成对机箱内部元件的污染。
20.所述主动除尘组件包括清理刷、推拉杆、推拉钮、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二固定框内侧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空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空腔连通,所述第三空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空腔连通,所述第三空腔侧壁贯穿开设有排灰口,所述第四空腔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清理刷端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推拉杆滑动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三空腔侧壁,所述清理刷驱动轴中部转动贯穿设置于所述推拉杆一端,所述推拉钮固定在所述推拉杆另一端,所述齿轮键连接在所述清理刷驱动轴端部,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第四空腔顶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21.设备停机后,通过出气栅板封闭第二出气口,向外拉动推拉钮,通过推拉杆带动清理刷朝排灰口移动对出气栅板上表面进行清理,在该过程中,清理刷还会在齿条与齿轮的啮合作用下自转,提升了清理效果和效率,同时,由于齿条设置在齿轮上方,清理刷的转动方向使得清理刷在移动过程中还会将灰尘带向排灰口;采用上述方案,在通过出气栅板将第二出气口封闭后,可对出气栅板上表面进行快速清理,并将灰尘从一侧的排灰口排出,确保了散热防尘组件的散热效果。
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脑主机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4的a处放大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防尘组件和主动除尘组件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6的b处放大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6的c处放大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主动除尘组件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9的d处放大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框的立体剖面图。
25.图标:100-机箱;110-箱体;111-第一出气口;112-第二螺纹孔;120-侧板;121-板体;122-第一弹性垫圈;123-第一螺纹孔;124-第二弹性垫圈;130-紧固件;131-螺纹柱;132-第一旋钮;140-进气散热组件;141-进气罩;142-第一固定框;143-进气风机;144-进气
口;150-支脚;200-散热防尘组件;210-第二固定框;211-第一空腔;212-第二空腔;213-第三空腔;214-第四空腔;215-排灰口;216-滑槽;217-第二出气口;220-限位板;230-出气栅板;240-螺纹杆;250-涡轮;260-蜗杆;270-第二旋钮;280-螺纹套;290-连杆;300-主动除尘组件;310-清理刷;320-推拉杆;330-推拉钮;340-齿轮;350-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下面参考附图1-图1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装置。
30.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数据编辑,操作人员登录终端设备对登记者的数据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步骤b:信息上传,每一次操作后,终端设备都会自动将修改后的数据上传至信息判别单元;步骤c:数据对比,信息判别单元获取到信息后,将其与已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步骤d:数据更新,在信息判别单元将获取的数据信息与服务器内已存储的数据信息对比完成后,相同点不予上传,不同点则上传至服务器;步骤e:数据同步,当服务器接收到中间处理单元发送的更新信号时,自动将更新数据同步至其它终端设备。
31.通过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对比、判别,然后将获取的新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的云数据库进行存储,并同步更新至其它终端,使其它终端设备无需刷新即可自动更新即时数据,相较于传统多端数据同步方法,效率更高,大大提高了多端数据同步速度及准确率。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中登记者的数据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以及居住地点。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在对登记者信息进行查询时,可通过关键字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快速检索。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b中只有当在终端设备上的单次操作结束且之后该终端设备已完成一次保存才会将信息上传至信息判别单元。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c中是基于分簇判别法进行数据对比的。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云端显示数据信息,操作人员连接互联网登录网页端进行数据修改。
3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将终端设备上传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修改的数据上传至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产品已保存的数据信息;显示模块,从服务器数据库得到的最终保存的数据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库采用云数据库接收对比云数据并采用。
3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系统,包括前述的基于信号分簇判别的多端数据同步装置以及数据同步设备;数据同步设备包括电脑主机。
40.请参阅图2-图11,电脑主机包括机箱100、散热防尘组件200和主动除尘组件300。
41.其中,散热防尘组件200设置在机箱100顶部,在机箱100工作时能够起到散热、防尘的作用,而在机箱100停机后又能够封闭第一出气口111,防止灰尘进入,主动除尘组件300能够在散热防尘组件200封闭第一出气口111后对散热防尘组件200内部灰尘进行清理。
42.请参阅图2-图5,机箱100包括箱体110、侧板120、紧固件130、进气散热组件140和支脚150,侧板120通过紧固件130与箱体110连接,进气散热组件140设置在箱体110一端,支脚150设置在箱体110外底部,使箱体110底部远离放置面,箱体110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气口111,电脑主机工作时,热量由第一出气口111排出箱体110。
43.侧板120包括板体121和第一弹性垫圈122,板体121可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作,便于观察箱体110内部情况,第一弹性垫圈122固定在板体121一侧边缘,第一弹性垫圈122设置为口字型,使组装机箱100时板体121与箱体110柔性接触,板体121和箱体11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3和第二螺纹孔112,第一螺纹孔123和第二螺纹孔112均至少设置有四个,第一螺纹孔123和第二螺纹孔112对应设置,第一螺纹孔123端部外固定有第二弹性垫圈124,使紧固件130与板体121柔性接触,紧固件130与第一螺纹孔123和第二螺纹孔112螺纹连接。
44.紧固件130包括螺纹柱131和第一旋钮132,第一旋钮132固定在螺纹柱131一端,使用紧固件130替换螺钉,方便在无工具的情况下手动拆卸侧板120,螺纹柱131与第一螺纹孔123和第二螺纹孔112螺纹连接。
45.进气散热组件140包括进气罩141、第一固定框142和进气风机143,进气罩141设置在箱体110一端,进气罩141侧部贯穿开设有进气口144,第一固定框142固定在进气罩141内腔,进气风机143安装在第一固定框142上,进气风机143设置有两个,上下各一个,覆盖面积更大,散热效率更高,电脑主机工作时,进气风机143运转,将外界冷空气由进气罩141侧部的进气口144抽入箱体110内,冷空气与箱体110内的发热元件换热完成后,热气流再由箱体110顶部的第一出气口111排出。
46.机箱顶部的散热口都是固定常开式设计,不能对散热面积进行调节,虽然方便设备在使用时散热,但也增大了设备停机时侵入机箱内的灰尘数量。为了减少灰尘的进入,一般会将排气口设计成对灰尘具有一定阻碍功能的结构,但仍不可避免有灰尘进入机箱污染内部元件。
47.请参阅图6和图7,散热防尘组件200包括第二固定框210、限位板220、出气栅板230、螺纹杆240、涡轮250、蜗杆260、第二旋钮270、螺纹套280和连杆290,第二固定框210固
定在第一出气口111内,第二固定框210上间隔开设有第二出气口217,出气栅板230铰接在第二出气口217内,出气栅板230宽度与第二出气口217宽度相同,螺纹杆240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框210上,涡轮250键连接在螺纹杆240上,第二固定框210内开设有第一空腔211,涡轮250位于第一空腔211内,蜗杆260转动设置在第一空腔211内,第二旋钮270固定在蜗杆260顶端,通过设置涡轮250和蜗杆260,将第二旋钮270的转动转化为螺纹杆240的转动,方便操作者使用,螺纹套280螺纹套设在螺纹杆240上,限位板220固定在螺纹杆240上,用于对螺纹套280进行限位,限制出气栅板230的转动范围,连杆290两端分别与出气栅板230下表面和螺纹套280外壁铰接,当螺纹杆240转动时,螺纹套280则因连杆290与出气栅板230的限制在螺纹杆240上移动,继而通过连杆290带动出气栅板230转动,从而控制第二出气口217的实际开放面积的大小。
48.设备使用时,转动第二旋钮270带动蜗杆260转动,继而通过涡轮250带动螺纹杆240转动,螺纹套280则因连杆290与出气栅板230的限制无法跟随螺纹杆240转动,而是在螺纹杆240上移动,继而通过连杆290带动出气栅板230转动,从而使第二出气口217打开,方便箱体110内腔散热;设备关停后,反转第二旋钮270带动蜗杆260反转,继而通过涡轮250带动螺纹杆240反转,使螺纹套280带动出气栅板230复位,将第二出气口217封闭;采用上述方案,在机箱100工作时,打开出气栅板230,方便箱体110内元件散热,而在机箱100停机后,又能够手动控制出气栅板230封闭第二出气口217,防止灰尘进入箱体110污染工作元件。
49.实际使用中,机箱一般很长时间都不会进行清理,大量灰尘在穿过散热口进入机箱内部的同时,一部分灰尘也会堆积在散热口处,影响散热;同时由于散热结构不封闭,在人工清理过程中,清理操作容易带动灰尘运动,使灰尘进入机箱,造成对机箱内部元件的污染。
50.请参阅图6、图8、图9、图10和图11,主动除尘组件300包括清理刷310、推拉杆320、推拉钮330、齿轮340和齿条350,第二固定框210内侧开设有第二空腔212、第三空腔213和第四空腔214,第二空腔212和第三空腔213相对设置,第二空腔212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空腔214连通,第三空腔213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空腔214连通,第三空腔213侧壁贯穿开设有排灰口215,第四空腔214内壁开设有滑槽216,清理刷310端部滑动设置于滑槽216,滑槽216与清理刷310的驱动轴间隙配合,推拉杆320滑动贯穿设置于第三空腔213侧壁,清理刷310驱动轴中部转动贯穿设置于推拉杆320一端,推拉钮330固定在推拉杆320另一端,齿轮340键连接在清理刷310驱动轴端部,齿条350固定在第四空腔214顶部,齿轮340与齿条350啮合,将齿条350设置在齿轮340上方,当清理刷310向排灰口215移动时,齿轮340可在与齿条350的啮合作用下带动清理刷310转动,从而对出气栅板230上表面进行清理,并可将灰尘带向排灰口215。
51.设备停机后,通过出气栅板230封闭第二出气口217,向外拉动推拉钮330,通过推拉杆320带动清理刷310朝排灰口215移动对出气栅板230上表面进行清理,在该过程中,清理刷310还会在齿条350与齿轮340的啮合作用下自转,提升了清理效果和效率,同时,由于齿条350设置在齿轮340上方,清理刷310的转动方向使得清理刷310在移动过程中还会将灰尘带向排灰口215,重复几次操作即可将出气栅板230表面清理干净;采用上述方案,在通过出气栅板230将第二出气口217封闭后,可对出气栅板230上表面进行快速清理,并将灰尘从一侧的排灰口215排出,确保了散热防尘组件200的散热效果。
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