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25693发布日期:2023-03-03 23:0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电力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合理高效的电力调度和分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电网结构的调整需求,抽水蓄能电站应运而生,抽水蓄能电站因其具有容量大、经济可靠和生态环保等优势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进行保存,并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进行发电,进而能够将电网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而抽水蓄能电站多建立于地广人稀的山里,其对于选址的需求程度一般较高,合理且适配的建造地址是决定抽水蓄能电站后期发电效果的支撑性因素,因此,需要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进行充分的评估分析。
3.目前,对于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体现为:(1)现有的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在较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性决策分析,因而存在主观性较强和智能化水平不足的局面,过度依赖人工的经验判断,则会导致选址分析的精准度不高,进而降低了后期实际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与实际环境状况之间的匹配度,不仅增加了储水蓄能电站的投入成本,且无法达到合理高效的蓄能发电水平,进而无法为电网电力调度结构的调整提供可靠性支撑依据。
4.(2)目前的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较为匮乏针对建设区域的地形结构分布进行细致到位的具体化分析,例如制高点的分布和区域结构,导致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存在针对性分析水平不足的局面,进而无法选取最佳的建造地址,不仅增加了后期建设的资源能耗,且提升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造安全风险和实际投入使用的安全风险,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协调管理难度,不利于保障电力系统进行灵活的电力调节和抽水蓄能电站的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包括:s1.指定区域历史用电参数获取:获取指定区域所属历史用电参数,并据此分析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和用电负荷峰谷差。
7.s2.抽水蓄能电站适配建造参数分析:依据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和用电负荷峰谷差,进而分析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参数。
8.s3.目标建造区域获取:获取抽水蓄能电站的目标建造区域,并将其进行划分为各目标建造子区域。
9.s4.目标建造区域基本参数获取:获取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其中基本参数包括环境参数和地理分布参数。
10.s5.目标建造区域基本参数分析:对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进行分析,进而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
11.s6.待选建造区域初步筛选: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进而筛选得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
12.s7.待选建造区域地形结构参数采集分析:对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进行采集,据此分析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
13.s8.抽水蓄能电站适配建造区域选取: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进而筛选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
14.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指定区域所属历史用电参数包括历史用电量和历史用电负荷。
15.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分析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和用电负荷峰谷差,其具体过程为:依据预设的历史监测周期,进而提取历史监测周期日的数量,并依据指定区域所属历史用电量,进而从中提取指定区域所属各历史监测周期日中各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用电量,据此提取历史监测周期中指定区域所属各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平均用电量,将其记为指定区域所属各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参考用电量,从中分别提取指定区域所属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参考用电量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而计算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
16.同理,依据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分析获取方式,计算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负荷峰谷差。
17.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分析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参数,其具体过程为:提取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将其记为指定区域可调配电量,进而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可调配电量区间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进行匹配,得到指定区域可调配电量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其中参考建造参数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以及上下水库的垂直高度差。
18.同理,提取指定区域的用电负荷峰谷差,将其记为指定区域可调度电力负荷量,进而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可调度电力负荷量阈值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进行匹配,得到指定区域可调度电力负荷量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
19.依据指定区域可调配电量和可调度电力负荷量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据此进行均值处理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以及适配建造上下水库的垂直高度差,进而构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参数。
20.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对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进行分析,其具体过程为: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其中环境参数包括各设定历史年度的汛期降水量和各天然储水区域面积,并基于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据此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21.其中ε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m

和m

分别表示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yl
ij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第j个设定历史年度的汛期降水量,δs0表示为设定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天然储水区域的适配面积,s
im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第m个天然储水区域面积,a1和a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上水库储水库容量和下水库储水库容量对应的修正值,γ1和γ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汛期降水量和天然储水区域面积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权重系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i表示为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编号,i=1,2,...,k,j表示为各设定历史年度的编号,j=1,2,...,n,n表示为设定历史年度的数量,m表示为各天然储水区域的编号,m=1,2,...,v。
22.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理分布参数,其中地理分布参数包括地震带分布面积和各类别敏感区域的占地面积,并提取各目标建造子区域所属面积,据此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α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s
i地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震带分布面积,δs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所属面积,s
ip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第p个类别敏感区域的占地面积,λ1和λ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地震带分布面积和敏感区域占地面积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影响因数,k表示为目标建造子区域的数量,p表示为各类别敏感区域的编号,p=1,2,...,r。
23.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其具体计算过程为: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和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进而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η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φ1和φ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环境参数和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权重值。
24.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筛选得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其具体过程为:将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与设定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阈值区间进行比对,若某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处于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阈值区间内,则将该目标建造子区域记为待选建造子区域,进而统计各待选建造子区域。
25.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包括各制高点所属高
度和各方位区域坡度,并包括制高点数量和各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
26.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分析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具体分析过程为: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高度和各方位区域坡度,进而分别将其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适宜建设上水库高度和适宜建设区域坡度进行对比,据此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27.其中σ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δh0和δθ0分别表示为抽水蓄能电站所属适宜建设上水库高度和适宜建设区域坡度,h
dc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c个制高点所属高度,θ
dcl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c个制高点所属第l个方位区域坡度,φ1和φ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制高点所属高度和方位区域坡度对应的选址适配修正因子,d表示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编号,d=1,2,...,f,c表示为各制高点的编号,c=1,2,...,g,g表示为制高点的数量,l表示为各方位区域的编号,l=1,2,...,t,t表示为方位区域的数量。
28.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数量和各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据此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分布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ω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分布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am

表示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制高点适配数量,am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数量,l
dc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c个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δl0表示为设定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适配间距,κ1和κ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制高点数量和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对应的选址适配权重因数。
29.提取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进而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储水库容量区间对应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进行匹配,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并依据适配建造上下水库的垂直高度差,据此构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并提取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所属面积,据此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ξ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ys
dx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x个上水库建造参考面所属面积,mj0表示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θ1表示为上水库建造参考面所属面积对应的修正因子,x表示为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的编号,x=1,2,...,y。
30.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和制高点分布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以及各待选建造子区域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进而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
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ψ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τ1、τ2和τ3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地形、制高点分布和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权重因子。
31.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筛选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其具体过程为:将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进而提取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排列次序第一位的待选建造子区域,将其记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
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最终筛选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进而有效弥补了现有的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在较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相关人员进行主观性决策分析而存在的不足,避免过度依赖人工的经验判断,进而有力克服了了人为主观性较强的影响,并提高了智能化水平,且提高了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分析的精准度,进而提升了后期实际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与实际环境状况之间的匹配度,不仅降低了储水蓄能电站的投入成本,且能够达到合理高效的蓄能发电水平,进而为电网电力调度结构的调整提供可靠性的支撑依据。
33.(2)本发明通过依据筛选得到的各待选建造子区域,进而采集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高度和各方位区域坡度,并采集了制高点数量和各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据此评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进而实现了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区域的地形结构分布进行细致到位的具体化分析,提高了抽水蓄能电站选址的针对性分析水平,进而能够选取最佳的建造地址,不仅减少了后期建设的资源能耗,且降低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造安全风险和实际投入使用的安全风险,并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协调管理难度,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进行灵活的电力调节和抽水蓄能电站的持续健康发展。
附图说明
34.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步骤流程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的制高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包括:s1.指定区域历史用电参数获取:获取指定区域所属历史用电参数,并据此分析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
量峰谷差和用电负荷峰谷差。
39.具体地,所述指定区域所属历史用电参数包括历史用电量和历史用电负荷。
40.s2.抽水蓄能电站适配建造参数分析:依据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和用电负荷峰谷差,进而分析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参数。
41.具体地,所述分析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和用电负荷峰谷差,其具体过程为:依据预设的历史监测周期,进而提取历史监测周期日的数量,并依据指定区域所属历史用电量,进而从中提取指定区域所属各历史监测周期日中各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用电量,据此提取历史监测周期中指定区域所属各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平均用电量,将其记为指定区域所属各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参考用电量,从中分别提取指定区域所属设定用电时间段内对应的参考用电量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而计算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
42.同理,依据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分析获取方式,计算得到指定区域的用电负荷峰谷差。
43.具体地,所述分析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参数,其具体过程为:提取指定区域的用电量峰谷差,将其记为指定区域可调配电量,进而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可调配电量区间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进行匹配,得到指定区域可调配电量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其中参考建造参数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以及上下水库的垂直高度差。
44.同理,提取指定区域的用电负荷峰谷差,将其记为指定区域可调度电力负荷量,进而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可调度电力负荷量阈值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进行匹配,得到指定区域可调度电力负荷量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
45.依据指定区域可调配电量和可调度电力负荷量对应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参考建造参数,据此进行均值处理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以及适配建造上下水库的垂直高度差,进而构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参数。
46.s3.目标建造区域获取:获取抽水蓄能电站的目标建造区域,并将其进行划分为各目标建造子区域。
4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目标建造子区域,其划分依据为:依据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进而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储水库容量区间对应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进行匹配,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同理,匹配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下水库面积,从而提取面积最大值,并依据设定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划分增加面积,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设划分面积,进而将抽水蓄能电站的目标建造区域划分为各目标建造子区域。
48.s4.目标建造区域基本参数获取:获取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其中基本参数包括环境参数和地理分布参数。
4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和地理分布参数,具体可以从对应目标建造子区域的气象站监测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中进行获取。
50.s5.目标建造区域基本参数分析:对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进行分析,进而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
51.具体地,所述对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进行分析,其具体过程为: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其中环境参数包括各设定历史年度的汛期降水量和各天然储水区域面积,并基于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据此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52.其中ε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m

和m

分别表示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和下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yl
ij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第j个设定历史年度的汛期降水量,δs0表示为设定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天然储水区域的适配面积,s
im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第m个天然储水区域面积,a1和a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上水库储水库容量和下水库储水库容量对应的修正值,γ1和γ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汛期降水量和天然储水区域面积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权重系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i表示为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编号,i=1,2,...,k,j表示为各设定历史年度的编号,j=1,2,...,n,n表示为设定历史年度的数量,m表示为各天然储水区域的编号,m=1,2,...,v。
53.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理分布参数,其中地理分布参数包括地震带分布面积和各类别敏感区域的占地面积,并提取各目标建造子区域所属面积,据此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α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s
i地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地震带分布面积,δs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所属面积,s
ip
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第p个类别敏感区域的占地面积,λ1和λ2分别表示为预设的地震带分布面积和敏感区域占地面积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影响因数,k表示为目标建造子区域的数量,p表示为各类别敏感区域的编号,p=1,2,...,r。
5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类别敏感区域包括人口居住地、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农田保护区等。
55.具体地,所述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其具体计算过程为: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环境参数和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评估系数,进而计算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56.其中ηi表示为第i个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φ1和φ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环境参数和地理分布参数对应的选址适
配权重值。
57.s6.待选建造区域初步筛选:依据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进而筛选得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
58.具体地,所述筛选得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其具体过程为:将各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与设定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阈值区间进行比对,若某目标建造子区域的基本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处于选址适配性综合评估系数阈值区间内,则将该目标建造子区域记为待选建造子区域,进而统计各待选建造子区域。
59.s7.待选建造区域地形结构参数采集分析:对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进行采集,据此分析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
60.具体地,所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包括各制高点所属高度和各方位区域坡度,并包括制高点数量和各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
6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制高点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局部范围内的最高点,具体可参照图2所示。
6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进行采集,其具体过程为:通过智能测绘无人机对各待选建造子区域进行三维实景测绘,进而构建得到各待选子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并依据设定的等高距对各待选子区域进行等高线图像绘制,得到各待选子区域的等高线图像,从中定位至各制高点位置,进而提取各待选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高度,从各待选子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勾勒对应待选子区域的实体外形轮廓,并提取各待选子区域的实体外形轮廓与水平地面的接触轮廓线,记为各待选子区域的基准轮廓线,将各待选子区域的各制高点与对应待选子区域所属各方位基准轮廓线进行直线连接,进而提取各待选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各方位基准轮廓连接线,并提取各待选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各方位基准轮廓连接线与水平地面的各接触角,进而获取各待选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各方位基准轮廓连接线与水平地面的最小接触角所属角度,将其作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各方位区域坡度,提取各待选建造子的区域中心点,并将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制高点与对应区域中心点进行直线连接,进而提取得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制高点距离对应区域中心点的间距。
63.具体地,所述分析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具体分析过程为: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高度和各方位区域坡度,进而分别将其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抽水蓄能电站所属适宜建设上水库高度和适宜建设区域坡度进行对比,据此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64.其中σ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δh0和δθ0分别表示为抽水蓄能电站所属适宜建设上水库高度和适宜建设区域坡度,h
dc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c个制高点所属高度,θ
dcl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c个制高点所属第l个方位区域坡度,φ1和φ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制高点所属高度和方位区域坡度对应的选
址适配修正因子,d表示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编号,d=1,2,...,f,c表示为各制高点的编号,c=1,2,...,g,g表示为制高点的数量,l表示为各方位区域的编号,l=1,2,...,t,t表示为方位区域的数量。
65.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数量和各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据此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分布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ω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分布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am

表示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制高点适配数量,am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制高点数量,l
dc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c个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δl0表示为设定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所属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适配间距,κ1和κ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制高点数量和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对应的选址适配权重因数。
66.提取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对应的储水库容量,进而与蓄能电站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储水库容量区间对应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进行匹配,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并依据适配建造上下水库的垂直高度差,据此构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并提取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所属面积,据此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ξ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ys
dx
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第x个上水库建造参考面所属面积,mj0表示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上水库面积,表示为上水库建造参考面所属面积对应的修正因子,x表示为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的编号,x=1,2,...,y。
6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构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其具体为:进而从各待选子区域的三维实景模型中定位至各制高点所在位置,并将各待选子区域的各制高点与水平地面进行垂直线连接,提取各待选子区域的各制高点与水平地面的垂直线连接点,记为对应待选子区域的各基准点,进而依据并提取适配建造上下水库的垂直高度差所属高度,向上构建各待选子区域的水平建设参考面,并提取各待选子区域的水平建设参考面与对应待选子区域的各实体区域接触面,将其作为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上水库建造参考面。
68.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和制高点分布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以及各待选建造子区域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进而计算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ψd表示为第d个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τ1、τ2和τ3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地形、制高点分布和建造上水库对应的选址适配权重因子。
6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依据筛选得到的各待选建造子区域,进而采集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各制高点所属高度和各方位区域坡度,并采集了制高点数量和各制高点距离区域中心点的间距,据此评估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
数,进而实现了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区域的地形结构分布进行细致到位的具体化分析,提高了抽水蓄能电站选址的针对性分析水平,进而能够选取最佳的建造地址,不仅减少了后期建设的资源能耗,且降低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造安全风险和实际投入使用的安全风险,并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协调管理难度,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进行灵活的电力调节和抽水蓄能电站的持续健康发展。
70.s8.抽水蓄能电站适配建造区域选取:依据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进而筛选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
71.具体地,所述筛选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其具体过程为:将各待选建造子区域的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进而提取地形结构参数对应的选址适配指数排列次序第一位的待选建造子区域,将其记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
7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估分析方法,最终筛选得到抽水蓄能电站的适配建造区域,进而有效弥补了现有的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在较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相关人员进行主观性决策分析而存在的不足,避免过度依赖人工的经验判断,进而有力克服了了人为主观性较强的影响,并提高了智能化水平,且提高了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分析的精准度,进而提升了后期实际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与实际环境状况之间的匹配度,不仅降低了储水蓄能电站的投入成本,且能够达到合理高效的蓄能发电水平,进而为电网电力调度结构的调整提供可靠性的支撑依据。
73.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