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71206发布日期:2023-02-24 18: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弹簧的结构分为平直段l0、根部过渡段l
1-l0、等应力段l
2-l1、延伸段l
3-l2、端部过渡段l
4-l3、端部等厚度段l-l4;s2:获取基本参数,包括承受载荷p、板簧宽度b、有效长度l、平直段l0,根据钢板弹簧材料及应用环境,确定等应力段应力σ
x
=σ;s3:计算圆角r
x
和惯性矩i
x
;s4:获取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原材料厚度(即平直段l0段厚度)和根部过渡段l
1-l0厚度;s5: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
3-l2、端部过渡段l
4-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s6:获取钢板弹簧各位置处厚度的计算公式;s7:计算板簧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钢板弹簧截面为腰形孔形状时,圆角r
x
的计算公式为:惯性矩i
x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r
x
为截面圆角,h
x
为截面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弯曲应力公式可得,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公式(3)是关于h
x
的3次方程,其解不连续,因此将l
x
在0-l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其解的集合即为各点的精确厚度;将l
x
=0带入公式(3)中求解,由此计算所得结果根据原材料规格向上圆整即得原材料厚度h0;根据板簧生产设备能力,确定l1,将其带入公式(3)求得此处厚度h1,根部过渡段l
1-l0段内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
x
在[l0,l1]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得到l
1-l0段各点的集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钢板弹簧生产设备能力,依次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
3-l2、端部过渡段l
4-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为: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弹簧各位置处厚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按照公式(7)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获得变截面钢板弹簧各位置处的精确厚度;根据材料力学莫氏定理,可求出各段在载荷p作用下的变形量,其计算公式为:总变形δ的计算公式为:δ=δ0+δ1+δ2+δ3+δ4+δ5ꢀꢀꢀꢀ
(9)板簧总刚度k的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等应力段厚度计算过程中的间隔数,m为板簧片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钢板弹簧截面为圆角矩形时,钢板弹簧圆角r
x
的计算公式为:惯性矩i
x
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实际测量所得修正系数,r
x
为截面圆角,h
x
为截面厚度,r0为原材料截面圆角,h0为原材料截面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公式粗略估算原材料厚度,结果向上圆整,根据市场上原材料规格确定圆角r0;根据弯曲应力公式可得,等应力段l
2-l1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根据板簧生产设备能力,确定l1,将其带入公式(12)求得此处厚度h1,根部过渡段l
1-l0内各点厚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
x
在l
0-l1范围内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得到此段各点的集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钢板弹簧生产设备能力,依次获取l2、l3、l4及端部厚度h5,延伸段l
3-l2、端部过渡段l
4-l3各点厚度对应的计算公式为:算公式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弹簧各位置处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按照公式(17)间隔一定距离依次计算,即可获得变截面钢板弹簧各位置处的精确厚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材料力学莫氏定理,可求出各段在载荷p作用下的变形量,其计算公式为:总变形δ的计算公式为:δ=δ0+δ1+δ2+δ3+δ4+δ5ꢀꢀꢀꢀ
(18)板簧总刚度k的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等应力段厚度计算过程中的间隔数,m为板簧片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其属于钢板弹簧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钢板弹簧在设计时存在的钢板弹簧的刚度、应力与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较大差异的缺陷。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弹簧的结构分为平直段L0、根部过渡段L


技术研发人员:韩恒 张振翀 马金秋 郭兴龙 杜会军 于修水 张冬 马艳超 季长兴 许烨 王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3/2/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