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弱电施工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实用性,更趋向于智能化。
3.弱电系统的构建需要多个设计环节的协助,比如对弱电设备进行合理排布、弱电机房的分布以及电气线路敷设等,同时还需要实际分析耗能系统,并对其进行远程监控。
4.目前,针对弱电施工,常采用的手段是在设计施工时采用cad模式进行二维图纸设计,这种模式给设计人员的计算负荷仍然很大,而且在设计阶段,各专业信息相对独立,信息无法进行共享,从而导致最终的设计方案很难保证在指导施工时不出现错误,增加了后期施工协调的时间,反复的修改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也拖延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独利用图纸进行弱电施工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且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达到对弱电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合理布局弱电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工作能够与计划相结合的技术效果。
6.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及系统。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物联网弱电施工监督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施工环境信息;获取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根据所述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区域设备模型;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布线环境信息;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铺设线路空间;基于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生成环境约束条件;以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对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根据所述待铺设线路进行施工管理。
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数据采集装置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施工环境信息;基础件信息获取模块,所述基础件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区域设备模型搭建模块,所述区域设备模型搭建模块用于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根据所述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区域设备模型;布线环境信息获取模块,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布线环境信息;铺设线路空间获取模块,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铺设线路空间;环境影响分析模块,所述环境影响分析模块用
于基于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生成环境约束条件;待铺设线路输出模块,所述待铺设线路输出模块用于以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对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根据所述待铺设线路进行施工管理。
9.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及系统,根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施工环境信息;获取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根据所述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区域设备模型;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布线环境信息;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铺设线路空间;基于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生成环境约束条件;以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对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根据所述待铺设线路进行施工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独利用图纸进行弱电施工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且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达到对弱电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合理布局弱电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工作能够与计划相结合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中对区域设备模型进行优化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中生成环境约束条件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数据采集模块100,基础件信息获取模块200,区域设备模型搭建模块300,布线环境信息获取模块400,铺设线路空间获取模块500,环境影响分析模块600,待铺设线路输出模块700。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2.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独利用图纸进行弱电施工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且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达到对弱电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合理布局弱电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工作能够与计划相结合的技术效果。
13.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物联网弱电施工监督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s100:根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施工环境信息;具体而言,弱电施工的前提准备直接决定着后期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包括对
施工方案的整体了解,实地集合图纸勘察现场,弱电设备,施工材料的准备等等。
14.为了保证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物联网弱电施工监督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利用图像采集装置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例如,施工环境、施工面积、施工区域布局等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获取施工环境信息,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包括施工区域的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了解,为后续弱电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基础。
15.s200:获取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s300: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根据所述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区域设备模型;具体而言,目前,多数项目在进行设计施工时都采用的是cad模式进行二维图纸的设计,设计阶段缺乏统一设计平台,设计数据难以同步,管线综合设计难度大,交叉干扰严重、协调困难,很难直观的发现各个专业的冲突节点;二维图纸设计在施工现场才能发现不同专业之间的干涉碰撞,施工协调量大困难,返工率较高,严重阻碍施工进程并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为了克服目前单独cad二维图纸设计对弱电施工带来的影响,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bim技术来搭建区域设备模型,bim技术不但是大数据的载体,包括模型的构建,例如,模型构件的尺寸、材料、重量、价格等,还可以虚拟施工,例如,设备定位布设,管线敷设路径、完善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管理等,保障施工进度,有效控制进度成本,利用bim还可以减少项目的变更,缩短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时间,缩短施工工期。
16.具体的,获得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所述基础件信息为目标施工区域的设备信息、结构信息、位置信息、尺寸信息、用途信息等,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优选的,所述仿真建模系统为bim系统,利用bim技术基于参数化模型设计理念,来完成区域设备模型的搭建,实现目标施工区域的可视化,模拟弱电施工过程,达到对线路敷设的优化。
17.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s310:根据所述基础件信息进行施工相关性分析,获取n个相关系数集合;s320:以所述n个相关系数集合,确定待标识基础件,其中,所述待标识基础件为相关系数大于等于预设相关系数的对应基础件;s330:根据所述待标识基础件,生成标识信息;s340:以所述标识信息在所述区域设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优化。
18.具体而言,为了保证电气线路敷设的质量,满足后续使用要求,根据获得的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进行施工相关性分析,线路在敷设过程中应按照最短路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或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获得n个对弱电施工产生影响的相关系数集合,例如,有腐蚀性介质排放、环境潮湿、易收到机械损伤、有电磁电场干扰等,以所述n个相关系数集合,确定待标识基础件,对影响弱电线路敷设的基础件进行标识,本技术实施例中还预设相关系数,对于影响程度较小的基础件可以忽略不计,对于相关系数大于等于预设相关系数的基础件确定为待标识基础件,根据不同待标识的基础件,生成标识信息,在线路敷设过程中,方便对基础件进行识别,最后,以所述标识信息在所述区域设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优化,使得模型更清楚的反应实际状况。
19.s400: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布线环境信息;具体而言,利用可视化的区域设备模型,获得布线环境信息,所述布线环境信息包括线路敷设周围是否有高温工艺设备、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设备等,为后续线路优化提供基础。
20.s500: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铺设线路空间;进一步的,利用可视化的区域设备模型,获得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铺设线路空间大小,在线路敷设前对目标施工区域充分了解,为后续线路敷设做好准备。
21.进一步的,获取所述铺设线路空间的方法包括:s510:通过对所述待标识基础件进行分类,输出多类基础件;s520:按照所述多类基础件的每一类基础件的影响属性,获取多个危险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危险区域与所述多类基础件相对应;s530:以所述多个危险区域对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进行区域限制,获取所述铺设线路空间。
22.具体而言,待标识基础件对线路敷设空间会产生很大影响,敷设线路时不宜将线路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电磁电场干扰的设备周边,需要与这些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3.为了获得铺设线路空间,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待标识的基础件进行分类,优选的可以根据用途进行分类,输出多类基础件,然后按照所述多类基础件的每一类基础件的影响属性,获取多个危险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危险区域与所述多类基础件相对应;示例性的,假设多类基础件中的一类为高温工艺设备,在高温工艺设备周边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对于线路敷设来说就是危险区域;假设多类基础件中的一类为还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在该含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周边的一定范围也是危险区域;以所述多个危险区域对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进行区域限制,在电路敷设过程中需要避开该危险区域,进而获取排除危险区域之后的铺设线路空间。
24.s600:基于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生成环境约束条件;具体而言,利用获得的施工环境信息,例如,施工区域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和布线环境信息,例如,线路敷设周围是否有高温工艺设备、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设备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施工环境信息和布线环境信息生成环境约束条件,用于规划线路的敷设。
25.进一步的,如图3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s600还包括:s610:根据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获取环境影响度;s620:判断所述环境影响度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影响度,若所述环境影响度大于所述预设环境影响度,获取约束指令;s630:根据所述约束指令,以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作为约束变量,生成所述环境约束条件。
26.具体而言,目标施工区域的环境对线路敷设规划有很大影响,随着人们对功能要求的提高,为功能提供动力的弱电线路也越来越复杂,尤其对于狭小的输配电装置。
27.为了生成环境约束条件,结合所述施工环境信息中的施工区域的温度、湿度等信
息和布线环境信息中的线路敷设周围是否有高温工艺设备、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设备等信息共同用于获取目标施工区域的环境影响度,预设一个环境影响度,所述预设环境影响度为线路敷设后能够维持安全稳定工作下,环境对线路敷设最大的影响度,判断所述环境影响度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影响度,如果所述环境影响度大于所述预设环境影响度,说明环境对线路敷设产生了一定影响,获取约束指令,根据所述约束指令,以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作为约束变量,生成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在线路敷设设计时,按照环境约束条件进行线路敷设设计。
28.s700:以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对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根据所述待铺设线路进行施工管理。
29.具体而言,利用获得的环境约束条件,包括环境的温度、湿度、线路敷设周围是否有高温工艺设备、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设备等信息,对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根据所述待铺设线路进行施工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独利用图纸进行弱电施工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且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达到对弱电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合理布局弱电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工作能够与计划相结合的技术效果。
30.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s700还包括:s710:获取弱电施工设计图;s720:根据所述弱电施工设计图,获取待铺设电缆长度和待铺设电缆结构;s730:以所述待铺设电缆长度和所述待铺设电缆结构为输入信息,以所述铺设线路空间为条件进行线路规划,输出线路规划方案;s740:根据所述线路规划方案,输出所述待铺设线路。
31.具体而言,以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对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获取弱电施工的设计图,根据所述弱电施工设计图,获取待铺设电缆长度和待铺设电缆结构,以所述待铺设电缆长度和所述带铺设电缆结构为输入信息,以所述铺设线路空间为条件进行铺设线路规划,保证线路在敷设过程中按照最短路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进而输出线路规划方案,根据所述线路规划方案,输出所述待铺设线路。
32.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s740还包括:s741:获取线路铺设的多个指标集合,包括铺设时间成本、铺设材料成本和铺设人力成本;s742:以所述多个指标集合对所述线路规划方案进行多维度评估,输出多个评分结果,其中,所述多个评分结果与所述线路规划方案相对应;s743:根据所述多个评分结果,获取第一评分结果对应的线路规划方案,输出所述待铺设线路,其中,所述第一评分结果为所述多个评分结果中分数最高的结果。
33.具体而言,在输出所述待铺设线路时,获取用于评价线路铺设的多个指标集合,所述多个指标集合包括铺设时间成本、铺设材料成本和铺设人力成本,利用评价线路铺设的多个指标集合对线路规划方案进行多维度评价,输出多个评分结果,多个评分结果与所述线路规划方案相对应,获取多个评分结果中分数最高的结果对应的线路规划方案确定为输出的所述待铺设线路,达到对弱电施工方案合理布局的技术效果。
3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根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施工环境信息;获取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根据所述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区域设备模型;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布线环境信息;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铺设线路空间;基于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生成环境约束条件;以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对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根据所述待铺设线路进行施工管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独利用图纸进行弱电施工容易出现人为错误,且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达到对弱电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合理布局弱电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工作能够与计划相结合的技术效果。
35.2.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根据所述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区域设备模型,借助仿真建模系统,克服目前单独cad二维图纸设计对弱电施工带来的影响,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bim技术来搭建区域设备模型,bim技术不但是大数据的载体,还可以虚拟施工,例如,设备定位布设,管线敷设路径、完善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管理等,保障施工进度,有效控制进度成本,利用bim还可以减少项目的变更,缩短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时间,缩短施工工期。
36.3. 本技术实施例中结合所述施工环境信息中的施工区域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和布线环境信息中的线路敷设周围是否有高温工艺设备、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设备等信息共同用于获取目标施工区域的环境影响度,以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作为约束变量,生成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在线路敷设设计时,按照环境约束条件进行线路敷设设计,提高布线方案的精确性。
37.实施例二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弱电施工监督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00,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00用于根据数据采集装置对目标施工区域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施工环境信息;基础件信息获取模块200,所述基础件信息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基础件信息;区域设备模型搭建模块300,所述区域设备模型搭建模块300用于将所述基础件信息输入仿真建模系统中,根据所述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区域设备模型;布线环境信息获取模块400,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获取模块400用于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布线环境信息;铺设线路空间获取模块500,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获取模块500用于根据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获取在所述目标施工区域的铺设线路空间;环境影响分析模块600,所述环境影响分析模块600用于基于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生成环境约束条件;待铺设线路输出模块700,所述待铺设线路输出模块700用于以所述环境约束条件对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进行线路优化,输出待铺设线路,根据所述待铺设线路进行施工管理。
38.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施工相关性分析模块,所述施工相关性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件信息进行施工相关性分析,获取n个相关系数集合;待标识基础件确定模块,所述待标识基础件确定模块用于以所述n个相关系数集合,确定待标识基础件,其中,所述待标识基础件为相关系数大于等于预设相关系数的对应基础件;标识信息生成模块,所述标识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标识基础件,生成标识信息;模型优化模块,所述模型优化模块用于以所述标识信息在所述区域设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优化。
39.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基础件分类模块,所述基础件分类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待标识基础件进行分类,输出多类基础件;危险区域获取模块,所述危险区域获取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多类基础件的每一类基础件的影响属性,获取多个危险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危险区域与所述多类基础件相对应;铺设线路空间获取模块,所述铺设线路空间获取模块用于以所述多个危险区域对所述区域设备模型进行区域限制,获取所述铺设线路空间。
40.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中的环境影响分析模块600还用于:根据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获取环境影响度;判断所述环境影响度是否大于预设环境影响度,若所述环境影响度大于所述预设环境影响度,获取约束指令;根据所述约束指令,以所述施工环境信息和所述布线环境信息作为约束变量,生成所述环境约束条件。
41.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中的待铺设线路输出模块700还用于:获取弱电施工设计图;根据所述弱电施工设计图,获取待铺设电缆长度和待铺设电缆结构;以所述待铺设电缆长度和所述待铺设电缆结构为输入信息,以所述铺设线路空间为条件进行线路规划,输出线路规划方案;根据所述线路规划方案,输出所述待铺设线路。
42.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中的待铺设线路输出模块700还用于:获取线路铺设的多个指标集合,包括铺设时间成本、铺设材料成本和铺设人力成本;以所述多个指标集合对所述线路规划方案进行多维度评估,输出多个评分结果,其中,所述多个评分结果与所述线路规划方案相对应;根据所述多个评分结果,获取第一评分结果对应的线路规划方案,输出所述待铺设线路,其中,所述第一评分结果为所述多个评分结果中分数最高的结果。
43.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44.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
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