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区块链资产管理用信息识别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2518发布日期:2023-03-08 18:30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识别的区块链资产管理用信息识别管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信息识别管控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人脸识别的区块链资产管理用信息识别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2.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资产管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清楚的识别信息系统相关的财产,并编制资产清单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步骤,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目前资产管理对客户信息识别时通常是通过识别人脸面部整体头像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确认;
3.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资产管理的权限设定时,无法针对客户的眼部以及眼部特征进行权限设定,以至于在客户佩戴口罩时无法准确通过权限验证,从而导致资产管理的便捷效率降低。
5.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基于人脸识别的区块链资产管理用信息识别管控系统,将区域链资产进行客户权限设定,提高了客户访问的安全性,以至于客户的区块链资产存在风险,影响区块链的安全性能;通过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客户识别数据采集,提高了客户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也增强了区块链资产的安全性能,防止客户权限设定不合格导致客户人脸识别成功率低同时降低了客户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将区块链资产的实时访问客户进行身份验证,保证区块链资产访问的安全性,提高了访问客户的身份识别准确性。
7.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基于人脸识别的区块链资产管理用信息识别管控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连接有:
9.权限设定分析单元,用于将区域链资产进行客户权限设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客户进行人脸图像获取,将获取到的人脸图像标记为权限照片,将权限照片划分为i帧子照片,通过权限照片分析将子照片划分为数据采集照片和非数据采集照片,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10.识别数据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客户识别数据采集,将数据采集
照片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获取到权限客户的识别数据,且识别数据包括验证数据和筛选数据;且将识别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11.实时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将区块链资产的实时访问客户进行身份验证,将实时访问客户跟权限客户进行识别数据比对,通过识别数据比对将实时访问划分为无效访问和合格访问;
12.验证风险分析单元,用于将对应区块链资产的权限验证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权限验证的访问是否存在风险,通过权限验证访问分析生成访问高风险信号和访问低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权限设定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14.将区块链资产的客户进行权限设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客户进行人脸图像获取,将获取到的人脸图像标记为权限照片,将权限照片划分为i帧子照片,i为大于1的自然数;
15.将权限照片内各个子照片进行分析,采集到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以及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并将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以及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分别与清晰度阈值和拍摄面积阈值进行比较:
16.若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超过清晰度阈值,且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超过拍摄面积阈值,则判定对应子照片符合数据采集标准,将对应子照片标记为数据采集照片;若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未超过清晰度阈值,或者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未超过拍摄面积阈值,则判定对应子照片不符合数据采集标准,将对应子照片标记为非数据采集照片。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识别数据获取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18.将数据采集照片进行数据分析,采集到数据采集照片内对应客户眼球间距,并将对应客户眼球间距标记为识别数据内的验证数据;
19.将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分析,且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无非数据采集照片,采集到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中客户眼球面积为零的数据采集照片,并通过客户眼球面积为零的数据采集照片获取到客户的眨眼频率,通过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获取到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
20.将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中客户眼球面积为零的数据采集照片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分析,采集到筛选后的数据采集照片客户眼球面积,并通过各个数据采集照片的客户眼球面积获取到客户眼部面积范围;将客户眼部面积范围和客户平均眨眼频率标记为识别数据内的筛选数据;并将识别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实时身份验证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22.将实时访问的客户进行分析,设置访问时间段,同时在访问时间段内对应实时访问客户进行脸部图像获取,根据访问时间段内的脸部图像获取到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以及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并将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以及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分别与筛选数据内的客户平均眨眼频率和客户眼部面积进行比较:
23.若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与客户平均眨眼频率差值未超过对应频率差值阈值,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与客户眼部面积的差值未超过对应面积差值阈值,则判
定对应实时访问客户通过识别数据筛选;
24.并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球间距与验证数据内客户眼球间距进行比较:若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球间距与验证数据内客户眼球间距的差值超过对应间距差值阈值,则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访问标记为无效访问,且将对应识别数据进行重新采集获取;若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球间距与验证数据内客户眼球间距的差值未超过对应间距差值阈值,则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访问标记为合格访问;
25.若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与客户平均眨眼频率差值超过对应频率差值阈值,或者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与客户眼部面积的差值超过对应面积差值阈值,则判定对应实时访问客户未通过识别数据筛选,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进行重新验证,若仍未通过识别数据筛选,则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不进行权限授予。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验证风险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27.采集到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以及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并将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以及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分别与连续访问频率阈值和最短间隔时长阈值进行比较:
28.若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超过连续访问频率阈值,或者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未超过最短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对应权限验证客户的访问风险高,生成访问高风险信号并将访问高风险信号和对应客户名称发送至服务器;若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未超过连续访问频率阈值,且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超过最短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对应权限验证客户的访问风险低,生成访问低风险信号并将访问低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本发明中,将区域链资产进行客户权限设定,提高了客户访问的安全性,以至于客户的区块链资产存在风险,影响区块链的安全性能;通过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客户识别数据采集,提高了客户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也增强了区块链资产的安全性能,防止客户权限设定不合格导致客户人脸识别成功率低同时降低了客户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将区块链资产的实时访问客户进行身份验证,保证区块链资产访问的安全性,提高了访问客户的身份识别准确性;将对应区块链资产的权限验证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权限验证的访问是否存在风险,从而提高了区块链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客户权限验证错误导致其区块链资产存储风险增加。
附图说明
3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基于人脸识别的区块链资产管理用信息识别管控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现有技术中,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
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35.去中心化:由于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36.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37.自治性: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比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不起作用;
38.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
39.匿名性: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40.请参阅图1所示,基于人脸识别的区块链资产管理用信息识别管控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通讯连接有权限设定分析单元、识别数据获取单元、实时身份验证单元以及验证风险分析单元,其中,服务器与权限设定分析单元、识别数据获取单元、实时身份验证单元以及验证风险分析单元均为双向通讯连接;
41.服务器生成权限设定分析信号并将权限设定分析信号发送至权限设定分析单元,权限设定分析单元接收到权限设定分析信号后,将区域链资产进行客户权限设定,提高了客户访问的安全性,以至于客户的区块链资产存在风险,影响区块链的安全性能;
42.将区块链资产的客户进行权限设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客户进行人脸图像获取,将获取到的人脸图像标记为权限照片,将权限照片划分为i帧子照片,i为大于1的自然数;
43.将权限照片内各个子照片进行分析,采集到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以及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并将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以及各个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分别与清晰度阈值和拍摄面积阈值进行比较:
44.若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超过清晰度阈值,且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超过拍摄面积阈值,则判定对应子照片符合数据采集标准,将对应子照片标记为数据采集照片;若子照片内人脸区域的清晰度未超过清晰度阈值,或者子照片内人脸区域对应客户眼球的实时拍摄面积未超过拍摄面积阈值,则判定对应子照片不符合数据采集标准,将对应子照片标记为非数据采集照片;
45.将数据采集照片和非数据采集照片发送至服务器;
46.服务器接收到数据采集照片和非数据采集照片后,生成识别数据获取信号并将识别数据获取信号发送至识别数据获取单元,识别数据获取单元接收到识别数据获取信号后,通过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客户识别数据采集,提高了客户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也增强了区块链资产的安全性能,防止客户权限设定不合格导致客户人脸识别成功率低同时降低了客户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47.将数据采集照片进行数据分析,采集到数据采集照片内对应客户眼球间距,并将对应客户眼球间距标记为识别数据内的验证数据;
48.将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分析,且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无非数据采集照片,采集到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中客户眼球面积为零的数据采集照片,并通过客户眼球面积为零的数据采集照片获取到客户的眨眼频率,通过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获取到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可以理解的是,在识别数据采集过程中,客户的眨眼频率为本身自然状态下的条件反射,用其作为权限访问数据更具安全性;
49.将排序的数据采集照片中客户眼球面积为零的数据采集照片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分析,采集到筛选后的数据采集照片客户眼球面积,并通过各个数据采集照片的客户眼球面积获取到客户眼部面积范围;
50.将客户眼部面积范围和客户平均眨眼频率标记为识别数据内的筛选数据;并将识别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51.服务器生成实时身份验证信号并将实时身份验证信号发送至实时身份验证单元,实时身份验证单元接收到实时身份验证信号后,将区块链资产的实时访问客户进行身份验证,保证区块链资产访问的安全性,提高了访问客户的身份识别准确性;
52.将实时访问的客户进行分析,设置访问时间段,同时在访问时间段内对应实时访问客户进行脸部图像获取,根据访问时间段内的脸部图像获取到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以及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并将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以及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分别与筛选数据内的客户平均眨眼频率和客户眼部面积进行比较:
53.若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与客户平均眨眼频率差值未超过对应频率差值阈值,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与客户眼部面积的差值未超过对应面积差值阈值,则判定对应实时访问客户通过识别数据筛选;并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球间距与验证数据内客户眼球间距进行比较:若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球间距与验证数据内客户眼球间距的差值超过对应间距差值阈值,则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访问标记为无效访问,且将对应识别数据进行重新采集获取;若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眼球间距与验证数据内客户眼球间距的差值未超过对应间距差值阈值,则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的访问标记为合格访问;
54.若实时访问客户的平均眨眼频率与客户平均眨眼频率差值超过对应频率差值阈值,或者实时访问客户的眼部面积与客户眼部面积的差值超过对应面积差值阈值,则判定对应实时访问客户未通过识别数据筛选,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进行重新验证,若仍未通过识别数据筛选,则将对应实时访问客户不进行权限授予;
55.服务器生成验证风险分析信号并将验证风险分析信号发送至验证风险分析单元,验证风险分析单元接收到验证风险分析信号后,将对应区块链资产的权限验证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权限验证的访问是否存在风险,从而提高了区块链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客户权限验证错误导致其区块链资产存储风险增加;
56.采集到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以及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并将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以及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分别与连续访问频率阈值和最短间隔时长阈值进行比较:
57.若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超过连续访问频率阈值,或者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未超过最短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对应权限验证客户的访问风险高,生成访问高风险信号并将访问高风险信号和对应客户名称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访问高风险信号和对应客户名称,将对应客户进行访问限制;
58.若通过权限验证的客户连续访问频率未超过连续访问频率阈值,且连续访问的最短间隔时长超过最短间隔时长阈值,则判定对应权限验证客户的访问风险低,生成访问低风险信号并将访问低风险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59.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权限设定分析单元将区域链资产进行客户权限设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客户进行人脸图像获取,将获取到的人脸图像标记为权限照片,将权限照片划分为i帧子照片,通过权限照片分析将子照片划分为数据采集照片和非数据采集照片,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通过识别数据获取单元通过数据采集照片进行客户识别数据采集,将数据采集照片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获取到权限客户的识别数据,且识别数据包括验证数据和筛选数据;且将识别数据发送至服务器;通过实时身份验证单元将区块链资产的实时访问客户进行身份验证,将实时访问客户跟权限客户进行识别数据比对,通过识别数据比对将实时访问划分为无效访问和合格访问;通过验证风险分析单元将对应区块链资产的权限验证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权限验证的访问是否存在风险,通过权限验证访问分析生成访问高风险信号和访问低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服务器。
60.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